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岳振  罗光华 《当代贵州》2013,(16):56-57
"奢香文化"助旅游在电视剧《奢香夫人》播出之前,奢香夫人少为世人知晓,她的生平故事、为西南民族团结所做出的历史贡献,也多只见于有关历史文献中。2011年秋天,30集电视剧《奢香夫人》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热播,奢香夫人及其所处时代与环境的历史面貌,得到一次非常成功的艺术化呈现。《奢香夫人》以彝族历史文化为题材,讲述了600多年前彝族女英雄、政治家奢香在贵州维护国家统  相似文献   

2.
奢香智除马阎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奢香夫人的故事,在贵州几乎已是家喻户晓。20世纪60年代,新编历史剧《奢香夫人》演出,轰动一时。奢香是贵州发展史上开创维护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灿烂篇章的杰出代表。近十多年来,奢香墓、奢香博物馆、赞奢香词集……成为乌蒙历史文化的象征,吸引许多中外游客。前两年在纪念奢香诞生六百年时,彝族老作家龙志毅撰文称奢香夫人是“彝族杰出的女政治家”。奢香的成功,应该说是与朱元璋对贵州少数民族采取某些明智政策分不开的。那是明洪武17年(1384),云南已平,贵州已于两年前设置全省军事统治机构都指挥使司。保持云贵稳定是明王朝的大局。没有…  相似文献   

3.
马烨命兵丁剥下奢香衣,裸而鞭其背。一个“省军级”武将把一个“副省级”民族妇女“高干”打了。被激怒的水西彝族官兵“愿尽死力助香反。”奢香非常冷静:“反非吾愿。”遂到南京陈述事情真相。朱元璋治马烨罪抚慰奢香,一场可能酿成民族流血的事端,因为中央与地方都采取了明智态度而得以避免。处理地方和中央、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关系,双方都需要政治智慧、远大眼光与运作的艺术。  相似文献   

4.
奢香不仅是贵州人心中永远的历史丰碑,她那种顾全大局、爱国爱乡的情结,即使再过若干世纪,也是值得我们推崇的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5.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贵州宣慰使霭翠逝世,其妻奢香摄政贵州宣慰使。贵州都督马晔欲尽灭诸罗代以流官,借故裸鞭奢香,企图逼反而歼灾彝族各部。奢香化干戈为玉帛,忍辱千里告御状。  相似文献   

6.
周建平 《当代贵州》2013,(16):48-48
古彝圣地,奢香故里,美丽大方,犹如一颗璀灿明珠,镶嵌在黔西北高原上。千百年来,大方传承了古老渊深的华夏文明,融合了多民族的历史文化。六百年前的彝族女政治家奢香,为推进贵州民族融合、社会发展,功勋卓著。奢香的历史功绩,在于其推动了民族间精神和物质层面在平等、和谐与发展这一核心命题的共同诉求。这是奢香文化的本质,亦即大方地域文化形成和发展的根源。  相似文献   

7.
《当代贵州》2012,(1):9
《奢香夫人》构筑民族的心灵史电视剧《奢香夫人》作为一部以讲述少数民族女政治家的人生轨迹为题材的历史剧,不止于简单地罗列史实、为奢香树碑立传,而是致力于展现其人性之美以引发人类情感的共鸣;不止于以人物命运起伏、历史风云变幻吸引观众,而是用民族平等、和谐发展的大爱大义荡漾人心。它不是"秘  相似文献   

8.
<正>"三年全面铺开,五年形成规模,十年成为支柱。"园区的开发与建设,勾画出大方文化旅游的发展前景。一个春天,在漫山遍野的花丛中,年轻的奢香透着一丝难以形容的忧伤和不安,因为她即将远嫁他乡,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去……2012年7月6日,在贵州省国际会议中心上演的大型音画史诗《九驿长歌》,就是从这个画面开始的。全剧通过"远嫁"、"爱情"、"幸福"、"惊梦"、"炼狱"五个篇章,对奢香夫人从出嫁到摄政的人生经历进行了精彩演绎。这是自2011年11月9日《奢香夫人》登陆央视一套黄金剧场后,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大方县打出的第二张  相似文献   

9.
辛践 《廉政瞭望》2018,(13):62-63
2008年,位于川南边陲的古蔺县在百年县庆之际,修建了一座文化广场,广场的主题不是古蔺县为之骄傲的郎酒,也不是被誉为“春兰之都”的古蔺县的兰花,而是古蔺出生的一位杰出女政治家奢香.  相似文献   

10.
正深冬时节,大方县奢香古镇却美景依旧,一栋栋独具彝族元素的房屋、一条条民风十足的街道与螺旋状的花海梯田相伴。古镇里的杂货铺、手工坊、美食街一大早就开始热闹起来。作为大方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奢香古镇里居住着2880户1.25万人。面对庞大的搬迁人口,奢香古镇以党建为统领,着力建设"五个体系",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不断加快搬迁群众市民化步  相似文献   

11.
“以俭立名,以奢必败”王玉兰古人说得有道理:“以俭立名,以奢必败。”何谓“俭”?就是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何谓“奢”?就是铺张浪费,挥霍享受。国以俭兴奢败的事例,在历史长卷中不难寻到。古人正是于历史兴衰中,悟出了这颇富哲理的真知灼见。中国共产党人历来是...  相似文献   

12.
6月8日至9日,2017年上半年全省文化产业项目观摩会走进毕节、六盘水,现场观摩了黔西莲城金街、大方奢香古镇、大方慕俄格古城、水城玉舍千户彝寨、钟山区“三线”文化创意小镇、贵州“三线”建设博物馆、中国农耕历史博览园、六枝特区落别乡牛角浪哨文化创客村等项目.  相似文献   

13.
正2008年,位于川南边陲的古蔺县在百年县庆之际,修建了一座文化广场,广场的主题不是古蔺县为之骄傲的郎酒,也不是被誉为"春兰之都"的古蔺县的兰花,而是古蔺出生的一位杰出女政治家奢香。文化广场中央矗立着八根高大浮雕石柱,镌刻着奢香习武理政、无辜受辱、赴京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大方县奢香古镇秉承搬迁群众到哪里,党群组织就建到哪里的原则,成立了工、青、妇、残、老年协会等群团组织和经济组织、社会组织13个,实现了安置点网络覆盖全、触角延伸广、作用发挥好的目标。7月7日,大方县奢香古镇阳光明媚,空气中弥漫着沁人心脾的花香。古色古香的文旅商业街里游人如织,秩序井然。  相似文献   

15.
正"奢香,对贵州人,是一种记忆,更是一种情怀。"贵州阳光食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刘强说,2020年,奢香核桃乳销售额达到8600万元,"奢香"品牌越来越响亮。阳光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建有年产10万吨核桃乳的生产线,2020年收购核桃700余吨。刘强表示,2021年公司将在核桃产业发展薄弱环节上着力,加快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与相关行业部门、科研院所合作,大力构建产、学、研、用联合协作机制,打通科技进村入户通道,把科学研究、实验研发和推广运用结合起来,实现问题就地攻关、技术就地集成、成果就地转化,充分发挥产业带富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崇尚节俭、反对奢侈浪费。对奢靡产生的危害历代统治者也有一定认识,颁布过许多“禁奢令”。以令禁奢中国传统思想一直主张节俭、反对奢侈浪费,《尚书》说“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左传》说“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唐代诗人李商隐则从治国理政的高度进行总结,“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相似文献   

17.
古代传统农业的发展 远在战国时期,贵州境内的夜郎国发展为“西南夷”众多部族之中最大的农业部落,进入“耕田,有邑聚”的定居农耕社会。秦汉以后,随着郡县制度在贵州境内的确立,土地垦殖业日益扩大,粮食作物种类也日渐增多,如稻谷就有红稻、白稻、糯稻、早稻等分类。还有“麦之类五”、“豆之类七”、“荞之类三”、“包谷之种七”等等分类。明朝洪武二十年(1387年),贵州宣慰司奢香,定每年贡赋粮食3万石;到明弘治十五年  相似文献   

18.
张波  李文勇 《当代贵州》2013,(16):I0002-I0002
大方——奢香故里、古彝圣地、黔中名城。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大方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毕节市中部,乌江上游六冲河北岸。在周代先后为卢国、夜郎国地。蜀汉时期,水西彝族土司妥阿哲因助诸葛亮南征有功,被封为"罗甸王",并"世长其土",定都大方。在元代置顺元宣抚司,明领贵州宣慰使。元末明初,杰出的彝族女政治家奢香夫人摄贵州宣慰使,努力维护西南边疆统一,促进民族团  相似文献   

19.
《当代贵州》2013,(16):32-33
大屯土司庄园大屯土司庄园建于清代道光年间,相传为彝族土司余象仪所建,后经余达父扩建始成今状。庄园坐东南向西北,依山势而建,梯级渐升,由三组平行三进院落及朝门、碉楼组成,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大屯土司庄园的显赫与威严,体现了土司当时的权力和富有。奢香墓奢香为元末四川蔺州宣抚使之女,14岁嫁与水西君长霭翠为妻,其夫辞世后摄贵州宣慰  相似文献   

20.
顾久 《当代贵州》2011,(32):63-63
《奢香夫人》给我们的启示是,面临严峻的形势,需知己知彼,慎选相处之道。而这恰与费孝通先生提出的"文化自觉"相契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