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湘潮》2020,(3)
正相识相知在瑞金毛泽东长张闻天7岁,他们在1920年初就相互知道对方了,因为他们都是少年中国学会的会员,他们入会的消息及活动都曾经在《少年中国》上发布和披露。更值得一提的是,他们都时有文章在报刊发表,张闻天注重文学,毛泽东注重时论,把读书读报视为生活之必需的他们,显然早就在报刊上认识了彼此,只是尚未谋面而已。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张闻天对于社会调查的认知与参与度比较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的早期领导人中毛泽东和张闻天所进行的社会调查最多,调查得出的成果对中国革命的影响也极大,但他们两人在中国革命的不同时期对于社会调查的认知与参与度是不一样的,导致了两人的社会调查成就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不同时期影响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党史、理论界对张闻天的研究 ,是从 1979年平反庐山会议冤案之后开始的。2 0年来 ,张闻天的思想和实践一直是党史、理论界研究的重点与热点课题之一。为交流信息 ,推动研究工作进一步深入 ,本文拟对近十年来国内张闻天研究的重点与热点问题进行综述。一、张闻天对遵义会议的历史贡献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张培森对张闻天对遵义会议历史转折的重大贡献 ,作了详细的叙述和分析。第一 ,在当时红军面临向何处进军的方向问题上 ,是张闻天首先站出来带头支持毛泽东 ,对中央通道会议通过毛泽东关于向贵州进军…  相似文献   

4.
许多人都知道,我党著名的女革命家刘英是曾担任过中共中央总书记的张闻天同志的夫人.张闻天和刘英二人是在革命时期、战争年代结合在一起的,但是当初他们的感情之路并不一帆风顺,幸好有一个人在关键时候帮助了他们,使得他们的爱情得成正果.许多人可能想不到,这个关键人物就是毛泽东.  相似文献   

5.
正毛泽东和邓小平都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们对中国国情有着深入的了解,并带领中国人民找到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了卓越贡献。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大个子"和"小个子"从相识到相知,彼此之间结下了真诚的革命友谊。毛泽东曾评价邓小平"人才难得",邓小平则评价毛泽东"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这丝毫不是什么夸张"。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合作中,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和博古都曾是我们党的领袖,都是中共党史上的风云人物;所不同的是,毛泽东是真理的化身,而博古则是错误路线的代表,他们各自都在中国历史上深深地留下了属于自己的一笔。 瑞金:博古企图消除毛泽东的影响,极力嘲讽、排挤毛泽东,拒绝接受毛泽东的正确建议;毛泽东忍辱负重,忘我地工作,他坚信总有一天全党会觉悟的。  相似文献   

7.
1969年毛泽东在党的九大召开期间的一次讲话中,谈到张闻天时曾经指出:张闻天在遵义会议是和我合作的;遵义会议后也是好事做得多;还说,王明回国后他没有站在王明一边,是站在我一边的。笔者在编辑《张闻天文集》过程中,涉足到这方面的许多资料,深感毛泽东所说的张闻天在这一时期同他的合作具有特殊的历史作用,是实事求是的。值此纪念毛泽东100周年诞辰之际,笔者在此谨举一些重要史实,对毛泽东与张闻天在1935至1938年若干重大事件中的合作(以下简称毛张合作)及其作用加以论述。一、毛张在遵义会议上的合作有力地促成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实现了党的历史根本转折  相似文献   

8.
遵义会议关于变换领导的决定,除了以张闻天代替博古之外,最为重要的就是军事领导权的变换。张闻天支持毛泽东的军事指挥,为确立毛泽东在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作出了贡献。虽然其间不无小的曲折,但总的说来,从遵义会议起,中经二占遵义,四渡赤水,毛泽东在红军中的领导地位由确立而稳固,经过会理会议最终得到完全巩固。在遵义会议上,毛泽东被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这时常委共5人:张闻天、周恩来、毛泽东、博古、陈云),但还没有正式决定参加军事领导。会议结束后的第二天,即1月18日,在遵义又接着召开了政治局会议,会上常委进行了分工,决定“以泽东同志为恩来同志的军事指挥  相似文献   

9.
在遵义会议前 ,中共中央有过陈独秀、瞿秋白、向忠发、王明、博古几任领导人 (总负责人 ) ,然而都没有形成能够团结全党同志进行胜利斗争的领导集体。真正形成中共领导集体 ,是在 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上 ,初步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 ,尔后在红军长征取得胜利中逐步确立并得以巩固。作为参与中共第一代领导核心的张闻天 ,在此过程中与毛泽东进行了密切的合作 ,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一反对“左”倾路线 ,积极支持毛泽东。1931年 1月 ,张闻天从苏联学习回国 ,由于他对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缺乏全面了解 ,刚进入中央苏区…  相似文献   

10.
张闻天与毛泽东相识并共事于1933年1月中旬,在严酷的革命斗争中,张闻天越来越真诚地服膺毛泽东。遵义会议上,毛泽东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张闻天取代博古当选为总书记。由此如张闻天所说:"实际上开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领导中心的中央的建立。"由张闻天到毛泽东,党中央一把手真正顺利完成名义领袖向实际领袖的过渡是1943年3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被推选为中央政治局、中央书记处主席。  相似文献   

11.
中共五大制定了一些正确的理论原则,但由于对形势判断发生了失误,导致了在实践中进退失据,妥协退让.五大自身理论与实践的矛盾,是中国共产党幼年时期不成熟的表现.八七会议在总结大革命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实现了向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的两大转折,开始了中国革命新的探索,并以毛泽东等为代表,最终找到了一条通向革命成功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12.
统一战线是毛泽东总结的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毛泽东不仅是这一理论的倡导者和制定者,同时也是模范的执行者。他身体力行,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胸怀,从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与党外人士肝胆相照,对他们以诚相待,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同他们建立起真诚深厚的友谊。这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之所以能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举世瞩目的历史性巨大成就的一个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不平衡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深入探讨这个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对于我们认清中国国情,把握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有着积极的意义.(一)早在十月革命以前,列宁根据对帝国主义时代的经济关系及其本质特征和各种矛盾的科学分析,揭示了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特点,由此而导致社会主义革命在一国或数国发生并取得胜利的可能性.列宁的这一思想给予毛泽东一个重要的启示:即革命是在不平衡的状态中发生与发展的.那么,中国的不平衡状态表现在哪里呢?从大革命开始,毛泽东就将他的视角转到了农村,关注着构成中国社会不平衡状态的最基本因素——  相似文献   

14.
张殿军 《唯实》2009,(8):43-47
建立和谐世界是毛泽东和胡锦涛的共同追求。由于所处的时代背景迥异,他们构建和谐世界的理念有很大区别。毛泽东试图通过世界革命推翻资本主义旧秩序,建立新的和谐世界;胡锦涛则主张通过对话、协商,以合作的方式完成对国际旧秩序的渐进式变革,建立持久和平、共同繁荣发展的国际关系新秩序。  相似文献   

15.
张闻天是“开明君主”,这话是毛泽东说的。张闻天听到了以后高兴地说:“这是毛主席对我的最高评价。” 毛泽东的这句话是怎么来的呢? 我们常说,中共在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召开的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路线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从而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的确,毛泽东在遵义会议上当选为政治局常委,开始进入党中央的领导核心。在之后的革命斗争实践中,毛泽东在政治、军事等方面的  相似文献   

16.
《湘潮》1993,(Z1)
《从瑞金到延安》是湘籍老一辈女革命家刘英的长征回忆录。作者以清晰自然的笔调再现了当年跟随中央红军突破重重艰险、完成战略转移的详细经过。字里行间洋溢着红军战士积极乐观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同一时空,作者刘英与张闻天的爱情也在悄悄地发生发展,成为贯穿全文的又一条红线。这是一首革命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交响曲。读罢此文,您的感受决不止长征路上的艰辛,更多的将是“三军过后”的异样情趣……  相似文献   

17.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瑞金是中国革命的象征,是红都的象征。瑞金的这种象征意义,来自于它曾是中国共产党人创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中心,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所在地,是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发源地,同时也是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在瑞金这块土地上。曾经发生过的那些伟大的革命实践,都是与瑞金人民的奉献精神相联系的。这本《瑞金人民革命史》,反映的就是瑞金人民在创建、保卫中央革命根据地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伟大斗争中,瑞金人民是如何以饱满的革命热情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为中国革命所作出的贡献。本书共11章,即第一章五四运动前后的瑞金、第二章工农运动的兴起与中共瑞金地方组织的建立、第三章农  相似文献   

18.
刘英,张闻天同志的夫人。她和张闻天结婚,毛泽东是他们的媒人。刘英与毛泽东之间,有着深厚的友谊,即使在1958年庐山会议上张闻天被打成“彭、黄、张、周反党集团”后,毛泽东与刘英的友谊仍依旧。毛泽东的一句话,让刘英避免了被错划成“右派”的命运。  相似文献   

19.
1949年元旦,毛泽东主席发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号令,中国共产党向全国和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即将在伟大的解放战争中取得最后的胜利.  相似文献   

20.
正导语毛泽东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在土地革命斗争时期,他创造性地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赣南、闽西地区创建中国革命根据地,建立了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华苏维埃红色政权,并于1930年5月在寻乌完成了他著名的《寻乌调查》以及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著名论断。几年前,我们在"申苏"时发现一份原红21纵队排长、寻乌县长陈必达的访问笔录,笔录说到毛泽东进入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