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党的建设》2008,(1):62-62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姜长斌近日接受《国际先驱导报》专访时说,如果在十几年前,他对十月革命的认识远不如现在这么具体和深入。上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当时社会上关于姓"资"姓"社"的争论盛行一时,伴随着1991年苏联的解体,这一争论更达到了顶点。  相似文献   

2.
不论怎样评价,十月革命都是一件历史大事。由于十月革命同共产党、暴力革命、社会主义紧紧联系在一起,因此苏联模式的国家和西方模式的国家对其存在着截然不同的评价,其本质在于固化或虚化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和社会主义的制度基础。正因为如此,研究十月革命主要不是学术探讨,而是政治和国际政治问题。就欧洲而言,冷战结束后,苏联模式与西方模式的对抗不复存在,对十月革命讴歌和诋毁都失去了意义,逐渐转向学术研究,但其总体趋势是越来越不为人们所重视。  相似文献   

3.
在探索苏联亡党亡国的原因中,许多文章把它归结为社会主义没有把经济搞好。西方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及其追随者更是把苏、东的剧变和解体说成是社会主义的失败。这就迫使我们不能不搞清楚这样一些问题,姑且不说东欧,只就苏联而言:第一,从1956年苏共二十大以后到苏联解体这段时间里,苏联究竟是一个什么性质的国家?第二,苏联经济没有搞上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原因,还是资本主义复辟的恶果?第三,苏联的演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还是在短暂的时间里完成的?或者如有些人所说,就那么几年或几个月的事?为了弄清事实的真象,我们不妨看看苏联解体前的前天和昨天的有关资料:  相似文献   

4.
苏共在二十七大前后,曾组织全党和全民讨论“加速战略”的设想。议题的中心自然是“发展速度”问题,但这个问题立即涉及到对国力的认识:到底有多大的“家底”足以保证所确定的发展速度?接着又产生对苏联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的讨论,即到底苏联社会现在处在什么发展阶段?今后应达到什么发展目标?围绕这些相互联系的问题,苏联学术界和国外评论界均发表了不少看法。本文主要就苏联关于“阶段”问题的看法,作扼要的述评。  相似文献   

5.
不平等与经济增长的逻辑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些年来,社会不平等的问题引起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理论界的看法也莫衷一是。问题的症结究竟在什么地方?理论界将这个问题称之为公平和效率的关系。其实,人们就这个问题已经争论两三百年了。争论不清楚又说是定义的问题,如大家都知道的所谓起点的公平和结果的公平等等。但争论来争论去,问题好像不是更清楚了,而是更糊涂了。问题的症结在什么地方呢?我觉得这个争论的前提就错了。为什么?因为争论的双方看起来针锋相对,但实际上有一个共同的假设,就是认为有一个固定的、一成不变的公平和效率的关系存在。事实上,恰恰这个东西是不存在的。公平…  相似文献   

6.
十月革命的爆发将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使苏俄成为在华中外基督徒关注的焦点。在20世纪20年代,少数基督徒已认可苏俄革命的积极意义,但真正给基督徒的苏俄观带来巨大转折的是30年代苏联"一五"计划的成功,促使基督徒对苏联的赞美达到一个高潮,并积极呼吁中国向苏联学习,借以改造基督教,将苏联视为思考"中国向何处去"及基督教身份重构的参照,以至最终影响到他们对共产主义的迎拒。  相似文献   

7.
胡绳 《世纪桥》2004,(6):4-10
毛泽东从来十分重视俄国的十月革命和苏联的存在对中国革命的影响,十分重视十月革命的经验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下面一段话是毛泽东在1949年所写的几乎人人都知道的话:"中国人找到马克思主义,是经过俄国人介绍的。在十月革命以前,中国人不但不知道列宁、斯大林,也不知道马克思、恩格斯。十月革命一声炮  相似文献   

8.
过渡时期问题是多年来理论界颇有争论的一个问题。究竟怎样认识我国的过渡时期,经过各种不同意见的讨论和争论,人们的认识大体趋向一致。但在推行农业生产责任制以及放宽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形式同时并存的实施过程中,常常听到这么一种议论:我国现阶段是不是在恢复过渡时期呢?有的出于对五十年代的向往,干脆说我们回到新民主主义社会又有什么不好。搞清楚这个问题,无论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来看,都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11月7日是俄罗斯发生十月革命90周年.民意调查显示俄罗斯人民对十月革命的积极评价越来越多.相当多俄罗斯人怀念十月革命,甚至向往能回复苏联时代.……  相似文献   

10.
大家都知道,我们同资产阶级自由化主张者之间争论的主要问题是:中国究竟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到底是社会主义好呢还是资本主义好?其实,这个问题的基本答案是早就有了的。一部近现代史说明,在世界帝国主义包围  相似文献   

11.
从十月革命胜利,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至今已是71年了。71年来各社会主义国家无论是在社会主义理论建设上,还是在社会主义实践上都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各国改革的全面深入发展和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提出,我们觉得,以下两个问题有必要重新加以研究;十月革命的胜利能否看作社会主义制度的开端?列宁在十月革命后领导苏维埃国家的七年,能否看作是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其间提出的有关理论,能否看作是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相似文献   

12.
1934年10月,红二、六军团在军事方针上,与军委发生了一场争论。争论焦点在于:两军团是集中行动、统一指挥,还是分开行动、各自直受军委指挥?是集中兵力挺进湘西北开展攻势作战,还是红六军团单独进入湘西建立苏区?55年过去了,争论的是非曲直早已为实践所证明。今天,我们进一步探讨争论的由来和主要分歧,了解争论的实质及其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对于全面认识“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在中国究竟是一个"特色"问题,还是一个"发展"问题?社会主义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主要是一个"发展"问题。当时,社会主义如果没有发展就不能生存。中国在最近30余年的发展不仅是一个国家的发展问题,还是一个社会主义的发展问题。对中国发展的研究,将关系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怎么才能发展的问题。发展中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后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中国过去是怎么发展的?未来又将怎么发展?怎么发展才是一个持续和永续的发展?新中国第二个30余年的发展与第一个30年的不发展是一个什么关系?怎么理解科学发展和全面发展之间的关系?这些问题到现在还在影响着中国社会的政界、学界和思想界的运行状态及其发展。  相似文献   

14.
人们对于赫鲁晓夫的评价历来毁誉不一。近年来,随着苏联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理论界对于赫鲁晓夫是否开始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历程?在哪些方面进行了改革?改革失败的经验教训等常有论述和争论,这些不同的评价和论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赫鲁晓夫的改革思想与实践(一)赫鲁晓夫时期的政治体制改革赫鲁晓夫对于斯大林时期高度的个人专权,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60年代,中苏两党论战期间,"中印边界问题,是我们同苏联领导人之间的重要原则性分歧之一."那么,中国和苏联在这个问题上的分歧是怎样一个由来呢?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业合作化与苏联农业集体化到底存在着一种什么关系?王前认为“50年代的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就是30年代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的翻版”,“从总的理论发展摸式和指导思想上看,(它)并未跳出斯大林全盘集体化的巢臼”。赵金鹏的观点则恰好相反,他认为“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绝不是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的翻版”。我觉得,这两种观点都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其实,在目标、内容和基本形式上,中国农业合作化与苏联农业集体化确实是相同或类似的,但同时还应看到,两者在某些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而正是这些差异体现了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的特殊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7.
80多年前,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发动和领导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开创了社会主义事业,并将其推广到世界许多地区。本世纪90年代初,在十月革命的故乡俄罗斯发生了“8·19”事件,又导致了苏共垮台、苏联解体及其社会主义事业的中  相似文献   

18.
无论是改革还是开放,都需要有政治稳定局面做基础。然而,如何才能保持稳定?我国改革实践的经验表明,一是在实践之中"不争论",二是在实践之中"不折腾"。"不争论"是邓小平同志首先提出来的。1992年他在南方谈话中说:"不搞争论,我的一个发明。不争论,是为了争取时间干。一争论就复杂了,把时间都争掉了,什么也干不成。不争  相似文献   

19.
朱佳木 《前线》2016,(6):4-7
正重视对党史国史的学习和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抵制、批判,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开展同历史虚无主义的斗争,就要认真学习和切实掌握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运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识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本质和危害性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究竟是一种什么思潮,是学术思潮还是政治思潮?我们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斗争究竟是属于什么性质的斗争,是学术性的争论还是  相似文献   

20.
中共二大与国家结构形式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夕 《党的文献》2003,(4):63-69
192 2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提出了关于未来国家结构形式的最初构想 ,即以联邦制来解决中国的民族问题。这一构想的提出 ,一方面是在共产国际的影响下 ,对十月革命后苏联所建立的新型国家结构形式的认同 ;另一方面又是对 2 0世纪 2 0年代初国内政界、学界关于联邦制大讨论的一个回应。中共二大是中国共产党关于国家结构形式选择的历史起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