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本质论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鲜明特征,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内在要求,同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本质论指导下的伟大实践,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本质论。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努力,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现在已经开始实施第三步战略,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发展阶段。我们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相似文献   

3.
人类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的统一体,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才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六大”把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应有之意。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提出的“小康社会”是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是20世纪末中国式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小康社会”是一个包括了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技、国防在内的全方位的社会发展概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人21世纪头二十年的奋斗目标和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5.
依据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小康社会思想、“三步走”发展战略理论和共同富裕思想,党的十六大提出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纲领。  相似文献   

6.
依据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小康社会思想、“三步走”发展战略理论和共同富裕思想,党的十六大出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纲领。  相似文献   

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基础、主要目标和发展过程是一致的,二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存在多角度的差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长期的战略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阶段性目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全面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只有广义,没有狭义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演绎着不同的社会效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不是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替代,而是从和谐的视阈突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的战略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8.
一、全面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的区别1.两者的理论渊源不同。小康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概念,最早源于《诗经、大雅、民劳》“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意思是老百姓终日劳作不止,最大的希望就是过上小康。作为一种社会模式,西汉时期的《礼记、礼运篇》作了较为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的精神动力观是邓小平社会发展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丰富而深刻。牢固树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精神支柱,是邓小平的精神动力观在新世纪的时代要求。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构筑当代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精神支柱的宏伟战略。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明确描绘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令人无比振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小康理论的发展和完善,这既是一个非常令人鼓舞的目标,也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正确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深刻含义,对于我们加强学习和贯彻十六大精神,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中国的小康之路我国历史上的思想家,曾对理想中的小康社会做过许多设计,但都有其…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从最高理论层次上深刻揭示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准确把握这一论断,对于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任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个新概念,具有特定的内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对农村农业基本建设的投入,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劳动力资源的配置,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步伐,完善家庭承包统分结合的经营体制,理顺各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关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理解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系统论述了小康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目标、要求,并阐述了科学发展观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全面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文化;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继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了包括社会主义本质论在内的一系列新的思想和观点。综观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辩证地理解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对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应从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辩证统一上,从社会主义的基础、条件和目标的辩证统一上,从社会主义的原则、特征和标准的辩证统一上,从社会主义的理论、运动和制度的辩证统一上,从社会主义本质既定性及实现过程性的统一上,认识和把握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  相似文献   

16.
要全面建设我省的小康社会,需要有较高的人口素质、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充足的自然资源作支撑,但就目前的情况看,这些因素已构成了我省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瓶颈”。确立正确的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大把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这是我党对社会主义文明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内在要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应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同志率先提出小康概念。全面小康社会与小康社会是有区别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中华民族复兴大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包括经济总量和生活水平、改革开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先进文化、社会保障体系、国民教育体系、良好社会秩序、可持续发展、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人民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尊重和保障等内涵和要求。  相似文献   

19.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核心与关键。只有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20.
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崇高价值目标,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对这一崇高价值目标在新时期的具体确认和体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