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汶川特大地震后,十几万解放军、武警消防官兵投入灾区抗震救灾,壮举可歌可泣。其中互联网上,有一则救人故事让无数国人落泪:一名消防战士在余震袭来时,仍冲向废墟刨孩子,当被战友强行拖到安全地带时,他双腿一软跪了下去,哭喊着:“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我还能再救一个!”面对灾难,消防战士一句乞求的话语具有强大震的撼力,这个声音穿透时空、穿越灵魂,感动着无数国人……  相似文献   

2.
小非 《江淮法治》2008,(12):6-8
汶川大地震后,十几万解放军、武警消防官兵投入灾区抗震救灾.壮举可歌可泣。互联网上。有一则救人故事让无数人落泪:一名消防战士在余震袭来时,仍冲向废墟抢救孩子,当被战友强行拖到安全地带时。他双腿跪了下去。哭喊着:“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我还能再救一个!”面对灾难。消防战士一句乞求的话语有着强大震撼力。这个声音穿透时空、穿越灵魂,感动着无数国人……  相似文献   

3.
《江淮法治》2008,(14):22-22
★“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我还能再救一个!”——在余震中被命令撤离的消防战士跪地落泪 ★“灾区的人比我更困难,他们的生命都受到威胁,不客易啊!”——乞讨老人为地震灾区捐款105元  相似文献   

4.
邓丽 《中国监察》2008,(11):61-61
是什么让我们眼中常含泪水是什么让我们心中刻满伤痕是废墟和废墟下面那些微弱的生命是呻吟和呻吟过后那令人绝望的无声但是废墟里的孩子说“我不慌张”因为冷雨中有一个沙哑坚定的声音“我是温家宝爷爷,孩子一定要挺住!”因为有一个跪地恸哭的战士喊“让我再救一个,我还能再救  相似文献   

5.
“我始终相信110会来救我的!”2006年12月25日,当人们沉浸于圣诞之夜的欢乐中时,山西省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的病房内,传来这句喊声。在这个寂静的深夜,萧雯(化名)又一次从噩梦中惊醒,而坐在她身边紧握住她双手的母亲轻声安慰着女儿,“别怕,孩子,妈妈在呢!”边说边陪着女儿一起落  相似文献   

6.
我有一个梦     
王波 《法治研究》2006,(10):15-15
人们常说:“律师的天职就是为当事人争取尽可能多的权益。”对此,我深有感触。做专职法律援助律师,今年已是第四个年头。四年里,我和我的同事们帮助过因高压电击失去双臂的少年,因难以忍受丈夫虐待而精神失常的姐妹,因矿难而终身瘫痪、子女辍学的工人……我亲眼看到这些生活在最底层的贫苦百姓正亲历不公,却很难得到正确的引导和有效的帮助。他们像饥饿中需要食物一样渴求着法律援助。他们给了我一个梦:就是将自己的所学实用于工作,服务于民众,为弱者伸张正义,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一亘古的理念。特别是刑事案件中,帮助被告人依法提出无罪或者罪轻的意见,对当事人而言不仅是公平与正义的体现,更是对一颗冰冷绝望的心,甚至一个脆弱微息的生命的拯救。我的第一次无罪之辩是为一审判处死缓的楚某辩护。当我到看守所会见他时,他正一遍遍反复念叨着:“我没有杀人,我没有杀人……”从他无助和濒临崩溃的眼神里,我感觉到了肩上的重任,也感觉到了勇敢面对和傲然前行的力量。通过无数个白天的调查走访,无数个黑夜的挑灯阅卷。终于,在激烈的庭审后,法庭采信了我的辩护意见,被告人得以无罪释放。望着薄薄的一纸判决,我想在我的梦想里不仅播种着公平和正义,还播种着人间的温情和希望。当然,律师付出的种种努力,有时并不仅是为了追求胜诉的奖赏。另一个案子,更让我读懂了判决背后刑辩的价值。那是一个被告人涉嫌强奸、故意杀人的案子。历时三年,进行了三次一审程序。我也相应地作了三次疑罪辩护。  相似文献   

7.
“危难之处显身手”这一广为流传的名言,又一次在湖南省龙山县纪委书记田芳春身上得到了体现与印证.是他救了我的儿.我叫袁世福,家住该县城郊洗洛乡十字坪,一家3口人,爱子黄辉.真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啊!前不久,年仅一岁半的  相似文献   

8.
以医患为本     
《公民与法治》2013,(4):54-54
“:今天冬至,我妈说你们忙,没时间包饺子,特意包了三种不同馅儿的饺子,感谢你们救了我媳妇。趁热快来吃吧!”12月21日12时,任县医院妇产二科医办室内,一名新婚三个月不久的患者丈夫拎着十几个快餐盒,开心地招呼着医护人员吃冬至饺子,以感谢他们的救命之恩。  相似文献   

9.
刘纯 《法制与社会》2011,(22):297-297
由于美国的"吉诺维斯"事件的发生,心理学家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调查后发现:当一个人遇到紧急情境时,如果有许多人在场的话,帮助求助者的责任就由大家来分担,造成责任扩散,从而产生一种"我不去救,由别人去救"的心理。人们开始接触"责任扩散"这一个新词!  相似文献   

10.
肖瑶 《法制与社会》2010,(12):275-276
当下,“见危不救”的情况频频发生,强烈的震撼着人们的心灵,许多国外立法都对“见危不救罪”做出了规定,我国尚无关于“见危不救罪”的规定,只是道德层面上的评价。在人类道德逐渐缺失,社会正义冷漠麻木的情形下。关于‘见危不救”的道德谴责,屡屡显得苍白无力。此时,法律介入无疑是一个理性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路见不平一声吼!见义勇为救的是自己的亲人算不算“英雄”?要不要向被救方索取药费和应得报酬?难道这些都不该提出?  相似文献   

12.
有一则故事:一个男人死后来到天上,他遇到一位天使,天使说可以帮他实现愿望。他说:“我这一辈子太辛苦,每天都在干活,也没有好好享受过。我希望过一种每天不用干活.想吃就吃,想玩就玩的日子。”于是.天使把他带到了一个地方。开始的时候,他很快乐,不过,这样的日子只过了不到三个月,他就觉得越来越空虚。接下来的日子,他觉得越来越难熬,于是,他又找到那位天使,恳求说:“请给我一份工作吧,请让我做点什么吧.这样每天无所事事的生活,我实在是过不下去了!”天使说:“对不起,这里没有工作给你做。”这个男人说:“如果再不让我做事,让我这样天天干呆着.我宁愿下地狱!”天使严肃地说:“你以为这里是什么方?这里就是地狱!”  相似文献   

13.
在2011年10月13日,监控录像以及网络的力量让一起见死不救的惨剧深深刺痛了每一位国人的心灵.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两岁的小悦悦被迎面驶来的面包车撞倒卷到车底.两名路人先后路过均对倒地的悦悦不理睬,接着悦悦被小型贷柜车再次碾压.之后往来的十余个路人均见死不救,直到一位拾荒阿姨看到并救起小悦悦,但是由于抢救时机被耽误,小悦悦终因伤势严重于21日零时32分离世.一个年幼生命的离去引发了一场关于道德危机的全社会大讨论,也再次引发了社会对见危不救、见死不救的立法讨论.  相似文献   

14.
换血21年     
永学 《江淮法治》2012,(24):40-41
儿子11岁患上再生障碍性贫血,俗称血癌!宫番河瞒了妻子20年.瞒了儿子21年…… 父亲的血儿子的命 2008年10月12日上午10点半.时年51岁的宫番河,急切地躺在大连市红十字血液中心的采血床上:“血小板,2份!”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救儿子.儿子等着用血呢!  相似文献   

15.
清代著名学者纪昀在小说集《阅微草堂笔记》中描绘了一种被他称为“四救先生”的封建官吏形象,即办理案件“救生不救死”,死者无法复生,所以宁委曲以出,救其生者,管他死者衔冤与否;民告官时,“救官不救民”,小民即使不得伸冤,反坐不过  相似文献   

16.
如果用一个时尚的词来给他贴标签的话,他是一个“官二代”。他叫罗西北,他的父亲是一个名叫罗亦农的先烈,他本人是我国著名的水电专家.19年前,我被友人推荐加入“先驱者后代”丛书的写作阵营,我负责的采写对象正是罗西北:这一次机缘,让我和罗西北和他的夫人赵仕杰教授有了一段长达十几年的交情,也让我对先驱者的后代这个人群有了一些了解。  相似文献   

17.
《法人》2008,(11):13-13
所有这些情况均表明,“房价”始终是此轮救市一个绕不过去的核心问题——如果当前普遍超出一般居民购买力的房价,不能得到必要的调整下跌,救市救百姓救民生、进而救经济救银行的目的,便很难实现,同时也难以获得百姓的认同和实际支持。  相似文献   

18.
吕娟 《法律与生活》2010,(12):28-28
这一期当事日记《我的老婆是假警察》,初看让人捧腹,再读令人心酸。 最近跟同事聊天,常常感叹:以前总说艺术创作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但现在发现,再平凡的人生,都可能隐匿着你无法想象的精彩、荒诞和离奇。  相似文献   

19.
李宏杰 《法制与社会》2012,(10):67-69,72
小悦悦事件让国人又一次感到道德的式微,有声音说应该用刑法来对见危不救行为进行制裁,从而保卫社会。针对对见危不救行为的刑法评价问题,本文先后从法解释及立法两个层次,探讨"能不能"以及"应不应"对其进行评价。本文认为,在现行刑法的框架下,对负有特定义务的人的见危不救行为进行评价是可能的,但是这种评价必须符合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以不真正不作为犯的等价性进行限制;同时,对于仅负道德义务的人的见危不救行为,现在未到通过刑事立法对其进行制裁的时机,这既是从中国当前现实状况出发得出的合理考虑,也是刑法谦抑性的必要要求。  相似文献   

20.
整个鸡家族都不甘心自己在地球上的地位--任人宰割、 供人食用,鸡王决定扭转鸡家族的处境,于是就召集幕僚想办法。 “要想人类放弃吃鸡很难。”一个幕僚说。他曾经用10斤鸡蛋 收买了一位写东西的人,让他在报上写文章说,吃鸡容易生癌 症!可人类还是照吃不误。 “依我看,人类吃咱们并不是因为恨咱们,而是说明他们离 不开咱们。”另一位年纪大点的幕僚说,“不如,大王下一道圣旨, 命令所有母鸡停止下蛋,保证人类不会再像现在这样对待咱们 了。” “停止下蛋?”鸡王吃了一惊。 “对,停止下蛋。没有鸡蛋就不会再有小鸡出生,光这一点, 就够人类伤脑筋的了。”幕僚说。 5分钟后,鸡王向整个鸡家族下达了圣旨:停止下蛋! 当人类发现全世界所有的母鸡都不下蛋时,地球上只剩下 一个鸡蛋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