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理论建设》2013,(3):F0002-F0002
党的十八大强调,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近年来,根据黄山市委及市委组织部的部署要求,徽州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村党建“三级联创”活动为抓手,率先践行农村基层党建“动车组工程”,并迅速从农村扩大到基层党建各个领域,探索实践并不断完善“区委夯实提速轨道、铸强基层党工委火车头、打造基层党组织动车、激活党员干部动力源、打牢群众基石”的“动车组工程”运行模式,营造了“节节激活、节节发力、节节作为”的干事创业氛围,扎实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相似文献   

2.
海安县深入开展基层党建县、镇、村“三级联创”活动,对照“五好”乡镇和村党组织标准,围绕全县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大局,深入实施农村党建“四双”工程。一是扎实推进“双创”工程。广泛开展“创先进基层党组织、创全面小康新业绩”的“双创”活动,研究制定了“双创”工程考核标准和考核办法,把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着力强化“双带”工程。  相似文献   

3.
《党课》2007,(11):6-7
“三级联创”活动是在农村党的建设中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各级党委要深刻把握“三级联创”活动的主题,全面加强农村党的建设,使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要推进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向纵深发展,抓好发展第一要务,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4.
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中国共产党直接输入农村的政党组织,“从严治党”将有助于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合法性。本文基于湖北省秭归县W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践发现,该村以“自组织”的方式重塑“党员-党支部”“党员-村民自治”及“党员-普通群众”三大关系从而实现基层党员主体性再造:首先通过内生性的党员会议制度将“无根党员”组织化,其次通过党小组下沉到自治村落将“凑数党员”政治化,最后通过非正式的常规考核落实党员基本责任。实践表明,通过一系列制度化建设有助于再造“有认同、有治权、有责任”的“三有党员”,从而化解基层党组织在身份认同、领导地位、群众路线三方面的现实危机,为农村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转型提供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5.
围绕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切实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开原市以基层党支部为单位,采取“四诺”措施,在全市农村广大党员中深入开展“党员承诺服务”活动,促进了党群、干群关系的和谐,推动了农村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实践》2013,(10):15-16
正蓝旗围绕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和夯实基层党组织“强基固本”工程,坚持以“232”工作机制推进农村牧区基层党建工作,发挥农村牧区基层党组织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方面的作用。一、坚持强化“两项机制”,落实农村牧区基层党建责任 一是强化基层党建责任制的落实。建立了旗、苏木镇(场)、嘎查村三级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联述联评联考机制,落实承诺制、问责制、分析制、通报制、考核制“五位一体”的苏木镇(场)党建责任体系,并延伸到嘎查村党组织。推进苏木镇(场)、嘎查村两级党组织“双向承诺”,并与工作实绩挂钩,今年苏木镇(场)党委共承诺95项,嘎查村承诺344项,涉及生态保护、农牧民增收、活动阵地、集体经济和合作经济组织等方面。开展了“落实苏木镇(场)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党委书记话党建”活动,在旗电视台开设了《上都党建》栏目,  相似文献   

7.
农村“厕所革命”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工作,也是实现基层环境治理的关键环节。当前阶段,我国农村“厕所革命”具有自身形成基础,并在基层环境治理领域取得了相当成效。但由于我国城乡二元分离体制、政府条块管理制度、市场参与机制缺陷、农民主体意识薄弱等制约因素,国家视角下的农村“厕所革命”在农民逻辑中得到部分“消解”,农村厕所建设的有效性不足,同时稀释了政府治理合法性。为此,我国进一步深化农村“厕所革命”,通过制度化重构和合作式治理,有效保障农民权利实质平等,提升农村基层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8.
《求贤》2007,(10):12-13
村级“两委”一把手是农村最基层的“第一责任人”。无论是解决三农问题还是构建和谐社会,最终都要落脚在提高村“两委”一把手的能力索质上。当前,各级党委和政府部门,都在着手研究如何对基层班子实行“帮带”的问题。但包括乡镇在内的各级单位和部门,对解决基层农村问题,在思想和工作方法上都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李鹏飞 《党课》2008,(11):124-125
近年来,许多地方在农村推行了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模式,有效解决了两委班子不团结和支部、村委“两张皮”的问题,巩固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础。但是,一些地方在推行“一肩挑”中采取了“一刀切”的方式:换届前向基层下达实现“一肩挑”的指标,要求基层必须按要求完成任务;在平时工作中,  相似文献   

10.
《天津支部生活》2007,(6):53-53
在扎实开展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中,蓟县县委始终坚持把村务公开工作与基层党建工作紧密结合,纳入镇村干部岗位目标考核内容,与“五个好”乡镇党委、“五个好”村党支部创建工作统筹安排、同步推进,有力地推进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水平,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全县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1.
今年以来,我们武陟县按照“抓基层、打基础,育典型、创特色”的工作思路,积极实施基层党建品牌战略,大力开展农村党建示范工程,培育了一批党建示范村和党员示范户,形成了“先进带后进,共同向前进”的创先争优局面,实现了基层党建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赢”。  相似文献   

12.
王彦生、王永利、师延林、沈浩……一位又一位基层干部感动着我们,“基层”也随之成为“热词”。然而,基层在哪里?农村、街道、老少边穷地区……翻开《现代汉语词典》,“基层”的含义是:“各种组织中最低的一层,它跟群众的联系最直接”。解释简单,却道出了基层的主要特点:基层,是在群众当中。帕米尔高原上的乡党委书记师延林在基层,老工业基地的“小巷总理”谭竹青也是在基层;投笔从戎爱武装的清华女生贾娜在基层,北大教室中讲授唐代文学的孟二冬也是在基层。  相似文献   

13.
十七大报告提出了“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完善民主管理制度,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当前,在全国农村兴起的“支部+合作社”(或支部+协会)模式充分体现了这个精神,把党的领导方式转变与农村经济发展生动活泼的实践高度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4.
实行村务公开制度,建立和完善村级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体制,其根本目的是提高农村牧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同时也是完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促进农村牧区经济稳定发展的必然要求。奈曼旗通过实践探索,特别是通过连续三年的农村牧区基层党组织集中整顿工作,全旗H9个嘎查村以“公开栏”、“公开墙”。“监督卡”、“明白单”等多种方式,全部实现了村务公开,并在实际工作中积极总结经验,树立了大沁他拉镇、先锋乡、白音他拉苏木等几个村务公开的先进典型,通过典型引路推动了全旗的农村工作。同时,苏木乡镇政…  相似文献   

15.
许美芳 《实践》2014,(2):18-21
为了全面提高农村牧区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切实发挥农村牧区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重要作用,近年来,通辽市紧密结合农村牧区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实际,积极探索基层民主管理和村民自治的有效实现形式,创新了备受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拥护的“532”工作法。  相似文献   

16.
农村“两委”班子担负着直接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的重要责任。可以说,农村“两委”班子建设的好与否,直接关系到农业经济结构凋整的成效和农民增收问题,关系到农村能否长期稳定。  相似文献   

17.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完善基层民主制度体系和工作体系。”近年来,济宁市任城区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基层治理创新的关键一环,在社区、农村、商务楼宇分别推行楼栋长制、街巷长制、楼宇长制“三长制”治理模式,引导多元力量共同参与基层治理,全区“三长”队伍达1.5万余人,在推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走出了一条以“三长制”引领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8.
肖扬 《当代贵州》2011,(33):51-51
通过记好“民情日记”,建好“民情台账”与“农村矛盾纠纷台账”,了解基层群众的所需所想所盼,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相似文献   

19.
全面实施“凝聚力工程”王进卯我们屯留县共有23个基层党委、554个基层党支部、10780名党员,其中农村党支部295个、农村党员6932名。我们立足县情,着眼发展,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始终不渝地把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巩固党在农村的领导地位的第一...  相似文献   

20.
王奎 《共产党人》2005,(17):12-13
近年来,灵武市委以“三级联创”统揽农村党建工作,紧盯创建全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先进市总目标,夯实“五个好”基层党组织基础,不断创新活动内容,在全市深入扎实地开展“两强”系列创建活动,形成了氛围浓、载体新、典型亮、特点多、基础实、效果好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