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强党内监督是依法执政的有力保障 ,是端正党风的重要途径 ,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保证。当前 ,党内监督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党内监督意识比较淡漠 ;二是党内监督重点不够突出 ,核心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 ;三是党内监督缺乏整体功能 ,各种监督力量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加强党内监督 ,一要强化党内监督意识 ,提高党内监督的自觉性 ;二要改革现行党内监督领导体制 ,保证党内监督的有序性 ;三要一以贯之地坚持制度化 ,注重成效化 ;四要疏通、拓宽监督渠道 ,保证党内监督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
加强党内监督是依法行政的有力保障 ,是端正党风的重要途径 ,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保证。当前 ,党内监督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党内监督意识比较淡漠 ;二是党内监督重点不够突出 ,核心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 ;三是党内监督缺乏整体功能 ,各种监督力量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加强党内监督 ,一要强化党内监督意识 ,提高党内监督的自觉性 ;二要改革现行党内监督领导体制 ,保证党内监督的有序性 ;三要一以贯之地坚持制度化 ,注重成效化 ;四要疏通、拓宽监督渠道 ,保证党内监督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3.
耿庆彪 《唯实》2004,(6):63-67
苏共丧失党内监督的教训是使一个曾经系世界上最大最老的党不战而亡。加强党内监督是依法行政的有力保障 ,是端正党风的重要途径 ,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保证。加强党内监督 ,一要强化党内监督意识 ,提高党内监督的自觉性 ;二要改革现行党内监督领导体制 ,保证党内监督的有序性 ;三要一以贯之地坚持制度化 ,注重成效 ;四要疏通、拓宽监督渠道 ,保证党内监督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4.
党内监督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和健全党内监督是新时期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重要保证。要改革创新新时期党内监督体系,切实强化党内监督意识,拓宽党内监督渠道,理顺党内监督体制,健全党内监督制度,切实加强对实权岗位的监督,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和健全新时期的党内监督。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历来重视党内监督问题,对建立党内监督机制进行了认真探索。他关于加强党内监督的思想大致包括两个部分:一是从不同的角度精辟而全面地论述了共产党必须要接受监督的思想;二是论述了建立和完善党内监督机制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始终重视党内监督,在实践中也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主要是:必须高度重视党内民主的发展;必须加强党内监督的制度建设;必须增强全体党员的党内监督意识;必须加强对党的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的监督,关键是对党的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必须把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结合起来;必须在立足国情的基础上,借鉴西方政党监督的有益成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了加强党内监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结合党内监督的现状,就如何进一步加强党内监督提出了自己比较系统的见解。作者认为,加强党内监督,主要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一是建立纵向垂直的党内监督领导体制,使监督机构具有相对独立性,增强其权威性;二是健全、完善党内监督法规、制度,使党内监督有法可依;三是加强教育,强化意识,提高党内监督的自觉性;四是充分发挥纪检机关的主导作用,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五是疏通、拓宽监督渠道,实行党内外监督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阐明基层党内监督重大意义和基层党组织党内监督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存在的不足之处,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党内监督的几个举措。包括加强制度建设,突出监督重点;充分发挥党内监督机构的作用以及营造党内监督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9.
当前党内监督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彭诏祖毛建华党内监督是从严治党、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重要措施,它在党和国家的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然而,目前党内监督仍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监督意识不强。有些党员领导干部不愿被监督;监督者心有余悸不愿去监督。抵制...  相似文献   

10.
越是领导机关领导干部 越要有严格的党内监督中央领导同志最近强调指出,越是改革开放,越要加强和健全党内监督;越是领导机关、领导干部,越要有严格的党内监督。当前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加强党内监督:一是保证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  相似文献   

11.
杨光海 《理论与当代》2005,(8):32-32,35
一、党内监督存在的问题及薄弱的原因(一)党内监督存在的问题1!监督意识不强。不敢、不愿或惧怕监督,低制监督。2!监督渠道不畅。没有形成制度化的监督渠道。3!监督机制不完善。一是微观监督多,宏观监督少,只注重对具体事的监督,忽视对事关全局的决策监督和大政方针的监督,从而容易造成决策失误,给党和国家带来重大损失。二是对个人监督多,对组织监督少“,集体研究决定”成了一些违纪者的挡箭牌。三是被动监督多,主动监督少,忽视事前防范,事中约束,偏重事后处理,造成“不出问题无人问,出了问题踏破门”的现象。4!监督重点不突出。尤其党内监…  相似文献   

12.
实行党内监督,是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发展党内民主,保证党的肌体健康的有效途径。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研究加大党内监督力度的对策和措施,需要坚持“三个结合”、树立“三种意识”、做到“三个落实”,不断提高党内监督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党内监督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各方面的监督不够平衡。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相对较强,而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同级相互监督、党内党外监督的相互结合、党内监督体系和网络建设,还相对较弱。加强和改进党内监督还需要及时补短板。要改进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就要提高监督的自觉和自信,明确自下而上监督的责任主体,建立健全自下而上监督的具体而可行的制度。要发挥同级相互监督的作用,就要加强党代表大会对全委会的监督、全委会对常委会的监督、各级党委对同级纪委,以及各级纪委对同级常委会的监督、全委会和常委会对自身成员的监督。要促进党内党外监督有机结合,就要促进党内监督与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行政和司法监督、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监督、社会监督的有机结合。要强化党内监督体系和网络建设,就要全面理解和加强一把手的监督职责、纪委的专责监督,构建科学严密的监督网络支撑监督体系的有效运转。  相似文献   

14.
贯彻执行《党内监督条例》,必须在强化党内监督意识、突出党内监督重点、创新党内监督体制、完善党内监督制度上下功夫,以推动党内监督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相似文献   

15.
监督是权力正确运行的根本保证,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举措。党员领导干部是党内监督的对象,也是监督的执行者,切实增强其监督意识,对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全面从严治党具有重要影响和作用。党员领导干部增强监督意识的重要性。所谓监督意识,就是对监督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党员领导干部监督意识的强弱,对开展监督工作、推动监督工作、保证监督工作能否取得实效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6.
党内监督是党的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党内监督,是党实现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自我完善的重要手段,是党保持健康和活力,推进事业顺利发展的重要保证。邓小平同志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十分重视党内监督问题,形成了丰富而全面的党内监督思想,他的关于党要接受监督的思想,所提出的关于加强党内监督具体主张,对于今天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邬思源 《探索》2007,1(3):39-41
党内监督是实现党内民主的重要方式,党内监督有利于协调与保障党内成员的合法利益,党内监督是遏制腐败的基本机制。要强化党内监督,促进党内和谐:建立与完善党内监督制度,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实行监督“两条腿走路”;改革现有的党的纪律检查领导体制,提高权力监督主体的独立权威,加强和扩大党内专门监督机构的职权与职责;在党内培育良好的监督氛围与监督意识。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对加强党内监督问题一贯重视,并有着真知灼见。加强党内监督有利于保持党的纯洁性;有利于推进依法行政;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强党内监督,前提是强化党内监督意识;重点是对领导干部进行监督;核心是加强制度建设;关键是疏通、拓宽监督渠道。  相似文献   

19.
何旗 《党的文献》2019,(2):36-42
强化党内监督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聚焦党内监督实践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在强化党内监督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思路、新要求。他认为,信任不能代替监督,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党内监督的重点是抓住"关键少数",着力破解一把手监督难题;坚持、完善、落实民主集中制是强化党内监督的核心和重要制度支撑;要做好党内监督体系的顶层设计,强化党内监督的效能;发挥巡视和派驻的优势作用;注意把党内监督同外部监督贯通起来。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同志在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会上讲话指出:越是改革开放,越要加强和健全党内监督;越是领导机关、领导干部,越要有严格的党内监督。 根据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决定的要求和党内生活的实际,当前最重要的是要抓住突出问题,在以下三个方面加强党内监督:一是保证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和各项政策,遵守和维护党的政治纪律。像我们这样一个大党,肩负着这样繁重艰巨的历史任务,如果没有铁的纪律,政治上涣散是十分危险的。全党都要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中央权威,保证中央的政令畅通。要坚决反对口是心非、阳奉阴违、弄虚作假、虚报浮夸的行为;坚决反对自由主义、传播谣言和小道消息、破坏党的团结的行为。对违反政治纪律的,一定要严肃处理。二是保证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正确运用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