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裴高才 《党史纵横》2015,(3):9-11,24
她的出生是东西方文化的惊艳碰撞。她的每一段爱情都荡气回肠。她与毛泽东、周恩来、基辛格、戴高乐、尼赫鲁等人都有交往。她见证了二十世纪中国历史的沧桑……她就是有着"抗战新娘"美誉的英籍华人韩素音。值此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之际,笔者重温其佳构,并于近期专访了曾经采访过韩素音的资深翻译家万子美先生。韩素音向万子美介绍了她"心中的灵魂"——  相似文献   

2.
《周恩来与他的世纪(1898—1998)》一书是英籍华人作家韩素音女士写的周恩来传记。该书作者在周恩来生前曾多次采访他;在周恩来去世后满怀对他的崇敬之情,广泛搜集资料,并走访许多有关人士,经多年努力,写成该书。书中以生动的笔触,翔实的史料,向读者介绍了周恩来伟大的一生。此  相似文献   

3.
《周末》1998年2月13日7版刊载了浙江仲向平的文章《周恩来的嫡亲表妹王去病》一文.其实王去病不是周恩来的嫡亲表妹,史实如下:其一,周恩来父亲一辈只有嫡亲兄弟四人,没有女性.1996年,周恩来大伯父的孙子、周恩来侄儿周华章同志曾寄给我一份他祖父周嵩尧写给总理办公室何谦秘书的一封专谈周恩来亲属的信.信中明确交待“总理没有胞姑母,也没有胞姐妹”.现在该信内容已收入党建读物和中国青年两出版社联合于1998年2月出版的《周恩来家世》一书.其二,据周恩来嫡亲侄女周秉宜同志写的周恩来的《姑母周桂珍和姑父王子余》一文说:“周桂珍(1873—1913)是周恩来大伯祖父周晋侯的女儿,按大排行,她应是周恩来的二姑母.”“ 1894年,  相似文献   

4.
<正>“1956年成为我的转折点”韩素音出生于一个中西合璧的家庭,父亲周映彤是铁路工程师,母亲玛格丽特是父亲在比利时留学期间结识的一位比利时姑娘。1917年9月12日,韩素音出生于河南信阳,父亲给她起名周光瑚。韩素音是她在美国发表处女作《目的地重庆》时用的笔名,“韩”为“汉”的谐音,意即在世界上发出朴素的中国之音。  相似文献   

5.
编者按为纪念周恩来诞辰100周年,由天津市政府和南开大学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周恩来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98年2月27日至3月2日在天津召开。来自国内外的18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讨论会,其中国外学者及中国港、澳、台学者30多人。会议收到论文约150篇。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胡绳、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英籍作家韩素音向大会发来贺信、贺电。这里发表的是胡绳同志的贺信。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十年前在周恩来的母校南开大学召开了第一届周恩来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十年后的今日,你们又为纪念周恩来诞辰10O周年,聚集在这里召开第二届周…  相似文献   

6.
周恩来好交友,与他的早年经历有关,更与他救国家尽力社会、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远大志向有关。大事业是群众的事业。有大志向者必须乐群、合群,绝不是脱离群众的孤家寡人。周恩来在南开学校写的《爱国必先合群论》,初步表达了对合群的认识。他不仅有此认识,而且入学第二年,和张蓬仙、常策欧三人发起组织了“敬业乐群会”。这个会的宗旨是“以智育为主体,而归于道德,联同学之感情,补教科之不及。”这个会的会员曾发展到280人,占全校学生总数的1/3。周恩来又是“乐群”、“合群”的身体力行者。他在南开学校四年一直是住校生。…  相似文献   

7.
周恩来的八婶母杨氏是周贻奎的妻子,娘家在宝应县天平乡。周贻奎是周恩来的亲叔叔,大排行八,所以后辈人都习惯地尊称他的妻子叫“周八太”或“八太”。她大约生于公元1877年,去世于1956年,具体年月已无法考证。杨氏受旧的思想教育,恪守封建伦理道德,尤其笃信佛教“积善积德”、“不修今生修来世”等虚无思想,终日吃斋念佛。她把周家的败落看成是“命不好”,但坚信“只要善事做多了,来世还会有报应,有福享的”。所以在周家十分败落艰难的困境下,她仍不忘烧香拜佛,以求来生。她与侄儿周恩来的感情也很深。那是因为公元1908年,周恩来的两位母亲在不到一年中相继去世,父亲又在外谋生,无依无靠的周恩来只好带着两个更小的弟弟从清江浦回到淮安老家。这时的老家只有长年卧床的八叔和照料一应家事的八婶母杨氏,杨氏就成了抚育周恩来的监护人。为了一家人的生存,杨氏和周恩来一起跑当铺典当衣物,甚至将房子典押给人家,以维持那半饥半饱的生活。那时,10岁的周恩来还比较懂事,但仅比周恩来小1岁的周恩溥却天性调皮、倔犟,玩刀子、打弹子、爬树、捕蝉等许多冒险的游戏都敢做。一次,他们家的一位亲戚带着他们兄弟仨和恩灿等坐小船出北水关到勺湖河下去玩,玩得十分开心。以后...  相似文献   

8.
1998年2月底,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为了纪念周恩来的百年诞辰,来到周恩来的故乡江苏淮安,在周恩来纪念馆前举行广场文艺演出。参加这次演出的有许多新老艺术家。当由王铁成扮演的周恩来与众多演员一起演出周总理1975年9月30日最后一次主持国庆招待会时,台上、台下群情激动,有的甚至泣不成声。参加演出的一位年逾花甲的女演员对笔者深情地说:“当年我参加周总理主持的国庆招待会时,才30多岁,如今……”她哽咽着,再也说不下去了。她,就是著名电影演员陶玉玲。她是许多曾受到周恩来生前亲切关怀的文艺工作者之一。一说起周恩来…  相似文献   

9.
与共产党的渊源毛泽东称“他(张治中)是三到延安的好朋友”,“是真正希望和平的人”。周恩来曾评价说:“这个人很复杂,又很简单,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是一个爱国主义者。”  相似文献   

10.
雷锋的先进事迹,在1963年1月就已经引起周恩来的注意,并得到了周恩来的高度赞誉。在这年1月的春节期间,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对文艺界人士说:“你们这些作家,应该大量地反映我们时代的英雄人物。东北有一个战士叫雷锋,他的事迹可以写一写……” 《毛主席的战士——雷锋》长篇通讯于1963年2月7日的《人民日报》刊出当晚,周恩来和邓颖超就在灯下谈了这篇稿件。周恩来还亲自给《人民日报》社社长吴冷西打电活,他指示说:雷锋是个好战士,要估计到这个战士影响很大,需要很好地宣传这个典型。周恩来还叮嘱说:  相似文献   

11.
在伟人周恩来生前自己填的表格上,都是1922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比他实际入党时间要少一年半。周恩来到底是怎么人党的?他为什么要少报党龄呢?现在改过来了吗?把这个历史事实澄清于广大读者,足以见证周恩来的一贯谨慎和谦虚。  相似文献   

12.
孙维世是周恩来的养女,其父孙炳文牺牲于上海龙华。“文革”期间,江青为了达到陷害周总理的目的,又因孙维世了解江青在上海的丑恶行径,江青为了杀人灭口,给孙维世编织了“苏联特务”的莫须有罪名,于1968年3月由江青批准逮捕入狱。孙维世在牢房里受了7个月惨无人道的精神和肉体的摧残,于1968年10月悲愤死时,年仅47岁。她在狱中遭毒打、戴镣铐,直到死去,手铐都没取下。据同狱人讲,她的尸体遍体鳞伤,让人目不忍睹,并被焚尸灭迹,骨灰也不允许保留。“四人帮”走卒监禁她,用重刑,焚尸灭迹……以此对抗周总理验尸的要求。她的丈夫金山于1967年12月被以“特嫌”的罪名逮捕,抄家时搜走了她(他)们与周总理的合影。在那人妖颠倒的时期,孙维世同一些无辜的革命志士横遭厄运,直到1975年沉冤才得以昭雪。  相似文献   

13.
周恩来醉酒     
孟红 《党史纵横》2008,(1):12-15
新婚之夜,周恩来“得罪”了邓颖超 周恩来第一次喝醉酒,是在他与邓颖超结婚的典礼上。邓大姐后来曾对周恩来身边工作人员说起过这件事,她笑着摇摆头感叹说:“从那天起,我才知道总理能喝酒,也就从那天起,我就开始反对他喝酒。可是没办法,几十年了,也由于工作的关系。他的酒一直没少喝……”  相似文献   

14.
总理周恩来     
梁衡 《学习导报》2014,(15):34-36
周恩来离开我们已近40年,但是人们还是常常想起他说到他,其亲切自然如斯人还在眼前。如马克思所说:“我们的事业是默默的,但她将永恒地存在,并发挥作用。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相似文献   

15.
常海 《党史博采》2003,(11):36-38
周恩来“大无畏精神”挽救危局 张学良“一本初衷”舍身为国 众所周知,周恩来生前总是高度评价“千古功臣”张学良,并称他为自己的“老朋友”。而周恩来更是在张学良心目中留下了不泯的印象,张学良在被幽禁55年之后,刚一获得自由就公开讲道“周恩来先生,我非常佩服……他说话直截了当,人很聪明,我俩见面感情极好。”1936年4月9日夜,在国难深重的时刻,俩人在延安(时称肤施)初次秘密会晤,谋求携手抗日  相似文献   

16.
童小鹏是福建长汀人。他于1930年参加红军,经历过五次反“围剿”战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在漫长的革命生涯中,他跟随周恩来转战南北,风风雨雨四十年,留下了许多难忘的回忆。  相似文献   

17.
一代伟人周恩来智勇双全、文武兼备,在他的身上几乎集中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所有美德,所以他逝世后人民还在热爱他、怀念他。大量史实证明,他的这些才智和美好品德都是与他早期的家庭影响和教育分不开的。清光绪戊戌年的2月13日(公元1898年3月5日),周恩来诞生于江苏省淮安府山阳县城(今淮安市楚州区淮城镇)驸马巷的一个破落官僚家庭。他的生母万氏是清河县(今淮安市清河区等地)知县万青选的女儿。万氏不仅长得很美,而且生性豁达、开朗,处事练达,事事要强好胜。由于她幼时被父亲视若掌上明珠,使她亲历亲见了当知县的爸爸许多处理政事的精明故事,也从小练成了她处理复杂家政纠纷的能力。据故乡人言传,当时无论是周、万两家或是邻里乡亲,不管谁家发生清官难断的家务纠纷,只要请来万氏,她都能把各方说得服服帖帖,使矛盾迎刃而解。而她每次处理这些家务纠纷时,又常常把自己心爱的儿子周开朗练达的生母恩来带在身边,使他置身其中,耳濡目染。周恩来后来那惊人的谈判、应变能力和处理复杂国际纠纷,党内、国内政务纷争等的本领,或许就有母亲给他的最早影响。周恩来十分热爱他的这位生母,多少年后提起生母还无限痛惜地说,“那时医疗水平差,未能治好她的病。”“五四”运动时...  相似文献   

18.
尘封半个世纪的“五四”先驱王希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希天是“五四”运动的先驱,旅日华工领袖,但他的业绩在今日中国学术界却鲜为人知;他是周恩来的挚友,但他与周恩来的交谊,他与周恩来、李达、许德珩、邓中夏等人在1918年抵约运动中的合作,在周氏旅日日记公布之前,也为多数人难以认同;他以“排日巨魁”“社会主义者”的罪名,被日本军警宪合谋秘密虐杀于关东大地震时的东京,由于日本政府的掩盖,在半个世纪之后,人们才得以揭开事件真相,重新认识王希天的生平和思想。家世与少年时代王希天,原名王熙敬,1896年9月11日,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金钱堡。祖籍山东登州府蓬莱县。清康熙…  相似文献   

19.
《湘潮》1989,(7)
“中央苏区时期周恩来与毛泽东的关系”,这个问题曾是国际上中共党史关注者的一个热门话题。国内对此讳莫如深,国际上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中央党校黄少群在1989年第一期《党校论坛》撰文,对这个问题进行了阐述,他认为,可将二人在中央苏区三年间(1931—1934)关系的发展大致分为四个小阶段叙述。第一阶段:周恩来  相似文献   

20.
当周恩来还是一个14岁的孩子时,他的才能就已崭露头角,吸引了很多人的注目。周恩来的一位国文老师说周恩来的作文写得“心长语重,机畅神流”。并对周围的同事感慨地说:“我教了几十年的书,从没有见过这样好的学生!”周恩来在天津南开读书时,他的才能为校董严修所器重,他称周恩来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