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屿 《小康》2013,(9):110-114
人物简介林洙,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的遗孀,1962年与梁思成结婚。1928年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1953年入清华大学梁思成主持的中国建筑史编撰小组工作。自1973年起全力以赴整理梁思成遗稿,先后参与编辑了《梁思成文集》、《梁思成建筑画集》、《梁思成全集》等书,另著有《大匠的困惑》、《建筑师梁思成》、《叩开鲁班的大门——中国营造学社史略》等书。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定都北京前后,梁思成提出平衡地健全地发展北京都市的构想.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梁思成的名字常常被提起,不仅因为梁,先生是著名建筑学家、建筑史学家,更因为他在解放初期为保护古都风貌奔走呼喊,对传统文化的珍爱和独有的眼光让后人叹服。  相似文献   

4.
妙子 《八桂侨刊》2011,(1):59-59
真武阁位于广西重点侨乡——容县城东绣江北岸一座石台上,建于明万历元年(1573)。是容县文化公园中最珍贵的古建筑,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5.
潘大林 《当代广西》2009,(11):57-57,52
真武阁,是我国古代纯木结构建筑的一曲绝响。 绣江从东向西流过容县县城,经东南角转个弯,再向东北方向流去,拐弯的地方形成一个深潭,叫龙潭。龙潭之上的高地是现在的容县人民公园,公园里有两件珍贵的文物,其一是1200多年前唐代贞元十二年所铸的重达3500斤的景子铜钟,是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二就是明代万历元年所建的真武阁,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6.
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的文化名人绝大多数不愿与日本侵略者为伍。以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为代表的文化名人经过千辛万苦投奔大后方,经历了此前从未有过的生活磨难。然而他们夫妇克服重重困难,坚持抗战到底,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彰显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应有的气节与风骨。此外,他们并没有放弃学术研究,孜孜以求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为全民抗战贡献了应有的力量,体现了对祖国深厚的情感。  相似文献   

7.
梁思成先生是建筑大师,清华大学教授,文革中被打成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而历尽劫难,不幸于1972年过早地离开了人世,今年正值逝世30周年纪念。2001年先生百年华诞,清华大学在人民大会堂河北厅为先生隆重地举行庆典,并推出《梁思成全集》首发式。其公子梁从诫教授,昵称“小梁”,与我在大学里同窗四载,朝夕与共,过从甚密。因而直接、间接使我与先生有所接触。兹就记忆所及,谨录二三事,以飨读者,借寄哀思。  相似文献   

8.
影子 《今日民族》2014,(12):41-44
<正>"这是我们这些年里搜寻中所遇到的唯一唐代木结构建筑,除殿本身为唐代木构外,殿内尚有唐塑菩萨像数十尊,梁下有唐代题名墨迹,拱眼壁有唐代壁画。此四者一已称绝,而四艺集于一殿,诚我国第一国宝也。"——《中国建筑史》梁思成(1944年)佛光寺,这座距今1100余年的中国古老木结构唐代建筑,坐落在乡间僻壤,默默地散发着大唐盛世的遗韵,仿佛是现实中一个遗落的梦。这个冬日,终于踏上追寻  相似文献   

9.
<正>朱启钤,从晚清到民国,曾担任内务总长、交通总长、国务总理。他在晚清创办了京师警察,他第一个提出:修旧如旧他也是营造学社的创办者。为此耗尽家财。直至今日,中国古代建筑研究的主要成就和基本框架还是营造学社的成果。  相似文献   

10.
于吉平  李勇  赵玉良 《春秋》2016,(1):8-10
中山陵、中山纪念堂的建筑,首次打破了我国单一的传统建筑风格,借助西方的建筑特色,融中西建筑为一体,在我国现代建筑史上揭开了辉煌的一页。  相似文献   

11.
这种以建筑师为本位的对中国古代建筑史和建筑文化的梳理无疑是一种相当有价值的探索,与其说我们可以因此在那些熟悉的建筑中依稀辨认出那些杰出建筑师的个人风格或智慧,倒不如说这为我们打开了一种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全新的解读方式和可能。  相似文献   

12.
上面引的是华罗庚先生在抗美援朝运动中一次集会中发言的名句,事情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以上,但每一念及,仍永记不忘。跟梁思成先生一样,华罗庚先生也是清华大学的名教授,一个是建筑大师,另一个是数学泰斗。梁先生分别用中、英文两种文字写成的《中国建筑史》和华先生的《维垒素数论》,都是誉满中外的煌煌科学巨著,具有崇高的学术品位。我在清华大学上学期间,有幸与梁先生有所接触,2002年曾就这一情况写了篇短文,发表在母校的一种刊物上。我虽无缘与华先生相结识,只在那次集会上听过他的发言,但他给我的  相似文献   

13.
有一位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建筑大师梁思成.他曾说过:建筑是一本石头的史书,它忠实地反映着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他怀着对祖国母亲深沉的爱,为解读中华古代建筑艺术的奥秘,曾历经坎坷而终身不渝;虽身陷罹难但至死无悔,酿成了他可歌可泣的悲喜人生!梁思成是中国古代建筑历史与理论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  相似文献   

14.
雁寒 《创造》2009,(7):84-84
在昆明一二·一大街的云师大校园内,还保留着几幢当年西南联大的茅草房。这种土墙草顶的房子,在云南的乡村山寨并不鲜见,但作为大学的校舍,就有些叫人难以置信了。何况,这几幢茅草房还是建筑大师梁思成和夫人林徽因设计的。  相似文献   

15.
瑶族是个山居民族,其村落大多位于海拔1000米左右的高山密林中,一般建在山顶、半山腰和山脚溪畔。拣坡而上,街面愈窄,泥瓦房、砖木房、吊脚楼并存.  相似文献   

16.
李舒 《同舟共进》2022,(2):37-41
<正>雨声潺潺中,我终于赶了晚集,去清华大学看了“栋梁——梁思成诞辰120周年文献展”。人比预料中多,看到很多年轻的面孔,不少父母带着孩子来。展览做得很用心,“栋梁”之“梁”,当然是梁思成的“梁”,同时也暗含梁思成在中国建筑学界中的评价——中流砥柱,国之栋梁。不过,在我心目中,“栋梁”并不单指梁思成。在那个年代,  相似文献   

17.
孙燕娜 《中国减灾》2005,(11):48-49
我国古代建筑中有经历多次强烈地震而完好无损的,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建筑史上抗震的奇迹。探其究竟,发现他们在建筑上均使用榫卯结构,这种榫卯框架木结构的出现使中国古代构架获得了发展的生命力,是我国古建筑称道于世的突出成就。  相似文献   

18.
RidingthelocallyhiredstrongmulesLiangSichengandhiswife,togetherwittwodevotedpilgrims,beganhisthirdtriptShanxisixtyyearsago.ThepainstakiinvestigationbyLiangSichengandhiswiftotheFoguangTempleandotherancienbuildingsinthecountryhadyieldedthemacluetothepuzzlesurroundingChineswoodenstructuralsystem--sothathecouldfinish"interpreting"the"YingzaFashi"or"BuildingStandards",abookthasetsforththetechniquesoftheSongconstructioninaterminologyunfamiliartthemoderneye.1937年6月,最炎热的那些日子,年轻的建筑学…  相似文献   

19.
张晔 《春秋》2010,(6):F0003-F0003
磁村“三大院”,是指淄博市淄川区磁村镇旧时著名的三家大户,即王家、陆家、常家。  相似文献   

20.
徐飞 《北京观察》2011,(12):25-27
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在《北京——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中说过"这条轴线并不是供人行走的,而是引导人向中心建筑致敬的。"这条轴线指的就是北京城中轴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