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就自由本身而言,自资产阶级革命起,这一名词就已成为每一种政治文件里、每一次革命的口号中、每个公民心头上最为神圣和敏感的词汇。"自由"、"平等"等理念的确立,在人类社会的构成上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因为当这种思想树立之后,人类从形式上便已经彻底告别了等级秩序的构架模式,  相似文献   

2.
"八哥"能模仿人类的声音说 话,因而就成了宠物。北京市东城 区千佛巷,一只"八哥"因为胡乱说 话,把自己的主人说上了法庭。  相似文献   

3.
"分权制衡"这一宪法原则是人类在国家政治领域建设方面的重要成果.分权制衡的理论及其在制度设计上的实践,对于限制政府权力、规范政府行为、保障人民权利、推进民主法治和政治现代化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分权制衡的制度表现因各个国家的国情而各有不同,然而这一政治思想本身却具有一定程度上的普遍意义,一个国家若想保障公民的权利与自由,就要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分权制衡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4.
论言论自由的保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忠 《法学论坛》2000,15(2):18-23
一、言论自由保护的一般原理 言论自由是以语言、文字、音像、电子、艺术或其他形式表达意见、寻求信息、接受观念、传播思想的自由.它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很大程度上,人类社会政治制度的变革、经济组织的演进、科学技术的提高,都离不开言论的自由传播和广泛交流.人类社会前进的每一步都与言论自由密不可分.因此,人们通常把言论自由称为"第一权利"、"人类最重要的、潜力巨大的、活动的资源".从某种意义上说,言论自由的保障程度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效益优先的原则得到人们的共识,但由此对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追求与膜拜,却日益消解着人们的价值观念、理想信念,责任和义务,从而偏离了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尺度的目标。思想政治教育要积极应对这一现实,就必须在深刻理解和把握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基础上,在继续坚持其保证功能、导向功能以促进社会稳定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彰显其"育人"功能,即要注重培育人的综合素质和健全的社会精神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这就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价值观最根本的内涵和体现。为此,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在价值取向上要确立以人为本位;在教育立场上要实现"两个需要"的统一;在教育任务上要促进人的个性的自由充分发展;在教育方法上贯彻双重主体思想,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以实现价值认同。  相似文献   

6.
住宅作为人类生活的基本条件之一,是个人享有政治权利乃至职业选择等基本自由的前提,要保证个人对其享有就必然要求国家干涉住宅市场.我国现有的住宅政策无法保障居民享有可承受的住房,因此有必要将限制出租人的解约自由等政策成本较低的优势选择纳入政策选择的视野.在公法学上,限制出租人解约自由是以财产权的公共福利制约理论为基础的.日本旁屋和赁法上的正当事由制度,作为以"公共福利"为由限制私人财产权的-种政策手段,通过立法限制其他私人的经济自由,由这种限制行为反射给其他私人岳住的利益,而国家不用直接向私人进行给付;国家不用承担财政上的负担,承租人获得的居住利益实际上是由国家的规制行为所产生的反射利益;从政策的成本上来看,花费最小,值得我国在制度设计时加以借鉴.  相似文献   

7.
"人肉搜索"作为一种新的信息搜寻方式,是公民行使言论自由和信息自由的重要体现。但其行为方式的特殊性和一定程度上的非理性使得它自从进入人们的视野,就引发了各种各样的争议,其中最核心的就是对公民隐私权的侵犯。本文拟通过对"人肉搜索"和隐私权的阐述,分析它们可能出现的冲突,并根据相关法律提出规制途径。  相似文献   

8.
学术自由的宪法权利属性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周慧  何生根 《法律科学》2004,22(3):24-30
学术自由的高等教育哲学基础主要表现为"政治论"和"认识论"。有关学术自由的各种思想学说构成了学术自由的哲学基础,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思想学说有:理性主义真理观、为了人类福祉说、宽容说、出版自由说、思想自由、良心自由、精神与信仰自由说。以此为基础,学术自由被当作一种宪法自由权时,其权利属性可以归结为精神自由,具有非政治性和消极否定性。  相似文献   

9.
火给人类带来了福音,亦给人类造成灾难.每年世界各个国家、各个地区所发生的数不清的火灾,不知造成多少人死亡及财产损失.因此"火警"、"火警"--世界各地媒介都把所发生的火灾给予及时的报道、详尽的披露,以期"警钟长鸣".由此,突然联想我们常说的一句警语:"纸包不住火".  相似文献   

10.
崇拜明星的现象在当今社会上屡见不鲜,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本文的一个重点。文章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即人类崇拜神到崇拜人的一种转变。也是人类自己为自己创造了"明星",成为自给自足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第二部分是分析此现象之所以"愈演愈烈"的原因是"生产者"即商家抓住人们心理不断产出"受欢迎"的"商品"即明星不断满足人类追求以及在当今社会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基本自由权之逻辑终点,可分为内外两面:所有自由中自主性最高的那一个,可谓自由之内在极限;而在整体法秩序中,宪法实定法所能给出的最边界自由,可谓自由之外在极限。当代国家所面临的同性恋者权利问题,正是自由这两个面向结合最为紧密的法律难题之一。面对这样一个临界权利的难题,2003年的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在公认是持保守主义观点的大法官占多数的格局下,却通过劳伦斯案判决,对当今人类实定宪法上的最为极限的自由,做出了一个颇为激进的自由主义宣告。  相似文献   

12.
以塞亚.伯林(Isaiah Berlin),20世纪的顶尖自由主义思想家。伯林在1958年的演说"两种自由概念"中,分析了积极自由(positive)和消极自由(negative),对日后关于自由和平等的关系讨论产生了极大影响。本文在前人讨论的基础之上,系统梳理了伯林"两种自由概念"的内涵、来由和理论基础,试图廓清其论说之深意。  相似文献   

13.
"刑律不善,不足以害良民;刑事诉讼律不备,即良民亦罹其害."--沈家本在包括媒体在内的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下,河南灵宝的"王帅诽谤案"在司法程序上已经降下帷幕了.当地公安机关已经撤销了这一本来就是"制造"出来的错案,涉案当事人王帅不仅重新获得了自由,而且还获得了国家赔偿.  相似文献   

14.
从商家的"选择权"看公民平等权的保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林喆 《政治与法律》2002,(5):97-100
经营者的自由选择权与消费者的自由选择权有着本质的区别.从法理上讲,商家没有权利在社会通行的法律或道德规范之外对其服务对象(消费者)另设规范,制约其并未违背法律规范或社会公德的消费行为,并以此对其服务对象进行选择.当商家将"保留选择顾客的权利"视为自己的自由权时,它却在事实上侵犯了公民的平等权.平等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在即将开始的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内商家理应形成或培育对所有消费者都予以平等的"公民待遇"的习惯.  相似文献   

15.
以人为本的"人"首先是指个体的人,其次才是指社会性的人;以人为本的"人"主要并不是指自然和生理意义上的人,而是指具有人作为"人"的权利和自由的人。人类对于人作为"人"的基本权利和自由的认识是历史的、发展的。目前,我国在对人的认识上虽然有了巨大的进步,但是仍然有诸多任务需要完成。  相似文献   

16.
从法哲学视角看,知识产权法作为人类共同知识活动的激励机制提供的激励条件,它以尊重个人独立和平等为前提,以"对价与衡平"为立法原则,通过为保护个人创造性财产权而激励个人对知识活动的贡献并最终促进人类共同知识活动发展。知识产权发生于表达自由与财产自由、经济自由及其他政治自由权之间的符合"对价"的自由契约;知识产权法作为制定法上的"法定权利",是国家允诺强制保护的符合对价与衡平条件的"社会契约"。其正当性应该满足宪政分配责任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7.
林达 《政府法制》2007,(18):52-53
要说美国的"自由",似乎必须从它的"不自由"说起。在中国的时候,周围的人都认为,美国既然是以"自由"出名的地方,那就是行为可以非常放任,没有什么约束。我差不多也是带着这样的概念踏进这个国家的。在美国住的时间越长,越发现这里法律法规远比中国多得多。大大小小的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座用低俗和下流建成的大楼,但却闪烁着自由与民主的光辉"。这句话成为"艳照门"中赞颂互联网自由的名言。网络的发展形成新的生存样态的同时,传媒本身作为市场利益主体,其表达自由与传媒自律的矛盾日益凸显,知情权与隐私权的博弈在"艳照门"事件中空前放大。本文通过对"艳照门"这一典型事件中涉及到的知情权与隐私权以及媒体表达自由与传媒自律之间的矛盾进行详细剖析,透视传媒化生存样态下的伦理与道德问题。  相似文献   

19.
就如何认定信息自由法上"行政机关"这一问题《,联邦行政程序法》时代的法院运用了"实质独立的权力"标准并在其后对其进行了发展,可归纳为"功能等同"认定标准。随着1974年《联邦信息自由法》的修改,"广泛的、具体的和几乎日复一日的监督"逐渐成为主流标准并在之后案件中实现了发展,可归纳为"实质控制"认定标准。"功能等同"向"实质控制"的演化,反映出美国法院在信息自由法中"行政机关"的认定上司法态度的演化。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典诗论的两大倾向--重政治教化与重自由抒情,其主要区别在审美趣味,诗教强调作品情性与风味的温柔敦厚,推崇中和之美.因之,屈原的"发愤抒情"、陆机的"缘情绮靡",一于内而论情感,一于外而论文辞,然实表里相依、气声相应,各以其"发愤"、"绮靡"突破诗教的美学要求,呈现新意.若拈以"言志"、"缘情"区分此两类诗论倾向,不免易滋误解,遮蔽了二者区别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