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也是今后我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振兴战略意味着今后要把乡村与城市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更加注重发挥乡村的主动性,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建立可持续的内生增长机制。在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过程中,尽一切力量补齐农业农村现代化短板。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种全新的思路,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农业农村定位的  相似文献   

2.
建国后党的城乡政策调整与城乡二元结构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形成与党的城乡政策有着内在的渊源。新中国成立后,面对“一穷二白”的发展状况。如何迅速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任务,我们党选择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国民经济发展战略,走“以农补工、以乡养城”的发展道路,在较短时间内建立起了比较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但由于党在城乡政策中,忽视农村和农业的发展,从而导致中国逐渐出现城市与乡村对立、工业与农业分离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大战略要求和历史任务,201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提出要同步推进“三化”,实现“三强三保”。“三化同步”这一重大战略决策,是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发展任务的科学把握,  相似文献   

4.
胡锦涛提出的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技兴农发展战略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基本战略措施和根本途径;在当前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胡锦涛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战略思想,对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党的现代化与国家现代化密切相关,现代革命需要现代政党来领导;领导国家与社会现代化建设的政党,必须是一个现代化政党。从历史发展看,是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历史的试错法也证明了共产党能够救中国。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现代国家意识觉醒、民族独立、主权独立呼唤现代政党的产物;新中国成立,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改造,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改革开放以前,党建国家、党治国家,以党的建设、党的领导推动国家现代化建设,是我国政党建设与国家建设的突出特点。改革开放以后,党的建设与国家建设呈现出良性互动关系。当前乃至将来一段时间,党的建设要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从而进一步实现党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业现代化,是在特殊国情和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的。党在探索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理论创新成果: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学;农业的改革和发展要有两个飞跃;以市场为导向是我国农业发展势在必行的深刻变革;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系列理论创新成果已在实践中取得明显成效,并将继续推进我国农业向现代化目标迈进。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农业农村的现代化核心关键还要靠科技创新,靠科技进步。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以新思想为引领,加强理论学习,强化理论武装;立足农业科技创新,把握核心技术;以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相似文献   

8.
实现现代化构成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主题。毛泽东对我国现代化的制度选择、战略目标、发展道路、战略步骤等一系列基本问题进行了宏观设计与思考,成为毛泽东思想中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对于我国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任务。明确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加速实现我国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要走好新型工业化道路,应当采取调整产业结构、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等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局出发,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新农村建设不仅是一项惠及亿万农民、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又是整个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大步骤.尽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已经出台,但如何实施落实,从何入手,农村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模式,已经成为当前的关键问题.为此,文章综合阐述历史上各国学者关于农村发展模式的研究现状,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着理论指导意义和经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组织形式,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结合的重要实现形式。必须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适应新情况,吸纳新阶层;与时俱进,深化基本职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推动政协工作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2.
张梅  艾思钦 《工会论坛》2007,13(3):122-123
知识分子是由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脑力劳动者组成的一个特殊群体。中国共产党历来十分重视对知识分子的政策,在知识分子问题上有一个逐步认识的过程。本文主要回顾了建国以来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及其影响,以及由此引发的关于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为改善恭城的投资软环境,增强该县经济环境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恭城县政协从今年五月份开始组织调研,在掌握大量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于七月初形成<关于改善投资环境,加快我县经济发展的建议>的主席建议案,该建议案送交到县委、政府后很快受到重视,县委书记作了重要批示.八月下旬,在全县投资环境建设暨项目投入工作会议上,根据政协的建议,县委、县政府就改善投资软环境作了专题报告,提出了"低门槛引客商进门,高质量提供服务,全方位扶持企业"指导思想,并把这次大会上形成的政策、规定以会议文件的形式印发全县,贯彻执行,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投资者的广泛好评.  相似文献   

14.
一、统一战线和统一战线理论的内涵统一战线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统一战线是指一些不同的社会政治力量,包括阶级、阶层、政党、集团乃至民族、国家,在具有共同利益的基础上,为实现一定的共同目标而组成的政治联盟。这种统一战线作为一种联合的战略,作为一种社会政治现象,在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就出现了。古今中外任何阶级、任何政治力量都可以运用它去实现其政治目的,如我国战国时期的“合纵”与“连横”,三国时期蜀、吴的联合抗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反法西斯联盟,美国“九一一”事件后的世界反恐联盟等。狭义的统一战线即无产阶级统…  相似文献   

15.
人民政协的民主性是和它的党派性结合在一起的,有效实现政协在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作用,必须注重政协的党派合作性,扩大政协的代表性,提高政协委员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6.
统领全局的党的基本路线作为一定历史时期的总任务.贯穿于一定历史时期的始终,是党在一定时期内指导全局工作的根本纲领,是党在一定历史阶段实现其目标的战略导向,是党凝聚和调动一切积极力量进行国家建设的依靠力量.党的基本路线的制定对我国各个时期的建设和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其功能也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7.
实现中国共产党与全社会的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完成新世纪三大历史任务的需要,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目前,党与全社会的关系上还存在着不和谐的因素,包括党自身存在的问题、在党执政过程中产生的社会问题、党群关系问题等。要实现党与全社会的和谐就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狠抓党风廉政建设。  相似文献   

18.
完善政协民主监督的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各级人民政协对加大民主监督力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但就当前政协履行职能情况而言,民主监督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还有诸多不完善的地方,本文对此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并从思想理念、制度建设和人民政协自身建设等层面,就当前如何进一步完善政协民主监督提出一些设想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
人民政协第五次修章,是新形势新任务对政协工作的要求,是政协事业发展的需要。要从政协的指导思想、在基本政治制度中的地位、成员变化、性质、主题、职能、委员条件和要求、界别设置等八个方面全面领会和把握《章程修正案》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和目标,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并列,第一次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的执政能力.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执政问题的全新认识,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科学的理论基础和内在的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