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腐败的滋生、蔓延,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政治问题。党的十五大报告给反腐败定了性,认为反腐败是一场“严重政治斗争”。因此,本文认为应该从政治的高度认识反腐败,不仅要通过经济体制改革反对腐败,而且要通过改革政治体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根本遏制腐败。(一)...  相似文献   

2.
反腐败斗争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曾繁茂日益滋生蔓延开来的消极腐败现象,严重地侵蚀着我们的干部队伍,影响着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因此,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上严肃强调:“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如果腐败得不到有效惩治,党就会丧失人民...  相似文献   

3.
《公安研究》2012,(9):94-94
郑春勇在《理论探索》2011年第4期撰文认为,社会中介组织参与腐败,已经成为我国反腐败工作面临的新挑战。“中介腐败”的表现形式主要有行贿或帮助行贿、在重大资产处置中造假、在招投标中出卖情报和参与非法洗钱四种。中介组织与行政权力存在依附关系,长期未被纳入反腐视线,监管存在漏洞,是“中介腐败”得以滋生蔓延的主要原因。治理“中介腐败”,应该阻断中介组织与行政机构的依附关系,完善相应的法律体系,不断提高其自律水平,同时,还要明确划分各部门的管理权限,形成多部门合力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4.
陈天祥 《人民论坛》2013,(7):10-11,256
基层权力“家族化”的危害显而易见:打击了公务人员的士气;加剧了腐败的滋生和蔓延;阻碍了正常的阶层流动;助长了“官官相护”的官场歪风。对此,建议采用以下对策进行治理:健全干部任用制度,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之中;打破干部任用制度的神秘性和封闭性,使用人权力在阳光下运作;建立和健全用人问责制度。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以权钱交易为轴心的腐败现象伴随着体制转轨滋生蔓延,正在腐蚀和侵袭着中国社会健康的肌体。如不及时加以遏制,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的目标都无法实现,改革十多年来取得的成果也将毁于一旦。严峻的事实表明,全方位治理必须对当前腐败现象的根源、实质及其特征作进一步深入探索,并据此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科学对策和正确思路。腐败的本意是指有机物质的腐烂、变质。引申到政治学,腐败则是指国家公职人员滥用公共权力谋取私利,在政治上向腐朽、没落的方向发生变质的行为。我们现在讲的腐败,其基本内涵是指党和国家机构中的…  相似文献   

6.
谢维华 《创造》2001,(12):35-36
一腐败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都非常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也是困扰世界各国发展的一个千古难题。作为腐败重要表现形式之一的司法腐败,“在当中国全面进入现代化进程和市场经济建设的关键阶段时,腐败的恶魔也紧紧地缠住了我们,其来势之猛,范围之广,危害之烈,均超出了我们的精神准备。”江泽民同志曾深刻地指出“官吏的腐败、司法的腐败是滋生和助长其它腐败的重要原因”。“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因此,研究和解决司法腐败问题,是我们今后一个时期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和课题。当前,司法腐败现象集中突出地表…  相似文献   

7.
孙桂娟 《长白学刊》2008,(2):116-117
腐败滋生蔓延是社会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各种因素综合作用所致。在我国,腐败者所付出的成本低是腐败滋生的原因之一。在现有体制下,与其所实施的腐败行为相比,腐败者在经济上、政治上、承担刑事责任以及所承担的精神压力等方面投入的成本较小。公职人员的工资及福利待遇低、公共权力过分集中且缺乏必要的制约与监督机制、相应的法律制度不完善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是腐败成本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在很大程度上与党员的行为规范意识淡薄有关。以制度创新遏制腐败,就党内而言,就是要加大用法律法令、政绩规章和党规党法规范党员行为的力度。只有这样,才有可能铲除腐败现象滋生和蔓延的土壤和条件,真正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相似文献   

9.
现阶段腐败滋生的原因古人称腐败为贪,为墨,为淫。贪、墨是官的专利。剧《左传》载,夏朝时规定:“昏、墨、贼、杀。”其中“墨”就是贪污,一贪就染上了“墨迹”,非但难以洗耻,还要杀头,用刑严厉。今非昔比,时下的腐败不同古代的贪墨。贪、墨无法根治,腐败可以解决且正在解决,不过追根探源,权力导致腐败,千百年来封建专制及其遗毒是造成腐败的总根子。政治原因——从政治角度看,我国目前政治腐败主要表现为吏治腐败、司法腐败和行政腐败三个方面。政治权利是政治的核心,政治腐败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权力腐败。从理论上讲,我国权…  相似文献   

10.
滋生和法腐败的客观原因及真治理对策一。党政机关存在的腐败现象,是影响司法队伍纯洁性的重要原因,惩治司法腐败,必须更坚决地惩治党政机关的腐败现象。在一定意义上说,某些司法腐败的行为是党政机关的腐败诱发出来的,司法机关受党政机关领导和制约,党政机关自身健康才是领导好反司法腐败的关键。二、起码的经费得不到切实保障,使司法机关“逼良为娼”,清除司法腐败,必须保证司法机关吃“皇粮”。首先要取消“缺口财政”这~做法,对司法机关恢复全额拨款,保证司法机关吃“皇粮”,从根本上堵塞司法机关搞“三乱”并引发其他腐败…  相似文献   

11.
段小力 《前沿》2012,(13):110-111
随着我国社会进入转型期,高校收入来源日益多元化。高校"三资"监管缺失与管理程序漏洞使高校干部腐败行为进入易发高发期,并在规模上、程度上有逐步与社会腐败趋同之趋势,预防高校腐败成为高等教育健康发展之必须。本文在分析现阶段高校腐败现状、特点及其原因的基础上,总结了高校腐败滋生蔓延的规律,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2.
高校廉政建设的深层思考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廉政建设是一项多方位、多层次、多途径的艰巨而长期的系统工程。本文基于高校廉政建设的主要特点进行实证研究,在剖析造成高校腐败的深层次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在加大查处惩治力度的同时,应加强在源头上的预防和综合治理,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减少寻租机会,完善内部治理结构,逐步去行政化,保证有力的制约监督与惩治,建立反腐倡廉综合治理长效机制等对策,以推动高校廉政建设的发展,不断提高监督力度和效果,从根本上遏制高校腐败滋生蔓延,保证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肖光坤 《湖湘论坛》2002,15(6):17-18
一、“入世”是一次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良机从总体上说,“入世”对党风廉政建设的影响是积极的,为加强和改进党风廉政建设带来了诸多有利因素,是一次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良机。1.WTO基本原则的实施,有利于从源头上防治腐败。所谓腐败,就是指掌握公共权力或公益职权的少数人,利用权力或职权谋取私人利益的行为。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就是要深化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通过体制创新,减少权力涉足的空间,铲除腐败现象滋生的土壤,建立对权力进行有效制约的机制、铲除腐败现象滋生的条件。加入WTO,将推进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  相似文献   

14.
反腐败问题历来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大问题。党中央三代领导集体都十分关心反腐败问题。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我们党是任何敌人都压不倒、摧不垮的。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绝不能自己毁掉自己。”他要求坚持标本兼治,通过深化改革,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本文试图就反腐败与建立健全权力监督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大再次明确提出,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要求全党同志一定要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工作领域。“管住钱”如同“管住权”、“管住人”一样,无疑是预防腐败的治本之策。建立健全“管住钱”的制度规定,是当前的紧迫任务。一、对“钱”管不住是当前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一个重要原因腐败的本质特征是运用公共权力谋取私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私利”的主要表现形式就…  相似文献   

16.
腐败:文化与社会结构的失范华中理工大学讲师周长城眼下人们分析腐败现象大多是从行为者角度着手,其实,从社会系统的平衡角度来剖析,腐败的滋生与蔓延应归咎于文化与社会结构的失范。反腐败需要的治“本”,应该调适社会文化目标,规范社会文化认可的手段,从根本上铲...  相似文献   

17.
腐败治理重在重构政治生态。日常生活是政治生态的根基。异化的日常生活形式不仅恶化了政治生态,而且成为腐败滋生的重要领域与根源,促成了腐败的复杂化、隐蔽化、生活化与弥漫化。日常生活批判是对生活中的异化现象的反思与揭示,追问腐败问题背后的生活现实,以此认清腐败的根源与生长机制,也有助于彻底根治腐败问题。因此,腐败的治理也需要从日常生活批判与变革的视域推进政治生态的重构,以更为本质与深层的维度彻底摧毁腐败生长的内在机制。这正是十八大以来腐败治理的路径与深层走向。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 ,由于多种原因 ,腐败现象有进一步滋生蔓延的趋势。为根治腐败 ,必须“多管齐下” ,从思想教育、深化改革、健全法制法规、完善监督机制等方面 ,加大反腐败的力度。  相似文献   

19.
商业贿赂是个全球性的问题,治理商业贿赂是当前国际社会面临的一项共同任务。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商业贿赂现象在我国许多行业和企业滋长蔓延,甚至成为“潜规则”、“亚文化”,滋生出诸多腐败行为和经济犯罪案件,严重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交易秩序,正在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20.
人民群众参与反腐败斗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的十五大报告强调指出:开展反腐败斗争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鼓励、动员、支持和依靠人民群众开展反腐败斗争,是我们党一贯遵循的方针和原则,反腐倡廉的实践反复证明,要想有效地遏制和逐步消除腐败的滋生和蔓延,没有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持和广泛参与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