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台湾当局为了平息民怨、遏制炒房,出台、准备出台一系列配套措施,用法律手段平抑房价、健全房屋市场,实现"居住正义"。房价飙涨,偏离了都会地区人口所能承受的价位,普通民众买不起房已成为台湾十大民怨之首。台湾当局为了平息民怨、遏制炒房,出台、准备出台一系列配套措施,用法律手段平抑房价、健全房屋市场,实现"居住正义"。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由于土地资源紧缺、保障房体系滞后与房地产市场投机炒作,导致台湾都会区房价居高难下,为多数台湾民众所诟病,并一度位列台湾“十大民怨”之首.台湾立法机构陆续审议通过“不动产经纪业管理条例”、“平均地权条例”、“地政士条例”、“土地征收条例”等四项修正案,并新制定“住宅法”,统称“居住正义五法”,以规范房地产市场交易主体、行为与信息公开,完善土地交易与保有环节税制,确保土地征收公正补偿以及落实中低收入家庭基本住宅权保障,值得大陆地区在相关立法中借鉴.  相似文献   

3.
杨晶华 《两岸关系》2011,(10):33-34
台湾房价,尤其是台北市、新北市居高不下,已严重影响民众生活,一度成为岛内民怨之首。马当局接连出台多项住房政策,急欲挣脱高房价泥淖,能否标本兼治,还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4.
交流集锦     
陆东红 《两岸关系》2010,(10):56-57
10月18日,第四届两岸媒体“锦绣天府行——西部大开发十周年看四川”联合采访活动在成都正式启动,来自台湾《中国时报》、《台湾新闻报》等6家台湾媒体以及新华社、中新社等8家大陆媒体的记者在四川进行为期5天的采访活动,一起见证西部大开发十年来四川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12月6日,“台湾2019代表字”票选结果出炉,“乱”字当选,拔得头筹。正如这次票选产生“乱”字,2019年,蔡英文当局执政乏力,导致岛内乱象丛生、民怨四起。蔡英文在岛内又制造“绿色恐怖”,千方百计压制希望两岸关系走近走实走好的岛内主流民意,引发“寒蝉效应”,但越来越多的台湾民众认识到台湾的前途在大陆、两岸关系好台湾才会好。  相似文献   

6.
常成 《两岸关系》2002,(3):41-42
2001年,台湾可以说是“新闻”不断:政治上政党纷争不断、“立法院’改选朝野地位互换,经济上股市连跌、失业率攀高、经济增长率首次出现负值,社会上天灾人祸不断、异性风波频传……年关到来,台湾各行业按惯例评出了年度“十大新闻”,从中我们可以回览台湾走过的2001。“十大财经新闻”:反映经济衰退 2001年,岛内经济经历了半个世纪以来最严重的衰退。台湾《经济日报》评选的年度“十大财经新闻”,  相似文献   

7.
<正>5月1日国际劳动节当天,由台湾各行业工会及社会团体组成的“五一行动联盟”,召集约5000名劳工齐聚台北凯达格兰大道,举行“八年全执政、劳工算总账”为主轴的游行,喊出“八年执政笑嗨嗨!劳工艰苦谁人管”“我是劳工,不是奴工”等口号,以及“青年要希望、老年要尊严”等诉求。实际上,这次游行只是台湾民众对民进党当局执政7年来民生凋敝不满的冰山一角。前不久,还有民众因岛内“蛋荒”严重发出在民进党治下“活得没有尊严”的哀叹。对此,台湾舆论认为,这些层出不穷的民怨不满,是民进党执政下岛内民生保障不足、经济持续下滑、物价节节攀升等乱象集中爆发引起的必然现实结果。  相似文献   

8.
蓝博洲 《台声》2023,(3):89-99
<正>台湾光复后,政情紊乱,经济萧条。这段期间,农组的老同志颜石吉也来找过伍金地,想要组织青年团。伍金地却因为一家老小要养,只能安分地待在家里耕种四甲多的田。1947年早春,生活疾苦,民怨四起的台湾终于爆发了一场要求民主自治的“二二八”事变。伍金地虽然没有实际参与斗争,事件后,还是因为反日经历,差一点被抓去坐牢。那天早上,他穿过屋后小学的操场,要去  相似文献   

9.
周天柱 《台声》2008,(1):45-47
能与上海冠龙阀门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政宏见面真不容易,年方三十八的他掌控着年销售额4亿元人民币的冠龙阀门机械公司,同时还兼任在岛内已有近40年历史的台湾明冠造机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2003年双喜临门,受台商重托,他履新上海台资企业协会副会长之职,之前已在上海华东政法学院攻读国际经济法系博士学位。四副重担长年一肩挑,一般人都会喊吃不消,可他却干得有声有色,井然有序。2006年还作为惟一的台商代表,荣获“2005年度上海十大青年经济人物”,在海峡两岸传为美谈。  相似文献   

10.
最近,台湾“行政院长”张俊雄召集紧急记者会,以“不建核四不会缺电”等 6项理由,宣布停建核四电厂,此举在岛内掀起轩然大波。台湾朝野各党派间的矛盾更为尖锐,政治、经济形势动荡加剧。一场新的政治风暴席卷台湾。 “核四事件”引发台湾岛内严重的政治风暴   “核四”,即兴建核能第四厂计划,是台湾在经历了 1979年石油危机的背景下,其能源多元化政策的组成部分。该计划于 1992年 2月经台湾“行政院”核准, 1994年由“立法院”通过预算案。但民进党表示坚决反对,该党还将“废核”写进其党纲。   台湾新领导人上台后,“核四…  相似文献   

11.
台湾的陈水扁上台快满四年了,岛内许多人传称他“善变、善辩、善骗”,意思是行骗“不计成本、言而无信”。以下是其“十大”行骗言论: (一)“有梦最美,希望相随”。2000年台湾“总统”竞选时陈水扁提出“有梦最美,希望相随”的竞选口号,然陈的“总统”梦终于成真,但台湾人民的希望之梦,却因陈的无知、无能、无责任心而落空。扁政任期就快结束了,当今台湾仍然政争不息,比政党轮替前还乱;经济低迷,比政党轮替前还不景气;两岸关系,比政党  相似文献   

12.
《台声》2016,(23)
正台湾反同性婚姻的团体昨天号召民众包围"立法院",到场抗议人数破两万人,部分人并从"立法院"康园餐厅旁侧门翻入,高喊"冲进去!""5·20"迄今,已数不清"立法院"有多少次面临被"攻陷"危机。如非深入了解台湾政局演变的来龙去脉、细心观察民情变化的每一个细节,外界很难想象为何台湾民怨会如此之大,一些看似平常的民生政策,为何也能触发大规模抗争。从表象上看,上任还不足半年的蔡英文,已陷入民怨  相似文献   

13.
魏冷 《现代领导》2005,(6):14-14
2003年以来,长三角地区一些城市的房价置一片呼“跌”喊“崩”之声于不顾,不依不饶地全线飘红。今年全国”两会”以后,政府陆续出台了包括“禁止转按揭”、“征收营业税”等一系列旨在稳定楼市的“组合拳”,这些房产新政深得人心。然而由于房产商与炒房客.甚至包括一些城市的地方政府暗中设障,房价依旧在高位运行。如今,这些城市的房价已经成为广大市民心中“难以承受之痛”,百姓怨声载道。这就涉及到我们正在进行的宏观调控的目的:究竟是抑制房价过快增长还是促使房价合理回落?  相似文献   

14.
十多年来,台湾曾出现过四次人口外流“高潮”。第一次,在联合国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席位后的一九七二年,人口外流为24600余人。第二次,“石油危机”后的一九七四年外流33500余人。第三次,蒋介石去世后的一九七七年外流23400余人。第四次,中美建交及爆发美丽岛事件的一九七九年又外流19000余人。据台湾“侨委会”统计,每年经该会办理定居及探亲的台湾居民从一九七三年的21000余人,增加到一九八三年的61000余人,十年间几  相似文献   

15.
《精神文明导刊》2014,(5):22-23
自2011年以来,北京市依托国家大剧院高雅艺术殿堂优势资源,连续四年推出了“高雅艺术殿堂文明行”十大系列、100多项子活动,为广大市民群众提供多层次、特色化的艺术教育和节日文化服务项目,推动了首都地区“我们的节日”活动深入开展,成为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创新工作品牌。  相似文献   

16.
宝岛民生     
《台声》2004,(6)
2003年人口出生率创新低经济压力增大是主因 台湾“内政部”日前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2003年台湾人口出生率为千分之十点六,创下历史新低,而今年前4个月这一下滑趋势更加明显,出生率只有千分之九点三二。 岛内人口专家分析说,经济压力增大是台湾民众不想生小孩的最重要原因,寄托教育费用太高、房价高、妇女期望婚后继续工作等因素,都降低了岛内民众的生育愿望。  相似文献   

17.
一说起台湾的少数民族,绝大多数人都会想到“高山族”。其实所谓“高山族”,并不是一个民族。早先台湾的土著民族大都生活在山地之上,因此,人们习惯于把他们笼统地称为“高山族”或“山地同胞”。因地区、语言的差异,其内部有阿美人、泰雅人、排湾人、布农人、鲁凯人、卑南人、曹人、赛夏人和雅美人等之别。他们见证了宝岛这片土地的历史与传统文化的沿革。上期的“大陆记者看台岛”带着大家探访了台湾东部平原的“女人乌托邦”——阿美人部落,现在笔者将描绘台湾卑南人的传奇故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近日,陈水扁出席“独”派团体活动时,抛出完全否定“四不一没有”承诺的“四要一没有”,岛内为之哗然。陈水扁提出的所谓“四要一没有”即“台湾要独立,台湾要正名,台湾要新宪,台湾要发展;台湾没有左右路线,只有统独问题。”同时宣称以“台湾名义加入联合国是最好的名字。”从2000年的“四不一没有”到如今的“四要一没有”,让世人不难看出陈水扁的承诺是假,大搞“台独”、推进“法理台独”是真。  相似文献   

19.
郭平坦 《台声》2011,(6):64-66
今年是著名台籍历史学者戴国烽先生逝世十周年。自1988年我与戴教授相识于东京,至他2001年离世,前后十多年的时间,常与他一起探讨两岸关系的未来。在戴教授众多两岸关系的论述中,关于“台湾结”与“中国结”融合的愿望令我感触至深。今年是戴国焊教授逝世10周年、80岁冥诞。作为著名台籍学者,他热爱台湾,更热爱中华民族,一生的愿望都期盼着中华民族的大融合、大团结。  相似文献   

20.
易靖茗  彭飞 《台声》2013,(11):71-71
10月20日下午,“筑梦大陆职场领先”台湾新鲜人就业分享会在北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6层会议室举行。此次活动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你好台湾网”承办,来自台湾的几位职场达人和专家教授,与北京各大高校的几十位台湾学生分享了他们在北京的奋斗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