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夏新华 《德国研究》2005,20(4):48-51
在德意志民族文化土壤中形成的德国法律文化体现了德意志民族的个性,具有鲜明的特性:第一,德国法律文化体现了日耳曼固有法文化与罗马接受法文化的双重性;第二,德国法律文化存在着国家主义、团体主义的价值追求倾向;第三,德国法律文化崇尚思辨理性,强调法典化和立法技术;第四,德国法律文化也体现了法学理论与法律实践的结合.  相似文献   

2.
李乐曾 《德国研究》2007,22(2):4-12
上海德文医工学堂在德国人筹建和主办的10年中,其德国专科学校的制度已形成并逐步完善.1917年中国人接办后,学校的德国传统历尽曲折得以延续.本文试图从中德关系及德国对华文化政策的大背景、中德官方与民间的努力、办学者对学校办学方针的认识、德国教师的参与等几方面,分析这一发展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3.
刘立群 《德国研究》2006,21(1):21-25
本文主要从德国历史、战后两个德国政治文化的差异及其互动、极左翼和极右翼势力问题、和平主义运动及反美情结、融入欧洲作为德国政治文化的主流及其发展趋势等角度阐述和分析德国当代政治文化的脉络和特点。  相似文献   

4.
从文化共同体到后古典民族国家:德国民族国家演进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解朴 《欧洲研究》2012,(2):33-48,160
长期封建割据造成德国民族国家的形成晚于英、法等传统西方国家。其建立民族国家的路径是先有民族,后有国家。德国民族国家是建立在由血缘、历史、语言、文化等要素构成的"文化共同体"的基础上,这一文化共同体同时也构成了德国民族认同的核心要素。受到历史和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德国民族国家的发展道路较为特殊,这也决定了其融入西方过程的曲折与漫长。20世纪90年代,两德重新统一后,德国与其他欧盟成员国一样进入后古典民族国家形态,将主权部分地让渡给超国家共同体。德国民族国家目前需要解决的是欧盟治理结构中的"新德国问题"。  相似文献   

5.
唐艋 《德国研究》2019,(1):37-52
本文首先对重要融入理论进行了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对德国的融入理念进行分析,然后从居留与国籍制度、融入措施和融入评估三个方面对德国移民融入政策的结构与领域进行论述。文章指出德国移民融入政策以结构性融入措施为核心,具有自由多元文化主义、经济实用主义和同化的特征,且可能朝同化方向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郑春荣 《德国研究》2013,28(2):4-14
本文分析了德国在利比亚、叙利亚和马里等危机中的表现,以揭示德国安全政策的新动向。德国在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利比亚决议上的弃权,以及德国其后在叙利亚问题和马里内战等事件中,只是出于联盟团结、尤其是修补由于利比亚危机造成的形象受损而象征性地参与防御性或训练性行动,这表明"克制文化"在德国依然有着深刻的影响。但与此同时,尤其从利比亚危机中德国的表现可以看出,德国的安全政策受到内政的驱动,换言之,德国日益以民调所反映的本国利益作为其安全政策的出发点,甚至不惜为此损害与西方伙伴的联盟。"克制文化"、联盟团结和内政驱动等因素的相互作用,使得德国的外交与安全政策从两德统一以来,正逐步走向"有限的正常化"。  相似文献   

7.
本文尝试从内在和外在两方面的因素出发,分析德国在二战后如何成功地实现政治体制转型:即讨论超越法律规范和组织结构的政治文化观念的转变如何通过规范人们的政治行为,推动新政治模式的有效运作;战后德国建立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如何通过其竞争和经济民主与公正原则影响人们的行为和观念,促进民主政治体制的稳固;融入欧洲一体化如何为德国实现政治转型提供坚实的价值背景和程序性环境,从而探讨政治文化、经济发展模式和国家的外部环境在政治体制转型中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王志强 《德国研究》2010,25(2):59-64
国民特征有着其特定的历史、文化和地理背景。从文化认知视角来看,国民特征具有内在隐性特征和外在显性特征二大特点,在这两者关系中,显性民族特征反映隐性民族文化价值和文化历史特殊性。基于这一对国民特征的认知,本文从历史文化地理视角阐述影响德国国民特征的诸因素,在此基础上确定当代德国国民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9.
重温德国历史上的文化斗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世隆 《德国研究》2005,20(1):61-64
本文较全面地整理了100多年前德国文化斗争的基本过程和主要内容,包括文化斗争的背景、序幕、高潮和结尾.对文化斗争期间的德国各派政治势力及他们对文化斗争的态度进行了分析和介绍.特别是对文化斗争的性质、历史经验和教训提出了与以往历史著作有所不同的见解.  相似文献   

10.
权威主义政治文化与德国国家性格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明芳 《欧洲研究》2005,23(6):32-40
个人的性格受制于其成长的背景,国家性格则来源于文化传统,而文化传统的形成是历史和地理两方面作用的结果。军国主义是德国历史上典型的国家性格,但是其文化根基却是权威主义。军国主义因为它激烈的外部性较为引人瞩目,但其文化的内敛性却常为人忽视。本文探讨了德国军国主义国家性格和权威主义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认为普鲁士的军国主义孕育了德国权威主义政治文化,而文化的顽固性、渗透性和继承性,又使得权威主义政治文化极大地支撑了德国后来的军国主义。二战以后德国改变了军国主义的国家性格,但是彻底改变了的却是传统的权威主义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11.
德国的文化中介机构是德国对外文化政策的重要执行者,在德国对外文化政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论述的是德国各种文化中介机构,尤其是基金会在对外文化政策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大学制度的构建与蔡元培留学德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叶隽 《德国研究》2003,18(4):38-45
蔡元培对中国现代大学制度、学术制度之构建意义重大 ,而其在北大所进行的改革与蔡元培留学德国之背景有密切关系 ,本文探讨其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背景、对待西潮之态度 ,着重以蔡氏留学德国为核心 ,探讨以洪堡思想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大学观对蔡元培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德国研究》2013,(2):129
本刊讯《德国发展报告(2013)》(《德国蓝皮书》)发布会于5月10日在同济大学中德学院举行,同济大学副校长董琦出席并致辞。《德国发展报告》由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组织编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每年一本,今年是第二次出版,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外交等角度,全方位剖析了2012年欧债危机背景下的德国现状,并对其未来的发展作出审慎预测。  相似文献   

14.
李伯杰 《德国研究》2010,25(1):49-56
森林对于德国人有着特殊的含义,是德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所以自近代以来,德国文化中产生了一种森林崇拜的现象。但是德国文化中的森林崇拜并非由来已久,而是在德国近代历史发展中产生出来的。本文旨在通过勾勒森林崇拜在德国的面貌及其在德国历史中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揭示德国文化中的一些特质,以及导致这些特质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劳石 《德国研究》2001,16(3):73-74
本文介绍了德国少数民族索布人的历史、文化、生活及其居住区施普雷瓦尔德的景色。文中还谈到了德国的民族政策。  相似文献   

16.
在德国研究会第十届年会上 ,与会代表就德国的内政与外交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特别在德美关系、中德关系问题上 ,进行了充分的研究与讨论。  相似文献   

17.
德国会计环境与会计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俞元鹉 《德国研究》2000,15(3):16-20
德国特有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与民族色彩浓厚的文化环境,造就了 德国独特的会计模式。然而,随着德国会计环境的发展变化,德国传统的国步 自封的会计模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向国际会计准则靠拢,逐步接受国际会 计准则已成大势所趋。中国和德国在经济体制方面有许多相同点,德国会计模 式不乏可供我们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8.
德国法律文化散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郭树理 《德国研究》2001,16(3):58-60
德国法律文化的特色是 :社会的诉讼化、法律阶层的职业化、法律的系统化及公众的法制观念等。  相似文献   

19.
马丁·路德是德意志民族的伟大儿子,由他所发动的改教运动构成了德国现代文明的起点.本文对他的神学思想突破和改教事业进行了系统分析,揭示出他对德国神学、教牧、语言、伦理、哲学和政治诸文化领域的深刻影响,这些影响结晶为他所铸就的一种典型的德国人性格.  相似文献   

20.
张仁颖 《德国研究》2002,17(2):73-76
马丁·路德是德意志民族的伟大儿子 ,由他所发动的改教运动构成了德国现代文明的起点。本文对他的神学思想突破和改教事业进行了系统分析 ,揭示出他对德国神学、教牧、语言、伦理、哲学和政治诸文化领域的深刻影响 ,这些影响结晶为他所铸就的一种典型的德国人性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