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5 毫秒
1.
宪法和法律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依照法律规定选举产生。人大代表受原选区选民和原选举单位的监督,选民或者选举单位都有权依法罢免自己选出的代表。选举法还规定了罢免代表的具体程序。但在实际工作中,有的代表即使不能履行代表职责,甚至违法乱纪、被判徒刑(未附加剥夺政治权利),也没有被罢免,这就相应地给人民代表大会这个整体和行使职权带来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根据《选举法》第43条规定,"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受选民和原选举单位的监督。选民或者选举单位都有权罢免自己选出的代表。"目前,各地的选区在表决罢免代表要求,人大常委会在审议通过罢免代表议案或发布公告中,常有"罢免代表资格"一说。我认为,此说似有不妥。《代表法》第二条第二款、第三款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各项职权,参加行使国  相似文献   

3.
正甘肃省民勤县人大法制内务司法委主任黄培福撰文说,县乡(镇)两级人大代表职务如何罢免,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要做好以下两点,第一,罢免案的提出及受理。选举法第四十八条规定"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受选民和原选举单位的监督,选民或者选举单位都有权罢免自己选出的代表"。选举法第四十九条规定"对于县级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原选区选民50人以上联名,对于乡级的人民代表大会代  相似文献   

4.
《人民政坛》2010,(12):45-45
《人民政坛》编辑部:从有关媒体获悉。今年8月杭州市下城乡区64位选民联名申请罢免一位区人大代表。我注意到。对于选民联名提出申请罢免代表的诉求,有的媒体报道为“罢免要求”,有的媒体则称为“罢免案”。这让我颇为困惑。对选民要求解除自己选出代表的职务的动议。究竟该用何种提法为宜呢?  相似文献   

5.
<正>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国法室副主任武增2009年在人民网解读《选举法修正案(草案)》时表示:"对于在什么情况下对代表进行罢免,法律并没有规定,只要是选民或者代表对他们选举产生的代表不信任、不满意,他们就可以罢免。"所以在理论上,只要选民提出的罢免要求符合《选举法》规定,人大常委会就应当依法启动罢免  相似文献   

6.
前不久,杭州市下城区选民联名罢免代表一事,引起了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杭州选民罢免代表案历经"选民提出——人大常委会驳回——选民再提出——代表的公司起诉",这一过程反映出选民依法行使罢免代表权认识的模糊以及当事代表对依法维权认识的误区。究其原因,不能不说是法律对选民罢免代表案的规定比较原则,不够明确。  相似文献   

7.
天津市河东区星河花园选民联名提出罢免区人大代表职务,这一罢免案是社会转型期以政治博弈寻求经济纠纷公平解决的新政治现象。从传统政治基因中带有工具色彩的被动罢免,到法治意义上带有权利诉求的主动罢免,人大、人大代表、人大制度如何适应这一转变,或许这才是罢免案提出的深层课题。既然认可了选民的选举理性,那么能不能相信选民的罢免公正呢?  相似文献   

8.
罢免制度是我国选举制度中富有社会主义色彩的一项制度。现行法律所构建的罢免制度并没有为选民直接罢免人大代表提供一个可靠的途径。现实要求我们必须完善我国法律关于罢免程序的规定,使选民、人大、人大代表在有法可依的情况下充分参与到罢免中来,使罢免制度有效运作,发挥应有的功效。  相似文献   

9.
人大代表向选民或者原选举单位述职,接受评议,是人大代表接受选民监督的重要途径。选举法规定:"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受选民和原选举单位的监督。选民或者选举单位都有权罢免自己选出的代表。"代表法也规定:"代表应当采取多种方式经常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  相似文献   

10.
我国法律在选举和罢免方面的规定存在较大差别,这不利于选民行使对人大代表的罢免权。应当通过修改、补充现行法律的相关规定。完善基层人大代表的罢免制度。  相似文献   

11.
2007年2月26日,天津市河东区星河花园住宅小区196名选民联名提出罢免该小区开发商丁冰的区人大代表职务。这一罢免案是社会转型期以政治博弈寻求经济纠纷公平解决的新政治现象。从传统政治基因中带有工具色彩的被动罢免,到法治意义上带有权利诉求的主动罢免,人大、人大代表、人大制度如何适应这一转变,或许是罢免案留下的真正答卷。既然认可了选民的选举理性,能不能相信选民的罢免公正呢?  相似文献   

12.
罢免县乡人大代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罢免县乡两级人大代表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1、缺乏罢免主体意识。当某名代表由于有严重违法违纪等问题亟待罢免时,部分选民不知道自己有权监督、罢免自己选出的代表,在罢免代表的活动中,主体意识很模糊,往往不能自发地提出罢免代表的要求。在实际操作中,由于选民不能自发地提出来,就先由组织上做选民的工作,再通过选民联名提出。这种做法,一方面说明了选民的主人翁意识不强,另一方面易造成"假借民主"的不良影响。2、罢免要求不合法。①联名的内容与形式不合《选举法》要求。某地一名县代表涉嫌犯罪,在选民中造成了极坏的影响,选民很气愤,提出要削去(罢免)其代表职务,但却只是在口头讲,没有签名,后来听人讲要30人联名,于是30个选民分别写下自己姓名,将30张签名集中到1个人手中,送到县人大常委会,这是与法律规定不吻合的。罢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规定,代表必须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努力为人民服务。代表受原选区选民或者原选举单位的监督。选民或者选举单位有权依法罢免自己选出的代表。代表被罢免的,其代表资格终止。  相似文献   

14.
刘一玮 《辽宁人大》2008,(11):21-21
向污染宣战却扯出了罢免人大代表的问题,这出乎许多人的意料。然而,两者之间并非“风马牛不相及”,罢免更不是什么迁怒。 道理其实很浅显,人大代表是代表人民利益的。按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的表述,人大代表应该“与原选区选民或者原选举单位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15.
《代表法》规定:“代表受原选区选民或者原选举单位的监督。选民或者选举单位有权依法罢免自己选出的代表。”这一规定,一方面使选民和选举单位对代表工作的监督有了明确的法律依据;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人大代表由选民选举产生,肩负着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神圣使命,其履行职责的情况如何,理应受到选民和原选举单位的监督。  相似文献   

16.
<正>就人大常委会可否驳回选民的罢免要求这一问题,许多观点都简单地以"否定"作答。但笔者以为,人大常委会应该审慎对待选民的罢免要求,这是依法维护选民和代表权益,保障客观公正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以下简称代表法)规定:“代表受原选区选民或者原选举单位的监督。选民或者选举单位有权依法罢免自己选出的代表。”这一规定,一方面使选民和选举单位对代表工作的监督有了明确的法律依据;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人大代表由选民选举产生,肩负着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神圣使命,其履行职责的情况如何,理应受到选民和原选举单位的监督。  相似文献   

18.
《上海人大月刊》2010,(10):46-46
沈阳市日前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大工作的若干意见》,共25条,其中城乡要按相同人口比例确定代表名额、不作为代表将被劝辞或罢免、代表要零距离向选民“述职”等规走有针对性和操作性,可《意见》的亮点。  相似文献   

19.
田必耀 《辽宁人大》2007,(11):40-41,39
2007年2月26日,天津市河东区星河花园住宅小区196名选民联名提出罢免该小区开发商丁冰的区人大代表职务。这一罢免案是社会转型期以政治博弈寻求经济纠纷公平解决的新政治现象。从传统政治基因中带有工具色彩的被动罢免,到法治意义上带有权利诉求的主动罢免,人大,人大代表,人大制度如何适应这一转变,或许是罢免案留下的真正答卷。既然认可了选民的选举理性,能不能相信选民的罢免公正呢?  相似文献   

20.
人大代表是选区选民派往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光荣使者。选区或选举单位便是代表的“家”,是代表获得授权的渊源。为此,《代表法》规定:人大代表要与原选区选民或者原选举单位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代表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听取、反映原选区选民或者原选举单位的意见和要求。代表“常回家看看”是一项职责,更是一项义务。然而,一些代表自当选以来很少或从未“回家看看”,以致选民对自己选出的代表姓甚名谁都记不起来了。一个脱离了选区选民或原选举单位、对选民没有感情的代表,可想而知,怎么能寄希望其为民代言、维护选民利益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