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家明 《学理论》2009,(18):53-54
今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改革开放”一词,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理解,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在本文中“改革开放”主要是指中国为实现现代化目标而采取的侧重于经济层面的一种发展战略。改革开放的中国模式主要是指1978年以来中国为实现现代化而实施的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根本任务、以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目标的渐进、有序、全面和独立自主的改革开放战略形式。中国的改革开放三十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同时也走了一些弯路。存在一些失误和失衡,值得人们深思。  相似文献   

2.
回答"改革开放做对了什么",首先要回答"改革开放做到了什么"。40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经济社会发展一枝独秀的"中国奇迹",实现了国家治理风景这边独好的"中国之治",走出了一条伟大复兴和全面现代化的"中国道路",为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做出了"中国贡献"。在实践中"做到了"就有资格、有底气在道义上讲"做对了",这是改革开放的实践自信;始终坚持正确的发展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指向,坚持以宽广的世界眼光与坚毅的大国担当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这是改革开放的战略自觉。  相似文献   

3.
《科学社会主义》2021,(4):125-129
实现现代化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核心要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要内容、主要路径和主要标志。中国共产党一百年历史的主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这个主题的逻辑主线就是实现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起源于现代化的挑战。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为中国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完成了现代化建设中解决温饱、实现小康两个历史性任务,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未来三十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关键的三十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三十年,一定要坚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代化逻辑,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个工作着重点不动摇,任何背离现代化逻辑和现代化着重点的路线方针政策都会影响乃至中断中国的现代化进程,都会延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现代化不同阶段的发展战略差异性,导致中国社会矛盾呈现出阶段性特征。中国共产党直面社会矛盾"凸显期",在40年社会矛盾治理中注重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探索相结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矛盾治理话语体系、矛盾治理理念、矛盾治理策略和方式、矛盾治理体制机制、矛盾治理目标等方面实现了系统性变革。在此基础上,形成中国特色的社会矛盾治理经验。  相似文献   

5.
正一、重举措、重完善形成改革新蓝图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内在动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举措。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有机整体,一个规划目标,也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一种实现途径。同时,会议明确了一个时间点,  相似文献   

6.
夏涛 《团结》2008,(6):4-6
今年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三十年来,我国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大国正以强劲势头和平崛起于世界东方。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科学社会主义》2021,(1):122-128
善于制定符合中国国情而又具有一定前瞻性、引领性、指导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安排,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大成功经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化战略安排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经历了"两步走"、"三步走"、"新三步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两个十五年"战略安排等演进历程,呈现出了战略目标具有相对稳定性、战略规划具有前后相继性、战略布局具有持续拓展性、价值导向具有一脉相承性等鲜明特点。新时代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要坚持立足中国国情,明确一切为了人民这一根本出发点,突出党的领导这一关键点,保持战略定力这一核心支撑点。  相似文献   

8.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长期坚持的奋斗目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实现现代化国家的目标有着不同的话语表达,分别表现为:以完成工业国转型为追求的现代化国家目标话语、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指向的现代化国家目标话语、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愿景的现代化国家目标话语。研究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进程,从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实践中汲取智慧、总结经验,有助于扎实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的实现。总体来看,其经验与智慧可以概括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建设现代化国家目标的根本保证;实现人民利益是建设现代化国家目标的价值旨归;对现代化内涵的准确认知是建设现代化国家目标的科学依据;对发展阶段的系统谋划是建设现代化国家目标的战略安排。  相似文献   

9.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命题,并明确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专门研究并部署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任务,并规划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共产党对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作出的全面部署和战略安排,使国家治理呈现出五个方面的基本特征:以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为坚强保证、以实现人民利益为根本立场、以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为推进重点、以坚定"四个自信"为战略定力、以独立探索为创新追求。这些方面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发展取向。  相似文献   

10.
毛惠彬、李博的"党的思想路线发展完善的历程"一文指出,改革开放三十年间,党的思想路线与时俱进,为改革开放的健康行进注入了不竭思想动力;同时,实践也强有力地反哺着党的思想路线。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伟大实践,把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不断推向新的发展阶段。研究党的思想路线从创立到不断发展完善的历程,对我们认识和总结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史经验,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顺应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进一步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30年前开启的改革开放是推进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国家战略.改革开放的战略起点是突破中国发展面临的发展困境,改革开放的战略目标是以实现国家利益为归宿的发展目标的动态演进,战略途径是渐进式地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间接路线",战略手段是多力井举提升发展效应.改革开放战略的经验在于:战略目标的制定上,坚持阶段性与长远性相统一;战略路径的选择上,坚持重点性与系统性相统一;战略手段的选择上,坚持自主性与特色性相统一.在新阶段,中国改革开放应顺应形势发展要求实现战略升级.  相似文献   

12.
政党与现代化: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实践与现实发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现代化是社会的整体发展 ,它必须同时具备四个基本前提 :一是独立的国家、二是有效的政权、三是现代的制度、四是合理的战略。为了使中国现代化同时具备这四个基本前提 ,中国共产党在近一个世纪的奋斗中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中国现代化的机理是 :以国家主导、集社会资源、基稳定秩序、借后发优势、籍持续发展、行跨越战略。这决定了中国现代化不能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过程中 ,中国共产党成功领导了中国现代化进程 ,而中国现代化发展给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个代表”思想为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新理论、新战略 ,对 2 1世纪的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战略价值。建设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在 2 1世纪成功实现现代化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不同历史时期党的领导集体确立的现代化发展战略经历了从"器物层面"的现代化到"制度层面"的的转变,而新中国法治建设伴随着现代化进程,也经历了一个从缺位到归位,再到不可或缺角色的转变过程。进入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成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法治建设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标志着我国法治建设站在了新的历史节点上。  相似文献   

14.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集中体现为战略愿景、战略目标、战略布局和战略理念这"四大战略思想"。四大战略思想以民族复兴为主题,以治国理政为主线,辩证统一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对中国成为世界大国和强国的历史进程中实现什么样的民族复兴、怎样实现民族复兴以及确立什么样的治国理政、怎样治国理政等重大理论问题做出的科学回答,是新的历史时期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性的顶层设计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5.
国家文化主权是民族国家在实现国家文化利益过程中所具有的独立自主的最高权力。由于不同的权力要素在国家文化主权构成中的价值地位不同,国家文化主权在总体上呈现出一种"核心——外围"的结构态势,意识形态和民族文化发展的独立自主权是构成国家文化主权的核心要素。国家文化主权战略意识模糊、国家文化软实力不强以及国际文化霸权是中国国家文化主权面临的现实问题和挑战。中国国家文化主权战略既要有以"安全论"为主导的防御性目标,也要有以"建构论"为主导的进取性目标。建构现代意义的中华民族文化身份认同、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文化深度融合、积极参与国际文化秩序的重建,乃是中国国家文化主权战略构建的要点。  相似文献   

16.
法治,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城市重要的软实力.深圳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走过三十年的光辉历程,正在迈向科学发展的金色时代.过去三十年,法治为深圳挺立潮头、创造人类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奇迹提供了重要的保障;未来三十年,法治必将为深圳再领风骚、当好科学发展"排头兵"创造良好的环境.牢固树立法律权威,全面建设法治城市,增强深圳的城市发展软实力,是总结过去、展望未来而得出的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17.
"小康社会"思想是邓小平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思考的重要成果,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康社会"思想与"中国式的现代化"、"三步走"发展战略等探索相连接,它的提出不仅丰富了"中国式的现代化"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也是"三步走"发展战略的主要根据和基本依据,是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为一体的综合性概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小康社会"这两个邓小平"思想词典"中最具特色的话语,成为21世纪以来党的十六大到十八大连续三次党的报告中的"关键词"。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大格局中,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实现,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根本课题,也是对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的重要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是中国近代以来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成功的实践之一,它所取得的成就不仅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良好条件,也为世界的发展贡献了中国的智慧和方案。本文主要论述了改革开放的性质、衡量标准和历史经验,提出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国“两个一百年”目标的根本保障,改革开放必须坚持下去。  相似文献   

19.
依据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逻辑,当代中国民主建构的路径特征可以概括为发展导向型参与民主,这是"以发展为导向、以参与为重点"的民主发展路径。中国全面现代化依次推进的展开逻辑和国家主导的现代化实现战略决定了这种民主建构路径的选择。发展导向型参与民主的路径特征,既是对既往中国民主建构路径的制度性总结,也是对未来中国民主提升路径的制度性限定,在此制度路径的架构下,未来中国政治建设有望在完善民主和权力监督方面得以提升和深化。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党肩负的三大历史重任。这三大重任也是对邓小平的"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巨大丰富和发展。小康社会的内涵具有动态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未来十年的历史重任,这一历史重任来源于邓小平建设小康社会的第一步发展战略,十六大提出新的"三步走"发展战略和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十七大、十八大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目标的提出,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的小康社会思想;推进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21世纪的历史重任,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结果,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则是贯穿其间的过程,两者密不可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世世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重任,没有科学的参照系,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认识就不可能科学和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