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与东盟贸易关系的发展及其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近40年日本与东盟关系的历史,双边贸易可以说是其经济合作的基础。战后日 本,长期以来奉行贸易立国战略,与东盟的贸易规模成倍增长,促进了双方经济的发展。而 且,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日本从东盟进口的初级产品比例逐步下降,制成品不断增 加,有人便认为日本与东盟的垂直型贸易结构正在转变,双方在一些领域已经实现了部门间 或部门内的水平分工。事实究竟如何?这种变化是量的增加,还是质的改变?是东盟贸易 条件的优化,还是日本贸易结构的调整?这些问题都需要做进一步的深入探讨。我们在强 调成绩的同时,亦必须看到增长曲线背后所掩盖的问题和发展所付出的代价。  相似文献   

2.
日本继续保持她作为泰国最大的贸易对手的地位是毫无疑问的。过去五年来,日本稳步地增加了它对泰国的出口和自泰国的进口。 近年来泰国的进口贸易大量增加,日本对泰国的出口亦保持同速发展。1958年日货输泰占泰进口总值的22.9%,到1962年日货已占泰进口的29.2%。从进口实绩看,1958年泰国进口日货的货值为18.901亿铢,1962年则上升为33.574亿铢。  相似文献   

3.
为了打消国人的恐日症状,居住在上海的几位爱国人士,面对重压,编写了《战时日本》一书,对比中日两国的综合国力,传播抗日必胜的信念。宋斐如自日本求学归来,根据大量统计资料,致力于分析战时日本工业的危机,认为其从进口原材料至出口制成品都高度依赖海外市场。面对凶恶的侵略者,潘昂千著《战时日本之外交》,指出日本疯狂侵略中国,在国际社会愈加孤立。随着全面抗战的升级,军事教育家蒋百里传播持久抗战的想法。在《日本人——一个外国人的研究》一书中,他分析了日本人的性格,指出其性格上的内在矛盾,预示了其最终走向灭亡的结局。这些关于战时日本研究的书籍坚持抗日必胜论,鼓舞国人拿起武器,抵抗日本侵略,为国家独立与自由而战,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周建明 《德国研究》2005,20(1):45-50
近代中德贸易进口商品结构与中国进口商品结构不同,前者以生产资料为主,而后者则以生活资料为主.反映出中德贸易中进口商品对中国近代产业结构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德贸易出口商品结构与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则基本相似,都是以农、矿初级产品为主,总的商品结构历年基本上没发生变化,反映出中国近代工业在相当长的时间发展缓慢,制成品生产、出口未有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七十年代末期,罗马尼亚外贸不断出现逆差,由此而引起的硬通货债务从一九七七年底的三十亿美元上升到一九八○年底的九十亿美元。这对于只有二千多万人口的罗马尼亚这样的小国来说,要算巨额债务了。造成对外贸易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是燃料和原料方面的进口不断增加,而炼油产品和化学产品出口并未相应增加来抵销原油进口。因燃料和原料短缺而依赖进口,这要追溯到六十年代以前十年的罗马尼亚经济发展概况。一九五○年以来,罗马尼亚经济发展主要基  相似文献   

6.
日本货物出口与进口之间是否存在协同均衡增长的动态发展关系,是否存在维持进出口内在均衡的机制,文章基于2008年—2012年的月度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协整检验结果表明,日本货物出口与进口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从误差修正模型看,短期内日本货物出口与进口之间存在动态调整机制。根据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日本货物出口与日本货物进口存在单向和双向因果关系。脉冲响应函数分析表明,日本货物出口的某一冲击会给日本货物进口增长带来同向冲击。实证结果表明在垂直专业化分工背景下,尽管自动调节机制可以使日本货物进出口向长期均衡调整,但是由于全球需求放缓、向海外转移生产基地、日元持续升值和东日本大地震等不确定因素的综合影响,日本沦为经常项目逆差国的可能性正在加大。  相似文献   

7.
二战后,日本在迅速恢复生产的基础上,确立了加快增长速度,实现明治维新以来长期坚持、但因二战失败而终止的宿愿———赶超欧美发达国家,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日本根据本国国情,扬长避短,采取“赶超型”战略,通过非均衡发展模式对资源进行最佳配置,以主导产业部门带动整个国民经济起飞。一、非均衡发展战略的理论依据日本采取的“赶超型非均衡”发展战略是指根据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需要,确定重点支柱产业,通过实现每一阶段的战略目标,最终达到赶超欧美的目的。该国优先重点发展钢铁、煤炭等进口替代产业,以保证生产资…  相似文献   

8.
日本和欧盟是中国的重要贸易伙伴,日本-欧盟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日欧EPA)生效会对中日和中欧货物贸易产生较大影响。GTAP模型(全球贸易分析项目)评估结果表明,日欧关税减让使中国的贸易条件恶化,中国对日本的进出口均明显减少,对欧盟的出口增加、进口减少;不同产业所受影响异质性明显,中国的活动物及动物产品、皮革制品和纺织品对日本出口明显减少而对欧盟出口有所增加,机电产品和汽车及运输设备对日本出口增加而对欧盟出口下降;中国自日本和欧盟进口的机电产品、汽车及运输设备、化学橡胶制品和金属及金属制品均有明显下降,尤以机电产品进口所受负面影响最大。为此,中国急需促进进出口市场多元化,加强对重点进口产业预警机制建设,提升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加快推进自由贸易区建立。  相似文献   

9.
日本职业资格考试制度的现状及对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是实施职业资格考试制度较早的国家。其考试制度是伴随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尤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这种考试制度已渗透到日本的各行各业中去,它在加强教育、促进就业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但是我国在这一方面起步较晚,并且存在着一些问题。为此,本文仅就日本职业资格考试制度的现状加以分析说明,以资我国借鉴。  相似文献   

10.
1985年9月“广场协议”以来,日元汇率持续上升。理论上讲,这将导致日本出口商品价格上升,进口商品价格下降,从而出口减少,进口增加,进而出现贸易收支赤字。但是,日本的情况恰恰相反,同期日本贸易一直处于出超状态,且贸易黑字不断扩大。其中有何缘由呢?本文将在分析日元汇率变动状况和贸易盈亏状况的基础上,对这一问题作出回答。  相似文献   

11.
日本是市场经济发展较早的国家,它的经济无疑是走在世界前列的。与之相对应日本的学前教育也是走在世界最前列的,并且在提高国民素质、促进日本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应研究日本的学前教育,借鉴其发展经验。我们认为从学前期开始素质教育、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一、日本学前教育的现状日本的学前公共教育机构是从明治维新后发展起来的,二战中遭到致命的打击,至二战后才随经济的发展得以恢复和发展。当前日本学前教育可从以下几方面概括说明…  相似文献   

12.
日本垄断资产阶级曾经提出,利用美国资本,日本技术来“开发”东南亚的资源。其实质就是对东南亚的经济扩张和侵畧。所谓“日本技术”就是日本派遣或训练技术人员,输出机器,设备。但不止于此,日本还输出资本以及其他一切可以输出的货物。这一切做法都是为着日本垄断资本对东南亚推行经济扩张政策而服务的。日本对东南亚采取帝国主义倾销政策。因此,它和东南亚之间的贸易是不平等的。岸信介政府提出“输出第一主义”以便保持“长期出超”的地位。在这种政策下,日本垄断资本一方面加强对东南亚的输出,而另一方面则减少东南亚的输入。这个政策已经遭到东南亚国家的反对。泰国政府对日本的片面出超和减少对它购买大米曾提出抗议(可参考本刊本期发表的:“泰国的经济开发及其对生产资料的需要”一文)。缅甸政府也于去年12月21日曾宣布停止日本货进口,直到日本同意增加大米的购买量之后,缅甸政府于今年初才撤消了这个措施。这些事件充分说明日本对东南亚的经济扩张政策已经碰壁。下面有关日缅贸易的两篇文章可供读者在研究这个问题时参考。在美帝国主义的扶植下,日本正走上軍国主义的道路。今后日本必定会加强其对东南亚的经济扩张和侵畧。而与此同时,东南亚各国也必定会更广泛,更坚决地反对日本的任何侵畧形式。  相似文献   

13.
战后日本对外贸易迅猛发展 ,在推进贸易自由化的过程中 ,日本的进口增长速度一直落后于出口 ,日本成了世界上贸易顺差最多的国家。对于日本的巨额顺差 ,单从出口竞争力和进口壁垒两个方面还很难给予解释。论经济实力 ,日本还逊于美国 ,但日本的贸易顺差却主要来自于对美贸易盈余 ,1 985年、1 990年日本对美贸易赢余分别占当年日本贸易顺差总额的 85 7%和 72 8% ①;论关锐壁垒 ,经过多轮的谈判、减税后 ,日本已成为世界上关税最低的国家之一 ,其关税水平甚至要低于欧美② ;在非关税壁垒方面 ,倒是欧美国家对日本实行了许多的进口限制 ,而为…  相似文献   

14.
越南经济改革的现状与前景(下)张孝田侯志勇编译(六)对外经济发展规划目标出口总额年均增长约28%(非正式出口未计算在内)。在出口金额中,迅速提高加工产品的比重,降低原料和初级制品的比重。集中进口适合于工业化、现代化的原材料和各种技术设备,逐步减少国内...  相似文献   

15.
日本电子产业国际化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产业是现代化工业的“粮食”和“头脑”性产业,它在相当大程度上决定着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如何。正是因为它举足轻重,所以经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无不高度重视发展该产业,相互竞争十分激烈。其中作为一心想摘取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王冠的日本,更是运筹惟幄、竭尽全力发展电子产业。为了发展电子产业,日本采用了许多独具特色且非常成功战略。这对于我们这个要实现经济赶超的国家来说,很值得研究与借鉴。本文仅就日本电子产业国际化战略问题。谈些看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根据日本银行最近报导,在截至1963年3月底止的一年中,日本对印度尼西亚的出口达6,890万美元;自印度尼西亚进口仅4,150万美元。 机械、纺织纱线、纺织品及备用零件仍占日本出口货值的最大部分,而自印度尼西亚的进口则主要为石油产品,矿产品及木材。日本进口的印度尼西亚橡胶很少,保值34.4万美元。 作为池田在1963年9月访问印度尼西亚的结果,日本给予印度尼四亚的已纳入计划的紧急援助由200万美元增加到1,200万美元,在池田访问结  相似文献   

17.
菲律宾面临着殖民主义时代遗留的经济结构需根本改造的任务,在解决这些任务的过程中,从菲律宾独立的头几年开始,进口就有其极重要作用。进口是机器设备、交通工具、多种工业原料和燃料的重要的、又是唯一的来源。进口对国民总产值的比率说明,它在菲律宾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不断增长。这一比率从一九五○年的百分之十三点三,增加到一九七七年的百分之二十二点八。 整个战后时期,菲律宾的进口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这是外汇稀缺和必须保护当地工业  相似文献   

18.
日本稻米市场与国际米价关美宝日本因受去年夏天凉爽、多雨气候的影响,去年日本稻米生产出现了40年来最严重的歉收,使得一直拒绝开放国内稻米市场的日本政府,不得不宣布进口大米以应急,由于日本政府决定紧急进口大量稻米,引起国际市场米价显著上涨。从日本农林水产...  相似文献   

19.
神道教乃日本本土宗教,即便在战后因一系列宗教政策出现了一段“裂变期”,它仍有很强的生命力与存在价值。当下,日本保守势力为转移国内矛盾、减少内部摩擦,便利用宗教势力努力促成竞和关系。因此,摸清神道的历史发展轨迹以探究日本民族的深层文化心理,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是了解日本国民生活的重要手段之一。这有助于获得考察日本政治走向的新视角,有助于对日本当代神道教的发展以及今后走向有更清醒的认识。同时,也有助于进一步剖析日本,更好地解读中日关系。  相似文献   

20.
自2007年欧盟东扩为27国以来,既是我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也是最主要的出口市场和贸易顺差来源地之一,但出口欧盟制成品技术含量是否得到提升却是值得关注的话题。论文在改进Hausmann指数(2007)基础上,基于2000-2014年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前向增加值分解方法测算了中国制成品不同技术层级出口欧盟的技术复杂度及变动趋势。研究表明从国家层面看中、高技术制成品出口欧盟占比与技术复杂度均快速提高,产业结构得到优化。论文进一步分析了参与全球垂直专业化分工对我国制成品出口欧盟技术结构升级的积极影响及可能带来的价值链低端锁定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