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弘扬和培育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大课题。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准确把握民族精 神的深刻内涵,认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大意义,积极探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关薇 《世纪桥》2009,(15):134-135
民族精神作为一个思想体系,它是历史性与时代性的有机结合。历史性是民族精神发展的基础,时代性是民族精神在新的条件下的发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主要包括积极融入全球化,弘扬科学精神、增强民族精神的竞争力,加强社会风气建设,弘扬传统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完善民族精神的系统教育,借鉴他国民族精神培育的成功之路。以此弘扬传统的民族精神,培育符合时代要求的、适应现代化建设的当代中华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3.
刘明 《探索》2003,3(1):80-82
中华民族精神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精神支柱。它的突出表现是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贵和尚中的处事原则、天下为公的群体意识以及爱国主义的高尚情操。本文探讨了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 ,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及表现 ,以及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中宏扬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郭苏星 《世纪桥》2011,(17):107-109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传统的理性升华,培育并进一步弘扬民族精神,对于国家繁荣、富强起着重要作用。在高职思想教育中,应充分认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性,积极探索出科学教育的路径和合理方法,有效地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职教育事业提供精神动力,也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秦刚 《学习论坛》2008,24(11):5-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兴起,体现着民族精神的不断强化,也赋予了民族精神新的内涵,使民族精神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了更强的一致性.进一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把民族精神融入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可以使其成为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内在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6.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族精神是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理性升华,是推动民族延续发展、不断前进的内在动力和精神支柱。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充分认识到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并通过选择科学的路径、合理的方法,有效地弘扬和培育了民族精神,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支撑,也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要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最根本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统一全党和全体人民的思想和行动,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用社会主义荣辱观统领思想道德建设,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8.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必须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就必须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和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就必须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就必须牢固树立和努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相似文献   

9.
郭颖 《党史博采》2009,(4):17-17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必须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就必须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和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就必须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就必须牢固树立和努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相似文献   

10.
作为党和国家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邓小平在开创和领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过程中,注重激发中国人民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民族精神,充分调动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和复兴中华民族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自己独特的民族激励思想。弘扬邓小平的民族激励  相似文献   

11.
刘义 《理论建设》2020,36(6):18-26
民族精神需要在教育传承中弘扬,更需要在持续培育中弘扬。利用重大事件持续培育民族精神,既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宝贵经验,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需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实践是一场伟大的人民战、总体战、阻击战,它为新时代持续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提供了新素材、增添了新内涵、贡献了新路径。将本次抗疫斗争分别纳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实践中以及全面依法治国的生动实践中来考察,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其作为培育民族精神伟大实践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王格芳 《理论学刊》2005,22(11):35-37
市场经济是一柄双刃剑,对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既有负面影响的一面,也有积极作用的一面。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实践,有利于有效克服当前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利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全面发展和现代化,有利于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供强大合力。  相似文献   

13.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深层内涵。民族精神是激励和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尺度。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发展先进文化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科学精神对我国当代社会发展特别是民族精神塑造具有重要价值,这表现在:科学精神能够直接推动经济的创新发展为民族精神的塑造发展奠定物质基础;科学精神的融入能够更好地促进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科学精神的融入是建设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科学精神是现代科技社会普遍的一种价值追求,它的融入是民族精神时代性和开放性特征的体现;科学精神的融入对民族精神的建设具有方法论意义.我国当代将科学精神融入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如下的根据和条件:中国现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科学精神融入当代民族精神的根本原因;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性为科学精神的融入提供前提条件;中国传统文化中体现出的科学精神为其融入奠定了思想基础.我国将科学精神融入当代民族精神还需要有如下的保障措施:充分认识科学精神融入的重要意义,将其提升到建设中国先进文化的高度;积极开展科学活动与社会的良性互动,使之深入广大国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营造更加民主开放的社会环境,创造有利于科学精神弘扬的良好氛围;注重技术理性和人本精神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关键在党、关键在干部。这就要求我们的党员干部要切实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教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在更加自觉地坚持正确中国道路、弘扬伟大中国精神、凝聚强大中国力量的过程中,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相似文献   

16.
井冈山精神,不但是一种革命精神,而且是一种民族精神,弘扬井冈山精神也同时是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精神。社会主义民主执政,是人类社会的最高结晶,是当代社会民主政治的最高表现,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执政,就是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民主执政是井冈山精神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是党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高度凝练和概括,深刻诠释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发展方向。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离不开文化的滋养。全面认识两者的科学内涵和相互关系,以习近平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为指引,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是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8.
民族精神是社会实践的产物,社会主义实践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基础和保证。民族精神为社会主义实践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9.
李清松 《学习月刊》2011,(22):20-21
如何面对全球化日益加深的现实,正视全球文化冲突,立足当代中国,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当代中国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为了科学地把握中华传统文化的实质,应有效地实施传统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20.
苏区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源头活水,二者在本质上和精神内涵上一脉相承,都是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新时期,弘扬和传承苏区精神,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题中应有之义,对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及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