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际法的"有效性"是指国际法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塑造或影响国际法主体的行为,以及国际法得到遵守或尊重的程度。它是国际法学中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国际法虚无主义者指责国际法不是"法"以及国际法的支持者证明国际法是"法"的焦点所在。在国际法学的发展史上,许多学者沿着不同的研究路径对此问题做出了各种各样的论证。而来自国际关系理论中的国际机制学派对国际机制的有效性问题的论证,包括理性主义和反思主义两种研究路径,为国际法的有效性问题的研究深入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2.
国际法的正当性关注国际法本身的正义问题。现代国际法正日益面临正当性危机。危机主要表现在国际组织的结构和国家权限、国际法规则的实施与适用、国际民主的程度的减弱等方面。评估正当性不仅涉及到价值的判断、解构,而且更需要论证价值的重新建立。正当性理论实际上是正义理论在国际法中的应用,但对正当性的论证不能将其用作违法行为的正当化辩解。  相似文献   

3.
一、影响国际法发展的因素 国际法是在国际交往中形成的,用以调整国际关系(主要是国家间关系)的,有法律约束力的各种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称。①从对国际法的定义出发,我们可以看到,国际法的产生和发展,有其特定的社会基础;国际法的理论和实践,与国际社会的存在密切相关。因此,国际法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4.
雷蕾 《中国司法》2002,17(10):38-40
WTO规则体系构成了当代国际贸易领域最有效、最明确的法律制度,给全体成员带来了深刻的制度性影响。但是,其具体实施仍主要依赖于各成员方的国内执行,即,国内适用问题才是WTO制度的重心所在。然而,WTO法在其成员方国内的执行和实施面临的却不仅仅只是一个理论问题。正如王铁崖先生说的,“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实际问题”①。根据《国际法院规约》第38条关于国际法渊源的规定,可知,WTO条约群作为现代国际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疑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其效力主要体现在:在国际法层面上,对所有成员具有约束…  相似文献   

5.
张卫彬 《时代法学》2009,7(1):105-111
长期以来,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问题在国际法理论上颇有争议。而且,由于它涉及国际法的法律性质、效力等重大方面,因而成为国际法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实质上,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是各国的宪法问题,而不是国际法问题。目前,国际习惯法入完或通过判例确定其在国内法的效力成为各国的普遍做法。我国宪法应根据符合本国国情的政治和法律制度的特点,以及有利于国家利益的原则,通过混合模式,科学合理地确定国际习惯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相应地位。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国际法观念是国际关系中行为体自身状况和国际社会环境互构的心理映射,是国际政治结构、国际法局面与中国自身状况的共同作用的结果。其表现在中国国际法的理论研究和各实践环节,最终形成心理的认知和判断。中国对国际法持敬而远之的态度,这是国际法自身大国强权与中国近代落后的经济、政治、文化环境共同决定的,具体表现为国际法对中国的负反馈和中国国际法知识和能力的不足。预期加强中国的国际法立场、提升中国参与国际立法和对国际法实施的监督、国际司法的积极程度,必须改善国际法心态,其途径则是强化中国国际法律知识积淀、增加自身的法律参与和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际社会环境保护运动的发展,国际环境法也开始逐渐形成和发展,并在诸多方面推动了现代国际法的发展。国际环境法扩大了国际法主体的范围;发展了条约和习惯法等国际法渊源;对国家主权的内容进行了扩展,但同时也施加了必要的限制;丰富和补充了国际责任制度;推动了专门解决国际环境争端的制度和机制。这些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现代国际法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关于个人的国际法主体地位始终是国际法学界存在争议的理论问题,现在的学者们公认,国家并非国际法的唯一主体,争取独立的民族、国际组织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国际法主体的资格。可见国际法主体的概念在不断延伸,个人是否有权作为国际法的主体呢?  相似文献   

9.
作为国际法上的法律人格者(legal person),国际组织的国际责任源于其所为的国际法上的不法行为(delictum jure gentium)和损害,这些行为违反了它们承担的各种条约和国际法义务。由于国际组织的历史相对较短,建立国际组织责任制度的理论和实践尚在发展之中。然而作为国际层面的法律主体,国际组织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也应当承担义务和责任。  相似文献   

10.
任自力 《北方法学》2010,4(2):61-66
小额保险是近年来在部分发展中国家兴起的一类特殊商业保险,其理论基础包括保险市场分层理论和金字塔底层财富理论。小额保险法律制度的完善是小额保险健康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小额保险法律制度的渊源包括国际法和国内法两个层面,并主要体现为国内法;其内容主要包括小额保险的类型、合同制度及监管制度。中国小额保险立法存在层级过低、操作性差等缺陷,故亟待完善。  相似文献   

11.
赵婧如 《法制与社会》2012,(25):143-144
"人道主义干涉"从产生之日起便颇具争议。人道主义干涉对现代国际社会和国际法律体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和冲击。本文从传统意义上"人道主义干涉"的理论溯源及其实践、人道主义干涉在国际法上面临的困境等方面展开分析,提出了对其进行国际法规制的建议,人道主义干涉制度的重构——建立惩治违反人道主义行为的国际法规制。  相似文献   

12.
从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谈国际法效力的强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双元  李娟 《时代法学》2005,3(6):15-24
国际法一直以来都是以“软法”、“弱法”的形式出现,努力加强国际法的拘束力,以有效解决国际争端,是国际法发展的一个方向。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作为一个司法性国际争端解决机制,不论是其制度设计,还是其司法实践,都体现了国际法拘束力不断加强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陈东 《广东法学》2005,(4):43-47
在国际投资保护问题上,国内法制度有其一定的局限性。因而,资本输出国与东道诉诸国际法制度就成为必要。而从国际法角度上讲,私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是否与国家或其他国际法主体平等地享有作为国际法主体的能力,是有疑问的。无论如何,外商投资企业是东道国或母国国内法的产物,不是国际法的产物。从而,外商投资企业不是国际法的主体。但另一方面,世界贸易组织协定的实践似乎又表明,  相似文献   

14.
新干涉理论——对国际法的挑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英等西方国家为了实现全球扩张,提出了新干涉理论,其核心是“人权高于主权”。此论调严重违反了国际法,动摇了国际法的基础,蔑视了联合国的权威,如据此理论,安理会在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的特殊权力将被剥夺殆尽。该理论是对国际法的否定,绝非国际法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刘志云 《法律科学》2006,24(2):17-24
自现代国际关系理论产生以来,与国际法研究的联结已有三次,均对国际法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产生很大影响。一战后国际法的繁荣与理想主义对其的重视紧密相关。而在冷战时期现实主义占据国际关系理论与实践的主流的情势下,国际关系理论与国际法研究一度疏远,直到20世纪80年代国际机制理论的兴起才重新拾起这种联结纽带,并为国际法晚近的发展构建了合理性基础。在全球化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兴起的建构主义实现了两个学科的第三次联结,并对国际法的理论与实践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6.
国际条约作为国际法的主要渊源,是有效构建和维护国际秩序的法律工具。条约缔结、条约效力与条约适用构成条约制度的重要内容。条约制度的良好运行离不开国际法与国内法的相互配合,宪法承担着调整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的重要功能。各当事国理应由其宪法规定条约制度,以便从根本上避免国际条约在国内实施的混乱。纵观条约入宪的域外立法,因受到传统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理论的影响,条约入宪模式在一元论与二元论之间呈现出不同的变化形式。随着中国不断深入参与全球治理,条约入宪成为协调国内法治与涉外法治的关键枢纽,我国在构建条约入宪体系时应突破传统理论桎梏,以协调论为指导赋予条约低于宪法高于法律的国内法效力,重新划分公法条约与私法条约各自的适用方式,不断契合中国法治需求,为中国的国际法治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7.
邓烈 《法学评论》2022,(4):33-43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立足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方位,创新中国国际法理论,以回应时代变革的要求,可谓正当其时。有学者倡建国际法的“中国学派”,这也提出了中国国际法理论的整体性创新之路该怎么走的问题。国际法学派的确认,学界向来以对“国际法效力根据问题”的有力解答为依据。因此笔者认为,首先须找到解锁的钥匙,解决“国际法效力根据”这一门户问题,方可打开大门,进入国际法的理论城堡。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有整体性的理论创新。习近平外交法治思想,为中国国际法理论创新提供了政治坐标,特别是其中的国际法治概念,可能是解锁“国际法效力根据”这一理论问题的关键,由此有望打开国际法“中国学派”的发展之门,实现理论整体性创新的目标,助力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  相似文献   

18.
国际法与国际关系之间关系紧密,国际法学与国际关系理论的研究相互影响,这些特性决定了不同时期占据主流的国际关系理论的核心概念对国际经济法的发展可能产生迥异影响,或具有不同的解释功能。国家利益的观念即是其一。具体的讲,二战后现实主义的“权力利益观”对同一时期国际经济法的发展产生很大的消极影响,而新自由制度主义的“合作利益观”解释国家间在经济领域的立法合作。同时,在全球化背景下兴起的建构主义的“观念利益观”,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实践上,对国际经济法的发展都将产生一定程度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何志鹏 《中国法学》2023,(1):283-304
中国国际法理论的探索与建构已取得长足进展,但与中国的国际地位、国际法治的实践需求仍有较大距离。中国国际法学界有必要密切关注、细致观察中国国际法实践的导向,推进中国国际法理论的发展。从中国国际法理论的结构性定位上看,要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坚守主权独立、维护世界安全、实现民生幸福、崇尚法律制度、促进开放协调、应对风险挑战,应塑造由公正、和谐、人本、秩序、发展、创新构成的价值体系。中国对世界秩序的倡导和承诺为未来中国国际法理论的基本范畴确立了指引方向与参照体系。可以期待,中国国际法理论会在人民中心、互利合作、多边主义、创新发展、绿色低碳等维度上展开,体现历史厚度与世界视野,展示中国与世界法治及政治的互动。未来的国际法中国理论是既能有效解读和阐释中国,又能充分评价和指引世界法治秩序发展的概念、论断和逻辑体系。  相似文献   

20.
条约是国家和其他国际法主体之间缔结的以国际法为准并确定其相互权利义务关系的一种书面形式的国际协议。在国际条约有无国内法效力以及有何种国内法效力,国际法理论莫衷一是,各国实践也歧异纷呈。本文拟结合有关的理论和实践,对条约的国内法效力作一简要探讨。一、关于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的理论为在理论上对条约的国内法效力有一个概括性认识,有必要了解并澄清国际法和国内法关系的学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