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腐败现象产生的思想原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忠敏 《新视野》2003,(5):43-45
封建主义腐朽思想是腐败现象产生的历史原因,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是腐败现象产生的外来原因,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是腐败思想容易生存的社会土壤,思想政治教育的薄弱环节是腐败滋生蔓延不容忽视的条件。一些党员干部经受不住考验,心理失衡,防线崩溃,是蜕变为腐败分子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2.
吴勤  张国义 《党风建设》2002,(12):13-13
说起反腐败,一般人都认为那是纪检监察机关等一些专职部门的事,与己无关。其实,反对腐败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参与。在保证自己不腐败的基础上,积极监督和揭发腐败现象,坚决同腐败分子作斗争,在全社会各层面形成腐败现象和腐败分子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良好环境,试想,在这样的环境下,腐败现象和腐败分子还能滋生蔓延、肆意横行吗?因此说,  相似文献   

3.
目前,反腐败工作正在向纵深方向发展。找准腐败现象产生的根源,是反腐败工作取得成效的关键环节。在少数领导干部中存在着的表现各异的腐败心态,是导致领导干部走向腐败的一个很重要的、也是往往为人们所忽视的原因。注重领导干部的心理发展规律,从心理层面上找到解决腐败心态存在的办法,教育和引导领导干部自觉保持良好的心态,进而防止腐败现象的产生,对于从源头上有效预防腐败行为的发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共十六大代表刘丽英概括了当前腐败现象的8个特征,如腐败分子结成利益同盟,集政治蜕变、经济贪婪、生活腐化于一身,窝串案比较严重等。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还是现实和客观条件所决定的。从世界范围看,中国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腐败状况有一定的共性,这恐怕与中国和这些国家同属于“混合型体制”有关。  相似文献   

5.
构筑反腐败的心理防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反腐败大案要案表明,腐败分子从有所作为到蜕变犯罪,始终贯穿了失衡补偿、双重人格、侥幸支撑的心理过程和继发型形成、自强性内化、合理化选择的心理机制。因此,高度重视廉政心理建设,构筑反腐败的心理防线,切实有效地防治腐败心理演变,是从源头上建设廉政文化体系和反腐败体系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6.
论反对腐败纵容主义黄评腐败保护主义,已经在很大的程度上被大家所认识,并在实践中被自觉地清除。腐败纵容主义,似乎尚未引起社会各方面的足够警觉和重视,也并未采取相应的处理和防范措施。我们所说的腐败纵容主义,指的是现实生活当中,对腐败现象和腐败分子,或明或...  相似文献   

7.
《党课》2008,(7):20-20
腐败现象的产生,与大环境有关,但与一些党员头脑中党员意识的缺失更是有着直接关系。许多腐败分子,包括一些高级干部,陷入腐败的泥坑,总是从思想上滑坡开始的,其实质就是党员意识淡薄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在反对腐败的问题上我们要坚持标本兼治。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即要坚决同已经出现的腐败现象和腐败分子作斗争,又要努力做好消除产生腐败现象的根源的工作,把查办案件和纠正不正  相似文献   

9.
2004年9月下旬,根据中央纪委有关领导对省部级高官腐败案进行剖析的指示,我们对辽宁省原副省长刘克田从一个被人看好的年轻省部级官员,堕落成一个腐败分子的过程进行了全方位的追踪。依我们的本意,通过这样一次机会,不仅对这起个案进行详尽的解剖,最好还能透过此案,摸索出一些腐败官员生成的特点及如何遏制官员蜕变的办法和制度,在杜绝腐败现象及消减腐分子出现的同时,更有效地遏制腐败。正当我们进行调查并寻找相关人员了解刘克田蜕变原因时,2004年11月26日,刘克田因涉嫌受贿罪,被鞍山市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鞍山市人民法院于12月21日公开…  相似文献   

10.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包括相当级别的领导干部,经不起执政和改革开放的考验,经不住金钱美色的诱惑,滥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逐步滑向腐败的泥坑,到头来纷纷落马.从人民公仆沦为腐败分子,受到人民的唾弃和党纪国法的严惩。从这些腐败分子蜕变的轨迹来看,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伟大、光荣和正确,是因为她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从胜利走向胜利,还因为她能正视前进道路上出现的缺点和错误,并勇于纠正自己的错误。比如腐败现象,这既是一个历史性课题,也是一个全球性的课题,我们党由于历史和现实多方面的原因,也出现了某些消极腐败现象。对此,我们党提出了“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和“在党内决不允许腐败分子有藏身之地”的口号。历史的经验和现实都一再昭示我们,党有能力解决自身存在的消极腐败现象。 一、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决不允许腐败  相似文献   

12.
处理受贿罪应划清的几种界限刘光显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会公报指出:“反腐败要抓好两方面的任务,一要坚决惩处腐败分子,二要坚决克服各种消极腐败现象”。受贿罪是一种危害严重的以权谋私的腐败渎职犯罪,惩治受贿犯罪分子,对于克服腐败现象,加强廉政建设,具有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3.
孟红 《党史纵览》2009,(7):8-12
一个国家,腐败不除,无以立国;一个政党,腐败不除,无以立本。中国共产党从建立以来就始终十分重视党性的纯洁化,严防腐败现象的滋生、严惩腐败分子的作乱。  相似文献   

14.
一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熠熠发光的革命建设的奋斗史,也是一部不断清除自身腐败的成长壮大的发展史。新时期以来,反腐倡廉一直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即使是如陈希同、成克杰这样的“高官”,也依法处置,毫不手软,足见中央反腐败决心之坚、力度之大。腐败现象、腐败分子是一定社会条件下的产物,只要具备产生的条件,腐败现象、腐败分子就会不断产生、滋长、蔓延。党只有坚决开展反腐败斗争,查处腐败现象,惩治腐败分子,才能保持生机和活力,但这毕竟只有“治标”的性质。只有预防腐败,消减腐败所赖以滋生的社会条件,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才能“…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沈阳市慕绥新、马向东等高中级领导干部蜕变为腐败分子的原因时,有人把他们腐败的根源归结为体制问题,说现在社会风气不好,腐败成风,在这样的环境中,“好孩子也得学坏”。咋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细一琢磨,此言谬矣!  相似文献   

16.
1.中纪委十七届五次会议提出:要严厉惩处腐败分子和整治消极腐败现象。你是如何理解消极腐败的?应当如何去整治?  相似文献   

17.
茆永茂 《党风建设》2002,(12):18-19
腐败“托儿”是权权交易、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等权力寻租行为的“中间人”,他们穿梭于腐败交易的双方之间,为其牵线搭桥,帮其完成肮脏交易。虽然腐败的根子在贪官污吏自身,少数干部堕落为腐败分子是其自身贪婪所致,但是,腐败“托儿”在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中确实扮演了极不光彩的角色,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腐败心理评析及其防范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平槐  王家芬 《求实》2003,2(12):18-20
腐败分子的腐败心理主要有趋同心理、侥幸心理、过时心理、不平衡心理、低成本风险心理、享乐心理。腐败心理的成因既是由政治体制、经济体制运行机制上的缺陷造成的 ,又与干部素质密切相关。防止腐败心理必须健全制度、完善机制 ,着力提高干部队伍素质。  相似文献   

19.
目前,中国的腐败现象出现了一个新的动向--许多腐败分子不再是独来独往,团伙违法乱纪的集体腐败现象正在悄然蔓延.在查处案件中,往往挖出一个带出一窝.集体腐败的上升和蔓延势头已呈现出令人震惊的危害性.  相似文献   

20.
《正气》1998,(5)
尉健行同志在中纪委二次全会上指出,反腐败斗争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既要狠抓治标,坚决查处违法违纪行为,严厉惩处腐败分子,又要加大治本力度,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努力遏制腐败现象蔓延的势头。这是反腐败斗争不断深入而得出的必然结论,也是反腐败工作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