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枫 《小康》2011,(4):58-60
在中国发展的日本演员矢野浩二或许可作为一个切口,从他身上,可以看到日本人所具有的忍耐、坚持等民族性格——当年有日本人骂他"卖国贼",有中国人骂他"日本鬼子"时,他静等时间证明一切;如今谈及日本地震,他说:"只要破釜沉舟,一切还来得及。"  相似文献   

2.
项羽竭力维护周以降的分封诸侯的政治制度.为此不惜牺牲取代秦始皇的机制。他恨集权专制.所以烧毁了专制集权的象征——阿房宫;他恨集权专制.所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动辄坑杀秦始皇的降将与士卒;他恨集权专制.所以他不愿意在关中这块秦始皇的旧地建都;他恨集权专制,所以他从心里不愿毒重蹈秦始皇的覆辙……  相似文献   

3.
伪满洲国推行的奴化教育是日本帝国主义对华殖民教育的一部分,它与政治统治、军事镇压、经济掠夺构成一个统一体,其实质就是法西斯专制与愚民教育。对日本帝国主义强行推行奴化教育的根本目的进行阐述和分析,有助于揭露日本侵华殖民教育政策的本来面目,以及日伪统治者奴化愚弄中国民众、推卸战争责任、美化殖民统治的丑恶目的。  相似文献   

4.
《黄埔》2011,(1):64
孙中山先生是20世纪初站在时代前列的一位伟大人物,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发动和领导了辛亥革命,终结了中国封建专制统治,推开了中国跻身现代化国家的藩蓠;他提出和倡行"三民主义"主张,关注民族、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先生领导辛亥革命,推翻268年清朝统治、结束2000多年封建专制,同时创立中国乃至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进而谋划并力争民主共和制下的“中国统一”。中山先生关于“中国统一”的思想深刻而厚实,其形成,与当时被日本割占的台湾密切相关;其影响,在始终与日本殖民统治者进行顽强抗争的台湾民众中得到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6.
谷崎润一郎是日本唯美派文学巨匠,其作品早在民国时期就被田汉等人介绍到中国,是最早被中国所熟知的外国作家之一。谷崎从小接受汉学和西学教育,有着深厚的西学和汉学素养,是集和、汉、西学于一身的博学多才的日本近代作家。纵观他的创作生涯,他常通过文学形式诠释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价值,这种思想价值虽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也成了日本文化内核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作为新型知识分子的谷崎对中国古代哲学的文学演绎,不仅体现了传统和近代,亦体现了东洋与西洋的内在关联。谷崎只是日本近代作家的一个代表,近代日本文化人无不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关系正好佐证了中国古代哲学在日本近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鹏 《中州统战》2003,(9):34-35
他是日本人,却是中国一个城市的荣誉市民。他是中国两所高校的外籍教师,却没拿过一分钱的工资。他是大富豪,却没有给子孙留下一份家产,而是在中国两所高校设立奖学金,资助学生赴日留学,为学校请外教,给这些外教发工资,并为他深爱着的这座城市捐资建了一座博物馆……  相似文献   

8.
日本作为目前亚洲少数几个拥有较为完备的现代法治体系的民族国家,在其现代化过程中曾经有过许多值得当代中国借鉴的经验与教训。涉及构建现代民族国家所需的政治合法性及权威问题,最重要的莫过于"明治维新"所缔造的近代天皇制。这一糅合了君主立宪制和专制集权制度两种要素的政治变革既使得近代日本迅速实现民族国家的全方位构建和社会的激烈转型,也为日本政治的发展埋下了隐患,导致它在"二战"中将战争的灾难带到亚洲各国。然而,由于战后盟军推行民主化改革,接受"和平宪法"的日本迅速抓住机遇,在保留天皇体制的同时却能在经济上实现崛起,一跃而成为经济大国。因此,对日本既有政治文化传统的发掘,对于把握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推进治理体系现代化,具有理论上的探索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民间信仰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专制皇权,当它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只有依靠专制皇权的承认与推崇方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反之,则会在专制皇权的打压之下日渐没落甚至难以为继。回溯中国古代民间信仰的发展过程,专制皇权决定着民间信仰的兴废存亡,民间信仰沦为专制皇权的附庸,成为封建帝王除却儒家经义与正统礼教之外教化万民、巩固统治的又一种重要的精神文化工具。故中国古代民间信仰的建构呈现出鲜明的服从于皇权、服务于皇权的世俗政治化特征。  相似文献   

10.
陈独秀不是将民主思想引人中国的第一人,却是在中国倡导民主制度名声很高的思想家。他给民主和科学取的“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呢称,曾在“五四”期间名噪一时,但他也遭到北洋政府的迫害、专制皇权遗老遗少的咒骂。他一生勇敢地捍卫民主政治,用民主这个标准衡量政党和社会制度的优劣,却长期被党史研究者忽视。  相似文献   

11.
王毅 《黄埔》2011,(1):1+6
孙中山先生是杰出的爱国主义者,中路年牙膏阿飞命的伟大先行者,海峡两岸同胞共同景仰的民族英雄。他提出的三民主义吹响民族民主革命的号角,打破封建专制的思想禁锢,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  相似文献   

12.
这个题目是向谢泳先生学来的。他最近在《随笔》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多说民主的好处》,“说”得好极了,读后不久就想着还应该说说专制的坏处。民主、专制水火不容。无论在什么地方,我们都可看得出,专制占了上风,民主就抬不起头,反之,民主占了上风,专制也“风”不起来  相似文献   

13.
著名史学家吴晗对中国历史上封建皇权的运作方式及其演化历程,对传统政治框架下,围绕封建皇权的集权与反集权、专制与反专制、制约与反制约的博弈和较量,尤其是对朱元璋的专制独裁统治方式,有颇为独到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严复前期曾以当时在西方兴起的社会进化论为基础来建构一种较为系统的政治理论,以作为指导中国社会变革的理论武器,其基本内容包括进化国家观、政治伦理价值的功利主义基础以及关于自由、民主、宪政与专制的见解.但其理论中关于社会进化与人道伦理、天演与人为之间在逻辑上存在难以克服的悖论,这种状况使他的政治哲学理论同时朝着两个相反的方向发展:一方面沿着社会进化规律,他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政治哲学思想;另一方面对人为的依靠使他看到了人道价值的重要,对这种价值的追求使他不断发现前者所包含的悖论.  相似文献   

15.
梁启超自接触西学后即开始了"向西方学习"的历程,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又大量摄取由日本明治以来思想界译述的西方思想,在政制观上愈趋激进,由君主立宪而变为民主共和。然而1903年访问美国后,他的政制观发生转向,由民主共和退而为开明专制。对于美国的观察是梁启超政制观转向的一个重要因素,他一方面发现美国的民主政治存在诸如庸才当政、选举浪费与贪黩公行等弊端,已经实行民主共和制度的美国亦走向了中央集权的帝国主义道路;另一方面,他发现文明程度远超出本土的美国华人社团仍然保持部民观念与村落思想,未能融入美国而形成完整的国民观念。基于上述观察而发生的政制观转变,是梁启超对美国与中国历史经验比较及当时历史情境因素"前后左右"纵横考察后通观审慎的理性判断,更是基于爱国救国宗旨下不得已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说专制主义是帝制时代中国社会的实质和本质特征,其最重要的理由之一就是:帝制时代中国的社会政治结构范式和运行机制,表现为专制权力支配一切、覆盖一切、规定一切、“通吃”一切。一方面,“专制权力支配社会”是专制主义作为帝制时代中国社会的实质和本质特征的最重要理由;另一方面,“专制权力支配社会”就是中国专制主义本身的实质和本质特征。帝制时代中国的社会运行机制的基本特征表现为:社会中的任何人、事都处于至上的、无限的皇权控制之下;传统社会中的人是处于专制权力的严格、严密、严酷控制下的“组织中的人”;传统中国社会占支配地位的是政治原则而非经济原则,是政治决定经济而非经济决定政治,即“权力统治铁律”;政治权力全面干预社会生活,人民在社会生活中的自由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相似文献   

17.
中国第一     
哈佛大学教授傅高义是《日本第一》一书的作者,现在他又撰文说:中国第一。他提醒日本,必须适应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强国的崛起。中国有可能继续比日本更迅速地增长,并在亚洲获得比日本更大的政治影响力。用不了很多年,中国经济或许将取代日本经济,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且,中国经济有一天可能取代美国经济,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  相似文献   

18.
谭嗣同研究述评郑焱谭嗣同(1865──1898)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近代中国最有影响的维新思想家和政治活动家之一。在其短暂的一生中,他抨击封建专制,鼓吹维新变法,为推动改革事业竭尽全力,在近代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迹。为此,在他逝世以后的8...  相似文献   

19.
杨国光 《台声》2001,(2):40-43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坚持了8年的抗战获得了最终胜利。被日本霸占了50年的台湾,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侨居在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无不为此欢欣鼓舞。他们在唐人街社区张灯结彩,敲锣打鼓,舞狮游行,欢庆胜利。台湾同胞更是如此。8月15日这一天,笼罩台湾半个世纪的乌云终于散尽,挣脱了日本帝国主义枷锁的台湾人民的喜悦之情难以言表。但是,他们的欢乐没有持续多久,又陷入了接收台湾的国民党当局的专制统治之下。一  日本投降后,据统计,旅居日本的华侨和台胞约有35000人(这里不包括8万余中国劳工和台湾旧军属)。…  相似文献   

20.
蒋介石虽然比其莽撞手下更具政治头脑,但性格上仍具军人气质。他无法真正灭火,其实反映出所有专制体制的共同弊病。正如唐纵所评价:"处处维持现状,一进一退,无补于时艰,徒然苦了自己,苦了国家民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