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2 毫秒
1.
《湘潮》1986,(7)
(一九五八年十二月三十日) 说明:一九五八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至十二月十日,党的八届六中全会在武昌举行。会议主要讨论和通过了《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会后,不少湖南籍的老同志回到家乡,视察了解人民公社和大跃进的情况。彭德怀同志来到长沙后,先是由省委第一书记周小舟同志陪同去湘潭县韶山、乌石和黄荆坪公社,随后又由省委书记谭余保同志陪同攀登岳麓山和回平江,一道登上岳麓山云麓宫的还有年逾八旬的徐特立同志和肖华同志。我随行去平江时,记满了一小本彭老总视察时的谈话,回到长沙后便整理了这篇《彭老总回平江》,意在保存些党史资料。经谭余保同志过目后,他嘱我送交当时的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方克同志。以后我便没有再过问了。没想到在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中,机关造反派竟把这篇资料从档案室抖了出来,摘要铅印成十六开大本,予以批判。他们还加了一段“此毒草窝藏下来的过程”的按语,其内容是:首先引了方克同志的信,全文于下: “此材料为原谭老秘书黄显孟同志于一九五八年随谭老及彭到平江时的记录。黄整理后交我,我未及看,被积压下来了。这次彻底清理文件时才清出来,特交组织备查,并作些说明。方克一九六四年九月二十九日”以后,是省委宣传部送省委办公厅时有关领导的批语。最后送到了张平化同志手中,他批示“存档”。时间一晃二十多年,现在《彭老总回平江》的原稿在档案馆已找不到了,只找到“文化大革命”中的摘要批判稿,许多被删节省略之处已无法弥补,真是遗憾的事!但此稿仍保存了一些重要的史实,刊印出来,可供研究参考,也借以表示对平江起义五十八周年的纪念。  相似文献   

2.
彭德怀8岁丧母。这位孕育了中国人民伟大儿子的母亲的身世,也许是由于她劳累过度和贫病交加,过早地离开人世,一直鲜为人知,也没有人作过调查了解。《彭德怀传》也只是说“除了自己的姓——周姓,连名字也没有留下”。彭老总家住彭家围子,是在乌石峰的东麓,而她的母亲是乌石峰西麓斑竹塘大年冲一个周姓贫苦农民的女儿,两地相距10多里。笔者家住黄荆坪,则是在乌石峰的南麓,与大年冲仅相距4里。而且笔者的姑父周家镐也是大年冲人,与彭老总的舅父是同村同族的兄弟。湖南解放初期,周家镐的母亲曾对她的孙辈们说过:“我们家还有个…  相似文献   

3.
《湘潮》1990,(2)
1958年12月,彭德怀元师回到了他的故乡——湘潭县乌石。在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周小舟陪同下,视察了曙光人民公社。当时我在公社担任党委书记,有幸见到了他,听了他谆谆教导。此事虽已过去了30多年,至今仍记忆犹新。在视察中,我们一边走一边听彭总的讲话,不知不觉到了小舟书记的故居。突然,彭总停步风趣地说:小舟书记是你们这里的人,他是地主出身,在土改时,你们把他拖回来斗了没有?我笑着说:周书记是老革命,我们不能乱来。彭总继续说:我们要严格执行政策,在革命初期,我们队伍中有一些人虽然出身不太好,但他们背叛了自己的阶级,参加了革命,对革命作出了贡献,我们就不能用对待敌人那样的方法对待他们。例如,程潜在国民党统治时期当过省长,在浏阳、平江一带和共产党打过仗,但是,他在湖南解放的时候,能带头起义,为湖南解  相似文献   

4.
戴安林 《世纪桥》2009,(6):20-23
彭德怀元帅是湖南省湘潭县乌石寨人,1898年10月出生。他在家乡度过了苦难的童年和少年,投身革命事业以后,时常眷恋着家乡和父老乡亲,新中国成立以后,他仍然非常关心家乡的建设和群众的生活,曾先后于1958、1961年两次回乡开展调查研究活动。而今,当你走进乌石寨、走进彭家围子,你仍然会听到许许多多关于彭德怀元帅关心家乡的感人故事,你的心灵一定也会为他那片浓郁的乡情所打动……  相似文献   

5.
李日方 《学习导报》2013,(20):25-26
新中国成立后,彭德怀同志曾两次回湖南考察,深入农村、厂矿、学校调查了解情况,接待群众,访贫问苦,凸显了他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公仆情怀。2011年3月21日,习近平同志在湖南调研时专程赴乌石瞻仰彭德怀故居,并饱含深情地说:“彭老总是我非常敬重的一个人,他的精神永远是我们中国共产党宝贵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以他的精神来激励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做好自己的事,为党、为人民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好。”学习和弘扬彭总为民务实清廉精神,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相似文献   

6.
陈忠红 《新湘评论》2008,(10):44-45
题记:开国元帅彭德怀.1898年10月24日出生在湘潭县乌石寨彭家围子一个农民家庭。元帅戎马一生,南征北战,但却忘不了生他养他的这片土地。新中国成立后,他多次回乌石调查研究。他在调查研究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风范和高尚情操,令家乡人民记忆犹新,难以忘怀。今年是彭德怀元帅110周年诞辰,我们特约请中共湘潭县委书记陈忠红讲述元帅在家乡调查的几个故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湖南省湘潭县乌石寨,是彭德怀元帅的故乡。建国后的1958年、1961年,他曾两次回来。将军百战死,元戌探故乡。乌石寨的人们和这里的山山水水都忘不了彭德怀这两次回故乡的情景……  相似文献   

8.
周小舟原名周怀求,字元诚。1921年11月11日,出生在湖南省湘潭县黄荆坪乡狮龙桥的一个地主家庭。1936年,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代表,他参加了与国民党代表在南京举行的谈判,开始使用周小舟这个名字。同年8月,他去陕甘宁革命根据地任毛泽东秘书以后,正式定名周小舟。  相似文献   

9.
乌石,位于湖南省湘潭县西南的乌石峰山脚下,以山而得名。这里因哺育出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彭德怀元帅而蜚声中外。“文革”前,乌石是公社所在地,它由周围十多个大大小小的村寨所组成,其中距乌石仅数里的彭家围子,是1898年10月彭总的诞生地,在此他渡过了艰难贫苦的青少年时代。 1928年7月22日,30岁的彭德怀组  相似文献   

10.
1958年,彭德怀同志利用在北戴河开会间隙到海滨的一座军营视察.当时,我正在这个部队采访,有幸陪同彭老总一起参加了他和战士们的谈话.虽然时隔快40年了,但彭老总的那次谈话至今言犹在耳,振聋发聩,犹如警钟长鸣.8月的北戴河,骄阳似火.彭老总穿着洗得已经泛白的草绿色军便装,足登布鞋,冒着酷暑,在军营中视察,看战士们的宿舍有没有蚊帐,看饭厅、伙房卫生如何,俱乐部图书馆都有什么书报……最后,他又和十几名战士一起座谈.  相似文献   

11.
一次批评一生受益1930年8月,由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3军团从长沙撤出,退向平江长寿街,在永和市与红1军团汇合,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毛泽东任总前委书记兼总政治委员,朱德任总司令,部队暂在平江、浏阳一带休整扩编。当时,在家乡测阳县永和市诚嘉乡苏维埃政府任宣传委员的唐亮(当时的名字是唐昌贤)积极响应红军的号召,主动要求参加红军。入伍后,唐亮先是被编入红军政治训练大队,边战斗、边训练、边学习。经过两个多月的严格训练,唐亮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被分配到彭雪枫同志担任政委的红3军团第8军第2师任…  相似文献   

12.
彭德怀是为党和人民建立了卓著功勋的伟大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彭德怀从一个山村普通贫苦农民的儿子成长为坚强共产主义战士、举世闻名的人民共和国元帅,当然主要是由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引和伟大的中国革命时势的长期造就。但是不可否认,生他、养他的家乡这块热土,这里的环境与人民,这里的文化和风尚,对他思想、作风、性格的形成与才智的开启,都产生过深刻的影响。本文试对这一影响作一粗浅的探讨。一、地方风尚的影响彭德怀出生于湖南湘潭县乌石彭家围子,这里是湘潭县西部边邑,群山连绵,山青水秀。彭德怀从小就在山…  相似文献   

13.
<正>周小舟原名周怀求,字元诚。1921年11月11日,出生在湖南省湘潭县黄荆坪乡狮龙桥的一个地主家庭。1936年,作为中共代表,他参加了与国民党代表在南京举行的谈判,开始使用周小舟这个名字。  相似文献   

14.
一兵 《党史纵横》2000,(4):48-48
曹国安(1900—1937)吉林永吉人。原名于德俊。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吉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毕业,后入北平毓文学院学习。1930年毕业,曾去绥远国民党部队任参谋长,因策划兵变被监视,被迫潜回北平。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北平抗日救亡活动。1932年冬回东北家乡组织抗日武装斗争。1933年初打人伪军做兵运工作;4月下旬率迫击炮连起义,改编为红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迫击炮大队,任大队长;9月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三团政治委员。1934年11月任第一军二师师长兼政治委员,率部在辉发江南北坚持抗日游击战争。1936年春部队…  相似文献   

15.
今年10月24日,是深受人民爱戴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彭德怀同志诞辰90周年。在这里,我们撷取彭老总1958年、1961年两次回故乡调查时的几个小故事,奉献给读者,以示对他的深切怀念。时间虽然过去近30年了,但彭德怀同志在调查中所表现出的那种胸怀坦荡、光明磊落、耿直刚正、实事求是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德,仍光彩熠熠。  相似文献   

16.
孙勇 《新湘评论》2013,(24):27-29
1959年6月25日,在中共湖北省委第一书记王任重、中共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周小舟、公安部长罗瑞卿陪同下,毛主席回到了阔别32年的家乡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毛主席乘专列先到湘潭市,然后乘汽车到韶山,入住松山一号。  相似文献   

17.
建国后刘少奇回湖南纪事唐振南新中国成立后,少奇同志四次回湖南。第一次是1952年1月,视察与休养结合;第二次是1957年3月19日至28日,调查研究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第三次是1961年4月1日至5月15日,在长沙县广福公社天华大队及宁乡县花明楼蹲点,...  相似文献   

18.
顶天立地的彭德怀元帅一生有“三怕”。一怕出名。当年毛主席曾书赠彭帅:“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惟我彭大将军。”彭老总知道后,致信毛主席,请求将“惟我彭大将军”改为“惟我英雄红军”。二怕言过其实。《保卫延安》这本书翔实记述了彭老总的巨大功绩。彭老总看后,建议作者重新修改,他说:“我是一个很渺小的人物,把我写得太高了我有点害怕。”三怕脱离群众。有一次,彭老总在逛公园时发现,偌大的一个公园没有游人,一问才知道是有关部门为了他的安全把群众赶走了。彭老总生气地说:“不逛了,免得人家背后骂娘!”  相似文献   

19.
朱德元帅看望家乡青年代表张正平共青团四川省第四次代表大会1963年4月16日至24日在成都召开,我作为代表参加了这次大会。当时,朱德委员长正在四川视察,来自全省各地的团员代表,非常想见见这位出生在蜀中大地的革命老前辈。团代会主席团的同志向朱老总转达了...  相似文献   

20.
说服老部下服从分配1953年,山西省军区党委决定让某部参谋长韩彬同志转业。参加革命多年的韩彬同志对部队留恋,想留队继续干。怎么办?向党组织申请吧,恐怕无济于事。军令如山,个人终究要服从组织。能不能找一个“硬门”关系,疏通一下,或许还有转机。想来想去,他想到了当时的国防部部长彭德怀同志。早在抗日战争时期,韩彬就在八路军总部当侦察参谋,追随彭老总为革命出生入死。彭老总对老部下一向关怀,对自己也是很了解的。再说自己向来很少求人,不到万般无奈,是不会去找彭老总的,这点面子老首长总该给吧?只要他给山西省军区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