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记者从近日召开的2009年市公共卫生工作联席会议上获悉,2008年,本市公共卫生工作取得新的进展,2009年,将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确保完成第二轮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启动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做好世博会公共卫生保障,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沈晓明副市长出席会议并讲话。  相似文献   

2.
发展卫生事业,今年重点抓好三件事。一是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力争用三年时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体系,提高应对重大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要高度重视并采取坚决有力措施,做好非典  相似文献   

3.
(二○○七年四月二日)沪府办发[2007]12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市卫生局制订的《上海市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07年—2009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上海市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07年—2009年) 2003年抗击非典取得重大胜利后,本市制定、实施了《上海市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03年—2005年)》。三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各区县政府和有关委办局的共同努力,本市第一轮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顺利完成,公共卫生体系框架基本形成,预防控制、医疗  相似文献   

4.
《今日上海》2014,(10):6-8
从2003年起,上海组织实施了三轮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三年行动计划,其中第一和第二轮有效加强了公共卫生服务的基础设施、设备等硬件建设,提升了重大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尤其是突发事件的处置水平。2011年11月,上海启动了第三轮三年行动计划。  相似文献   

5.
王琳 《北京观察》2004,(1):47-48
2003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对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总目标作出决定,争取用三年的时间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卫生执法监督体系.用更长的时间完善农村初级卫生保健体系、城镇基本医疗服务体系等,从而进一步明确了卫生工作中,政府的主要职责是抓好公共卫生管理.  相似文献   

6.
初步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公共卫生安全体系记者:我区初步建立的公共卫生安全体系在去年抗击非典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了国家的肯定.其具体内容有哪些?发展情况如何?刘新文:我区的公共卫生安全体系是建立在自治区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处理责任网、信息报告网和医疗紧急救助网(简称“三网”)基础上的。“三网”建设是一项很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巩固县、乡、村三级预防保健网,及时准确掌握疫情、中毒和其他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发生,提高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7.
大连市打造医疗服务满意工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从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入手。目前,该市已出台了《大连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规划》和《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实施意见》,决定3年投资10亿元用于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建立了城乡医疗救助体系和城乡困难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等,以全面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着力解决农民医疗问题。一是加大对农村卫生事业的投入力度。  相似文献   

8.
《北京观察》2009,(7):25-26
2004年12月7日,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强首都公共卫生建设的意见》,明确了加强首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措施。经过全市共同努力,以“一个机制、四个体系”为核心的首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和显著成就,为推进本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围绕卫生改革与发展这一主线,平阳县卫生局率先在全省卫生系统提出打造“平安卫生”,做到三个确保,一是确保医疗安全,二是确保公共卫生安全,三是构筑思想道德防线,确保人的安全,跟踪、督查到位,取得了良好成效。加强公共卫生建设。平阳县卫生局着力抓好应急队伍建设,提高应急快速反应能力,及时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保证公共卫生安全。一是注重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二是建立和完善卫生执法监督体系;三是完善公共卫生和疫情信息报告体系建设,在初步建立了三级卫生信息报告网络的基础上,实现信息网络联网。在处置重大突发公共事件…  相似文献   

10.
由于某些高校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管理不力,加之高校扩招造成高校对公共卫生事件预防管理难度的增加,导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近年来在高校有上升的趋势。因此应当通过对高校卫生部门防病体系、救治体系和食品卫生的加强管理来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同时还应当从设置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预案、处理组织机构、应急报告制度、人力资源调配模式、紧急状态控制模式等方面来建立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1.
他山之石     
《公民导刊》2007,(8):5-5
北京人大:为促进首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北京市人大常委会近期将征求市民对首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情况的意见和建议。据介绍,首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一个机制、四个体系”,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卫生监督体系、公共卫生信息体系等。  相似文献   

12.
他山之石     
北京人大:为促进首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北京市人大常委会近期将征求市民对首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情况的意见和建议。据介绍,首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一个机制、四个体系",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卫生监督体系、公共卫生信息体系等。。  相似文献   

13.
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为了加强对全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领导,进一步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步伐,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提高公共卫生保障能力,根据全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和市政府关于全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规划指导意见的要求,市政府决定成立重庆市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现将领导小组成员名单通知如下:组长:谢小军市政府副市长副组长:张明树市政府副秘书长成员:李祥龙市卫生局局长  相似文献   

14.
吴鹦 《江苏政协》2010,(2):49-51
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是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根本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溧阳市高度重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各级公共卫生机构设置、基础设施和信息网络,着力提升服务功能,初步构建了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体系。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公众对健康需求的日益提高,加快健全公共卫生体系仍然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5.
杜创 《人民论坛》2020,(6):78-81
2003年“非典”疫情后,中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明显提速,特别是新医改以来国家加大了对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财政投入,初步搭建了“国家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公共卫生筹资机制”的制度框架。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公共卫生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应看到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快速响应机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网底作用、政府购买服务中的竞争机制等方面存在短板。下大力气补短板,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强体制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16.
祁小纳   《协商论坛》2007,(1):42-42
【问题一】农村卫生资源占有量偏低.无法满足农民就近医疗保健的需求。 【问题二】农村公共卫生体系仍不完善,服务能力仍需提高。 【问题三】基层卫生队伍素质偏低。 【问题四】医疗市场管理规划不到位。  相似文献   

17.
《中国减灾》2005,(3):28
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一年来我国的救灾减灾工作作了总结,并提出了新的要求。他指出: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以建设全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为重点,加快公共卫生事业发展。1410个  相似文献   

18.
"非典"与"新冠肺炎"是倒逼我国公共卫生系统改革的两个重大事件。前者推动了公共卫生体系重构,后者将推动公共卫生治理现代化改革。未来应着重建立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会治理体系,破除一元管理格局,建立公众、社会与市场参与机制,完善风险预警机制,以及构建现代化应急储备体系。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体系需要强化公共卫生职能,加强"医防"协同发展,应急救治体系采取平战结合的运行模式,提高应急扩容能力。此外,应建立全民健康教育体系,加强传染病防治和应急教育,提高社会公众的应急素养。  相似文献   

19.
《传承》2016,(12)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是构成现代医药卫生体系的四大体系之一。中央苏区时期开展了各项公共卫生服务建设,从疫病防治、卫生宣传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到卫生防疫法律法规颁布实施等,直至影响群众公共卫生意识的变迁,中央苏区时期的公共卫生服务发展态势已初具卫生服务体系倾向。  相似文献   

20.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发展改革委、卫生部编制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规划》已经国务院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抓紧组织实施。各地要高度重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要按照"中央指导、地方负责、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的原则,从实际出发,落实项目和资金,严格坚持建设标准和规范,切实抓好规划的实施工作。要充分利用现有卫生资源,并充分发挥非典时期已建成设施的作用,避免重复建设。要认真总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工作经验,建立和完善医疗救治体系运行机制,完善管理和运营措施,做到统筹兼顾,"平战结合",保证正常运营。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经过中央和地方的共同努力,提高医疗救治机构应对突发疫情的能力,建成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救治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