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刘小玉 《学理论》2014,(20):85-86
家庭农场是一种具有企业化法人特征的现代化、市场化的生产经营组织模式,是以农业为基础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经济实体,在中国,家庭农场是在传统农业低、小、散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在我国正处于起步阶段,解决当前问题的几点可行性建议如下:完善我国土地制度,给家庭农场提供一个安定健康的发展基础;建立合理的市场机制,为家庭农场生产的农产品提供一个良性循环的市场;加大基础设备和资金技术的投入,为家庭农场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厚实的基础;提高经营者的整体素质,为家庭农场的发展增添色彩。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业基本经营制度变革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对于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家庭农场作为多元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一,顺应现阶段中国农业生产的新变革,既坚持了农业家庭生产经营的传统优势,又有助于破解保持中国未来农业经营主体稳定性和持续性难题,引领中国现代农业和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家庭农场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大背景下完善家庭经营这一中国农业基本经营制度的最适宜、最值得提倡的形式。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一直推行农户承包经营制度,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但是,目前这一制度亟待随着农户生产积极性的降低、农户对农业科技兴趣的缺乏而有所改变,发展以家庭农场为主体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为必然。家庭农场最核心的条件是要有一定规模,其规模应该使农场主的纯收入能够大于或等于城市居民的平均收入。家庭农场要健康持续发展,应在借鉴国外家庭农场发展经验的基础上,走适合中国国情的家庭农场发展之路,即以中小家庭农场为主,实行精细密集经营,发展同一主体农业第六产业,打造农产品品牌,做好农产品市场营销。  相似文献   

4.
家庭农场是中国农地经营制度环境变迁产物,经历了从"鼓励种田能手"到"发展专业大户"再到"培育家庭农场"历程,内涵也由"适度规模经营"到"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结合"再到"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而不断丰富。作为实践者,郎溪县通过促进规模化生产、形成集约化经营和提升家庭农场主经营能力三方面培育家庭农场。但一些深层次问题有待解决:一是"适度"规模经营是一个实践中持续探索过程,需要家庭农场和基层政府基于技术、政策、本地实际共同探索。二是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低,影响家庭农场集约化经营。三是融资是"瓶颈",金融政策制约了家庭农场的发展。四是家庭农场主素质整体较低,需要加大培训力度。因此,培育家庭农场,一是夯实基础,切实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和注册标准,制定扶持政策和做好立法工作。二是普惠金融,增强银行信贷供给能力,鼓励金融产品与服务方式创新。三是健全体系,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主体培育、资源整合、环境完善,创新服务方式。四是提升素质,建立家庭农场主资格准入制度并完善培训体系,发挥示范家庭农场的引导和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一项以农地使用制度为基本内容的改革,它所解放出来的农业生产力,是在农业技术条件和人地比例没有发生根本变化的基础上,主要由农民个人的生产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心构成的。实施家庭联承包责任制后在农业生产中形成的以农户家庭为单位的小规模分散经营格局,之所以能在较长的一段时期里实现了农业生产的持续增长,是因为它适应我国改革初期农业生产的技术特点,否定了人民公社那种高度集中并具有浓厚行政命令色彩的经营方式及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将土地的经营权及经营的经济责任和经济利益密切结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赋予了农民追求自身利益的权力。可以说,迄今为止,从人民公社制向家庭联  相似文献   

6.
规模化经营下的农业微观组织的演变与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中国农业主要是通过提高小农户的组织化程度和通过土地的市场化流转扩大土地经营规模两种途径实现规模化经营。与此相对应,中国农业可以划分为以各种传统小农户为基础的微观组织形式和"去小农户化"的各种微观组织形式,而且未来中国农业微观组织将会从以前者为主逐渐演变为以后者为主。以此为基础并结合农业不同产业特点的分析发现,未来中国农业微观组织应是多元化的选择,即农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公司制农场将成为不同农业产业的主要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7.
家庭农场的经营和服务双重主体地位研究:农机服务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三五"时期,我国要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不断提升现代农业发展质量和水平。培育新型农业服务主体与培育新型经营(生产)主体具有同等重要性。家庭农场作为当前和未来中国农业生产中主要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其在充分发挥生产功能、强化生产主体地位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在发挥服务功能,日益成为重要的新型农业服务主体。家庭农场服务功能的发挥和新型农业服务主体地位的确立,对于我国构建主体多元、竞争充分、分工协作的新型农业服务供给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为促进家庭农场快速、可持续发展,要积极鼓励、引导和支持家庭农场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完善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8.
何皓 《理论导刊》2001,(7):26-2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土地承包责任制为主的农村经济改革,不仅使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空前发展,为我国农业摆脱长期停滞不前的困境提供了关键性动力,并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农业的快速增长,而且,建立了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新的土地制度,使农民获得了自主生产经营的基本权利。然而决定农业生产率的不仅仅是劳动力这一种要素,而需要将劳动力和土地资本、技术和管理等其他要素共同形成一有效的组合。土地承包责任制在较好地发挥劳动力要素作用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地制约了其他作用的发挥,对我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造成阻滞。…  相似文献   

9.
周洋 《求知》2022,(1):49-51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突出抓好、积极扶持家庭农场等农业经营主体发展。2019年9月,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等11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的指导意见》,明确以开展家庭农场示范创建为抓手,以建立健全指导服务机制为支撑,以完善政策支持体系为保障,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目前,全国家庭农场数量迅猛增长,家庭农场的产业更多元、模式更多样、管理更规范,生产经营的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经营效益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10.
以土地流转为载体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作为影响家庭承包制度的关键,具有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的积极意义。在农民自发创新以及国家政策制度层面积极引导下,我国提出了不断稳定和完善农村发展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基本政策。我国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成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由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服务体系组成。以小农户为代表的旧的经营主体因没有经营积极性以及对农业科技缺乏兴趣,已经严重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所以要培育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的主体,它们是农业发展的新动力。旧的农业服务体系也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需要建立以政府、农业科研单位、农民民间组织、农村供销合作社、涉农企业为主的新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要根据不同主体采取不同措施。培育家庭农场,需要政府及时公布农场标准,在土地流转方面给予协调和帮助,为家庭农场提供公共服务和资金扶持。培育专业大户,需要科学选择农业项目,科学营销农产品,科学管理。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需要提高合作社服务的数量和质量,完善合作社的民主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提高合作社管理水平,对合作社分级管理。培育农业企业,需要提供项目资金支持、信贷优惠、税收优惠和配套设施建设。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需要激活政府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激励农业科研单位从事农业科技服务,鼓励民间组织为农民服务,焕发农村供销合作社的活力,拓展涉农企业服务范围。  相似文献   

12.
一、农业现代化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矛盾(一)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方面的矛盾。在我国广大农村,在农业生产和经营中推行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样一种与落后的农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生产经营方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以手工劳动为主的小规模的农业生产方式,与国内外大市场之间很难相融。在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经营中,农户土地经营规模太小,而且十分零散,据有关部门在全国不同类型地区的280个村定点调查,1990年户均耕地规模847亩,分为82块。这样细小分散的规模,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户对大中型农业机械的购置,…  相似文献   

13.
生态农业的发展可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美丽中国。但目前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仍面临着一定的困境:信息鸿沟造成消费者对小农户所生产的生态农产品品质缺乏信任。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要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以家庭农场为主体发展生态农业是在我国实现小农户和生态农业这种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最佳路径选择,我国还应当完善相关制度促进家庭农场生态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一、实行农业规模经营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我国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本形式的农村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全商发展。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农村改革的深入,从各地的实际可以看到,实行责任制初期按人(或人劳比例)平均承包土地的做法,造成了地块零碎,土地分散,难以形成较大规模,限制了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和农民收入的进一步提高。于是,有关人士主张将土地向部分农户集中,实行土地规模经营。近几年来,在我国许多地方相继进行了土地规模经营的试验。在一些经济比较发达、条件比较成熟的地区,…  相似文献   

15.
徐文震 《党政论坛》2013,(23):56-58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农村土地的规模化经营有了新的发展。上海市松江区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积极探索粮食家庭农场这一新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并取得了生产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生态改善的良好成效。从“松江模式”发展看,解决好三对矛盾是实现我国家庭农场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6.
农村实行以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家庭承包制后,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获得的最大硕果.继续稳定完善现行的土地经营制,提高土地集约化经营水平,应成为党在农村的一项基本政策和稳定发展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7.
推进家庭农场发展问题探讨——以陕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中的基础性地位,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的农业经营方式创新。文章基于对陕西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调研,指出:推进家庭农场科学发展,当前要注重建立完善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实现农村土地流转顺畅;建立健全家庭农场登记注册制度,确定家庭农场的法人地位;创造家庭农场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增强市场竞争力;建立健全家庭农场发展的社会化服务体系,降低经营成本;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培育现代化的农场主。  相似文献   

18.
<正>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针对当前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形势,以及同步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要求,提出的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的重大任务。发达国家运行良好的农业经营体系为中国提供了成功经验。发达国家的农业经营体系包括家庭农场经营主体和农业社会服务化体系两部分。主要包括了家庭农场的培育、农民职业教育、合作组织的发展、农业企业的发展以及社会化服务的多元化主体等  相似文献   

19.
<正>一、借鉴英国家庭农场发展经验,构建中国特色家庭农场发展模式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兴办家庭农场的国家之一。早在16世纪,随着英国圈地运动规模逐渐加大,农民手中的土地多数被富农以租赁或购买的形式占有,为了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效益,这些富农就将自己占有的土地合并起来,形成了较大的农场,这就是最初形式的英国家庭农场。20世纪以后,由于英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少数大土地所有者开始转向利润更加丰厚的工业投资;再加上当时英国地租价格的  相似文献   

20.
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农村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史继红 《理论导刊》2007,3(8):77-79
改革开放之初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极大地调动了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并迅速地改变了我国主要农产品长期短缺的局面,从而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因而具有积极的历史意义。但在现阶段,其已逐渐地不适应中国农村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越来越成为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等的主要制度性制约因素,因此,应适时地进行农业土地制度创新,积极探索与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以实现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与农民收入的持续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