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推进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由此社会治理上升到国家治理的高度.国家与社会作为两个重要的历史范畴,在人类现代化进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当前,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视角来探讨治理现代化问题,对于全面推进我国社会各领域改革,推动国家治理体系的建设以及社会治理体制的创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建设法治政府,其核心在于"依法行政"。邓小平在"法制"概念内阐发了深刻的"法治"思想,形成了我国新时期法治建设的总体设计,实现了治国方略的根本转变,极大地推动了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他强调人人树立法制观念,建立完备的法制体系,坚持依法行政,为我国新时期法治政府建设奠定了思想基础,推动了国家法律制度的完善。邓小平法治思想至今仍然具有理论原创性价值和深远的指导意义,是继续推进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3.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我们党从国家改革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首次提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新执政理念和目标任务。所谓国家治理能力,就是国家治理主体制定明确的国家治理目标和战略,引领和组织全体社会成员推动国家治理体系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4.
《世纪桥》2015,(7)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社会治理法治化,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改革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治理法治化进程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给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带来了新的课题和严峻挑战。只有及时地转变党的领导理念,转变党的领导职能,转变党的领导方法及党法关系,实现党的领导方式法治化,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治理法治化的进程,通过法治规范我们的公权力行使行为,领导人民真正治理好我们的国家。  相似文献   

5.
王爱丽 《奋斗》2014,(1):14-15
正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描绘了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其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前所未有。纵览《决定》,有两大突出的亮点:一是从单方面的政策改革走向了全方位的制度改革,特别突出了党中央在处理政府、市场、社会三者之间关系上的深谋远虑和制度安排;二是用"治理"替代了"管理",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效的政府治理"、"创新社会治理"三个层面提出了具有多元性、协调性、互动性  相似文献   

6.
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不仅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着眼新时代,有效治理国家和社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所有这些,都同党和国家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履职能力密切相关,都需要通过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来回答。  相似文献   

7.
浅析邓小平的改革风险控制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小平同志很早就提醒我们,要注意改革可能给社会主义事业带来的风险,20年来的实践有力地证实了他的这个预见。当前,认真学习邓小平关于控制社会主义改革风险的思想,对进一步坚定信心,最大限度地规避和防范改革的风险,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罗帆 《党史文苑》2004,(8):59-60
"以民为本"是我们党对"以人为本"思想的特定诠释."以民为本"思想不仅是邓小平的一贯思想,而且是邓小平理论的基石.邓小平"以民为本"思想具有深厚的历史、理论和实践渊源,其提出的"以民为本"思想的实践途径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把握和深刻领会邓小平关于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思想,对于我们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大指导意义。一、邓小平关于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主要思想观点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思想,是邓小平总结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正反两方面经验,尤其是"文革"破坏社会  相似文献   

10.
《求实》2014,(Z1):36-39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改革的成败决定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对于改革,我们要正确认识的一个根本性问题是"改革究竟是为了什么"?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改革"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公平正义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理论 ,内容十分丰富 ,思想十分深刻 ,论述十分精辟 ,形成了系统的邓小平法制建设思想。其核心是依法治国 ,厉行法治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邓小平法制建设思想的指导下 ,党的“十五大”明确地把“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管理国家事务的基本方略。学习和研究邓小平法制建设思想 ,对于我们当前和今后健全法制 ,依法治国 ,厉行法治 ,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邓小平法制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1、必须坚持“两手抓” ,一手抓建设 ,一手抓法制。邓小平强调 ,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同时 ,必须改革和…  相似文献   

12.
正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表明我们党作为执政党对社会政治发展规律、治国理政规律有了新的认识,达到新的理论高度,是我们党治国理念的新跨越,为我们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对我们改革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禹新荣  陈湘舸 《求实》2008,3(2):16-18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的农业、农村在发展进程中遇到了新的矛盾与困难.邓小平关于中国农业、农村的发展要走出一条"合乎中国国情的道路","必须走改革这条道路"的思想,对于我们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沿着邓小平的所指引的道路,以改革求发展,继续深入进行农村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就一定能够实现建设现代化新农村的伟大目标.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在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深刻批判的基础上形成有关社会治理问题的思想。经典作家的社会治理思想体现在国家与社会关系、国家职能、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以及社会治理方式等多个方面。目前我国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对经典作家的社会治理思想进行归纳和整理,能够对我国当下社会治理体制改革提供理论武器和思想借鉴。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村治理的背景发生了历史性改变,表现为以国家权力和乡村社会权力关系变化为主线的社会治理体制的完善、以资源流动转向为标志的城乡关系的改善、以问题为导向的农村改革梯级深化、以农民分化和组织重构为特征的农村社会结构深刻变化等。这种背景变化使我国乡村治理出现了一些明显的转型趋向,主要表现为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聚焦"治理有效"导向、注重组织和制度建设及能力提升、加强城乡治理资源统合运用、突出文化引领与"三治"结合等。为适应背景变化和转型趋向,我国乡村治理必须要塑造党组织领导下的多元主体有效协同共治格局、全面加强乡村治理组织和制度建设及能力提升、大力提高农村民生改善精准性和实效性、统合运用城乡治理资源、着力提高文化引领和"三治"结合水平。  相似文献   

16.
张晓曼 《实践》2020,(5):38-39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是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之一。"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国家及社会治理之关键在于立规矩、讲规矩与守规矩,而法律是最重要的规矩。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作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依托。  相似文献   

17.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涵之一,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深化改革开放是我们党、我们民族、我们国家生存发展之道。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把握好方向、立场和原则,核心是明确"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全面深化改革关键要把握好三个方面关系: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两句话之间的关系;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之间的关系;如何理解总目标中"全面"和"现代化"的内涵。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统筹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经济体制上的集中体现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要充分发挥经济体制改革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牵引作用,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18.
论习近平的制度治理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建伟 《求实》2016,(4):17-23
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制度性障碍与制度构建和执行能力不足之间矛盾的存在,以及融入全球治理的需要,是习近平制度治理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习近平的制度治理思想内容丰富、富有创见,包括重视制度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注重制度体系的构建和制度执行能力的提高,注意处理基本制度与具体制度、学习外国与"保持定力"之间的关系等。习近平关于制度治理的思想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国家治理理论,有利于从根本上系统性地扫除改革过程中的体制性障碍和制度性障碍,有助于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9.
《实践》2020,(1)
正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全面回答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上一系列重大政治问题,部署了需要深化的重大体制机制改革、需要推进的重点工作任务,描绘了"中国之治"的美好前景。推动"中国之治"迈向更高境界,要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要坚决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的全领域和全过程。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健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制度作出了新部署、提出了新要求,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政治领导、组织领导和思想领导,通过健全总揽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届三中会提出了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西部民族地区独特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对政府治理能力提出了特殊的要求,推进西部民族地区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西部民族地区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政府在治理主体、治理内容和治理方式方面不断创新,提升治理现代化水平,进而推动民族地区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五位一体"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