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十月革命之后,经过几年艰辛曲折的奋斗和探索,斯大林继承列宁执掌苏共领导权和苏联政权,不久就开始了在苏联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和建设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过程,并且不断从理论上对这种社会主义的实践进行总结。斯大林领导苏联30年,建立起了世界上第一个社...  相似文献   

2.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包括了斯大林一九五二年二月至九月写的四篇文稿,它集中讨论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若干理论问题,总结了苏联建设社会主义三十多年的历史经验,探讨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等一些重大课题,代表了斯大林以及苏联党和人民当时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水平,因而我们从中看到了斯大林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刘伟  张展 《学理论》2009,(8):30-32
苏联的官制在列宁时期初步运行起来,在斯大林时期得到发展和僵化,列宁和斯大林时期的官制相比较,二者既有继承,也有异化。分析和比较列宁和斯大林时期的官制特点,不仅可以进一步审视斯大林体制,而且从中能够得出苏共失败的原因。同时,它对我国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改革、执政党的建设也是一个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刘薇 《学理论》2015,(2):130-131
斯大林模式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建设成功的社会主义实践模式,它既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也存在一些弊端。从苏联的具体国情、联共(布)党内斗争、斯大林的个人专制来探讨斯大林模式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可以吸取苏联经济建设中的经验教训,提高我们对社会主义发展的认识,以便更好地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来。  相似文献   

5.
目前苏联理论界正在对苏联历史进行重新评价。其中,一个主要问题是如何以新的眼光看待斯大林。很多苏联人开始感到,构成斯大林问题的不汉是苏共20大上揭露的政治迫害,而更主要的是斯大林所建立的政治、经济體制实质。戈尔巴乔夫的评价戈尔巴乔夫认为,斯大林“是一个极其矛盾的人物”。他说,“我们站在历史真理的立场上既要看到斯大林在争取社会主义和捍卫社会主义成果的斗争中所作的贡献,也要看到他和他週圍的一些人所犯的严重政治错误与横行霸道”,“斯大林及其周围的一些人对党对人民所犯的大规模镇压和违法罪过是很大的”(《十月与改革:革命在继续》莫斯科,1987年)。同时,戈尔巴乔夫在谈到斯大林时期“在党和国家领导中形盛了行政命令制度,官僚主义更加严重”时指出,“在那种情况下,这种经营管理方式和制度,总的来说是有成果的”,但是“应该注意  相似文献   

6.
在1925年前后,联共(布)党内发生了一场关于苏联一国能否建成社会主义的大辩论,联共(布)领导成员中出现了两种截然对立的意见。一方以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大为代表,另一方以斯大林、布哈林、李学夫等人为代表。斗争的结局是,斯大林关于苏联一国可能建成社会主义的理论,赢得了全党绝大多数党员的拥护,成为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方针。半个多世纪以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表明,斯大林在这场斗争中捍卫了列宁主义,继承和发展了列宁关于一国可以建成社会主义的理论,这是斯大林对国际  相似文献   

7.
列宁逝世后,斯大林担起了领导苏联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重任。他在捍卫列宁主义的斗争中,并在总结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经验的基础上,阐发了许多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但是,从1956年苏联批判斯大林以后,他所阐述的许多正确思想,都被否定了。今天我们有必要对这些问题重新进行探讨。一、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体系问题从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是一个革命转变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马克思认为“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的实践中发展了这一学说,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体系”的概念,并指出这是“一个由若干齿轮组成的复杂体系,而不是一个简单的  相似文献   

8.
关于科学社会主义发展新阶段的若干前沿问题(续)中央党校教授、博士导师赵曜四、关于斯大林和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怎样评价斯大林和苏联社会主义模式,这是当前社会主义的一个前沿问题。苏联在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在斯大林的领导厂,打破了第二国际的教条,把一个经济文化...  相似文献   

9.
史伟刚 《理论探讨》2006,34(2):16-19
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在资本主义的汪洋大海中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历史难题。以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和邓小平为代表的社会主义者为破解社会主义历史难题进行了不懈的探索。邓小平理论的诞生第一次系统地破解了这个历史难题,不仅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而且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0.
20——30年代的苏联,就社会主义建设问题,在党内曾发生过激烈争论。如何评价这场斗争,几十年来一直为理论界所关注。在工业化问题上,斯大林同托洛茨基的争论;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问题上,斯大林同布哈林的争论,文章较多,观点也逐渐趋于一致,但有关布哈林同斯大林在工业化问题上的争论,却很少有人认真分析。其实,布哈林是  相似文献   

11.
恩格斯曾说,社会主义是不断改革的社会。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也曾进行了三次比较大的改革,试图解决面临的问题,焕发社会主义的生机,但结果都不尽如人意。苏联改革失败的原因固然很多,但不能正视自己实力不如资本主义的地位,不能科学地对待资本主义制度的文明成果,故步自封,是重要原因之一。在进入和平建设时期后,列宁特别重视发展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关系,发展商品经济,新经济政策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斯大林当政后,更强调苏联与西方的对抗,并把这种对抗理论化,成为斯大林模式的一部分,直接影响着后来的改革。不借鉴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验,排斥市场经济,盲目相信自己制度的优越性等,使苏联的改革很难成功。  相似文献   

12.
论毛泽东对商品经济理论的贡献王翠英(一)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曾经设想:社会主义社会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之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就不复存在了。列宁和斯大林根据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勇敢地突破了马恩的设想,认为社会主义还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相似文献   

13.
三、正确认识和处理国内外的各种关系,充分利用国外条件加速国内建设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正确地认识和处理了国内外的各种关系,在坚持自力更生和独立自主的基础上,正确利用了国外的经济和技术条件,加速了国内的社会主义建设。托洛茨基主义分子和季诺维也夫分子,既看不到依靠苏联本身的力量来建成社会主义的可能性,也看不到怎样正确利用国外条件进行和加速国内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正  相似文献   

14.
所谓“传统社会主义”就是指苏联在斯大林时代所形成的一套社会主义模式。其基本特征是:在政治上,党中央高度集权、党政不公、以党代政、干部职务终身制等等;在经济上,高度中央集权的管理体制、政企不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以行政手段代替经济手段管理经济生活,过分强调计划、忽略市场、在计划体制上又片面强调指令性计划等等。这种社会主义既非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社会主义——马恩设想的社会主义基本上是一个“无商品、无货币、无市场”的“三无世界”;也不完全是列宁所设想的样子——列宁很重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些基本原则。以列宁、斯大林为领袖的苏联共产党,领导了苏联人民在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第二次大战后,世界上又建立了一系列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些有不同的历史特点与相异的具体情况的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都进行过种种探索和实践,有比较成功的经验,也有许多深刻的教训。在当代,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都面临着世界范围的新的技术革命的挑战。为迎接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到来,充分发  相似文献   

16.
一国建成社会主义思想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基础。弄清斯大林对这一思想的认识,发展的过程,对于探讨斯大林在经济落后的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的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观斯大林一国建成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发展过程,我们可以把它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否定阶段。以1924年12月斯大林为《走向十月革命的道路》一书写的序言即《十月革命和俄国共产党人的策略》为阶段分界。在此之前,斯大林一直认为只有几个国家  相似文献   

17.
苏联从事社会主义实践已有半个多世纪。但是,越来越多的人正在思考这样一些问题:苏联在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建立的体制是否具有超越时空的普遍意义?一个国家是否能够向其他国家提供一个一成不变的模式?历来对社会主义的某些理解是否正确、有益?等等。要回答这些问题,就有必要研究俄国社会主义的最早的设计师列宁的有关思想。研究的结果告诉我们:列宁本来只给自己规定了建设俄国式社会主义的任务,而从未想为后人确立一个至高无上、一成不变的模式。“唯一模式论”本来就不符合列宁主义,至于列宁逝世后逐渐形成的那套模式以及人们对社会主义的片面理解,更是未必符合列宁的最初构想的。今天,我们深入研究列宁当年关于俄国式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对于更加自觉、更加理直气壮地建  相似文献   

18.
十月革命后,列宁探索出一条落后国家利用资本主义迂回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新路。我国与前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利用资本主义问题上发生的曲折,与忽视列宁的迂回过渡思想、忽视马克思的“两个决不会”有关,并与斯大林的社会主义观有内在联系。中国现实的社会主义,要吸收和借鉴列宁利用资本主义迂回过渡的思想,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9.
杨举 《学理论》2009,(28):152-153
斯大林的集体农庄思想,是苏联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的社会主义道路的独特探索,它的提出开创了苏联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之路,促进了工、农业的快速发展,从而巩固了新生的无产阶级政权。然而,这种脱离苏联农业实际情况,主观的拔高农业公有化水平的做法,也使苏联农业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我们分析总结斯大林的集体农庄思想,对于中国推进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新农村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学术界流行这样一种观点:列宁提出了“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的理论,即“一国胜利说”,斯大林捍卫了列宁这一学说,并系统发展到了“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理论。因而,“一国胜利说”是列宁的功绩;“一国建成社会主义”则是斯大林的贡献。其实,这种说法是不符合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史的。考察一下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史就会发现:列宁不仅提出了“一国胜利说”,而且还提出了“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理论。斯大林也曾论述过“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理论,但那只是对列宁这一学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