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党的建设》2008,(11):61-61
1943年5月,作为世界革命大本营的共产国际(第三国际)突然宣布解散,这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标志性事件。沈志华在《探索与争鸣》上撰文指出,共产国际本来是以发动世界革命为其基本任务的,但随着苏联一国社会主义的建立成为现  相似文献   

2.
马涛 《广东党史》2010,(2):20-23
<正>蔡和森是中共早期革命史上著名政治活动家、理论家、宣传家。1919年蔡和森与女友向警予前往法国,在巴黎接受共产主义。1921年底,蔡和森回国,在上海经陈独秀等介绍加入共产党,并于1922年在中共"二大"上同妻子向警予一起当选中央委  相似文献   

3.
194 3年 ,反法西斯同盟在苏联、北非及太平洋都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曙光已在地平线上升起。为什么共产党国际会在此时迫不及待地解散呢 ?根据共产国际章程 ,这样重大的问题 ,必须召开代表大会来解决 ,尽管在当时战争环境下 ,这不太现实 ,但完全可以先停止共产国际的活动 ,等条件许可时再召开代表大会来决定共产国际的去向。在事实上 ,共产国际并未这样 ,从而给我们留下了一些疑点。首先 ,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团在 194 3年 5月 13日召开会议 ,讨论解散共产国际的问题 ,出席会议的主席团成员仅有 7人 ,远未达到“共产国际执…  相似文献   

4.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发动了对苏联的疯狂进攻。其间斯大林曾经六次电请毛泽东出兵,牵制日本在远东的兵力,使苏联避免陷入东西两线作战的被动境地。然而毛泽东从中国革命长远利益出发,高瞻远瞩,坚持了正确的援苏原则:八路军只做战略配合,不作战役配合!  相似文献   

5.
林木 《党史博览》2013,(6):F0002-F0002,F0003
<正>1943年5月15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团鉴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的需要,作出了《关于提议解散共产国际的决定》。1919年3月,共产国际在莫斯科成立。它是以列宁为首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积极倡导、组织和主持建立的一个世界共产主义运动领导机构。  相似文献   

6.
1943年共产国际的解散,对各国共产党和革命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中国共产党更是带来了挑战和机遇.对此,本文想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苏德战争爆发后,斯大林曾经六次电请毛泽东出兵,牵制日本在远东的兵力,使苏联避免陷入东西两线作战的被动境地;然而毛泽东从中国革命长远利益出发,高瞻远瞩,坚持了正确的援苏原则:八路军只做战略配合,不作战役配合!  相似文献   

8.
1943年5月,共产国际宣布解散。国民党顽固派利用此事发动第三次反共高潮,不仅在舆论宣传上大肆攻击中国共产党,而且还采取军事行动妄图攻击延安,叫嚣"解散中国共产党","取消陕甘宁边区"。面对国民党顽固派咄咄逼人的攻击态势,中国共产党沉着应对,在对客观形势进行正确研判的基础上,通过并发布《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共产国际执委主席团提议解散共产国际的决定》,清楚地表明了中国共产党采取的历史唯物主义态度,讲明了共产国际解散的基本情况、历史原因及影响,强调了中国共产党的独立性和团结一致为争取抗战胜利奋斗到底的决心。对于国民党顽固派的污蔑造谣和军事进攻,中国共产党采取有力措施,深刻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法西斯主义本质,有理有利有节地开展舆论和军事斗争,成功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的进攻。此外,中国共产党还集中力量进行党内教育和整顿,提高应对和化解危机的能力,加强了党在思想和组织上的凝聚与统一。  相似文献   

9.
外交部最近解密的部分档案中披露,新中国成立前后,刘少奇曾两次出访苏联,就新中国成立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与斯大林及苏共中央领导人进行多次会谈和商讨。会谈取得了很大成功。  相似文献   

10.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去世,苏联共产党中央决定,将斯大林的遗体用水晶棺安葬在列宁墓之中。列宁墓上,多了一块墓碑,写着斯大林的名字。斯大林的遗体在列宁墓安放了八个年头。在1961年十月革命节前夕的一个深夜,斯大林的遗体被移出了列宁墓,在列宁墓后面、克里姆林宫围墙脚下重新安葬。在斯大林的新墓上,只有一块白色的大理石墓碑,写着斯大林的姓名与生卒年月。几年之后,赫鲁晓夫下台,在勃列日涅夫时代,给斯大林墓上安放了一个半身雕像。斯大林的遗体被仓促移出列宁墓的事件,前苏联内部一直讳莫如深,而有关当事人更是守口如瓶,外界对其中的内幕…  相似文献   

11.
从外交部最近解密的部分档案中获悉,新中国成立前后,刘少奇曾两次出访苏联,就新中国成立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与斯大林及苏共中央领导人进行了多次会谈和商讨,不但会谈取得了很大成功,而且为中苏两党两国建立了兄弟般的友谊。  相似文献   

12.
在土地革命初期,联共(布)、共产国际在指导中国革命中表现了这样一种思路:通过革命军队和工农武装起义,迅速占领广州,建立苏维埃政权,汇合广东各地的农民暴动,首先取得革命在广东一省的胜利。然后,再由湖南、湖北重新进行北伐,将革命向北推进,掀起革命新高潮。这种思路简言之,就是广东“速胜论”。为此,联共(布)、共产国际在中国土地革命初期的三大起义中,最重视的是广州起义,一度把占领广州,取得革命在广东的胜利当做指导中国革命的中心工作。联共(布)、共产国际这种思路是脱离中国实际的,广州起义的失败,是这种思路的终结。  相似文献   

13.
共产国际的政策在1935年七大实现转变后,于贯彻执行过程中也发生了曲折变化。二战爆发前后,共产国际仍是坚持七大确定的反法西斯方针。从1939年9月中旬到苏德战争爆发,共产国际政策迅速逆转,在对待战争问题上注重抨击帝国主义非正义战争。季米特洛夫直接推动了共产国际及各国共产党向错误立场的转变,给许多国家,尤其欧洲各国共产党造成重大损失。法国沦陷后,共产国际的立场开始强调反对侵略者、争取民族解放。苏德战争爆发后,斯大林改变了对战争的看法,季米特洛夫领导共产国际较迅速地修正方针,回归反法西斯政策,为推动建立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做出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舒可文 《党建文汇》2010,(12):39-39
1948年,南、北朝鲜都想吃掉对方以完成半岛的统一大业。为此,朝鲜领导人金日成多次征询苏联领导人斯大林的意见。  相似文献   

15.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随着第二国际的复活和共产国际的建立,大战之初由于第二国际的破产而导致的国际工人运动的分裂,最终形成了闽墙而争的局面。从此,怎样看待社会民主党的性质?如何处理共产党和社会民主党的关系?便成为各国共产党人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共产国际时期是两党关系的形成和确立时期,值共产国际成立80周年之际,研究共产国际在这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总结和汲取历史经验教训,无疑对今天进一步解决好这一问题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6.
一 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占领南京,全中国的解放指日可待.筹备建立新中国的工作以及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成为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最现实、最重大的课题.6月,以毛泽东为主任的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常务委员会在北平成立,全面展开筹建工作.为了借鉴兄弟党和国家成功的经验,也为了在社会主义阵营里建立好党与党、国与国之间的良好关系,更为了争取苏联的支持,中共中央决定,由刘少奇率中共代表团秘密出访苏联,就建立国家机构、经济管理等问题同斯大林和苏共中央交换意见.代表团成员包括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高岗和中共中央委员王稼祥,随行工作人员有师哲、戈宝权、邓力群.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瞿秋白,一生大起大落。他的经历和才华一度使他成为最受共产国际欢迎和重视的中国革命者。他是中国第一位赴苏俄采访的新闻记者;他协助共产国际代表,促成了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他反对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路线,八七会议之后,成为了中国革命的掌舵人。然而,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之后,他却被迫退出中共中央政治局,屡遭王明一伙的打击和迫害,这一切,都与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影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张闻天与共产国际关系密切,他早年在苏联接受教育,回国后成为中共中央领导成员,一度迷信共产国际指导,犯下了严重的"左"的错误。从实践中,他逐渐认识到教条主义的严重错误,在遵义会议后,灵活变通地执行共产国际指示,并对中国革命与共产国际的关系进行总结,认识到独立自主的重要意义。可以说,张闻天与共产国际的关系是中国革命与共产国际关系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9.
如何评价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作用问题 ,早在 1 943年 5月中共中央在《关于共产国际执委主席团提议解散共产国际的决议》中曾经强调指出 :“中国共产党的创立 ,是1 91 9年五四运动以后中国工人运动发展的结果。凡是那里有无产阶级和工人运动 ,便会有一天出现工人阶级的政党。假使本来没有共产国际 ,中国共产党亦必将应运而生 ,这是历史必然的定律。”又说 :“共产国际帮助了被压迫民族的先进工人组成自己的政党 ,成为一切解放运动最前头的人民先锋队。”1 981年 6月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  相似文献   

20.
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复杂影响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产国际作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领导机构,对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活动产生了直接影响。在中国共产党成立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对于中国革命进行了指导,既促进了中国革命的发展,又在不同时期发挥了负面的作用。需要我们全面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