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彭斐任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7,(1)
几点说明: 1.俄罗斯科学院远东问题研究所拉林博士先后于2000年和2003年出版《中国人在俄罗斯--历史概要》(А.Г.Ларин:КитайцывРоссии.Краткийисторическийочерк.Москва 2000.)和《中国人在俄罗斯的昨日和今朝--历史纲要》(А.Г.Ларин:Китайцы вРоссии.Вчераисегодня.Историческийочерк.Москва 2003.)两部专著.由于强晓云文章(以下简称强文)中一部分逻辑上的问题从拉林新著的补充中可见一斑,故本人也参考该书,以便列出对比.拉林两著;作以下分别简称拉林2000年版和拉林2003年版. 相似文献
2.
龚达伟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13,(1):94-102
新加坡在过去的三十年中吸纳了大量的外国新移民,其中来自中国的华人新移民占了很大比例.新加坡政府为此制定了相应的政策保障中国新移民的合法权益,并通过政府机构和华人社团等为新移民的发展提供帮助.中国新移民也展现了良好的综合素质,积极完成角色转换,在逐渐适应和融入本土社会后,为全面提升华人新形象、促进社会和谐、推动新加坡经济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同时,中国新移民还利用自身优势,积极推动中新关系发展,传播中华文化,在提升中国软实力,巩固双边关系和塑造中国在东南亚地区的良好形象等方面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数百年来,台湾历史与移民问题始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早期台湾自不必说,这个美丽的岛屿就是依靠来自大陆闽粤地区的移民与原住民一同开发起来的。日据时期,台湾的殖民地地位及殖民当局实施“将台湾拉开中国而与日本相结合”的两岸隔离政策,使得台湾的移民问题出现了新的时代特征:即从历史上自西往东的单向度移民,朝着多维方向移民的态势发展,且随着日本在台殖民统治的终结,移民群体又各归原位,终点重回起点。本文拟就此台湾移民史上的特殊一页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4.
人文外交是中国外交未来的新亮点,人文外交的提出适应了国际社会的发展潮流,是中国综合国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实现未来发展目标的重要保障。作为一种新的外交形式,人文外交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既是对建国以来外交传统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新形势的一种具有创造力的回应,是中国特色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文外交最重要的特点在于其战略性和总体性,它服务于中国的总体外交大局,在为中国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的同时,也应该以构建崛起中的社会主义大国的价值观为己任,在参与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彰显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正>山西整顿煤炭资源后,引发国进民退争议,一些富人开始收缩投资,不安全感明显上升,想办或正在办移民,他们存在一种心态:害怕有一天自己的财产遭遇国进民退。移民潮总是随着经济的剧烈变动而起,又随着经济发展的稳定而逐步式微。中国的百年移民历史中,从非法劳工移民到大量留学、技术移民,再到如今投资移民潮起,亦在折射着中国经济发展的变化轨迹。 相似文献
6.
许宝友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9,(2)
党政关系问题是中国政治体制的核心问题,也是中国政治发展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从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倡导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到进入21世纪后江泽民、胡锦涛强调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党政关系改革都是受到关注的核心内容之一。30年来,党政关系改革理论上有很大突破,实践上也取得了明显进展。但是,人治色彩浓厚的传统党政关系模式的弊端尚未根除,如何构建符合法治精神的新型党政关系仍在探索之中。 相似文献
7.
瑞典的移民历史悠久并呈现双向流动的特征,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人口的流动状况和原因各不相同。二战结束以后,瑞典成为移民净流入目的地,并且以20世纪70年代为分野,经历了以邻国劳动力迁入为主要特征和以难民、持续劳动力移民为主要特征的两个阶段。在这两个阶段,历届瑞典政府的移民政策虽有细微差别,但总体上对移民保持开放态度,长期执政的瑞典社会民主党对瑞典的移民政策影响最大,并且推动形成了多元化与不追求融合的移民政策指导原则。2018年9月大选后,红绿联合政府的移民政策得以延续,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瑞典民主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杨柳新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1,(2)
本文认为,80年代以来中国乡村现代化的启动,根源于乡村人文资本结构的转型:从计划向市场的体制转变,一方面使毛泽东时代积累的人力资本遗产获得了自主配置的自由空间,传统的小农家庭经济组织(社会资本)与传统中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文化积淀(文化资本)被激活;另一方面,中国人具有现代性的知识技能与理性人格也开始了新的成长过程.从而,人文资本结构转型与体制变革形成良性互动.这种良性互动的进一步推进对于中国现代化的未来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南方华人移民社群研究中心于2001年9月26日~28日在该校举行了“华人移民社群的移民身份与少数民族”(Migrating Identities and Ethnic Minorities in Chinese Diaspora)的小型国际研讨会。来自澳大利亚、中国、英国、美国、西班牙、日本和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共提交了23篇论文。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李安山博士应邀参加了研讨会,他的论文介绍了中国学者对少数民族华侨华人 相似文献
10.
叶利钦时期,“超级总统制”的权威主义政治结构最终形成。普京执政以来,延续和深化了权威主义政治。实践证明,在俄罗斯转型时期,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和政治体系的公共权威,对实现整个社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稳定有着重要意义,为俄罗斯大国的复兴提供了政治上的保障。但同时,权威主义在政治构架和权力运作方面的集权特征也带来了某些消极后果。俄罗斯权威主义政治及其未来走向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1.
Yuliya Zabyelina 《欧亚研究》2013,65(10):2029-2030
12.
13.
14.
近年来,随着"中国热"的兴起,"汉语热"在全世界持续升温,由全球学汉语热的现象,折射出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中国的发展给世界各国带来了机遇,掌握汉语已成为很多人把握机遇、谋求发展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15.
"The first victims of Asia's economic crisis are the millions of migrant workers whose labour is no longer required by the region's erstwhile ?tigers'. Their repatriation raises serious political, economic and social issues for citizens and states in both home and host countries.... The issue of economic migration needs to be assessed if the possible socio-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the present crisis are to be fully understood." 相似文献
16.
17.
从方法论、理论意义和制度创新三个角度把握新时代中国外交理论的丰富内涵和发展方向,是深化新时代中国外交战略和外交理论研究的重要保证。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不仅丰富了中国的国际关系理论,也有力推动着理论范式的创新。这种创新表现为中国国际关系理念与价值创新、思维创新、模式创新和话语创新。我们需要深刻辨识中国全球伙伴关系战略对开创国际关系新模式的理论意义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对世界共同现代化的制度创新价值。21世纪的国际竞争具有新的特点,更多体现为纵向竞争、间接竞争、错位竞争。由于美国视中国为长期性的竞争对手,这使得国际体系中的大国战略竞争呈现长期化态势。我们应从更广阔的战略图谱中定位竞争,从管控竞争、化解竞争的角度去应对竞争,其中包括推动实现"真正的多边主义"。 相似文献
18.
Magda Dolińska-Rydzek 《欧亚研究》2019,71(7):1236-1237
19.
20.
中国特色政党外交的新时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理论为依据,顺应时代发展的新潮流,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及和谐世界等新的战略思想和决策。进入新世纪,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和谐世界的战略决策,中国特色政党外交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