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侵权行为自体法是解决涉外侵权纠纷的一项新兴规定,与合同自体法不同的是,侵权行为自体法侧重于强调“最密切联系原则”,而对“意思自治原则”有所保留。随着时代的发展,侵权行为自体法的优势逐渐体现,并为一些国家接受,成为“适用侵权行为地法”这一刚性规则下足够宽广、足够灵活的规则。  相似文献   

2.
在国际私法中,涉外侵权行为的法律适用旱期并不被重视,基本上适用“侵权行为适用侵权行为地法”的原则。二战以后,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国际间往来日益频繁,发生在侵权领域的事件也大量增加,因而涉外侵权行为的法律适用问题也成为国际私法研究的重要问题。传统的“侵...  相似文献   

3.
论侵权行为法的一般条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侵权行为法的立法模式概括为一般化立法模式与类型化立法模式,在制定中国侵权行为法的时候,应当将这两种模式适当结合。即对一般侵权行为进行一般化规定,规定一般侵权行为的一般条款,将侵权行为法的一般条款的立法模式归纳为法国的大一般条款模式和德国的三个小一般条款模式,并建议采德国模式,此外,还应当对特殊侵权行为进行类型化规定。  相似文献   

4.
21世纪侵权行为法的革命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侵权行为法顶着过错责任的“光环”走过了 1 9世纪 ,2 0世纪则笼罩在“危机”之中。在 2 1世纪 ,侵权行为法将发生以重构道德基础、整合归责体系、扩张适用领域、增强社会化功能为主要内容的革命。  相似文献   

5.
史红莹 《法制与社会》2010,(32):250-251
本文从分析各国侵权立法关于侵权行为法的一般条款的规定入手,结合侵权行为的发展与各国的立法背景,提出将侵权行为法的一般条款,即侵权行为法的一般规定作为整个侵权行为法的请求权基础,不仅包括传统的过错侵权,并且包括无过错侵权的一般规定。本文结合我国的立法传统与立法实践,建议采取德国式的递进列举请求权模式作为我们侵权行为法的一般条款。  相似文献   

6.
王灏 《河北法学》2011,29(7):181-187
在澳大利亚,侵权行为首先被认定为民事过错,进而与刑事过错区别开来。对侵害行为人的处理程序的不同是其划分的主要依据。对澳大利亚侵权行为法的主要作用,侵权行为法与刑法、合同法、赔偿法的关系,侵权行为法责任标准原则,侵权行为法的法律渊源以及发展现状等作了全面阐释。  相似文献   

7.
道德对法律的发展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对侵权行为法更是如此。本文指出道德中公平正义的理念贯穿侵权行为法的发展始末。在我国侵权行为法制定之际,如何维护公平正义的理念,体现人文关怀是我们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侵权行为法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丁以升 《法律科学》2004,22(1):36-40
在归责原则和损害赔偿两个问题上 ,现代侵权行为法及其相关的理论都存在着明显的缺陷。这些缺陷的产生 ,是侵权行为法过分推崇公平价值观的必然结果。对此 ,法律经济学另辟蹊径 ,从效益极大化角度入手 ,提出了不少颇有见地的对策。尽管法律经济学的研究结论未必是“公平”的 ,因而容易引起人们的争论 ,但它毕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蔡晓荣 《清华法学》2013,7(1):100-118
对近代中国侵权行为法的生成谱系进行一个溯源性的梳理和总结,可以为今天侵权行为法学的知识积累和传承提供若干基础性助益.近代中国侵权行为法之生成,主要有以下三个维度:其一,从文本层面看,从《大清民律草案》到“中华民国民法”,其间之侵权行为条文历经嬗替,最终得以定格.这个法律文本的构建,是近代中国侵权行为法生成的最重要的基础;其二,从司法判解层面看,民初大理院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最高法院”及“司法院”通过司法实践所制定之侵权行为判解要旨,确立了近代中国另一形式的侵权行为规则网络;其三,从学说层面看,近代民法学者对侵权行为法的学理阐释及对构筑本土特色的侵权法制度的智力参与,也是近代中国侵权行为法生成的一种重要助力.  相似文献   

10.
从损害在侵权行为法上的地位出发 ,论述了侵权行为法范畴中损害的概念和特征 ,并对相关概念进行了比较。在对损害的性质进行探讨的基础上 ,认为侵权行为法上的损害本质上是一种法律保护的利益丧失状态。并且 ,作为侵权行为构成要件的损害和侵权赔偿中的损害在内涵上应该是一致的。进而对损害概念进行了分类 ,并认为我国即将制定的侵权行为法应该专门对损害概念予以规定。  相似文献   

11.
论侵权行为法的独立成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王利明 《现代法学》2003,25(4):3-16
侵权行为法应当从债法体系中分离出来而成为民法体系中独立的一支。侵权行为法的独立成编是完善我国民法体系的重要步骤,也是侵权行为法得以不断完善发展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2.
侵权行为法是未来中国民法典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法典草案将侵权行为法部分从债法中分离出来,成为民法体系中独立的一支。侵权法的相对独立意味着它和物权法、债法以及合同法等一样,都是民法内平行的法律规范体系,这样一种体系的建立,正是现代民法体系完善的内容及标志。但是,侵权行为法究竟继续沿用传统的大陆法系立法模式,还是借鉴英美法系侵权行为法的类型化做法,形成一种全新的立法模式,仍然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我国侵权行为法的立法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法模式的选择是完善我国民法体系的重要步骤,也是侵权行为法得以不断完善发展的重要条件。本文通过比较,借鉴英、美、法、德、日等国的侵权行为法,寻求一种适合我国侵权行为法的立法模式。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了存在的各种归责原则,以及侵权行为法的归责原则的意义,简要论述了我国侵权行为法的归责原则体系。  相似文献   

15.
李开国  黄忠 《法治研究》2008,(10):65-70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了侵权行为法的体系,为司法实践中侵权案件的处理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依据。但囿于历史局限,现行的侵权行为立法在内容和体系两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制定《侵权行为法》应在继承已有成绩的基础上完善不足。  相似文献   

16.
支持不作为侵权行为的法哲学理论包括自由主义理论、共同体理论和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理论。侵权行为法中规定合理范围内的作为义务,是对自由的必要限制,会导致社会整体幸福的增加。只有这样,人才会拥有真正的自由。  相似文献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将知识产权侵权定位为一般侵权行为,准其适用侵权行为一般条款。然而,此举在国际上并无立法成例佐证。知识产权侵权的特殊性及所背负的公益目标决定了其无法完全遵照一般侵权行为的轨迹前行。在侵权行为法理论体系中,知识产权侵权应当被归类于新型的特殊侵权行为类型以有别于一般侵权行为,并与之共同受辖于民事侵权行为这一上位概念。  相似文献   

18.
论古代罗马侵权行为法的发展演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叶秋华  刘海鸥 《法学家》2006,(6):137-147
作为大陆法系侵权行为法基础的古代罗马侵权行为法,在其发展演变过程中突出表现为三个特点,即侵权行为责任方式和性质逐步由赎罪金过渡到损害赔偿金,这一变化体现了古代侵权行为法从野蛮到文明的进程;裁判官的司法实践活动极大地丰富了罗马侵权行为法的内容;过失责任的确立则奠定了现代侵权行为法归责原则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关于侵权行为法法律规制的基础,或者说该法制度构建的出发点,传统的观念强调“权利”在该问题上所占据的重要位置。但是通过考察“侵权行为”的词义、比较法上的对比分析、方法论上的探讨以及侵权行为法本身的价值目标的确立,我们发现,对于该问题的认识,我们仅仅是停留于表面的现象,我们需要反思该问题的答案,进而据此更为合理地构建侵权行为法的法律制度。笔者认为,侵权行为法的法律规制基础中,“义务”的角色更甚于“权利”。侵权行为法上的“交往安全义务”以及“纯粹经济损失”等制度均可以印证该问题。只有从“义务”的角度才能理解侵权行为法的本质以及发挥其救济和保障私权的制度功能。对此,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侵权行为法的相关问题,本文即是对该问题所作的大胆的尝试。  相似文献   

20.
李尊 《法制与社会》2010,(12):260-261
共同侵权行为的类型化是侵权行为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区分共同侵权责任分类与共同侵权行为分类,探讨共同侵权行为的分类基础、共同侵权行为是否应当包括特殊侵权行为和共同危险行为等问题,得出结论认为,共同侵权行为应当包括有意思联络的共同侵权行为和无意思联络的共同侵权行为两种。共同危险行为应当保持它“准共同侵权行为”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