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贺龙在大西南战役刚刚结束之际,就为迅速落实中央和平解放西藏这一特殊而伟大的战略任务运筹帷幄,在百废待兴的繁忙中,亲自拜访和请教藏学专家,为中共中央和西南局制定进军西藏计划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思贤若渴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党中央从战略的全局将西藏的解放提上了既定的目标。毛泽东决定以即将率部解放大西南的刘伯承、邓小平、贺龙主要承担进军西藏的任务。10月,中共中央决定新成立的西南局由邓小平、刘伯承、贺龙分任第一、第二、第三书记,西南军区由贺龙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治委员。贺龙…  相似文献   

2.
1949年11月至12月,邓小平和刘伯承、贺龙指挥所部发起进军解放大西南战役。此役历时近两个月,歼敌90余万人,解放了西南广大地区。西南战役是全国解放战争时期战略追击阶段通过大迂回、大包围,完成大歼灭的大规模山地进攻战役,是追歼西南地区国民党军队的战略行动,是全国解放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秘密大迂回截断敌退路,军政两手兼施迅速歼敌,加强协同临机灵活指挥等方面,展示邓小平等作为政治家、军事家的文韬武略和成竹在胸、从容不迫的指挥艺术。  相似文献   

3.
平息金融风波解放重庆的炮声停息不几天,刘伯承和邓小平就征尘仆仆,率领中共中央西南局和二野司令部进入了重庆城。到重庆一个月后,西南局第一书记兼西南局财委主任邓小平致电中央:“西南局同志最近集中力量于重庆的接管,伯承主要精力放在筹划指挥成都战役,际春兼重庆市军管会(主任),我主要注意力放在财经上。大家都忙得喘不过气来。”“初步接触,西南问题至为复杂。”  相似文献   

4.
1920年秋天,邓小平乘船离开重庆,去法国勤工俭学.1949年秋天,时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政治委员、前委书记的邓小平和他的亲密战友刘伯承率领刘邓大军进军大西南,挥师大西南的"重心"--四川.由西南山山水水养育出的、对西南情况较熟悉的刘伯承、邓小平率领二野去解放、经营大西南,是众望所归,是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英明决策.  相似文献   

5.
杨飞  乔海东 《世纪桥》2012,(24):45-50
昌都战役是解放西藏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战,它沉重打击了藏军的反动势力,彻底粉碎了帝国主义和西藏上层分裂主义势力以武力阻止解放军进入西藏的企图,为和平解放西藏协议的签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刘少奇曾评价说:昌都战役是“解放西藏的淮海战役”;邓小平也认为:此战“获得圆满胜利,对于解决整个西藏问题打下了有利的基础”。从战役的准备到发起,再到取得胜利,邓小平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相似文献   

6.
##正##1948年底,中央军委部署指挥了三大决战。邓小平身担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总前委书记要职,相继解放了南京、上海、杭州等中心城市后担任中央华东局第一书记。在执行中央"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部署中以非凡的智慧和卓越的战略驾驭能力成功完成对华东地区的经营,为党中央牢牢把控住现代经济中心作出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1949年底大西南战役基本结束后,西南局奉命进军西藏.时任西南局第一书记和西南军区政委的邓小平,成为解决西藏问题的直接决策者和具体谋划人之一.西藏和平解放,从一个侧面展现出邓小平作为军事家的卓越才能和政治家的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8.
解决干部问题的重大决策1949年6月初,我人民解放军在取得京、沪、杭战役,解放南京、上海、杭州、南昌、九江、南平等171座城市,歼敌40余万人的辉煌战果后,第二野战军已在按照中央战略部署,着手筹划解放大西南7千万人民的各项准备工作。当时从军事上看已很有把握。正如刘伯承所说:“已经没有什么大的打头了。”二野面临的主要困难是缺乏干部。二野首长经过慎重研究,请示中央同意,决定从新解放的南京、上海、杭州等地,招收一批大、中学生,青年职工,技术人员等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服务团。这是在新形势下,解决干部问题的重大举…  相似文献   

9.
帙明 《党史文汇》2006,(1):25-28
1949年12月,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5兵团第18军军长的张国华带领所部胜利完成成都战役后,进驻川南地区第二天,中央军委任命张国华为川南行政公署主任.1950年1月10日,在他到职的第四天,就接到中共中央西南局打来的电报,要他立即赶到重庆曾家岩西南局驻地.到重庆后,中共中央西南局书记邓小平和刘伯承、贺龙传达了毛泽东主席关于"进军西藏宜早不宜于迟"的指示,决定由张国华率领第18军执行和平解放西藏的伟大历史任务.1月24日,中共中央批复决定组成以张国华为书记的中共西藏工作委员会.  相似文献   

10.
正1949年10月13日,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任命邓小平任西南局第一书记,这一年,他与亲密战友刘伯承率领龙吟虎啸之师——刘邓大军挥师大西南,自此解放和经营西南近三年。直至1952年7月他奉调回北京。在西南局工作的这三年,是邓小平一生中最忙的三年。三年中,邓小平领导西南人民实现历史巨变;三年中,邓小平实现了个人生涯的华丽转身;三年中,邓小平从军事  相似文献   

11.
率师回川 饮誉西南吴启权挥师成都1949年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四次会议,决定10月三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并通过了各大行政区领导干部的任命。其中,刘伯承任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贺龙、邓小平任副主席。12月3日,邓小平与刘伯承一道命令...  相似文献   

12.
在全中国即将解放的军事政治的历史语境下,大西南新解放区的政权接管工作面临严重的干部不足的问题。于是,在党中央的号召和时代的感召下,北方各老解放区尤其是华东局抽调的干部与上海、南京、苏州等地各大中专院校的青年学生和技术人员,积极响应党中央毛主席的“打到南方去,解放全中国”、“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伟大号召,纷纷踊跃报名,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服务团。这支部队直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政治部,由邓小平政委领导,为解放、接管和建设大西南服务。  相似文献   

13.
1949年,在解放南京、上海后,中央决策,命令刘邓大军入川解放重庆,解放西南。不久,中共中央西南局在湖南常德组成,邓小平、刘伯承、贺龙分任第一、第二、第三书记。那时,我是西南服务团新闻出版中队的一名普通战士,进军到湘西芦溪后,正在休整待命。一天.中队指导员雷勃同志召集大家传达上级命令:“准备出发,到重庆办报。”有同志问:“办什么报?”“新华日报!”场内立即沸腾起来。“新华日报是西南局的机关报,我们将在邓政委领导下工作。”同志们从心底发出欢呼声,充满着自豪感。1949年12月10日,《新华日报》在重庆创刊了,在办报的过程中,小  相似文献   

14.
川藏人民支援进军西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 9年底 ,西南战役胜利结束 ,进军西藏已成为既定目标。西藏当局中亲帝国主义分子拒绝中共中央提出和平解放西藏的方案 ,以军事手段相对抗。根据国际国内形势 ,毛泽东作出了进军西藏的决策。根据中央的部署 ,西南局决定 18军进藏。 18军在甘孜、巴塘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 ,赢得了藏区人民的广泛爱戴和拥护 ,为解放西藏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正1949年10月,参加完开国大典的刘伯承、邓小平被毛泽东请到了中南海,二人被要求即刻率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进军西南。根据大迂回、大包围、大歼灭的作战方针,11月1日,酝酿许久的西南战役打响。刘伯承、邓小平指挥第二野战军主力和第四野战军一部发起川黔战役,以摧枯拉朽之势击溃了国民党军宋希濂、罗广文部的川东防线。11月30日,解放重庆,并乘胜进击,迅速控制了从简阳到邛崃的大片城镇,截断了国民党军南逃路线。  相似文献   

16.
1950年,成都、重庆刚刚解放不久,中央即决定修筑成渝铁路.1950年6月15日,新中国自行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挖下第一锨土.时任西南军政委员会政委的邓小平在成渝铁路开工典礼上致辞:"我们进军西南就下决心要把西南建设好,并从建设人民交通事业开始做起."  相似文献   

17.
唐灿 《红岩春秋》2023,(12):56-59
<正>1949年11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发起西南战役,解放重庆之战拉开帷幕。在进军大西南的钢铁洪流中,严大芳率领第95团,八天八夜强行军1600里,由全军殿后部队变为先头部队。其后,95团佯攻黄桷垭,智取海棠溪,为解放重庆立下了不朽功勋。进发1949年10月,受“大迂回、大包围”作战方针迷惑的蒋介石,错误判断解放军必从北面入川,先占成都,后攻重庆,于是从台湾飞抵重庆坐镇指挥,布置数道防线。  相似文献   

18.
宋清渭 《党建文汇》2009,(10):37-37
解放军发起的解放重庆战役,历时仅一个月。这场战役为何进展得如此神速?除刘邓首长指挥有方、我军将士作战英勇外,国民党军内部还有我方一位高级“卧底”刘宗宽。此人后来被二野司令员刘伯承誉为“解放西南第一功臣”。  相似文献   

19.
解放成都     
解放成都李宪科解放成都的战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人民解放军在向西南大进军中,由第二野战军主力在第一、第四野战军各一部兵力配合下,对被围国民党军胡宗南集团进行的一次进攻战役,也是人民解放军向西南地区国民党军大进军的一个重大军事行动。到1949年九...  相似文献   

20.
写在前面     
正2014年8月22日,是邓小平诞辰110周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这是邓小平这位老共产党人的赤诚胸怀和肺腑之言。他一生都在脚踏实地践行着这一誓言。作为开国元勋,邓小平革命的步伐是那么坚定铿锵,革命的足迹是那么闪亮清晰:从勤工俭学寻真理到红军时期播火种,从跃马抗战展雄风到挥师决战求解放,从西南平匪固边陲到建国初期建功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