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杨勇  和平 《创造》2000,(12)
西部大开发,旅游要先行。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一个成功的旅游景区,离不开文化的参与和注入。文化是旅游业持续发展有力保证。一个民族没有文化,就意味着精神的死亡,同样,一个旅游景区没有了文化,就会在短暂的暄嚣和热闹中走进寂灭。  未来旅游业的开发者和经营者,必须具有一定的旅游文化意识,把旅游产业视为文化性很强的事业,特别是随着旅游业的深度开发,以文化旅游为内涵的旅游将会超越以观光为特点的旅游。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正是以独具魅力的历史文化优势,赢得了四面八方慕名而来的广大游客的青睐。  东巴文化、纳西古乐和摩梭母系文化,是丽江地区民族文化的三大品牌,是丽江地区发展旅游业的特色文化资源,在世界上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较大的影响。东巴经书被称为纳西族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纳西古乐被称为“中国音乐活化石”,摩梭母系文化被称为“人类母系社会的最后一片净土”。丽江旅游业开发的成功之举在于形成以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大研古城为载体,以游览古城,欣赏东巴文化、纳西古乐、纳西饮食服饰等为主要内容的民族文化旅游产品,以特色资源发展特色经济。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地处泸沽湖景区的永宁,应立足于以声名远播的泸沽湖为载体,形成以游...  相似文献   

2.
聆听泸沽湖     
1坐落在云南昆明宁蒗的"天籁之音"——泸沽湖,是纳西族摩梭人的家乡,被世人称为"女儿国"。我一直认为泸沽湖是一首歌,是天籁之音,泸沽湖不是用眼去看,得用心去听。"泸沽湖是最后的母系王国"一说,给泸沽  相似文献   

3.
东巴教创始人丁巴什罗及其生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出版的《纳西族简史》(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丛书)124页言:“东巴教是纳西族自己固有的一种多神教。奉‘丁巴什罗’为始祖。纳西语叫它的巫师为‘东巴’(永宁等地叫‘达巴’),故称东巴教。……丁巴什罗原住拉萨附近,在同喇嘛一块学经时,因与红教大喇嘛斗法失败,遂创立东巴教。”以上看法在对纳西族东巴教的研究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性。  相似文献   

4.
宁蒗纳西族自治县,是一个以彝族为主,同时包括纳西、普米、傈傈、藏、壮、苗、白、回、汉等十余个民族的多民族的聚居县。居住在这里的各兄弟民族,既具有本民族的传统文化,鲜明的民族特征,又在经济上互相依靠,文化上相互影响,共同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宁蒗纳西族主要分布在永宁、拉伯、红  相似文献   

5.
唐颖 《今日民族》2004,(6):51-52
三年前的春节,我们来到云南省西北部宁蒗彝族自治县境内的泸沽湖度假,那里的摩梭人至今保留着的母系制社会形态令我深深着迷,从此,那里成了我魂牵梦系的地方。封建领主制度下的母系社会母系制,产生于早期氏族时期,其核心是从母亲方面确认继承世系,实行氏族外婚。永宁摩梭人的母系制是独特的,有着这一地区独特的环境、时代特点。据传,摩梭人的祖先迁到永宁时分属6个“尔”,后来有两个“尔”渐渐消失,其余四个定居下来,同“尔”的人居住在一起,形成了血缘村落,其中一个叫“峨”的势力最大。由于通婚和一些人民起义的冲击,血缘村落渐渐被以“峨…  相似文献   

6.
玉龙雪山在纳西族称为“波石欧鲁”,意为白沙的银色山岩。她是纳西族及丽江各民族人民心目中一座神圣的山。其银装素裹,十三峰连绵不断,宛若一条“玉龙”腾越飞舞,故称为“玉龙”。又因玉龙雪山的岩性主要为石灰岩与玄武  相似文献   

7.
泸沽湖畔的母系家族村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泸沽湖畔的母系家族村落彭建群被联合国经济与社会组织提名为世界50个模范社区之一的泸沽湖地区,是摩梭人的故乡。这里山青水秀,是一块原始母系社会婚俗制的"活化石"。泸沽湖位于云南省北部的宁蒗彝族自治县境内,聚居在这里的摩梭人属纳西族的支系,总共约1.5万...  相似文献   

8.
纳两族是我国一个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传统的民族。主要分布在滇西北的丽江、维西、中甸、宁蒗、德钦、永胜、鹤庆、剑川、兰坪和川西南的盐源、盐边、术里及西藏自治区的芒康等县。丽江是主要的聚居区。纳西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分东西两个方言区。东部方言区包括永宁、盐源、木里等地;西部方言区包括丽江、中甸、维西等地。其古文字有两种字体,一种是象形文字,另一种是标音文字。余庆远所谓“么些(纳西族的旧称),有字迹,专象形,人则图人,物则图物,以为书契”(见《维西闻见录》),  相似文献   

9.
2000年伊始,中国出版界的一件大喜事,就是被国内外专家称为“旷世一绝,稀以奇宝”《纳西族东巴古籍译注全集》100卷,由云南人民出版社隆重出版向全世界发行。 纳西族东巴文化,指的是纳西族古代文化。东巴文化是以纳西族古老的宗教──东巴教为其载体,以东巴教所用经书为主要记录方式而存活于纳西民众中的独特民族文化。 史学家认为,纳西族源于秦时西北河湟地带南迁的古羌人的一支。汉代,这支羌人后裔先在大渡河一带生息,为“牦牛夷”或“越隽羌”,其后迁至雅砻江下游四川盐源一带。公元 至7世纪,一部分羌人后裔迁至金沙D玉龙雪…  相似文献   

10.
陈倩丽 《当代广西》2004,(16):46-46
波光涟漪的泸沽湖,静谧、安详,像一颗柔美的珍珠,镶嵌在翡翠般的群山里,山水如画。  相似文献   

11.
寻访绿雪斋     
我从小生长在丽江古城。去年11月,我又回了趟古城。让我惊奇的是,在小城里,我发现了“绿雪斋”,一个让你感觉比古城更为古老的地方。绿雪斋其实是一个茶馆的名号。丽江的茶室、茶楼很多,但绿雪斋在文化圈里很有名气。我此次回到丽江,主要是为了调查了解纳西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开发情况。丽江县民委的和洁珍老师建议我去绿雪斋采访一下茶馆的主人于涌先生。她告诉我于涌先生收集了许多纳西族民间传统工艺品,前段时间还举办了一次“纳西族民间传统工艺收藏展”,不知是否已经结束。民间传统工艺当然是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  相似文献   

12.
木崇根 《创造》2011,(11):72-73
玉龙县是全国唯一的纳西族自治县,以纳西文化为主体的民族文化是自治县的最具特色的根,是全县人民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纳西人秉承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精神,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民族文化。具体体现为:一是形成了独特的语言、文字和习俗;二是善于学习借鉴,在各民族文化碰撞交流中,融他民族之所长为纳西族之所优,始终保持了纳西民族的鲜明特点;三是重教兴学,留下来“天雨流芳”牌匾、“万卷楼”等崇文崇教的优良传统;四是善于审时度势、趋利避害;五是与邻为善、与邻为伴,保持了境内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个美国女学者一家在丽江纳西族社区多年生活的经历和感受。孙佳琪,美国语言学者,5个孩子的母亲,1992年与丈夫孙堂茂(ThomasPinson)一起来到昆明,1994年学习纳西语,在丽江教育学院学习生活了3年,1999年在丽江白华村居住,与周围的纳西族融为一体。曾有人问:“你是美国人吗?”“不是,我是纳西人。”“你们准备在丽江呆多久?”“也许几年,也许一辈子!”本刊将从孙佳琪所著的在纳西族地区的亲身经历《玉龙山下的村庄》(原书名为《WhatYouCan'tSeeIsMedicine》,此标题为译者所加)一书中,撷取部分精彩片断进行连载,也许从另外一个角度,你会对纳西族、对我们自己的民族文化有所感悟。  相似文献   

14.
一什么是东巴文学? 在探讨这个问题的时候,需先弄清与之相关的几个概念。东巴教:纳西族历史上的一种多神教,具有原始巫教的自然崇拜性质——山、水、风、火……各种自然现象和自然物,均视为神灵而崇奉。它一无教主(只有传说中的始祖丁巴什罗),二无寺庙教堂,三无统一组织,四无系统的教义教规,五无特殊权势,六无传教活动,实际上还不成其为正规的宗教,现已趋于消亡。东巴:东巴教的教士(永宁纳西族称“达巴”),都是男人,多系贫寒阶层的劳  相似文献   

15.
泸沽湖是摩梭人世代居住的家园,那里遗留着的“母系家庭”和“走婚”制引起世人的瞩目,特别是文化人类学、民俗学、历史学家等,认为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活化石”,纷纷来到泸沽湖考察,这也引起了众多媒体的关注,于是中外游客也渐渐进入了那里,泸沽湖便热闹起来。1993年,云南省政府把泸沽湖定为省级旅游度假区。开始的时候,只有一些零星的旅客进入那里,摩梭人还不知道旅游为何物,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摩梭人内部发生了从未有过的摩擦火花和断裂带;伴随游人的增多,游客与摩梭人之间不同文化观带来的冲突与磨合,不得不寻找新的路子。传统与现代旅游、经济发展与伦理道德价值重构,一系列活生生的故事正在那里上演……  相似文献   

16.
陈坚 《今日民族》2009,(7):34-37
纳西族人民世代居住在风景秀美的丽江地区,山水怡情,创造出纳西族灿烂的历史文化;而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孰古精神”则是纳西族人民自古以来的精神生活写照.这种精神反映在生活中便是一种务实平和的人生态度。在过去的数百年间.丽江纳西族创造出其独特的城市营建方法和园林文化样式,它作为一种独具民族特色的城建、园林文化形式被人们所喜爱,对其进行理论与实践的探讨与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纳西族是我国主要聚居于云南省的少数民族。四川与云南相邻,因而四川的纳西族主要聚居于川滇交界的盐源、木里、盐边、巴塘等县和攀枝花市邻。根据最近一次人口普杳,四川的纳西族有8542人。纳西族属古羌系的“越西羌”、“牦牛夷”。其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分东西两个方言区,西部方言区自称“纳西”,东部方言区自称“纳日”,历史上也被称为“么些”、“摩梭”。纳西族文字曾经有两种:一种是象形文字“东巴文”,一种是音节文字“格巴文”。四川的纳西族是明朝时从云南迁入并定居的,至今我省还有一个纳西族乡。我省的纳西族主要…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永宁纳西族母系家庭决非原生形态的母系家庭,而是附着在封建社会的次生形态,并从历史发展中的重大挫折、纳西族母系家庭在维护封建领主制中的作用、以及母系家庭在当地的适应能力等方面对其与封建社会同体的原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李霖灿先生是一位蜚声海内外的著名学者。因其在纳西文化研究方面的杰出贡献,而享有“么些先生”之美誉。笔者赴美研修期间,有幸得蒙先生多方指教,已届高龄的先生还亲自执笔为文,详细答复了有关他的生平事业,尤其是关于纳西文化研究方面的三十个问题。为使世人对先生的学识及纳西文化研究方面的成果有更进一步的了解,特草就此文,以资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今日民族》2011,(3):65-F0003
东巴文化是纳西族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既是纳西族社会生活、宗教哲学、历史演变、民俗事象、科技医学、文学艺术的百科全书,同时也融会了苯教、藏传佛教、道教乃至古波斯、古印度的一些文化元素,成为世界文化史上的“一页”奇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