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朝的法制建设在中国法制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其中明初以严法整顿吏治尤其具有突出影响。本文主要论述了朱元璋重典治国的法律思想,是明初以严法整顿吏治的指导思想。另外,文章分析了明初以严法整顿吏治的两个方面:用重典打击贪官污吏;严厉惩处官吏的失职行为。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十分重视法律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其论述相当丰富,邓小平经济法律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法律问题的论述,构成了完整的邓小平经济法律思想,对今天进行小康社会的法制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当今社会的各个国家,都把社会保障看作是直接影响社会政治经济秩序的重要法律制度。社会保障法律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重要内容。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对社会保障发展建设提出了更为现实而紧迫的要求。加速社会保障法制建设是现阶段的重要历史任务,能否完成这一历史性任务,关系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与成败。一、加速社会保障法制建设极为重要我国社会保障法是调整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等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社会保障法律关系主体非常广泛而复杂。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是一个艰苦的…  相似文献   

4.
刑事法制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保障之一。应当说无论是建国至今还是在以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建设中,刑事法制建设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的发展方向决定了刑事法制建设的发展方向和模式,而刑事法制建设的发展情况也直接影响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建设效果乃至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发展进程。因而,思考和研究刑事法制建设的发展是我们每一个刑事法律工作者应尽的职责。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法制建设理论,是对我国法制现状科学的总结和深刻反思,他的法制思想深刻地反映着我国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法律状况、道德观念、价值准则和转型中的社会要求。本文将全面、深刻地分析邓小平法制思想对中国法制建设的影响、意义,剖析中国法制化进程中应注意加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明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君主极端专制的封建王朝。由厂卫宦官对人民实行特务统治,是明朝司法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明王朝封建政治腐朽没落,社会黑暗残酷的一种表现。残酷黑暗的特务司法统治,激起了人民的反抗,加速了明王朝的崩溃。史镜启鉴。研究明朝宦官特务司法现象,对于提高我们对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当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同志的社会主义法制理论,是马列主义法制理论同我国法制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小平同志法制理论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到法制建设的各个方面,包括立法、执法、守法以及法律监督等。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法制必须为人民民主服务,强调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镇压反革命和其他各种严重刑事犯罪分子的反抗和破坏活动,以法律作为治国安邦的重要武器。  相似文献   

8.
万历十五年在明朝的历史上是极为平凡的一年,既非太平盛世,也非战事频繁之乱世。然而,看似平淡无奇的一年,却又在背后暗藏了各方之间的冲突与失衡,君主与文官集团的冲突,文官集团与武官集团的失衡,道德与法制的失衡,新思想与落后社会现实的冲突,在这些冲突与失衡之中,暗示着封建制度正在走向衰落。此后的清王朝,也已无法改变封建制度日渐衰退的事实,并由此开启了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的序幕。  相似文献   

9.
论新中国的房地产法制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新中国的房地产法制建设胡晓红新中国房地产法制建设的历史也就是中国革命与经济建设的历史,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六个阶段,第一个时期是从1947年至1956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第二个时期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房地产法制建设的根本内容...  相似文献   

10.
由于受到历史条件及其他因素的制约,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对法形成了不同的认识。刑起于兵是关于法律起源的认识,法即刑罚即德礼教化之辅助是对法的认识的大致发展轨迹。这种认识直观、朴素、自然,但过于片面狭隘。它低估了法律的社会功效,忽视了法律存在的社会价值,使人们普遍产生了轻法意识,从而淡泊了法制建设,窒息了法律理论,阻碍了中国法律改革的步伐。  相似文献   

11.
习惯法与少数民族习惯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人类最早出现、历史最为悠久的法,习惯法在包括少数民族地区在内的中国的广大区域具有重要影响。少数民族习惯法对中华法系内容的丰富、对中华法系成果的传播、中华法系精神的弘扬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中国少数民族习惯法,有助于拓宽法学研究领域、解决目前少数民族法制建设中面临的问题、正确对待现代化发展中的固有法文化。  相似文献   

12.
古今廉政法律制度的比较和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虽未建立健全现代意义上的一套完善的廉政法律制度 ,但其建立的十分完善的官僚制度中将治吏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并积累了丰富的吏治经验 ,主要表现在官吏的选举任用、考核管理、监察监督、惩贪肃贿等法律规范及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之中。当代中国廉政法制建设的任务十分急迫且繁重 ,其中“依法治官”应当说是重中之重。文中围绕官员选任、考核、监察、惩贪四个方面的廉政法制建设进行了古今的比较研究 ,对借鉴古代廉政法律制度的精华为今日所用将是十分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刑法先后经历了奴隶制社会和封建制社会两个历史发展阶段。在这两个历史发展阶段,中国古代刑法逐渐在指导思想、法律渊源、制度内容、立法体例以及调控功能等方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鲜明特征,不仅很大程度上为我国现代刑法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同时也为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明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养料。  相似文献   

14.
在1978—2008年的30年中国法治进程中,法律史学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从此前的薄弱基础出发,借改革开放之春风,观照历史服务现实,成为中国法治30年进程初期的显学,为法制建设提供了及时的思想资源与理论支持;随后,它鉴往观今,深入总结历史经验,继续助推法治进程。同时,它传承学术、推陈出新,提升品质、深化研究,使法律史学科得以迅速发展。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经过30年的努力和累积,中国的法律史学将有更加辉煌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梁柏台在国外学习法律,1931年回国参与中国红色政权组建工作。起草制订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建立中华苏维埃政府的司法机关和确立司法程序和民主化的审判制度,为中共早期法制建设培养了大批干部。梁柏台是中共第一任司法部长,他是中共法制建设的开拓与奠基人。  相似文献   

16.
今日中国是历史中国之继续,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为今日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民主与法制建设服务,这既是法史学走出困境之必需,也是法史学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儒家法律文化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主干,而孔子又是儒家学说的开创者和主要代表,对他的...  相似文献   

17.
清末法律变革是近代先进法律文化在中国的孕育和发展 ,是中国现代法律文化的开端和传统法律文化的终结。清末的法律变革是中国近代法制建立的起点和尝试 ,它起到了中国法制发展承前启后的作用。清末法律变革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对西方法律的吸收和采纳 ,在法制发展上具有首创和启迪意义 ,对当今的法制建设也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立法看中国人权工作的进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31年 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后 ,非常重视人权工作 ,先后颁布了几百个有关法律 ,在尊重人权、维护人权方面非常先进 ,不仅 30年代西方国家的法律没有达到这个水平 ,就是 90年代 ,西方许多国家也还没有达到。笔者以全、细、深、严四字概论 ,当然 ,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 ,有许多不足甚至错误之处。但它在中国历史上是第一次提出公民“在法律前一律平等”的口号 ,代表了中国人民对人权的追求 ,在中国人权史上揭开了新的篇章 ,树起了划时代的界碑 ,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人权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军事法制史的基本规律和特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中国军事法制史的基本规律是中国历史上的军事法律制度的改革与革命.即先进的军事法制不断战胜和取代落后的军事法制,现代型的军事法制不断战胜和取代传统型的军事法制.中国历史上的军事法文化前后相沿,从未间断,内容丰富,成就辉煌.但是诸种法律合为一体,军事法与国家普通法,军事行政法、军事刑法与军事司法等都没有明确的区分,这又严重地制约了中国军事法文化的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历史即将以稳健的步伐迈入新世纪,中国的法制建设正在广袤的空间进一步深入展开。当法制现代化深入向农村推进时,乡土社会中长期积淀的乡土观念与指导人们行为的传统伦理习俗与国家法律所推行的法理机制产生了碰撞和摩擦,形成中国法制现代化进程中的复杂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