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是济南解放58周年。济南的解放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获得胜利的进程,而吴化文的起义对济南的解放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是谁促成了吴化文战场起义的呢?前几年我曾访问过当年参与说服吴化文起义的辛光同志,吴化文战场起义的经过他对我言之甚详,于是我写了这篇文章。下面是我访问辛光时,他忆述的地下党说服吴化文战场起义的经过情景——  相似文献   

2.
1948年9月济南战役中,国民党第二绥靖区济南西线指挥官、整编第九十六军军长兼八十四师师长吴化文中将,率部2万余人战场起义,为济南解放立了一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吴化文将军能在历史紧要关头站在人民一边,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既是我人民解放军强大军事压力,也是我华东局情报部和济南市委,领导我情工人员对他进行长期艰苦细致的争取工作的结果。在天津市成都道一个招待所里笔者采访了原华东局情报部一科科长王征明同志,他曾亲自参与和组织指挥了在济南战役中策动吴化文起义,为济南的解放做出了贡献。乃岁的王老思路敏…  相似文献   

3.
摇摆不定”算卦”断前程1948年8月4日,李昌言等4人携带谍报证就出发了。他们一路顺利混过了国民党部队的岗哨、巡逻队,在济南郊区辗转找到济南市委。市委副书记蒋方宇听了有关吴化文决心退出内战举行起义的汇报后,随即用电报向华东局做了汇报。8月11日,华东局情报部主持工作的王征明科长带着华东局书记饶漱石的指示来到市委驻地,和市委一起研究了策动吴化文起义的意见,在华东局情报部的领导下,成立由蒋方宇、王征明。曾走石(济南市委敌工部长)组成争取吴化文起义领导小组。根据吴化文的要求,组织决定派黄志平、辛光跟随李昌言进人…  相似文献   

4.
1986年我在济南市政协曾参与编辑《济南战役亲历记》一书,在征编过程中曾去南方各省采访吴化文之部属及其遗族,因之对吴化文起义后的情况有所了解。吴化文是对济南的解放起过作用的人,他起义后的情况当然为人们所关心,故我将所知者撰之成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1948年秋,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向山东地区的战略要地济南发动攻势,经过8昼夜连续攻击,解放了国民党坚固设防的济南市。在战争的紧要关头,国民党守军西线指挥官。九十六军军长吴化文将军毅然弃暗投明,率部3个旅2万余人起义,从而敞开了商埠的大门,打乱了蒋介石的“点线防御”部署,缩短了整个解放济南战役的时间,减少了双方部队的伤亡和城市破坏。为此,党和国家授予吴化文将军一枚一级解放勋章。吴化文是怎样开始倾向人民的呢?这要从我和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王寄一的关系讲起。1929年我住济南阜阳里,王寄一寄居在我家,日常交谈中,他…  相似文献   

6.
正在解放战争时期,农工党配合人民解放军的军事行动,积极对国民党军队开展策反工作,为瓦解敌军,促进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1948年9月19日,国民党九十六军军长吴化文率所部三个旅两万余人起义,把济南西线阵地连同该部控制的飞机场完整地交给了解放军,打开解放军进入市区的大门,使解放军迅速夺取了济南战役的胜利,从而揭开淮海战役胜利的序幕。吴化文部起义经过了长期的酝酿,农工党是重要穿线人。  相似文献   

7.
济南解放以前,我在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任秘书,对王耀武的一些情况有所了解。在济南战役中,自9月19日吴化文起义后,到24日中午王耀武从城北逃出济南这一段,我又亲眼目睹。兹就记忆所及,略作记述。1948年9月16日,济南战役开始,到9月17日,虽然茂岭山已被解放军攻克,但由于国民党军尚在拼死反攻,在阵阵不息的枪炮声中,城区以至东关一带,  相似文献   

8.
从西北军的高级将领到日伪第三方面军司令官,抗战胜利后又被蒋介石收编被送上内战前线,最终迷途知返,在济南战役中高举义旗,走上革命道路,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35军军长。他就是吴化文,一个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的国民党起义将军。  相似文献   

9.
送关老远行     
关世雄同志与我们永别了。关老76年的风雨人生就是一部厚重的历史。 50年代初我刚参加工作,经常到市教育局办事和开会。那时局领导中有两位党外同志,一位是无党派人士,局长翁独健,是颇负盛名的学者;另一位是关世雄,他是民盟成员,分管职业教育的副局长。当时他30多岁,留着小平头,身着深色的极为普通的中山装,在朴素洁净中透着一种风流倜傥。“文革”后我们才知道,他是一个以民主党派面目为掩护的“地下党”。 1990年市委召开统战工作会议,为起草工作报告查阅参考资料时,我看到一篇文史资料,详细介  相似文献   

10.
我1935年考入济南育英中学读书.翌年加入中共领导的进步外围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7年10月奉中共济南育英中学地下组织派遣.打入吴化文部做地下工作。由士兵干起.积功累迁,19岁升至新编第四师(师长吴化文)师部参谋处中校副处长兼情报三科科长。1943年初.吴化文率部投敌之前.我愤而脱离该部.潜往成都。考入黄埔...  相似文献   

11.
《春秋》1998,(6)
吴化文,字绍周,山东省掖县人。1904年出生于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父母生下7个孩子,他排行第二。其父吴一斋,曾就读于烟台神学院,信仰基督教。父亲对孩子的要求格外严格,希望他们能够出人头地。他规定严格的家教,稍有越轨则严厉惩罚。轻则训斥,重则罚跪责打,这对幼年的吴化文影响很大,成年后非常敬畏他的父亲,以“孝子”著称。吴化文初通世事,正处于清朝末年,政治黑暗,民不聊生。1912年,吴一斋迫于生计,拖儿带女到安徽省蒙城县安家。那时蒙城地广人稀,他们开荒种田,勤俭度日,生活渐有好转,吴一斋便送吴化文到一家私塾念书,使吴化文学到了一些文化知识,这给他后来的军旅生涯带来很大好处。1920年,吴化文17岁,蒙城县大雨成灾,庄稼颗粒不收,家庭  相似文献   

12.
黎澍同志在《历史研究》1984年第五期上发表了《论历史的创造及其他》一文,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的命题提出了质疑。他认为两者均违反马克思等经典作家的原意,而非历史唯物主义命题。对此我有不同的看法,现提出来与黎澍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13.
苑生  刘燕 《黄埔》2010,(2):25-25
黄埔军校二十三期学生郭青石,于1949年底随成都校本部起义。起义后,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事政治大学川西分校学习,接着又进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六十军政治部文工团,参加了抗美援朝。回国后,郭青石离开军队到地方工作。他历经了“反右”和“文革”的磨难,但凭着对党、对真理的信念和对生活的热爱而没有倒下,终于在改革开放后重获政治新生。现在,郭青石是黄埔军校同学会理事,北京市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  相似文献   

14.
杨光楣同志在《思想战线》1979年第5期发表的《〈哀牢夷雄列传〉质疑》(以下简称“列传”),引用地方志书,对“列传”述及的历史人物、事件进行辨析,对“列传”的真伪提出看法,有助于深入探讨李文学起义。我个人多次到哀牢山区及附近十余个县调查李文学起义,虽谈不上有什么研究,但搜集了一些资料,觉得杨同志的看法值得商榷。现写出管见,就教于杨同志和读者。杨同志根据方志指出“列传”不少记载之失实,是可以的。但是,仅仅根据方志的记载就否认“列传”真实却可能失之偏颇。  相似文献   

15.
陈毅,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部长。1928年4月,他与朱德一起率南昌起义和湘南暴动的余部上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是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所剩不多的老战友。“文革”期间,陈毅遭到江青、康生、陈伯达之流的诬蔑和攻击。1972年1月10日,毛泽东临时决定参加陈毅追悼会,并向陈毅夫人张茜说:“陈毅同志是一个好同志。”  相似文献   

16.
当你看到这篇拙著的标题时,你千万别误会,为什么又用起有点像“文革”时代的语言。其实这是一家报纸半个版面的广告,题目是“热点追踪,××市人民热爱毛主席,人人争抢毛主席黄金书”。上了点年纪的同志都知道,对四十岁左右的同志有必要提一下,在那个特殊的“文革”年代,女儿出嫁用毛主席著作当嫁妆;亲朋好友来往时,送毛主席语录;单位领导在看望下属时,送毛主席选集。那时报刊杂志发表我的拙著时,已不给稿费了,而是寄给我一本毛主席著作的单行本,正因为如此,我才感觉到“人人争抢毛主席黄金书”这句话特像“文革”时代的语言。就是这家报纸,…  相似文献   

17.
沈宝祥 《同舟共进》2010,(12):36-37
1988年秋,胡耀邦同志在中央党校工作时的秘书陈维仁,为自己的老领导写了首诗,前两句是:“戎马倥偬为大同,十年开拓振雄风。”“十年开拓振雄风”,是对耀邦同志“文革”后复出的十年不平凡历程所作的很好概括。胡耀邦同志1977年3月到中央党校任职,到1987年初,整整十年。这十年,是他一生中最辉煌的时期。  相似文献   

18.
辛束同志离开我们已经一年了但他那炯炯有神的双眼,端庄而严肃的面容,还时时浮现在眼前。 辛束同志“文革”前任旅大市副市长。 1976年粉碎“四人帮”之后,中共旅大市委立即作出了重建党校的决定。市委为拨乱反正,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加强对干部的培训工作,委派辛束同志到党校任第一副校长、党委  相似文献   

19.
今年六月九日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贺龙同志被林彪、江青一伙残酷迫害含冤逝世二十五周年。我在西南军区在贺龙同志直接领导下工作几年。因此文革时,我也受到株连被列为所谓“贺龙专案”的分案,受到残酷的迫害。这些年来,对于我军的创始人之一、一生为党为革命事业奋斗、建立了伟大功勋的贺龙同志,我经常回忆起他崇高的革命品德,深深地怀念他。 贺龙同志1950年任西南军区司令员时,又是西南局第三书记和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他担负的任务很多,他的革命功绩已载入史册。这里我只就贺龙同志高尚的革命精神和优良的作风对我印象最深的几点,写出来作为对他的纪念。  相似文献   

20.
“文革”刚开始,许多老同志与周恩来一样,觉得很不理解,很不得力。随着运动发展到出现打、砸、抢,到处夺权,一片混乱时,一些部长级的老同志意见越来越大,他们有时也会到总理值班室发牢骚,讲一些对“文革”不满的话,这些话反映到周思来那里,他很焦急,生怕这些老同志发牢骚会带来麻烦,他就很难保他们了O所以,他多次对老同志们说:’‘你们说话时一定要小心,如果你们再这样讲,发牢骚,我也没法保护你们了。”他让周家点传他的三句话给老同志:心中无它.积极革企;实事求是地检查;特别是不要承认是三反分子(反党、反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