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敏 《青年论坛》2009,(5):97-99
美国次贷危机不但对美国本土经济产生巨大的打击,而且冲击着世界各国的经济。次贷危机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已经显现。从目前情势看,次贷危机仍在进一步发展、蔓延,它对中国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影响还将持续。鉴于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性,本文重点分析了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以及我国从中得到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观点看法     
《观察与思考》2008,(20):14-15
有人预测21世纪是“中国世纪”。看起来华尔街那帮家伙和监督华尔街的管理人员正在加速这一预言的实现。——美国经济观察人士汤姆·沃特金斯认为美国金融危机给了中国赶超的机会。他说,美国自己的国库还没有理顺,却呼吁中国解决货币问题,难以让人信服。  相似文献   

3.
前沿关注     
中国应向美国提出经济要求"来而不往非礼也"。在美国"频频出招"的同时,中国是否也应该向美国提出合理的经济要求呢?为什么中国没有向美国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除了可能还不习惯国际经济  相似文献   

4.
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伯格斯滕近日公开呼吁,中国国务院总理朱基访美时,美国应着眼于和中国发展“全球经济策略”。伯格斯腾在华盛顿举行的庆祝中国和美国建交20周年的民间学术座谈会上,再次提出他已倡议多时的主张,认为美国应支持中国加人G7(即七国集团),作为第八个成员,甚至将来与美国、欧盟及日本形成G4。伯格斯股对双边贸易逆差问题提出的分析是,尽管从总额来看,美国和中国大陆的逆差还未超过日本,但日本两年前和美国的贸易出口比率是三比一,中国大陆和美国的出口和进口比率则为四点五比~。由这项标准来看,美国和中国…  相似文献   

5.
聚焦世界     
《小康》2009,(12):19-19
美国要向中国学习五件事 对美国而言,奥巴马这次对中国的访问选择了一个尴尬的时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它经受住了世界经济衰退的考验,人们前所未有地强烈感觉到中国正在崛起。相比而言,美国似乎突然就变脆弱了。美国的国民情绪仍然低落,经济仍然没有起色。现在是美国表现谦虚的时刻,因为中国在一些重要的事情上做对了。下面是中国获得成功的五个经验:  相似文献   

6.
诸悦 《小康》2013,(11):50-51
随着美国经济强动复苏,美国产业ETF平均年化收益破10%,比国内大部分信托产品还高,个别ETF今年收益超过100%甚至200%,远高于国内同类投资产品。那幺中国投资者该如何投资美国ETF?  相似文献   

7.
《当代广西》2009,(24):60-60
美国总有人认为,中国对美国的大量贸易顺差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在两百多年前,刚独立的美国从对华贸易中获得的好处更多,也更大。  相似文献   

8.
金融危机在美国的爆发以及在世界范围的蔓延证明了以私有化、市场化和自由化为特点的自由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不足与缺路,进一步削弱了这种发展模式的生命力,破除了世界各国对单一化发展模式的迷信。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的良好表现,增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外在吸引力。向世人说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所具有的独特优势。但是,金融危机的影响并没有从根本上动摇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美元依然是国际货币体系的主导,以美国模式为核心的自由资本主义发展模式依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而中国特色社会主叉发展模式还存在很多问题,盲目乐观是不合时宜的。  相似文献   

9.
二战以后美国经济一直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最近,东南亚爆发的经济危机,波及全球,很多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冲击。而美国经济却呈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美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成为战后第三次历时最长的增长期。美国经济为什么会持续增长,一直是国内专家学者们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要发展中国经济,认真研究美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原因,有利于我们保持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笔者认为:美国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因素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高新技术产业的高速发展和全面普及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马涛 《人民论坛》2023,(2):92-95
2022年前两个季度,美国经济陷入“技术性衰退”而非全面经济衰退。尽管美国2022年第三季度、第四季度经济出现了反弹,但在高通货膨胀率下,美国经济仍表现为复苏持续乏力。高通胀冲击了美国几乎所有家庭的消费支出,尤其是低收入家庭,令美国多个重要行业不断降温,还影响到新兴市场国家的增长前景。美联储连续加息使多国货币相对美元贬值,大量美元回流美国将冲击这些国家的金融系统安全和资产价值。未来美国经济是否会全面衰退是一个模糊问题,而美国经济多大概率陷入衰退则是一个精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7月27日,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美举行。当天,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和财政部长盖特纳在《华尔街日报》上合写了一篇文章,题为《新的同中国战略与经济对话》,副题为《极少有全球问题能由美国或中国单独解决》。  相似文献   

12.
《大连干部学刊》2012,28(5):63-63
美国现在的战略重心东移与过去相比,已有新的变化。美国继续视中国在意识形态方面是美国的主要敌人,同时认为中国在经济方面是美国最大的竞争对手,在政治方面是最主要的威胁,在安全方面是潜在的敌人。美国战略重心东移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冲中国来的。推行这一新战略,美国依然采取了惯用的两手策略;一手是继续与中国接触。甚至不排除某种“合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程实 《观察与思考》2006,(3):104-105
近来,美国人似乎又热衷于对中国经济品头论足。1月10日,访华的美国参议院财政委员会委员、民主党资深参议员鲍克斯表示.若中方不付出努力缓解中美贸易顺差,美国政府可能将采取报复措施。同一日在美国国内,前国务卿鲍威尔则在参加公益活动时预言,中国不久将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实力将达到美国的水平,他得出这一结论是因为美国人大多察觉沃尔玛和凯马特等超市购物的货架上,摆满了他们所需的中国产品。  相似文献   

14.
《台声》2013,(7):18-18
6月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安纳伯格庄园同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中美元首第二场会晤。两国元首介绍了各自国内经济形势和经济政策,并就中美经济关系深入交换意见。  相似文献   

15.
谈世界经济衰长必离不开美国、欧洲和日本这三大经济体,因为实力是最具说服力的。以美国为龙头老大的世界经济,就像一张晴雨表,美国阴天,世界就有可能下雨。但今天这种局面正在逐步改变,东南亚地区,特别是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带动了整个东南亚经济的增长。世界越来越不能忽视中国的发展。无论是中国“崩溃论”还是“依赖论”,都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中国正在发展强大,这对于世界经济的发展将会起到稳定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数字天下     
《时事报告》2012,(10):7-7
中国经济,今后20年是关键 前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在北京大学2012年开学典礼上指出,按购买力平价计算,2008年中国人均收入是美国的21%,我们没理由相信中国不能在未来20年以年均8%的速度增长。如果我们能挖掘出潜力,2030年人均收入至少达到美国的50%。“如果我预测正确,中国在2030年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林毅夫说,“人均收入达到美国50%的同时,中国人口是美国的4倍多,这表示我国经济规模为美国两倍。”  相似文献   

17.
媒体声音     
人民币升值治不了美国“经济病” 美国的很多政治家和经济学家认为,北京在操纵货币,令人民币人为贬值,使其出口产品享有价格优势,阻碍了美国的经济复苏。近日,美国众议院的一项法案要求对人为贬低货币的国家征收惩罚性关税,显然是针对中国。  相似文献   

18.
美国与中国由于地域关系,加上美国已在朝鲜战争中领教过中国人的顽强,因此中美战争的可能性极小,美国已确认中国在亚洲的中心地位,台湾问题不会妨碍中美的关系。但美国有三个方面绝对领先于中国。一是美国大量投资于高科技与信息高速公路,称信息时代为第三次经济革命;二是美国大力引进各国优秀人才,自1980年以来,成为美国历史上引进人才最多的时期;三是美国有大量的投资基金,汇成巨额投资的动力,并推进生产力发展。此次亚洲金融风暴,对亚洲各国和地区打击沉重,15年来经济高速成长的成果消失了,仅泰国失业人口高达300万人。亚…  相似文献   

19.
美国总统拜登施政政策的首要使命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改善美国民众健康与医疗卫生;推进种族平等与有序移民;积极应对气候危机和地区安全;通过美国援救计划促进经济复苏;重视盟友和规则执法,重振美国领导地位等。拜登政府施政伊始与外国领导人电话会谈的文本彰显了其精英政治派施政思维及意欲恢复美国全球领导力的意愿。拜登政府倾向在新冠肺炎疫情、气候危机和地区安全以及经济复苏上加强与盟友及中国等合作。虽然拜登已将中国定位为最严峻的竞争者,但中国是美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上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也是促进全球经济复苏优选的合作者。当前需要中国直面美国挑起的摩擦,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磋商和反遏制,提升中国经济汇聚力,以斗争促合作来共建中美“共生共赢”关系。  相似文献   

20.
向泽楷 《时事报告》2011,(10):40-41
美国财政部数据显示:今年7月中国持有美国国债1.1735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欠每个中国入约5740元人民币。然而,在美国主权信用被降级,经济复苏乏力的形势下,中国为何还要买美国国债,很多人对此不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