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玲  耿步健 《理论探讨》2005,6(4):22-24
斯大林同列宁在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和理解上有很大差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如何看待列宁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如何看待"新经济政策";如何看待小农经济;如何看待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和资本主义经济成分;如何看待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如何看待计划经济;如何解决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建设资金问题;如何看待党在社会主义国家中的作用和多党制问题;如何看待俄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苏联按照斯大林模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弊端甚多,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相似文献   

2.
一、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三大向全党全国人民提出了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总课题。对资本主义再认识,是这个总课题中的应有之义,它在理论上涉及到对许多传统观点的重新解说和评价。在实践上是推进现代化建设和全面改革开放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四大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项决定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邓小平同志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与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邓小平同志这段精辟论述,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使我们在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上的认识有了新的重大突破。这是继八十年代初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商品经济之后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又一重大发展。这个认识的深化和  相似文献   

4.
学习社会主义理论,提高对社会主义必然性的认识,坚定社会主义必定要代替资本主义的信念,就回避不了如何看待当代资本主义的问题。前一段有的同志提出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对资本主义进行再认识,这个命题本身并不错,问题在如何再认识。列宁在1916年研究了上世纪末本世纪初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的  相似文献   

5.
前几年,在关于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讨论中,有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建立在高度发展的资本主义社会化生产力的基础上的,而我国经济文化落后,没有资本主义的社会化生产力,存在的是象汪洋大海一样的小生产;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农业社会主义”社会,而不是科学社会主义社会.这种“农业社会主义”的观点认为,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农业社会主义思想是广泛的,根深蒂固的;党的干部和负责同志,深受小农平均主义的熏染,也有农业社会主义的空想;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种种错误和挫折都是农业社会主义这个幽灵兴妖作怪的结果。这种观点在不少人中间,特别是在青年中间是有市场的。在如何正确地认识和对待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实践问题,如何正确地总结其经验教训的问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社会主义?一言以蔽之,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对立物、继承物、取代物、创新物。在人类社会形态发展序列上,社会主义是继承资本主义各种积极成果、解决资本主义固有矛盾、新创建的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然而,社会主义社会具体是什么样子,以及怎样才能实现社会主义,人们是经过长期的实践而不继加深、提高认识的。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和科学理论,是对资本主义矛盾及其解决办法认识的产物,是对改变资本主义旧世界、建设社会主义新世界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400多年来,随着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  相似文献   

7.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征途上,有一个问题我们必须直面一“如何认识资本主义,特别是如何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今天,站在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所取得的经济、政治、文化等一系列成果的基础上,有必要对这个问题作进一步深入探讨和研究。围绕相关问题,我们采访了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张异宾教授。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为社会主义奋斗,不但是因为社会主义有条件比资本主义更快地发展生产力,而且因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消除资本主义和其他剥削制度所必然产生的种种贪婪、腐败和不公正现象”。这里,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统一,同步发展,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于资本主义制度的根  相似文献   

9.
一、对计划与市场之关系的认识进程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十几年中,市场与计划的关系始终是理论和实践探讨中的焦点之一。对这个重要问题的认识,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在八十年代以前把二者作为对立面,认为计划经济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于资本主义;到了党的十二大时,改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即所谓“板块论”;十二届三中全会以后又进一步发展到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进入九十年代,改革开放的加速,进一步促进了思想解放,并在党的十四大上根据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把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明  相似文献   

10.
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全面考验着党的执政智慧,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提升赋予了党新的执政理念,这就是生态执政。生态执政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新认识;生态执政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应有之义,是对党的执政规律的新认识;生态执政是增强制度自信的应有之举,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11.
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科学结论,是我们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分析历史事实和社会主义发展过程,总结和概括几十年社会主义实践经验中作出的,是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重大成果。正确认识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仅有深远的理论意义,而且有重大的实践意义.社会主义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得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认识的正确与否以及正确程度如何.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上.长期以来由于脱离了中国社会的实际,未能很好的解决,致使我们走了不少曲折的道路,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们党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深入地分析和研究中国的国情,才使之对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逐步深化。我们知道,关于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问题,在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2年党的十二  相似文献   

12.
《党政论坛》2010,(12):12-13
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中国和南斯拉夫都是当时的社会主义大国,但是两国领导人对斯大林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若干重大问题在认识上出现分歧。毛泽东曾四次批判铁托,认为铁托在南斯拉夫复辟了“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3.
顽固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为了把我国引向资本主义歧途,除了提出“全盘西化”反动纲领外,还在“重新”认识社会主义的幌子下,丑化社会主义,美化资本主义,提出许多反社会主义的理论,在思想理论上制造混乱,混淆是非。主要的有: 一曰“社会主义无优越性论”,他们说社会主义“充满了弊端”,“一无是处”,宣扬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现实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是“纸上空谈”。结论是:应用资本主义取代和改造社会主义。怎么正确认识这个问题?过去我们曾经理直气壮地宣传过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后来,由于社会主义在实践中遇到了困难和挫折,发达资本主义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变化,对这个问题就需要重新思考了。但是,我们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优越。如果没有这个优越性,社会主义就没有资格代替资本主义。在社会主义优越性问题上,我们必须把握两个基本观点。一是要把社会主  相似文献   

14.
黄百炼同志的新著《民主建设论》(1998年9月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是一部比较详细地研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著作。这本书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比较全面地阐述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民主政治建设理论上的成果。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问题,自社会主义运动形成以来,并没有在认识上很好地解决。一是对社会主义民主的认识过于抽象;二是对民主地位的认识和作用的发挥并不连贯。我们在民主问题的认识上,既犯过盲目自大,拒绝吸收借鉴世界优秀的制度文明成果的错误;也犯过轻视民主,排斥民主的错误。党…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是一篇闪烁着时代光辉的 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讲话》全面深刻阐述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对新的历史条 件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的科学回答,进一步深化了对党的建设和党执 政规律的认识,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了新的历史阶段。一从邓小平同志提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到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 表”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是我们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认识上的伟大飞跃。“什么是社会…  相似文献   

16.
王永南 《理论探讨》2004,1(5):20-22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需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特别是借鉴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要突破对待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问题上的误区,认真分析、研究、借鉴、学习资本主义的政治文明,才能更好地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我们不要资本主义,但不能不要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我们不要西方化,但不能不要现代化;我们不要"三权分立"和多党制,但不能不要民主和法制。  相似文献   

17.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系统的科学理论,这个体系的核心点是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集中起来说是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资本主义国家已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在经济、科技、文化和管理方面,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许多历史性的文明成果.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只有在继承和利用资本主义社会已经创造出来的全部社会生产力和全部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并结合新的实际进行新的创造,才能顺利地建设起来,并最终建设成功.这是列宁早就讲清楚了的.但是,在过去的长时期内,我们在对待资本主义的问题上,往往只看到或更多地看到的是社会主义同它对立的一面,而很少看到社会主义同它还有学习、借鉴、合作和利用的一面,这是认识上的一种片面性,是  相似文献   

19.
如何认识和对待资本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历来面临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邓小平总结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教训,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成功地破解了这一难题,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资本主义观。在辩证否定资本主义的前提下,邓小平对资本主义在当代的发展、变化给予了合理评价和准确定位,将对资本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探讨邓小平资本主义观的形成原因和特点,对当今中国的发展具有重在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社会主义是中国革命及中国社会问题解决的必然选择;社会主义(无产阶级)民主;实现向社会主义转变的途径等几个方面,阐述了陈独秀在这些问题上的看法,并简单的对其社会主义思想进行了分析和评论。作为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和党的创建人,他的社会主义思想是当时中国革命实践的产物。今天,重新审视他的有关论述,对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