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司法鉴定结论质证问题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梅馨  李艳芳 《前沿》2010,(14):81-83
鉴定结论又称鉴定人意见,从本质上讲是证据资料,证据资料必须经查证属实后才能转化为定案证据从而成为裁判者认定事实的依据。在科学技术日益进步的今天,鉴定结论对裁判结果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因此如何判断鉴定结论的合法性、如何正确使用鉴定结论,就成为各国司法界所普遍关注的命题。本文就是在比较研究国外鉴定结论质证程序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司法鉴定实践,提出进一步完善甚至重构我国鉴定结论质证程序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2.
重新鉴定启动标准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实践中,司法鉴定的反复进行不仅增加了当事人的讼累,而且损害了司法的尊严。导致司法鉴定反复进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原因是法律、法规中对重新鉴定启动标准的规定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重新鉴定启动标准应当是鉴定结论的采纳标准。只有原鉴定结论不能被采纳,即鉴定结论没有满足相关性、合法性和可靠性,才有必要重新启动司法鉴定。  相似文献   

3.
司法鉴定结论是法定证据的一种类型,必须经过审查判断、查证属实以后,才能在侦查、审判中加以运用。文章从审查鉴定结论的合法性、科学性及文书制作的规范性方面进行了全面阐述,以便侦查人员、审判人员、律师工作者在司法实践中更有效地运用鉴定结论。  相似文献   

4.
当前司法证明环节中,愈来愈多地需要运用科学证据对案件中的相关事实进行证明,而司法鉴定无疑是科学证据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其在诉讼活动中的功能价值凸显无疑。科学性与公正性是司法鉴定功能价值实现的重要保障,也是司法鉴定活动的生命基础。通过对司法鉴定科学性与公正性的辩证分析,基于我国司法鉴定活动现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探讨如何从制度完善、技术进步等方面保障科学证据时代下的司法鉴定功能价值。  相似文献   

5.
论司法鉴定主体资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鉴定问题是当前司法体制改革的热点问题,随着新的鉴定管理体制的建立和运行,鉴定主体问题日益成为理论界和司法实践部门关注的焦点.鉴定主体的资格直接影响着鉴定结论的科学可靠性,影响着鉴定结论在法庭上是否被采信.因此,探讨研究鉴定主体资格条件是完善我国司法鉴定制度的必由之路,也是适应现代司法制度和证据制度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正> 司法鉴定在现代诉讼活动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己作为公正性要求和中立性价值被法学界、司法实践所关注。为此,如何顺应现代诉讼制度与司法公正的要求,确立科学合理的司法鉴定体制,是完善我国司法鉴定制度的关键。一、现行司法鉴定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司法鉴定工作在侦查、审判工作中,为处理各类案件提供线索、收集证据、审查核实证据和保护公民合法权益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司法活动必须  相似文献   

7.
朱玉玲 《前沿》2007,(7):134-137
司法鉴定是指在诉讼活动中鉴定人运用科学技术或者专门知识对诉讼涉及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和判断并提供鉴定意见的活动。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人们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知识产权纠纷已经广泛涉及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由于知识产权专业领域的诉讼争点往往与高度专门化知识相关,甚至涉及最尖端的现代科技知识。对于这一类纠纷,通常无法用一般的常识做出判断,法官不得不依赖相关领域的专家协助进行鉴定,再根据鉴定结论做出事实认定。因此,知识产权司法鉴定在解决知识产权纠纷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知识产权司法鉴定作为司法鉴定的一个方面,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其发展却十分迅速,其中专家鉴定在知识产权司法鉴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精神病司法鉴定在我国诉讼制度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公安司法机关依法正确处理案件,保护精神病患者的合法权益有着重要作用。下面就精神病司法鉴定法律化、制度化的有关问题谈些看法,以求抛砖引玉。一、精神病司法鉴定概述这里说的精神病司法鉴定,是指依法设立的专门机构和具有法定资格的专门医师,受公安司法机关的委托,运用专门技术设施和专业知识,按照法定程序,对刑事案件或民事案件、治安案件特定当事人的精神状态作出鉴定结论,向委托机关提供有关法  相似文献   

9.
建立统一司法鉴定管理体制之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司法鉴定在法律层面上尚存在某些缺失,司法鉴定监管过程也存在诸如鉴定种类不清晰、鉴定结论互相矛盾、鉴定收费有差异、法院干涉司法鉴定活动等问题,影响了司法公正。因此,建立统一的司法鉴定管理体制十分必要。社会上的司法鉴定活动,应由省级司法行政机构依法统一监管;司法鉴定机构应为弱势群体提供司法援助;应设立省一级鉴定专家委员会来解决辖区内的鉴定结论不一致问题;因地因时统一制定司法鉴定费用标准等举措将有助于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10.
读了《民主与法制》2011年第16期《见习医生被高效司法鉴定》,深感司法鉴定之惑,凸显行业自律乏力。人们常说打官司就是打证据,官司的输赢关键在证据,司法鉴定结论就是一种颇为关键的法定证据。鉴定结论的科学性和公正性,关系到个案的司法公正与否,更关系到一个人的切身利益。颜建新非法行医案自2006年至今,一波三折,鉴定让颜建新陷入多个轮回的折磨,是天灾还是人祸?都不是,是司法鉴定的公正性和可靠性存在瑕  相似文献   

11.
韩志伟 《前沿》2003,21(8):90-93
司法鉴定制度是我国诉讼活动中的一个薄弱环节 ,司法鉴定的无序和混乱严重影响诉讼价值的实现。因此改革现行司法鉴定制度成为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在本文 ,笔者从现行司法鉴定制度所存在的问题入手 ,提出了自己的改革构想  相似文献   

12.
项照 《人大论坛》2008,(5):28-29
司法鉴定制度是一个国家的法律所规定的关于司法鉴定机构的设置、人员管理、运行程序和行业标准等方面的规则、规章和体制的总称。司法鉴定是指诉讼活动鉴定人运用科学技术或专门知识对诉讼涉及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和判断并提供鉴定意见的活动,是司法活动中查明和证明案件事实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为了保障诉讼活动规范进行,促进司法公正、服务和谐社会,笔者对我国司法鉴定制度的构建作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3.
彭丹 《理论月刊》2004,(8):106-107
司法鉴定是诉讼活动中解决案件中的专门性问题的主要手段,对诉讼活动的顺利开展起着重要作用。但我国现行司法鉴定制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已经影响到了诉讼活动的正常秩序,妨碍了审判工作的效率,甚至对司法公正造成了损害,急需改革。  相似文献   

14.
司法鉴定,在西方向来有“证据之王”的美誉。由于缺乏统一规范,我国司法鉴定实践日益暴露出多头鉴定、重复鉴定、鉴定结论互相矛盾等弊端。这种混乱局面不仅使当事人不堪重负, 也使司法鉴定的社会信用越来越低。尤其是人情鉴定、金钱鉴定、虚假鉴定等腐败现象,已成为毁坏司法公正的重要症结。  相似文献   

15.
我国司法鉴定体制目前缺乏规范性和科学性,机构重叠,资源浪费,鉴定效力不明确,增加了诉讼成本。《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规定鉴定机构必须独立,实现鉴定机构的社会化、统一化和专业化;要求审鉴分离,实行鉴定人负责制;同时明确了鉴定内容。我国要进一步完善司法鉴定体制,制定统一的鉴定标准和收费标准,完善对鉴定结果的监督,建立鉴定人出庭质证的补偿制度,处理好公检法在职人员与民间鉴定机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的司法鉴定体系有待完善,需制定一部完整的司法鉴定法。文章针对制定司法鉴定法有关问题提出探讨:认为司法鉴定依据的法律分散在三大诉讼法中,其中各法、各款述语有的含混不清,造成认识不一;并且,司法鉴定依据的法规、规定均由各部门制定,不具普遍约束力,“自侦自鉴”、“自审自鉴”,影响其公正性。作者还认为诉讼模式改革,诉讼价值取向转型,需要与之相应的司法鉴定制度来充分体现其科学性、公正性、法律性。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证据种类中,鉴定结论因其较高的证明力,在具体审判工作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现今司法鉴定体系较为混乱,在司法鉴定活动中明确法官权限具有重要实践意义。本文从法理上分析了法官在司法鉴定活动中的应有地位,同时借鉴外国立法例,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相关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8.
手印鉴定结论是重要的法庭证据 ,通过对手印鉴定结论科学可靠性和合法性的审查 ,可保证手印鉴定结论的质量 ,有效地避免错案、假案的发生 ,提高办案质量 ,为打击犯罪提供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19.
司法鉴定是指在诉讼活动中侦查、检察、审判机关依法委托鉴定机构或具备鉴定资格的专业人员,对专门性问题所作的认定或判断。司法鉴定在司法审判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我国的司法鉴定活动由于缺乏立法的规范,在实践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未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文章试通过介绍司法鉴定制度,审视我国现有立法规范的不足,进而提出了完善我国司法鉴定制度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0.
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下司法鉴定启动权之配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对于我国刑事司法制度的构建,控辩审三方关系的平衡,刑事诉讼程序的完善,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保障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司法鉴定启动权是在诉讼过程中司法机关和诉讼参与方依法享有的开启司法鉴定活动的国家权力和个人权利,包括申请权、决定权、委托权等。在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下,司法鉴定启动权的配置亟需调整,做到科学化、合理化,并完善必要的救济制度,使司法鉴定在诉讼活动中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从而提高诉讼效率、保障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