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稿约     
《中国检察官》2006,(12):F0004-F0004
《中国检察官》系最高人民检察院主管,国家检察官学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法学期刊,得到了广大法律工作者,特别是检察官的支持和厚爱,本刊已成为宣传检察理论研究成果,交流检察业务工作经验的阵地和社会了解检察工作的窗口。《中国检察官》2006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期刊,还被万方数据《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为了更加贴近检察实践,能够切实服务检察工作,《中国检察官》从2007年起将调整部分栏目,突出实务,并以案例为切入点,于案例中透视法理、检察知识和技能;突出可读性,摈弃晦涩难懂的文章。2007年《中国检察官》栏目设置如下,希…  相似文献   

2.
约稿     
《中国检察官》2014,(4):F0002-F0002
正2014年度《中国检察官》继续秉持"以读者为本"理念,上半月(司法实务)突出检察实务,反映检察工作中的前沿问题,展示检察工作中的最新成果;下半月(经典案例)从典型案例入手,重点突出公诉、侦查监督、职务犯罪预防与侦查、控告与申诉、监所检察、民行检察等业务的办案技能,贯穿最新理念,介绍先进经验。《司法实务》(上半月):刊登阐释检察实务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困难方面的文章,帮助解决检察业务中的重点、难点、疑点问题。具体栏目设置如下:专题:针对检察业务中某一热点、难点或重点问题,从不  相似文献   

3.
基层检察院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职权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99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关于改进和加强检察委员会工作的通知》提出设立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到2008年新修订的《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组织条例》,关于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职责的规定一直是空白。因此,各地检察机关实施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工作制度也不尽相同。笔者拟根据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的法律定位及基层检察院检察委员会、检察业务工作需要提出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的职责及权力,以充分发挥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的作用,促进检察业务工作。  相似文献   

4.
《人民检察》2024,(3):75-76
<正>2024年1月3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召开2024年第一次检察委员会会议,审议最高检《关于加快推进新时代检察业务管理现代化的意见》。最高检党组书记、检察长应勇主持会议并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把加强检察业务管理作为全面准确落实司法责任制的题中之义,贯穿案件办理全过程,以高水平管理促进高质效办案,以检察业务管理现代化加快推进检察工作现代化,持续答好“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检察答卷,持续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检察实践。  相似文献   

5.
约稿     
正2014年度《中国检察官》继续秉持"以读者为本"理念,上半月(司法实务)突出检察实务,反映检察工作中的前沿问题,展示检察工作中的最新成果;下半月(经典案例)从典型案例入手,重点突出公诉、侦查监督、职务犯罪预防与侦查、控告与申诉、监所检察、民行检察等业务的办案技能,贯穿最新理念,介绍先进经验。《司法实务》(上半月):刊登阐释检察实务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困难方面的文章,帮助解决检察业务中的重点、难点、疑点问题。具体栏目设置如下:  相似文献   

6.
检察动态     
高层动本刊讯(岳向阳)1月4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最高人民检察院考核评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检察业务工作实施意见(试行)》(以下简称《考评实施意见》)和《最高人民检察院考核评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检察业务  相似文献   

7.
郑鲁宁,男,1955年4月15日出生于上海市,中共党员,法律硕士,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二级高级检察官;华东政法学院兼职教授、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理事、上海市检察官协会副会长、上海市犯罪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共产党上海市第八次代表大会代表、上海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83年7月华东政法学院毕业进入上海市人民检察院,一直从事检察业务工作,先后办理、审批和组织侦破各类案件1500余起,且多为重大疑难复杂案件或新类型案件。结合检察实践,先后撰写了50余万字有关检察工作的文字材料。在法学类杂志和报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多篇论文在上海市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评选中获奖。主编出版了《典型疑难案件评析》、《中澳刑事诉讼制度和实务比较研究》、《刑事赔偿的理论与实务》等著作。1996年被评为上海市诉讼法学学科专家,1999年被评为首届上海市优秀中青年法学家,2002年被评为上海市检察业务专家,2005年经复审续评为上海市检察业务专家。2006年2月被最高人民检察院授予全国检察业务专家称号。  相似文献   

8.
约稿     
2013年度《中国检察官》继续秉持"以读者为本"理念,上半月(司法实务)突出检察实务,反映检察工作中的前沿问题,展示检察工作中的最新成果;下半月(经典案例)从典型案例入手,重点突出公诉、侦查监督、职务犯罪预防与侦查、控告与申诉、监所检察、民行检察等业务的办案技能,贯穿最新理念,介绍先进经验。[司法实务](上半月):刊登阐释检察实务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困难方面的文章,帮助解决检察业务中的重点、难点、  相似文献   

9.
约稿     
2013年度《中国检察官》继续秉持"以读者为本"理念,上半月(司法实务)突出检察实务,反映检察工作中的前沿问题,展示检察工作中的最新成果;下半月(经典案例)从典型案例入手,重点突出公诉、侦查监督、职务犯罪预防与侦查、控告与申诉、监所检察、民行检察等业务的办案技能,贯穿最新理念,介绍先进经验。[司法实务](上半月):刊登阐释检察实务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困难方面的文章,帮助解决检察业务中的重点、难点、  相似文献   

10.
当前,检察改革的总体要求是推进检察体制创新和检察工作机制创新。就工作机制创新而言,就是对检察管理资源进行重新配置,向管理要效益。按照最高人民检察院提出的以业务建设为中心、以队伍建设和后勤建设为保障的检察工作新思路,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以办案为核心的检察业务管理是整个检察管理的基础和关键,其他检察管理都应围绕业务管理改革和完善相应的工作机制开展。但是,当前的检察业务管理尚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  相似文献   

11.
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检察业务考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业务考评是上级检察机关领导检察工作、指导下级检察机关检察业务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各级检察院对本院各业务部门办案活动进行管理的一个载体,对于推动检察工作健康、可持续发展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2008年7月召开的全国检察长座谈会上,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强调,要完善检察业务考评机制,增强考评机制的科学性、完整性和统一性。面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现行的检察业务考评机制应作出怎样调整,才能适应检察工作需要,真正建立起更加科学、合理的检察业务考评机制,理论上需要认真研究。近日,本刊邀请专家学者,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2.
本刊启示     
《中国检察官》系最高人民检察院主管,国家检察官学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法学月刊,得到了广大法律工作者,特别是检察官的支持和厚爱,本刊已成为宣传检察理论研究成果,交流检察业务工作经验的阵地和社会了解检察工作的窗口。《中国检察官》2006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期刊,还被万方数据《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  相似文献   

13.
为促进司法公开、推升检察公信力,2020年9月最高人民检察院颁布实施《人民检察院审查听证工作规定》。随后,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八检察厅发布《关于做好公益诉讼案件办理中开展听证工作的通知》,在公益诉讼检察工作中全面推行听证制度。通过梳理检察听证制度的由来,剖析听证制度在公益诉讼检察工作中的独特功能和价值;梳理分析101份公益诉讼检察听证案例,总结听证适用的前提和六种具体适用情形。同时,对听证制度在公益诉讼检察工作中存在的公开程度不高、规范性有待加强等问题提出完善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检察院案例指导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燕菲 《中国法律》2010,(5):14-14,71,72
长期以来,检察机关一直非常重视以典型案例的形式进行工:作上的指导。最高人民检察院公报自1989年创刊以来发表了百余侗典型案例;在2003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对于加强案例管理的规定》进一步要求加强案例编纂工作,最高人民检察院和省级人民检察院每年要组织业务交流和案例研讨,对带有普遍意义案件进行深人分析,及时编纂和印发对办案工作具有指导意义的案例。  相似文献   

15.
2003年以来,最高人民检察院提出了建立和完善业务建设、队伍建设和信息化建设“三位一体”长效管理机制的工作要求,强调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管理检察业务和检察队伍,以推进各项检察工作取得新的进步。因此,信息技术要与检察工作实现最佳结合,就必须紧紧围绕“三位一体”的工作要求来进行。下面笔者结合本院信息技术工作的实际,就信息技术如何与检察工作实现最佳结合谈一些粗浅的想法,以供抛砖引玉之用。  相似文献   

16.
检察委员会(以下简称“检委会”)是检察机关的业务权威机构,检委会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到检察业务工作的质量,最高人民检察院对此非常重视,于1980年颁布了《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组织条例》(以下简称《组织条例》),1995年又发布了《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议事规则》,并于1998年  相似文献   

17.
完善检察业务管理,是检察机关管理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也是严格、公正、高效司法的重要保证。本文针对检察业务以条线考核为核心的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围绕检察业务管理如何更好地适应检察工作的宏观、长效把握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从完善检察业务管理的目标出发,在当前条线考核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一种以“院”为单位的检察业务动态管理机制,以期推动检察业务管理机制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8.
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做好各项检察工作,要落实到以业务为中心,落实到把执法办案工作抓上去。从上半年工作情况看,各项检察业务工作总的发展态势是好的,但有些工作也存在着下滑的问  相似文献   

19.
2006年2月27日,经过严格的评审,最高人民检察院评选出首批42名全国检察业务专家,他们来自于公诉、侦查监督、职务犯罪侦查、民事行政检察、法律政策研究和技术等检察业务领域,这些专家在本领域有较为突出的检察实务业绩,在检察理论研究方面有较为深入的思索。为了展示他们的业务成就和思维轨迹,推动全国检察干警以他们为学习楷模,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刻苦钻研业务,进而全面提高检察工作水平,本刊推出检察业务专家系列访谈专栏,本期推出的是公诉领域的全国检察业务专家、河南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贺恒扬,下面是本刊记者对贺恒扬同志的访谈。  相似文献   

20.
李昆 《法制与社会》2012,(21):76+78
检察统计工作是检察机关的一项综合性业务基础工作,通过对检察工作中各种数据的收集、整理、汇总和综合分析,客观、真实地反映检察工作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揭示检察工作的活动规律,是检察业务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法治日趋完善,检察工作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创新,针对当前检察统计工作的现状,需要从检察业务统计工作中的审核制度、责任追究、规范数据、统计通报、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提高和完善,提升检察统计工作为检察业务服务的水平和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