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弘扬长征精神,把长征精神和做"四讲四有"合格共产党员联系起来。做讲政治、讲规矩、讲道德、讲奉献、有信念、有纪律、有品行、有作为的合格共产党员是长征精神时代价值意蕴传承的具体体现,具鲜明的时代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共产党人与人民军队革命精神的突出体现,也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意志的凝聚。长征精神的核心是对崇高理想与信念、对正义事业坚定执着的追求。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各类矛盾彼此交织、彼此碰撞,给我国的发展带来了非常大的考验。为此,要充分发掘长征精神所具有的新时代价值,凝聚起克难攻坚的巨大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相似文献   

3.
中国工农红军铸就的长征精神是中国梦演绎的历史产物,前者隶属于后者,后者涵盖于前者。长征精神以其特有的实践价值从四个方面助推中国梦:坚定理想和信念,明确中国梦的方向;实事求是、独立自主,开展中国梦的建设;植根于人民,释放实现中国梦的伟力;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推进中国梦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75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将士完成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伟大的长征孕育了伟大的长征精神。胡锦涛同志指出: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  相似文献   

5.
正在1955年授衔的开国将军中,有10位独臂将军。其中有3位是在长征中痛失手臂的,巧合的是他们还都来自同一支部队——红二方面军,他们是贺炳炎、余秋里、晏福生。长征中的战火使他们的躯体不再健全,长征的熔炉却把他们淬炼成驰骋沙场的独臂将军。诚如余秋里回顾长征时所言:"是理想和信念的力量,鼓舞我战胜了难以想象的困难。经过艰苦的磨炼,更进一步坚定了我的革命信念,锻炼  相似文献   

6.
正长征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信念的胜利。"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在风雨如磐的长征路上,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激励和指引着红军一路向前。在红一方面军二万五千里的征途上,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长征这条红飘带,是  相似文献   

7.
长征精神与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思想道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征精神作为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作为无产阶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对于共产党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重大启迪作用。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要把长征精神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源泉,”“无论岁月如何更替,条件如何变化,都要发扬光大。” 一、长征是红军追求理想与信念的伟大壮举。长征精神就是对共产主义坚信不疑,坚定不疑的革命精神。新时期加强共产党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必须以世界观建设为根本,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 新时期弘扬长征精神,加强世界观建设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中华民族实现跨世纪发展目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郭学波 《先锋队》2011,(23):50-51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革命壮举。长征的胜利奠定了中国革命的基础,为中国革命锻炼和培养了骨干力量。长征英雄们以不怕任何困难,不惧任何牺牲的英雄气慨,在革命理想和信念的鼓舞下,以其坚定、忠勇所创造的业绩,将与山河同在,  相似文献   

9.
王熙兰 《世纪桥》2010,(7):9-11
长征文化是党和红军历经长征的残酷斗争实践的产物,也是孕育和催生特殊文化的沃土,长征文化的丰富内涵涉及多种学科和思想形态;长征精神所体现的理想、信念、情操、气节、风格、作风等,正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优秀文化传统的凝炼和升华。艰苦奋斗、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长征中得到了充分展现。对长征文化更深的理论思考,有助于我们开创经济稳健复苏的新局面,更好地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民小康。  相似文献   

10.
阿军 《党史纵览》2002,(10):17-18
贺捷生是贺龙元帅的女儿,是一位在襁褓中长征的女将军.她从一位普通的士兵成长为共和国的将军,靠的不是父亲的荣耀和光环,而是父辈赋予她的理想、信念和伟大的长征精神.  相似文献   

11.
当前,在“应试教育”、“分数至上”及“利益至上”的教育环境下,有如被尊称为“万世师表”的孔夫子以及被近代学界称之为“爱满天下”的陶行知之类人师者,时下又鲜有效仿者,综现历史,能青史留名的大师,大多是经师与人师兼备者,所以,教师不仅要成为知识的传授者,更应成为能以实际行动影响教育对象和巨人的道德楷模。  相似文献   

12.
弘扬“红色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红色文化”,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是构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应对国际形势严峻挑战、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需要,弘扬“红色文化”,应加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及艰苦奋斗精神教育,全面提升全民族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13.
余建军 《理论建设》2021,37(1):108-112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和倡导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并将“以人民为中心”确立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的基本原则。文章从价值维度出发,探讨新发展理念中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和价值标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意蕴表明我们党必定会将人民利益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必定会始终信奉人民至上的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4.
从文化和价值层面分析,由对物的依赖性而造成的"人的物化"问题构成了当代人类生存深层的价值危机。面对"人的物化"问题,德育应该直面人类的生存困境.进行理论自觉,以人的方式理解把握、教育人,面向人的日常生活世界,从而实现以人为本的德育,实施德育自身的历史转向.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提出了培育“四有”公民的思想,并把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作为“四有”公民的基本内容。江泽民继承了邓小平“四有”公民的思想,把培育“四有”公民确立为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还把这一任务提到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与命运的高度。  相似文献   

16.
在古代社会,“善良的“是国家对个人的要求.洛克在反对中世纪教会专制和绝对君主论的基础上提出:自由人在契约的基础上建立或废黜政府是合理的,因此,国家对个人的要求是受到大多数人对国家的要求限制的.诺齐克在洛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人的自由只有在自然权利的道德边际约束下产生的国家中才能得到保障,只有国家对个人自由权利的无害,才能确保个人对他人的无害.因此,国家对自由人的要求只能是“无害的“而不是“善良的“,“善良的“只能是个人对自己生活的道德要求.诺齐克没能解决当一个人无法保障自己的自然权利时,国家如何保障其自然权利的问题.只有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的道德边际约束递减律,才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7.
双拥工作的文化品质,是双拥工作与生俱来的最高品质,是我党我军在实践中对双拥工作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在双拥活动中,彰显中国文化特色的双拥文化是加强军民团结的凝聚力量,是提高军民素质的重要形式,是推动双拥工作与时俱进的强大动力,更是开辟双拥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以民为邦本的民本思维形成的历史悠远,历代思想家和政治家都有过深刻的认识和积极的主张。因此,民本思维已不是一种认知的理论形态,而是一种"躬行履践"的实践方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民本思维的实践理性问题,侧重论及了欲树立民本思维必淡化官本思维的论点。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的群众观与中国传统重民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它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党必须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对人民负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深入研究毛泽东群众观中的“民本”思想,对于我们进一步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乃至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做合格的“建设”,就要求党和政府制定反映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社会属性和社会地位的政策与法律,并坚决加以贯彻落实,要引导他们充分认清自己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提高他们的主体意识和政治觉悟,还要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