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但“以人为本”不仅仅是用来指导发展的,而且还是我们党新时期执政方略的重要理论基石,是加强新时期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原则。“以人为本”思想的提出既顺应了世界发展的潮流,又切合中国的历史和现实,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党的执政理念的升华。一、丰富了我们党执政的理论基础。“以人为本”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发展学说的一脉相承,是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执政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进一步丰富了我…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保持党的先进性为核心,解决了执政党赖以执政的前提和基础。同时,它也是检验我们党执政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并为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水平指明了方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中总结出来的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和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克敌致胜的三大法宝;在改革开放领导国家建设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三个代表”,将是提高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执政水平,胜利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制胜法宝。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观蕴含的人本思想:一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要求,以人为本的发展依靠力量,以人为本的发展目的;二是以人为本的和谐观,内在与外在的和谐统一,“大社会”与“小社会”的和谐共进,国内和谐与世界和谐的相互依存;三是以人为本的执政观,为人民执政,依靠人民执政,以人民利益为根本,实行科学执政:四是以人为本的人才观,确立以人为本的人才观,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以推进科学发展大局为目标,造就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相似文献   

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之间有一种相得益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关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 ,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必然能为真正把“三个代表”落到实处打下坚实的基础 ;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保障 ,始终坚持“三个代表” ,真正做到“三个代表” ,必然能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产生强大的促进作用。充分认识和深刻把握这种内在机理 ,无论对于更好地践行“三个代表” ,还是对于促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以及其他各项工作的开展 ,都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世纪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只有坚持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才能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才能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才能时刻保持党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6.
认真学习领会胡锦涛总书记今年七·一《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究讨论会上的讲话》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 ,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历史使命。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是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人的重大历史任务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坚持理论武装和实践创新 ,要紧紧抓好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相似文献   

7.
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关于群众路线的理论与实践不断创新,形成了一批重要的成果。“四大风险”、“四大考验”,是对党的群众路线历史依据的新判断;“以人为本”,是对党的群众路线为了谁、依靠谁的新论断;“为民思想”,是对党的群众路线感情观的新表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是对党的群众路线有效保障的新机制;“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以群众路线作为检验党执政活动的新标准;党内教育活动,是密切党群关系的新探索;“为民、务实、清廉”,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最高实践。这些理论成果和实践创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路线理论,将为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这一论断把“三个代表”与党的执政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是在深入思考我们党长期执政以及世界社会主义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资格、执政能力和为谁执政这三个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具有决定意义的根本问题,从而科学地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规律,表明我们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代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总书记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是对党的性质、宗旨和领导作用的新的高度概括,把党的思想基础和阶级基础统一起来,把党领导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统一起来。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基本原理,又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我们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内涵丰富,意义深远。这“三个代表”的思想是相互紧密联系的,应当完整地、统一地来学习、理解和贯彻落实,从而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现就党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谈几点学习体会。一、共产党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是党的先进性的内在要求和集中体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  相似文献   

10.
坚持以人为本,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新要求。以人为本,古来有之,也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应有之义。当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我们树立“人本”观念,对我们的管理工作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坚持党的先进性的科学内涵与实践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先进性是与时俱进的,具有鲜明的时代要求。当今时代,坚持党的先进性,必须用发展的眼光把握党的先进性的本质内涵和评价标准,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联系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不断地为党的先进性注入新活力。  相似文献   

12.
党的执政资源主要包括物质性资源,文化性资源和群众性资源三种,“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分别从三个方面来拓展和优化党的执政资源,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增强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相似文献   

1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必须要坚持的指导思想 ,在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哲学基础方面、在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上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致的。坚持与时俱进、永葆党的先进性和执政为民 ,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关键 ,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这一科学发展观坚持并发展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同志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着眼于把握发展规律、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而提出来的,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以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新的飞跃和升华。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核心是以人为本。所谓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5.
在全党深入开展的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的重要举措,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发展观,自始至终贯彻了“以人为本”的发展原则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理念,在学校发展中,要运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发展观,树立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搞好学校管理。  相似文献   

17.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永葆党的先进性,关键在于搞好党的自身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党的各方面建设成效最终都要体现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完成党的执政使命上来。为此,我们一定要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理论武装工作结合起来,同建设一支善于治国理政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结合起来,同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结合起来,同不断增强党的团结和活力结合起来,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1.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一、全面把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基本涵义。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诞生、发展和执政的历史经验的结晶,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是我们党必须始终坚持的执政理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牢牢把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是衡量有没有真正学懂、是不是真心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重要的标志。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鲜明的执政理念。我们党公开、鲜明地宣布:相信人民,依靠人民,为了人民,始终站在最广…  相似文献   

19.
当前,全党正在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同志“七一”讲话精神的新高潮,牢牢把握立党为 公、执政为民这一本质,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客观要求和需要。  相似文献   

20.
探索党的执政规律,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社会每个具体阶段的重要课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标志性理论为基础,科学地回答了共产党“为谁执政,如何执政”这一历史性命题,深化了党的执政观。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对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