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法律素质是现代公民必备的基本素质,公民法律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质量和进程.文章讲述为切实提高公民法律素质,法制宣传教育应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在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法治实践中培育和提升公民法律素质,促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检察干警应牢固树立依法治国的理念。树立依法治国的理念,就是在全社会和全体公民、特别是执法者中养成自觉尊重法律、维护法律的权威、严格依法办事的思想意识,贯彻实施依法治国方略,是一场从思想观念到实际行动的深刻革命,也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历史过程。政法机关作为国家专门的执法司法力量,肩负着推进依法治国方略实施的重要使命。政法干警必须牢固树立依法治国理念,自觉用这一理念指导执法行为。  相似文献   

3.
论公民的法律素质司法部宣传司司长刘一杰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目前已成为实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工作和热点话题。然而如何将这个重要课题落实到实践中去,目前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本文试图在这一方面做一探讨。公民的法律素质是指公民所具有的法律意...  相似文献   

4.
法律智慧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智慧和一个人学习与集累的法律知识共同构成法律素质之有机统一体 ,且法律智慧是法律素质的核心和主要组成部分。深入理解和正确把握法律素质的科学内涵 ,对培养我国公民的法律素质、保障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顺利实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孙艳春 《法制与社会》2012,(29):227+244
当今社会,国民素质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一个国家的公民素质,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整个国家的发展进度,更是直接影响到国家与社会的生存和发展.而肩负着国家兴盛大任的大学生的公民素质高低与否,更是当前需要重视的一个问题.本文从大学生公民素质的现状分析大学生公民素质缺失的原因,以及改变此现状的途径,用以帮助大学生培养起良好的现代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6.
法制教育是高等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大学生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质,使之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人才的任务。因此,高等学校法制教育状况直接关系到大学生法律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人才的质量,对21世纪中国的面貌,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高等学校必须大力加强法制教育,为国家培养和造就大批优秀的现代化人才。 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必然性和紧迫性 1.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是“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党的十五大确立了“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7.
虽然1999年3月党的十五大将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依法治国的提出在我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尤其是对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要在中国真正实行法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具备多方面的基础和条件,其中通过法制教育提高全民族法律素质是一个重要的主体条件,公民法律素质的高低、法制观念的强弱更是一个国家法制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尺。而大学生法制教育是全体国民法制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因为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担负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任。但现实却不尽如人意,高职院校法制教育有效性的缺失及原因是本文要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们党的治国方略,也是我们国家法治建设发展的根本方向。由于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以及宪法与其他法律之间的关系,它在一个国家的法律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因此,依法治国最重要的是依宪治国。也正是因为宪法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和出发点,所以,依法治国必须增强宪法意识,树立宪法权威。  相似文献   

9.
一、依法治国的主要内涵是严格依法规范、制约行政权力,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环节和主要体现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方略。依法治国即法治的基本内涵是指:依照表现为法律形式的人民意志来治理国家,即国家立法机关依法立法,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司法权;另一方面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受法律的切实保护,国家机关的权力受法律严格制约。或者说,现代法治至少包含两重含义:一、是对国家权力特别指政府行政权力的严格约束;二、是确立公民之普遍自主平等的社会关系,即承认和保护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法治国最根本的…  相似文献   

10.
论企业经理人员的法律素质刘一杰,施汉生公民法律素质的高低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改革目标的今天,重视广大身处市场经济主战场的企业经营管理者法律意识强弱、法律素质高低的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深刻的现...  相似文献   

11.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庄严宣告的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首先要增强依法治国的思想观念,其次必须严格执法,第三必须做到司法公正,第四必须造就一支素质精良的检察官和法官队伍,最后必须完善依法治国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作为服务于依法治国的一项基础性社会工程,普法教育工作以增强全体公民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提高公民的法...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司法是法治国家的基石,司法公信是法治成熟的标志。提升司法公信力,是加快建设法治国家的应有之义和必由之路,也是每一个法院人必须直面的现实问题。一、司法公信力的现状衡量司法公信力的高低,主要看国家和社会  相似文献   

14.
陈锐  付萌  陈晨  黄林楠 《中国司法》2023,(8):108-112
<正>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加快建设法治社会,需要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提升公民法治素养,成为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议题。“八五”普法规划强调,全民普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其中“持续提升公民法治素养”是重要板块,并提出加强教育引导、推动实践养成、完善制度保障的工作要求。提高公民法治素养的前提是评估现状、把握特征、精准施策。  相似文献   

15.
2015年6月11日,周永康受贿、滥用职权、故意泄露国家秘密案一审宣判。对这一案件的依法处理,彰显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执政理念,昭示了我们党依法惩治腐败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充分说明,党纪面前没有特殊党员,国法面前没有特殊公民,无论权力大小、职务高低,没人能当“铁帽子王”,只要破坏法纪、践踏法纪,就必然会受到党纪国法的严惩。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笔者认为,要实现依法治国就必须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意识。这是因为:第一,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广大人民群众有无法治意识及其法治意识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依法治国的进程。人民群众只有在具  相似文献   

17.
人民法院通过行使国家审判职能来惩罚犯罪、制裁违法、保护公民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这些职能主要通过公正裁判每一个案件来体现,而案件处理是否公正,则又由法官素质所决定。从这个意义上讲,没有一支廉洁、高素质法官队伍,就难以确保司法公正,就难以树立法治权威,也就难以完成新世纪人民法院在依法治国中所担负的重任。  相似文献   

18.
公民法律意识是现代社会公民意识的核心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可或缺的务件。公民法律意识为加强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提供良好的社会思想基础。本文通过论述法律意识的概念、公民法律意识的作用以及对公民法律意识的培养,说明公民法律意识时依法治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宪法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是公民关于宪法的知识、观点、心理和思想的总和。它包括人们对于宪法知识和基本原理的掌握程度、对宪法功能的认识、对宪法实施的评价、对于基本权利保护和行使状况的感受等等。公民的宪法意识是推动宪法实施和国家民主法制进程的重要力量,是衡量国家法制成就的重要标准,也是宪法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宪法知识是公民意识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公民理解宪法原理,对宪法进行分析、判断、评价的前提与基础。一个公民仅有宪法知识,还不能说是有了宪法意识,还必须在宪法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升华为宪法理念。所谓宪法理念,  相似文献   

20.
考察西方国家的法治史,我们会发现,早在罗马时代就活跃着一群法学家,而且随着纠纷的增加,法院逐渐垄断了对纠纷解决的终极权力。随着法律的专业化程度增加,它与社会日常生活的知识距离也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法律共同体出现了。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职业群体,法律共同体在西方的法治发展史上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将“依法治国”作为组织国家、调整国家与社会、国家与公民之间关系的一种基础性f段,中国必然要相应地发展一个法律共同体,这是学者的共识。但是,目前学者研究中国法律共同体的文章尚不多见,还缺乏对法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