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根据检察机关人事制度和机构改革的有关精神,结合控告申诉部门的性质和任务,针对初查和刑事申诉、刑事赔偿案件的特点,本着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控告申诉部门的主办检察官责任制,应包括如下内容: 一、控告申诉科办案工作程序 控告申诉科接到案件线索后,由科长请示主管检察长后决定是否受案。如需初查或复查,由科长指派某一主办检察官组成办案组进行办理。主办检察官一经指派即应提出初查、复查方案和参案(书记员或其他检察官)人选,报科长批准后进行办案。主办检察官  相似文献   

2.
一、存在问题: 1.程序不统一。一是对不服不立案决定的复查在办理程序上不统一。有的按照《复查刑事申诉案件规定》第十五条第二款,制作“刑事申诉提请立案复查报告”,立案后才开始复查。有的认为线索初查后不立案尚未进入刑事诉讼阶段,因此无需通过立案程序直接开始复查。二是对办案期限的理解与执行上不统一。《复查刑事申诉案件  相似文献   

3.
高荣奎 《法制与社会》2012,(30):116+118
初查工作是检察机关包括反贪、反渎等自侦部门在立案前对案件线索进行审查和初步调查的活动。这项工作属于职务犯罪立案侦查前的初步调查活动,初查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和决定了案件办理效果。因此,办案人员所重视越来越初查工作的重要性,初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引发了关注和思考。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不断推进,职务犯罪不断呈现出新的情况和特点。所以,我们要加强对初查工作的重视与研究,才能更好的惩治与预防犯罪,构建和谐社会、法治社会。  相似文献   

4.
初查没有出现在我国刑事诉讼法律条文中,但是,在司法机关的办案实践中,初查得到了广泛应用。通常认为,初查是司法机关对案件线索的初步审查工作,是立案的前提条件,由于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初查在实践中出现合法性受质疑、初查材料的证据能力问题以及初查措施的强制性程度问题等,因此,对初查的必要性进行分析,进而明确初查在刑事诉讼中的合理定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认为,我国的侦查程序宜分为初查与正式侦查,初查发现有犯罪事实即进行立案登记,案件开启正式侦查。  相似文献   

5.
初查若干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初查是在立案之前对案件线索进行初步的筛选和过滤,以判断是否达到立案条件,并为正式侦查作准备的调查活动,它已成为刑事办案中不可或缺的前置程序.初查属于任意侦查的范畴,因此,"法无规定得行使,法有规定更得行使";立案仅是强制侦查的启动要件,并非任意侦查的启动要件,因此初查可以先于立案而进行.在初查中,可以采取询问、同意搜查、同意扣押和调取证据材料等各种任意侦查措施,但不得采用可能强制性干预当事人重要权益的侦查手段,也不得在初查中采用行政调查手段.基于初查程序的合法性,初查中所获的证据,不论是实物证据,还是言词证据,均自始即具有证据能力,无须经过转化.  相似文献   

6.
初查若干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查是在立案之前对案件线索进行初步的筛选和过滤,以判断是否达到立案条件,并为正式侦查作准备的调查活动,它已成为刑事办案中不可或缺的前置程序。初查属于任意侦查的范畴,因此,“法无规定得行使,法有规定更得行使”;立案仅是强制侦查的启动要件,并非任意侦查的启动要件,因此初查可以先于立案而进行。在初查中,可以采取询问、同意搜查、同意扣押和调取证据材料等各种任意侦查措施,但不得采用可能强制性干预当事人重要权益的侦查手段,也不得在初查中采用行政调查手段。基于初查程序的合法性,初查中所获的证据,不论是实物证据,还是言词证据,均自始即具有证据能力,无须经过转化。  相似文献   

7.
随着反腐败斗争的不断深入,职务犯罪初查越来越受到检察机关的重视。然而,由于刑事诉讼法未规定初查,以致引起颇多争议,不少学者及司法实务者甚至否认初查的合法性。笔者认为,职务犯罪的初查是检察机关行使职务犯罪侦查权的一个重要程序,其合法性不应怀疑,但是有进一步完善的必要。一、初查并非无法律依据。初查,顾名思义,是指初步性调查。职务犯罪的初查,是指检察机关行使职务犯罪监督职责而进行的尚未启动刑事侦查程序的一种调查活动。这种活动虽然置于立案前,但不能据此否认它在刑事诉讼中的合法性。刑事诉讼是解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刑…  相似文献   

8.
第一,精心组织初查。做好初查工作,是做好侦查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它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办案质量:一是重视做好举报线索评估工作。慎重筛选初查线索,要选择那些案值大、影响大或关系民生问题、成案可能性大的线索进行初查。这样便于集中优势兵力,提高办案效果,  相似文献   

9.
田美妍 《法制与社会》2011,(15):249-250
在致力于构建公安机关刑事初查的具体规则之际,在提出关于刑事初查的立法建议稿之前,必须先要明确初查的原则。只有以原则为标准,才能够使各个规则之间相互协调统一,才能够使整个法律机制良性运转。本文建议,关于刑事初查的原则架构不区分所谓的"普遍"及"特有",对于权利本位原则、回避原则、无罪推定原则、秘密原则、及时中止原则应当同等重视,每个原则在初查当中都起到了特殊的引导行为规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论刑事立案前的初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孙长永  杨柳 《河北法学》2006,24(1):58-62
刑事立案前的初查在我国刑事诉讼实践中被广泛应用,但我国<刑事诉讼法>对此却没有明确规定,使得初查的性质和法律地位不明确,在实践中导致了许多问题.但从应然的角度分析初查的性质和法律地位,初查实质上就是侦查性质的调查活动,属于刑事诉讼程序的范畴;因此,我国应借鉴国外的相关立法,取消立案的独立性,从立法上明确规定初查制度,以同理论和实践相吻合.  相似文献   

11.
本文立足基层检察院刑事申诉案件办理的现状,重点分析办案人员、办案程序和办案效果中存在的问题.基于现阶段刑事申诉面临的新形势,探索出适合基层院刑事申诉检察工作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2.
一、正确处理办案数量与办案质量的关系 应该树立办案数量与办案质量并重,以办案质量为本的观念,力争多办案、办大案、办好案。 二、正确处理案件初查与立案侦查的关系 案件初查是立案侦查前的调查,是对未确认是否构成犯罪的案件的初步摸底。立案侦查是对初查  相似文献   

13.
一、创新初查方式,拓宽初查思路要充分重视初查对案件侦办的重要意义,把办案重心提前,积极寻求在新形势下的初查方式创新。比如运用网络搜索引擎来检索调查对象的任职情况、个人履历,检索相关单位的机构设置等基本信息。二、初查与线索管理要高度衔接线索的受理与分析是反贪侦查的最初环节,初查工作要想走向科学性和精细化决不能忽视与线索管理  相似文献   

14.
张钢 《法制与社会》2014,(14):62-63
刑事立案程序主要的功能就是对刑事侦查程序的控制,保障公民权利,但严苛的立案程序对于打击犯罪却起到抑制作用,不利于刑事诉讼整体功能的实现。立足我国现行刑事司法体制,对我国刑事立案制度的改革有必要保留独立的立案程序、确立合理的立案标准、明确初查的法律地位、加强检察院的立案监督。  相似文献   

15.
赵旭光 《证据科学》2017,(5):547-557
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证据衔接必须放在具体的执法领域才能看到具体的问题,就环境执法证据向环境刑事司法的衔接而言,存在着以下问题:环境执法机关片面收集违法、犯罪证据,忽视无罪证据;环境执法机关非法手段取得的证据在衔接中被技术性合法化,从而冲击排除规则的本意;环境执法机关在刑事立案的取证类似于刑事初查,但由于主体不适格、调查目的和主动性与刑事初查完全不同、取证程序与刑事诉讼有较大差距等原因,并不具有证据能力.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于打破刑事侦查体制壁垒,赋予环境执法机关以除对人身采取强制措施以外的的刑事侦查权.  相似文献   

16.
由于初查尚未进入刑事诉讼程序,所以不能采用法律规定的侦查手段,这是毫无疑义的。高检院在组织检察机关进行集中教育整顿期间,一再强调要严守办案纪律,严格依法办事,目的就在于规范办案活动,使检察工作全面步入法治轨道。但是,“卡死”并不等于不准办案,  相似文献   

17.
由于举报材料以及其他立案线索来源发生变化,客观上要求检察机关必须运用一定的调查手段进行初查,才能判明是否达到立案的标准和要求。但由于初查制度法律地位的缺失,致使初查行为的法律依据不充分,证据效力不明确,因而有必要从我国刑事程序的启动模式、初查行为的法律性质以及初查阶段能够采取的调查手段范围等方面进行研究,以回应我国司法实践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8.
刁飞腾 《法制与社会》2014,(10):295-296
刑事诉讼法修改从文本层面完成了对刑事检察理念、程序规则的重塑与设计。而刑事检察规则执行机制则是刑事诉讼法修改所确立的刑事检察理念与程序规则得运行实施重要保障:一是从内部监督与管理层面,以案件管理中心为平台全面推进刑事检察执法规范化建设;二是从对外执法办案层面,以执法办案为中心,努力协调处理好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害人、辩护人、代理人、公安机关、法院的关系,推进刑事检察工作机制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讨论了刑事诉讼启动程序的价值、零和效应的内部均衡、两种启动程序内部均衡的比较分析、以均衡理论完善我国刑事诉讼中的初查程序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讨论了刑事诉讼启动程序的价值、零和效应的内部均衡、两种启动程序内部均衡的比较分析、以均衡理论完善我国刑事诉讼中的初查程序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