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李立 《黄埔》2013,(6):34-37
近两个月来,民进党在轰轰烈烈的“迎扁返党”后,又适时举办了持续一个月之久的“执政八年研讨会”,再加上预计九场的华山会议,以及备受瞩目的“马苏辩”因苏贞昌打退堂鼓而不了了之……民进党在两岸政策上的频繁动作,从最初引发全台舆论关注,到如今已经激不起媒体兴趣,原因无他,皆因这些事件都暴露出了民进党在两岸政策上的黔驴技穷,难以突围。  相似文献   

2.
陈星 《统一论坛》2012,(2):57-60
2012年台湾“二合一”选举已经落下大幕。本次选举中民进党再次败北,原因很多,其中两岸论述的空洞与僵化是一个重要原因。从客观现实来看,两岸论述调整是民进党未来一段时间内必须面对的问题。 民进党败选的两岸因素对于这次台湾大选的结果,岛内外的评论可谓汗牛充栋,观点也是五花八门。这些评论绝大部分都涉及到民进党两岸政策对这次选举产生的影响。尽管民进党内许多人现在依然不愿承认,  相似文献   

3.
肖春阳 《台声》2013,(3):44-44
自苏贞昌出任民进党主席以来,民进党并没有大刀阔斧的改革魄力,对两岸政策问题仍然采取回避的态度。在岛内政策诉求方面,民进党一直在骂国民党“执政无能”,但却无法拿出具体可行的政策规划。总体来看,苏贞昌主政民进党以来,该党呈现出诉求焦点散乱、议题主导能力减弱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吵嚷多时的民进党大陆政策检讨终于露出真容。民进党“中国事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抛出了《2014对中政策检讨纪要》。先不用看内容,光看“中国事务委员会”作出的“对中政策”,其“否定“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观点、立场和路线就昭然若揭。民进党从1986年建党的基本纲领到1992年之前的决议等等,用的是“大陆政策”或“中国大陆政策”言词。  相似文献   

5.
陈先才 《两岸关系》2012,(12):15-17
2012年,民进党仍然没有摆脱内外交困,在年初举行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失利,再次遭到重大挫败。苏贞昌在5月党主席选举如愿以偿,但得票率创下民进党主席选举以来的最低纪录。民进党在两岸政策方面有一些尝试,但由于仍坚持“台独”分裂立场,没有改变“逢中必反”的思维逻辑,大陆政策调整仍然在原地踏步。  相似文献   

6.
张华 《两岸关系》2012,(12):18-20
11月21日,喧嚣已久的民进党“中国事务委员会”在争议中搬上台面,但却打开了民进党内部权力斗争的潘多拉盒子。在“卡谢(长廷)”、“堵蔡(英文)”、“拉台独”的权谋布局下,委员会不仅内缩成一个凝聚民进党内两岸政策分歧的平台,还处处暴露出对大陆的敌对思维,也宣告外界寄望的民进党路线转型难产。而民进党主席苏贞昌为了自己念兹在兹的2016年‘大选”,不惜以民进党的转型契机为赌注,恐怕最终受伤的还是他自己。  相似文献   

7.
5月18日,前台湾“行政院副院长”蔡英文以超过57%的得票率,打败“急独大佬”辜宽敏,当选为第十二届民进党主席。蔡英文的当选被一些人视为“绿色废墟里开出的白玫瑰”、“派系夹缝下开出的蔷薇花”,客观上使民进党改造面临一些机遇。但由于民进党积弊重重,矛盾突出,她能否稳定党内地位、务实调整民进党的两岸政策、重建民进党、重新赢得民众信任,仍然面临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台声》2013,(2):39-39
1月21日,继民进党前主席谢长廷访问大陆后,又一位民进党重量级人物、前台南市市长许添财率团访问大陆。民进党重量级人物先后访问大陆,对于民进党进一步了解大陆,无疑会有帮助。过去民进党在“台独”意识形态的影响下,对大陆采取敌视、对抗、不相往来的态度,导致一些民进党籍人士对大陆的认识不足,也无法在了解大陆的前提下制定出令人满意的两岸政策,民进党确实需要对大陆有更多了解。  相似文献   

9.
在2008年"大选"中,民进党败选失利,陷入创党以来最严重的困难局面。党龄只有4年的蔡英文接过党主席的重担,扛起带领民进党重新出发的重任。4年来,民进党在蔡的领导下,开始对陈水扁时期激进的大陆政策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调整和修正。从整体上观察,民进党大陆政策的调整虽然没有实质性的突破,但还是取得了一些成效。  相似文献   

10.
2012年"大选"败选后,民进党两岸政策走向一直备受关注。谢长廷2012年10月大陆"调酒"的开展之旅更是让这个议题走上了台面,成为民进党不得不面对的"显学"。尽管民进党各派系有不同的两岸政策取向,对谢的观点甚至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看法,但在新的条件下,谢的主  相似文献   

11.
《台声》2014,(4):47-47
<正>最近民进党在"中国事务委员会"第6次会议中公布最新民调,数据显示岛内民众对民进党在两岸政策上,7项数据中有6项输给国民党,其中超过40%的民众最不能接受民进党的"逢中必反",超过20%的民众不能接受民进党的"对中国经济政策保守"。这份民进党发布的民调结果,正反映出目前岛内民众对民进党两岸政策的政治观感。民调数据的确印证了民进党重返执政的最大政治罩门就是两岸问题,岛内多数民众纵使不满意台当局当前的整体表现,但也无法相信民进党的两岸事务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12.
当前的民进党正处在十字路口,一方面,民进党内部要求改变的理性力量开始成长与不断集结,主要是由于民进党连续在2008年及2012年两次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遭到重大挫败,使民进党内一部分人开始认识到要重新思考和处理两岸关系。另一方面,民进党内部的保守势力仍然相当强大,特别是民进党内部的主流并没有放弃"反中"、"仇中"的意识形态,反而变本加厉地破坏和阻挠两岸  相似文献   

13.
已经过去的2014年,"九合一"选举成为台湾政局主线。选前,蓝绿围绕选举提前布局、争夺激烈。由于马英九当局内部整合不力、施政不佳,而民进党趁势强力掣肘,使得马英九当局深陷困境不能自拔。最终,选举结果以国民党惨败、民进党大胜告终。由此,宣告国民党告别马英九时代,进入权力重新盘整期;而民进党则实现世代更替,全面进入蔡英文时代,但两岸政策调整止步不前、"台独"声音再次抬头。一、"九合一"选举国民党史上最大惨败,民进党实  相似文献   

14.
陈星 《台声》2009,(4):40-41
2008年大选民进党失败以来,内部的权力派系与权力斗争一直没有停止。经历从执政到在野的政治剧变后,民进党所面临的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内部的派系斗争也展现出与以前不同的形态。  相似文献   

15.
陈星 《台声》2013,(11):38-38
一直以来,民进党对两岸政策调整的推动力始终来自其内部权力斗争和政治资源争夺的需要。但随着近些年两岸关系发展的演变,对民进党政策调整产生了巨大的压力,党内各派系不得不对两岸关系给予更多关注。在此情势之下,民进党如何调整两岸政策也成为该党必须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李伟 《统一论坛》2013,(4):46-48
苏贞昌于6月上旬赴美国访问前,谈及民进党的两岸政策时称,民进党的政策就是“台湾前途决议文”,“台湾早已独立,现在最重要的是建设国家,不是走回头路搞台独”,“台湾不必再喊台独,要往前走”。在7月4日举行的“华山会议”第一次会议中,苏贞昌再称“‘台湾前途决议文’是民进党的核心思维,民进党的‘对中政策’必须要和国民党有所区隔”。  相似文献   

17.
5月29日,苏贞昌在接任民进党主席周年前夕,说出“台湾是主权国家,现在重要的是建设国家,不是走回头路搞独立”。苏贞昌说,作为民进党主席,他的“中国政策”立场就是民进党全代会通过的“台湾前途决议文”,至于策略上怎样做,就是‘中国事务委员会”要做的事。  相似文献   

18.
<正>3月15日,曾带领民进党走出2008年惨败危机的蔡英文发表"重建信任、台湾再生"政见,正式宣布参加定于5月举行的民进党主席选举。自此,都有过党魁经历的苏贞昌、谢长廷、蔡英文这三种不同类型的政治人物,围绕民进党主席改选之战正式展开。民进党主席职位关系到2016年"大选"候选人之争,民进党内三强鼎立的局面如何演变,成  相似文献   

19.
倪永杰 《台声》2013,(5):52-52
前不久,民进党“中国事务部”主任洪财隆对外释出该党欲与大陆智库合办学术研讨会的信息,引起两岸媒体有关民进党即将启动与大陆交流甚至政治对皤的联想。此前民进党中央亦曾多次释出两岸政策调整转型的信息,但最后都化为泡影。人们不禁要问:此次民进党是真的做好了与大陆交流的准备了吗?  相似文献   

20.
台湾去年底"五都"选举,民进党得票大幅成长,延续上升势头,整个绿营对2012年"大选"的企图心进一步增强。新年伊始,民进党"大选"候选人之争逐步浮上台面,党内权力斗争拉开帷幕,两岸政策也在酝酿新的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