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李强  李学锋 《学理论》2013,(2):263-264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政治参与越来越成为大学生政治参与的重要手段。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政治责任感,提高大学生参与政治的热情,塑造大学生独立的政治品格。但也存在着网络政治参与信息来源不可靠、容易形成非理性参与的负面影响。正确引导大学生利用网络进行政治参与是当下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孙一鸣 《学理论》2014,(33):288-289
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符号,对大学生的影响最为深刻,同时,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巨大挑战。互联网迅猛发展、普及率迅速提高;网络流行语符合大学生追求个性、追逐时尚的心理特征,网络流行语的运用满足了大学生了解社会、参与社会的诉求,是网络流行语在大学生中流行的重要原因。不良网络流行语导致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失调、对大学生价值观的确立产生巨大冲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将网络流行语有效渗透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占领网络新阵地,以网络流行语为新载体,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以网络流行语为新元素,弘扬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大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4,(36)
当前,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总体良好,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并制约着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实际效果,通过对新疆医科大学在校大学生进行调研,在全面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设性意见,以期推动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能力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4.
于静  刘健  杨惠敬 《学理论》2013,(21):32-33
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诸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对大学生群体的网络政治表达亦产生"双刃剑"式的影响。网络激发了大学生政治表达参与热情,提升了政治参与意识,但也存在诸多消极因素。应构建个人——高校——社会全方位的引导策略,确保大学生网络政治有序表达。  相似文献   

5.
和谐社会的建设,不仅为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提出了新的理论指导,同时也对大学生政治参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大学生的政治参与体现出在参与内容上虽然有利益化倾向,但总体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政治参与方式上虽然有时出现非制度化,但更多的体现合法化;参与水平上虽然层次参差不齐,但参与热情较高等状况.影响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消极因素既有制度性因素,又有大学生自身政治素质因素等.为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健康、有效、有序,应完善大学生政治参与制度、培育大学生政治素养与政治参与能力和加强网络等媒介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大学生的政治参与现状总体良好,但随着政治环境、社会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呈现一些新问题,如围观式参与突出、网络参政常态化、政治效能感低等问题。因此,要加强关于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研究,把握大学生政治参与研究的问题与不足,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张少山 《学理论》2013,(21):30-31
政治社会化对社会成员的成长、政治的稳定和政治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互联网因自身特性而对中国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有着一定的负面影响,主要有:导致一些大学生现实政治参与技能不足、政治价值偏差、政治思想混乱、政治行为失范。笔者有针对性地提出如下规避对策:丰富大学生的政治实践活动;提高大学生的政治分析和政治鉴别能力;加强互联网管理,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8.
王思涛  张超 《学理论》2010,(27):199-201
通过对江苏省部分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从政治参与态度、政治参与认知、政治参与行为三个方面实证分析了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特征。大学生政治参与态度较为积极,爱国热情高涨,具有大无畏的献身精神,但政治参与认知水平、参与解决现实问题的热情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9.
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主要包括参与、需求、认同、满足几个构成要素,目前阻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生成的瓶颈有"反应—反馈"不畅通、被动获得向主动获得的梗阻未破解、情感触发与技术深层融合未形成、教育资源分布与大学生参与习惯及规律未契合等方面。为此,应驱动大学生网络愿望意见表达、触发大学生情感认同、建构及时反馈机制、促进教育技术引进与创新等,旨在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提升提供关键路径。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20,(8)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政治参与的线上渠道不断扩展,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网络已经成为其政治表达乃至政治参与的主渠道。网络具有虚拟性、间接性、时效性等特点,对新时代大学生政治意识和输出表达的影响具有两面性。本文以浙江省属高校中国计量大学为研究对象,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政治认知、政治态度、政治信仰和政治表达四个维度采取问卷调查与开放式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大学生党员政治意识和输出表达的特征及影响因素。最后针对研究结果,从社会环境、网络环境、学校思政教育、大学生党员自身等角度探索新时代大学生党员政治意识输出表达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问卷抽样调查,以了解大学生网络公共参与情况。调查发现:大学生网络公共参与的动机较为复杂,参与渠道多元化,对网络公共参与价值的认同度高,具有较强烈的责任意识,但参与积极性还有待提高;大学生网络公共参与规范机制运转良好;大学生普遍认为有必要加强对网络公共参与的规范,主张规范机制多化,但对目前网络公共参与规范机制的评价不高。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作为现代生活中的一个新的传播媒介,影响着人们的政治生活。网络政治参与作为民众政治参与的新的方式,一方面影响着社会政治生活,成为政治参与主体行使民主权利、促进政治发展和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由于网络政治参与本身的特点,也会形成数字鸿沟,出现网络政治参与的无序状态等。因此有必要从提高民众网络政治参与的热情,拓展民众网络政治参与的途径入手,对这一新的政治参与方式加以管理和优化。  相似文献   

13.
梁宵 《学理论》2012,(21):19-20
青年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扩大青年大学生的政治参与度,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通过有序合法的方式和途径关注国家政治,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政治素养,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针对当前大学生政治参与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讨论"两会"与青年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之间的联系,并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微网络在大学生当中的普及和应用给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文章阐述了微网络的内涵、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和特征,分析了利用微网络进行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包括影响力、吸引力和持久性。总结了微网络平台下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开放的网络平台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平等的网络交流有利于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掌握网络话语权有利于增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  相似文献   

15.
网络民粹主义是由社会转型矛盾诱发的蔓延于网络舆情的一种立场、情感、态度和行为方式,其对当代大学生产生了复杂的影响,既开阔文化视野、促进政治参与、激发了爱国情怀,又曲解正确认知、冲击科学信念、加剧了极端行为。为此,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创新引导网络民粹主义的着力点应在于:管好导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线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认知;管好阵地,以高校意识形态网络等阵地建设为重点引导大学生坚定科学的理想信念;管好队伍,以提高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和育人能力为基础引导大学生做出理性的行为选择,进而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微博日益成为大学生关注政治和进行政治参与的一种重要渠道。本文运用政治社会化理论、使用与满足理论和议程设置理论建立理论框架,对四川省高校大学生微博政治参与行为状况进行抽样调查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的微博政治参与行为比较积极;大学生关注的微博类型、政治意识、性别和政治面貌都与大学生的微博政治参与行为有显著相关性;使用微博的时间和频率对大学生微博政治参与行为没有影响;政治意识是影响大学生微博政治参与行为的主要因素。大学生的微博政治参与是大学生在新媒介社交平台中辨识自我政治身份、形成政治意识、获取政治认同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的发展促使一种新的政治参与方式——网络政治参与——出现并不断扩大,成为社会监督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形态主要有网络舆论、网络社团、网络政治人及其精英等,广泛的网络政治参与对廉洁政府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和作用。首先,网络政治参与克服了传统的以权力制约权力的监督机制中的弱点,为监督机构充分履行遏制腐败的责任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成为防止权力滥用的有效监督形式。其次,网络政治参与简化了反腐程序,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热情,改善了整个社会反腐的文化观念氛围。最后,网络政治参与为人民参政议政提供了便捷的渠道,提高了决策的民主性与科学性,促进了廉政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8.
杨才溢 《学理论》2012,(35):338-339
政治参与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成员最普遍的政治行为。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离不开广泛而有效的公民政治参与,政治参与的不足或缺失会影响我国政治文明建设进程。而大学生这一特殊社会群体在我国的政治参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政治参与又是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一个重要途径。他们的政治参与程度对于今日中国政治发展水平和未来中国的民主法治进程意义深远。从大学生政治参与内涵、特点入手,并对大学生政治参与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试图提出促进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尹婷婷 《学理论》2012,(23):25-27
大学生群体接受高等教育,富有热情、知识和能力,是国家未来建设的栋梁,他们的政治参与对国家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稳定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而如何引导他们进行有序地政治参与成为一个重要课题,以 Y 参与模型为基础给出引导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的路径以及具体措施:扩大大学生政治参与的范围;扩大制度化政治参与的渠道;培育大学生进行有序政治参与的意识;培养大学生进行有序政治参与的政治知识与能力.  相似文献   

20.
白文丽  刘德林 《学理论》2011,(10):58-60
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本民族传统文化充满向往与崇拜,影响了其他文化的学习和接受;政治参与是政治社会化的一种途径,是人们学习和锻炼政治技能的渠道,少数民族大学生通过政治参与提高社会实践和政治技能,适应社会需要,同时也是本民族文化社会化的过程;少数民族大学生要克服传统依赖与现代化迷失两种心理,才能更好地实现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