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0 毫秒
1.
叶必丰 《法学》2012,(2):75-81
《行政强制法》的实施给本来就困难的行政调查和取证带来了新的挑战。基于在坚持依法行政的前提下实现行政调查和取证的目标,我们有必要在立法上完善相对人不履行证明责任的法律责任制度,有限使用秘密调查取证方法,推行调查取证中的担保制度,以及建立调查取证中的职务协助制度。  相似文献   

2.
所谓秘密取证,是指公安司法机关的办案人员采取秘密的方式收集刑事证据,做到正确及时地揭露、证实犯罪和保障无辜的一种活动.取证到底应该公开进行还是秘密进行,由于法无明文规定,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并不一致.为此,笔者也想从刑事证据理论上谈一点看法. 秘密取证的合理性刑事证据理论来源于司法实践,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在法律对取证到底能否秘密进行没有作出明确规定的情况下,应以司法实践来检验.从司法实践的经验来看,笔者认为,秘密取证是符合刑事证据理论要求的,是合理的.这种合理性,主要表现在以下诸方面. 第一,秘密取证有利于对刑事证据的审查、判断.因为任何证据材料都可能有真有假,或者真真假假.而各种刑事证据材料是否具有客观真实性,它本身不可能自己证明自己,而  相似文献   

3.
违反法定程序收集行政证据是指行政主体在行政执法中没有依据行政实在法所规定的程序要件收集行政证据并进而做出行政行为的状态,表现为行政主体单方面向行政相对人取证、强迫取证、隐蔽取证、不进行质证而取证、仅仅收集有利于行政主体的证据等。违反法定程序收集行政证据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具体行政行为问题,而是牵扯到行政主体及其公职人员的行政作风、行政行为的司法化和行政的过程监控问题。因此,有效构建违反法定程序收集行政证据的制度和规则对于提高我国行政权行使的质量、与法治发达国家接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行政诉讼中,被告的代理律师能否取证?目前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不一:一种观点认为,可以取证,因为行政诉讼法第30条已明确规定;另一种观点认为,能否取证要看具体情况,主要证据不足的不得取证,一般证据不足的则可以。在行政审判工作中,很有必要弄清这一问题,它涉及到行政审判工作如何开展的问题,笔者认为,在行政诉讼中,被告代理律师不得取证,理由如下: 一、从立法目的看,被告代理律师不得取证。《中  相似文献   

5.
在行政诉讼中,作为被告的代理律师是否享有调查、取证权,对这个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中,目前的看法不尽一致,关键是对我国行政诉讼法中有关规定的不同认识和理解,主要有四种观点:一、认为在行政诉讼中,作为被告代理人的律师不享有调查、取证权;二、认为可以补证,即律师可以通过调查,补充一些能证明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的材料;三、认为被告的代理律师能否取证要看具体情况,主要证据不足的不得取证,一般的问题可以调查和取证;四、认为行政诉讼法中被告代理律师享  相似文献   

6.
新刑诉法规定行政机关收集的证据在刑事诉讼中可以使用,但必须首先审查行政证据是否欠缺证据基本要素,并要依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审查其取证的合法性,行政证据才能具备证据能力。在因客观情况而无法再次取证的情况下,若行政机关所取的言词证据经审查能够保证客观性,可以直接作为证据使用,即便不能作为证明案件实体事实的证据,也可以作为反驳证据使用。行政机关在执法中采取的抽样取证是一种特殊的取证方式和证明方法,所得的证据在满足抽样规则的前提下可以作为刑事证据使用。依行政法规中的推定规则所得的推定事实在刑事诉讼中不应作为证据使用,但不影响基础事实作为证据使用。  相似文献   

7.
行政诉讼取证期限与举证期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行政诉讼规定取证与举证期限的原因我国行政诉讼法为什么要规定取证与举证期限呢?原因在于:(1)“先取证,后裁决”规则的要求。“先取证,后裁决”是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程序要求。但行政主体经常在涉讼后,才收集相关证据并向法院提供,并利用强大的行政权强迫审...  相似文献   

8.
<行政诉讼法>关于被告在诉讼过程中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的规定,来源于行政程序中先取证后裁决的原则.<行政诉讼法>颁布以后,该原则得到了充分的阐释,对于行政机关树立程序意识和证据意识,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但这一规定本身有不合诉讼法与行政法基本原理之处,应当进行修改.修改后的<行政诉讼法>应当删除现行法中关于限制被告取证的规定,亦无必要涉及代理人以及其他问题,只规定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行为以后所收集的证据,不得作为证明被诉行政行为合法的依据即可.  相似文献   

9.
首先,对初查对象、初查目的、制定的初查方案、采取的初查方法和使用的手段,要严格控制知情面,绝对禁止对其他任何人泄露。 其次,对举报人要保密。要了解情况时,须秘密接触举报人。 第三,隐蔽初查意图,隐蔽身份、秘密取证。即根据案件情况,采取跟踪、守候、化妆等手段,或以其他  相似文献   

10.
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裁决时依据的评估报告,如果存在评估人不具备法定评估资格,或评估人未依法取证等程序上严重违法的问题,应认定行政机关的裁决主要证据不足,依法予以撤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