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石义斌  李玲 《求实》2000,(5):42-44
目前 ,我国社会正经历着一场极其深刻伟大的变革。从社会经济形态来看 ,正处于从传统计划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的转型 ;从社会技术形态来看 ,正处于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知识社会的双重嬗变 ;从社会意识形态来看 ,正从意识形态一元化社会向意识形态多元化社会过渡。这三重错综复杂的社会转型 ,从根本上引起人们的行为习惯、心理状态、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生活态度等方面的重大变化。所有这些 ,既给社会转型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 ,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严重关切 ,从而以新的对策迎接新机遇和新挑战…  相似文献   

2.
社会转型导致社会分化加剧、社会矛盾增多、社会对立显性化等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这些问题的解决,离不开执政党社会整合能力的提高。社会转型使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党所肩负的历史任务、党的自身状况,都发生了新的重大变化,对执政党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同时,执政党加快自身转型的努力也有力地推动了社会转型,形成了社会转型与政党转型的良性互动。在转型社会中,我们党需要开启新思维,从组织形态等各个方面进行调整,以适应客观环境及其变化的需要,适应社会整合的需要,适应社会转型的发展进程,使自身结构、功能、机制和活动方式不断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3.
构建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杰  赵俊超 《新视野》2003,(2):28-30
拥有国有资产的目标是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国有资产的控制力和保值增值都是实现其目标的手段之一。国有资产具有多种形态,可以借助不同形态的转换实现社会转型和经济发展目标。三个层级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是一种比较恰当的方式。应当组建和利用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对国有资产进行集中运营。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在内的社会的整体的根本性变革。这一变革既具有社会转型的一般性特征,又有其特殊性质和特殊表现形态。社会转型与社会矛盾辩证统一、多元互动,社会矛盾对社会转型的发展与稳定造成了威胁,但同时赋予了社会转型持续进行和动态稳定的内在推动力。  相似文献   

5.
程倩  刘七生 《探索》2012,(1):116-12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格局较之前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其中最突出的特征在于中国社会转型中的分化与领域的分离。在这一背景下,考察社会道德格局和德育状况发现,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伦理道德格局相当混乱,传统的、以政治思想道德理论教育为主体的德育方式已经显得单一和刻板,以学校德育为主的德育实效低下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此,学校德育应该通过制度的德性去培养个体的德性。  相似文献   

6.
熊觉 《求实》2016,(7):75-81
社会治理的本质问题是由谁治理、如何治理,实质上是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总体反映。我们不能忽视的一个问题是,当前对社会治理及其创新的强调,更多地是各种社会问题、矛盾和冲突频发而引致的一种"倒逼性"应对,其背后体现的是重视社会稳定的执政逻辑,因此形成了"协同党政社民"社会治理的理想形态与"大维稳+小自主"的现实形态。而在面对社会转型的复杂结构调整和社会风险的不确定因素时,这两种形态都难以积极回应复杂多变的社会问题,社会治理正呈现出国家权力有选择性地与社会进行合作治理的趋势,但这种合作治理仍然是受国家权力主导和控制的。  相似文献   

7.
姜英 《世纪桥》2002,(6):41-42
中国目前正在从自给、半自给的产品经济社会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转型,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从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转型,从封闭、半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型。这种全方位的转型、整体性的社会发展,既为我国社会实现富强、民主、文明的奋斗目标开辟了道路,也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带来了许多新矛盾、新问题。党作为这次社会转型的推  相似文献   

8.
中国当代社会转型与宪法修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当代社会正处于转型之中,各种法律都相应的处于变革之中,宪法也不例外。本文试图解析中国当代社会转型的基本内容,阐述中国当代宪法修改的特征及其对社会转型所起的作用,并追问如何通过进一步宪法修改以更好地推动社会转型。一、中国当代社会转型之基本内容所谓的社会转型指的是社会由一个形态全面向另一个形态转变,其中包括社会的结构、社会的运行、社会的价值等层面的转变。中国社会正在经历从前现代向现代转变的过程之中,具体而言,中国当代社会转型主要包括下列三个方面的内容。1.个体意识的转变个体是社会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也是社会…  相似文献   

9.
婆媳关系在家庭社会学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婆媳关系的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家庭生活的诸多方面,而婆媳关系的背后又深刻地打上了特定社会结构与社会变迁的烙印。通过叙述从1949年前的传统社会固化延展、到集体时代现代性进入、再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的社会转型、再到本世纪初社会转型进入深水区等连续四个时期内婆媳关系的诸多形态及其变迁,并从宏观的社会变迁角度来分析其背后的社会原因,提出了婆媳关系变迁的相对平衡——失衡——新的平衡三个阶段模式。  相似文献   

10.
孙文营 《探索》2007,44(2):184-187
循环经济是人类经济发展模式的新选择,它符合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要求。发展循环经济必须以科技进步和生产工具革新为基础,以唯物史观来评价循环经济的发展,循环经济模式标志着人类正在迈向新的生产时代。社会生产时代与社会经济形态是紧密联系的,生产时代的深化必然推动新经济形态的产生。以唯物史观来预测循环经济发展未来,其前景必将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  相似文献   

11.
德育既是一种特殊的理论形态、又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无论是作为理论形态还是作为社会实践,它都必须在一定的国情氛围中形成、发展。也就是说,在一定的国情中,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社会政治制度,就必然有与其相适应的学校德育、同时学校德育反过来又维护、促进着一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德育与国情的关系首先表现在,国情的性质决定着德育的性质和过程。我国已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但还很不完善,还需要几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这就决定了学校德育的宗旨是培养青年学生,使之成为具有共产主义道  相似文献   

12.
中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在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社会状态、社会矛盾等诸多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不少新情况和新问题。与此同时,全球化和中国融入全球化的进程正在加快。所有这些,构成了党的群众工作的新环境,也给党的群众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从社会化视角论述了未成人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然后,论述了社会转型变迁新的环境条,给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建设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最后,认为要搞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建设,需要构建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大召开后,社会文明正日益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新的、先进的文明形态,与其他三个文明呈平行关系,四个文明"四位一体",彼此依存,不可分割,形成了完整的现代文明体系。因此,必须着力推进社会主义社会文明建设,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是明确社会事业的发展、社会体制的改革、社会转型的方向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着力推进社会主义社会文明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文新  黄石松 《世纪桥》2008,(12):26-27
党的十七大召开后,社会文明正日益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新的、先进的文明形态,与其他三个文明呈平行关系,四个文明“四位一体”,彼此依存,不可分割,形成了完整的现代文明体系。因此,必须着力推进社会主义社会文明建设,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是明确社会事业的发展、社会体制的改革、社会转型的方向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网络设备、技术的普及和上网人数的增多,尤其是大学和中小学学生触网人数的直线上升,网络文化对学校德育的影响不断增大.一方面,网络文化以其知识的丰富性、传播的迅捷性、参与的直接性成为学生获取各种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来源和渠道;另一方面,信息、观念及其传播的杂乱性、虚拟性和多元性也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难题,这就使学校德育工作在新的历史时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7.
社会转型与中国共产党社会整合功能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转型所蕴含的结构性变迁和利益分化的客观趋势 ,对中国共产党的社会整合功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这既给党更好地发挥社会整合功能提供了机遇 ,也带来了不可回避的新挑战。应对挑战 ,中国共产党亟需优化自身的社会整合功能 ,加强对多种社会资源的维护与开发 ,以强化自身的领导权威和长期执政地位 ,实现预期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8.
张北坪 《探索》2007,(2):119-123
当代中国正处于剧烈的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转型是社会进步的表征,但却对青年学生的思想观念带来极大的冲击,社会转型的新要求和青年学生思想观念的新变化,都直接导致青年学生伦理道德教育工作面临困境:教育体制改革弱化了青年学生伦理道德教育的地位;社会转型对青年学生的思想观念的冲击,增添了伦理道德教育工作的不可控因素;传统的青年学生伦理道德教育工作难以适应社会转型的新需要。国外社会转型期青年学生伦理教育给我们以某些启示。  相似文献   

19.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总结了学校德育工作取得的显著成绩,提出了学校工作的一系列新的课题,给德育工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为切实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改变德育工作的软弱状态,笔者认为,目前我们应考虑进行以下两项改革。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步伐的不断加快,一些城中村、城郊村的土地不断被征收,“宜居新城”建设兴起,旧农村改造成新农村,旧农民转变为新居民。在这一过程中,社会结构形态、管理体制、村民利益关系等发生了深刻变化,给基层党建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