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东北某省一位领导到一个市调研时,发现部分街道脏、乱、差严重,要求尽快整治。该市负责人向他汇报说,将于某日安排包括武警官兵在内的2000多人上街清理。那天,省领导派人去察看,结果发现这个所谓“2000人大清理”的行动纯属子虚乌有。这位省领导感慨地说,这么简单的事情都糊弄我!时下,糊弄上级已成官场腐败的一大痈疽,党和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糊弄上级耍绝招如今官场上不乏糊弄上级的现象,少数领导干部不是扎扎实实地工作,而是滑头滑脑地糊弄,花招迭出,颇费心机。表面文章搭建花架。现在形式主义、表面文章已泛滥成灾。比如文明窗口单位…  相似文献   

2.
蔡恩泽 《共产党人》2007,(10):30-31
如今官场上不乏糊弄上级的现象。少数领导干部不是扎扎实实地工作,而是滑头滑脑地糊弄上级,花招迭出,颜费心机。  相似文献   

3.
刘国兴 《唯实》2008,(8):192-192
中国官员的“唯上”意识,由来已久,既是封建官场陋习,也是现今官场通病。为官者只知看上级脸色行事,惟上级马首是瞻,诚惶诚恐,战战兢兢,不敢有丝毫懈怠和出格。当然,客观公正地说,我们不能过分责难他们,是制度使然。因为他们头上的“乌纱”捏在上级手里,上级可以“赐予”,也可以“收回”。若上级素质低下,玩弄权柄,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相似文献   

4.
正领导的态度,往往决定玩笑的尺度。遇到不喜欢开玩笑的领导,下属自然闭口不言,遇到喜欢开玩笑的领导,下属也不能"畅所欲言"。一名著名的官场小说作家曾说,中国的政治最像政治,中国的官场最像官场。中国的官场中,是没人敢同上级开玩笑的。不过一名官场内人士却认为,所谓官场内下级不敢和上级开玩笑的说法过于主观。"关键看开什么玩笑,尺度如何把握。"  相似文献   

5.
刘国兴 《唯实》2008,(9):192
中国官员的"唯上"意识,由来已久,既是封建官场陋习,也是现今官场通病.为官者只知看上级脸色行事,惟上级马首是瞻,诚惶诚恐,战战兢兢,不敢有丝毫懈怠和出格.当然,客观公正地说,我们不能过分责难他们,是制度使然.因为他们头上的"乌纱"捏在上级手里,上级可以"赐予",也可以"收回".若上级素质低下,玩弄权柄,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下级不"唯上"能混下去吗?别看他们有些人在群众面前龙骧虎步,赫赫巍巍,威风得像位尊神,可在上级面前却佝腰偻背,猥猥琐琐,温顺得像只绵羊,胁肩谄笑,极尽柔媚.领导皱下眉或打个喷嚏,他们也会惶惶然胆战三天,戚戚然失眠半月.说实话,这些人,也活得怪累的.真是做民难,为官也不易!……  相似文献   

6.
“心态浮躁,追名逐利。一事当前,总是算计个人得失,习惯于做表面文章,热衷于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脱离实际,劳民伤财。”这是胡锦涛总书记对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的浮躁之风一针见血的剖析和严厉斥责。如果说其他领域存在的浮躁污染的是水流,那么,官场浮躁则污染的是源头。  相似文献   

7.
邵立 《廉政瞭望》2014,(15):34-34
中国官场内部信息流通的扭曲有两个方向。一是从下至上的方向,下级为了迎合上级喜好,“生产”出统计结果。一是以“内参”系统为代表的上级对下级的信息垄断。  相似文献   

8.
如今在一些地方的官场上,上下级关系异化.一些下级官员为了获得上级的青睐,卑躬屈膝,阿谀奉承.显得奴性十足,严重丧失人格尊严。有人称之为“官场‘家奴'”。这种“家奴”现象,在贪官群中表现最为突出,小贪官往往匍伏在大贪官的脚下.鞍前马后听其指使,为其效劳,从中分得一杯羹。  相似文献   

9.
《理论与当代》2005,(6):48-49
王涛在5,99日的《法制早报》上撰文指出:下级不敢说“不”是官场流行的游戏规则。4月27日通过的《公务员法》将原来规定“公务员不得对抗上级决定和命令”的内容,增加为“公务员执行公务时,认为上级的决定或者命令有错误的,可以向上级提出改正或者撤销该决定或者命令的意见。”但公务员会把“说不”当成一种风险。  相似文献   

10.
当前,在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团场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热潮中,求真务实是我们每个领导干部肩负的责任和义务。只有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把上级布置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我们的各项工作才会不断向前推进。但是,在我们有些单位和领导干部身上,却反映出不和谐的音符,这些人常把务实挂在嘴边,说得多,干得少。个别领导干部善于走形式,做做表面文章,对待上级布置的工作总是蜻蜓点水。这种做法不仅影响了单位的工作进度,又延误了时间和耽误了工作。  相似文献   

11.
对下也要讲真话赵国庆对上讲假话,下级糊弄上级,是当前社会运转机制中亟待解决的“通病”之一。群众中流行的“干部出数据,数据出干部”就是一大讽刺。然而,在领导机关中,对下不讲真话的,也并非是个别现象:明明看出了下面的问题,也不肯如实指出,甚至将问题的一面...  相似文献   

12.
实行村务公开.村民心中有本“明白帐”,便于村民参与村里公共事务的管理和监督,防止村干部腐败现象的发生。时下,有个别村在实行村务公开时,不注重实效,搞形式主义。为了应付上级检查,他们大做表面文章,在村里像模像样地设个村务公开栏,临时拼凑些数字,弄虚作假,企图蒙混过关。若没有上级检查,村里的帐目就不及时公布,有的甚至一年也不上拦公布一次,村务公开只是一句空话。对此,群众意见很大。公开的内容真实是村务公开的核心和灵魂,也是其生命力所在。但有些地方在村务公开中,对乱发奖金、滥吃滥喝、请客送礼、挪用公款等…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官场内部信息流通的扭曲有两个方向。一是从下至上的方向,下级为了迎合上级喜好,"生产"出统计结果。一是以"内参"系统为代表的上级对下级的信息垄断。统计数字是政府决策的重要工具,但这些数字真的可靠吗?这种疑问,在政府内部也普遍存在——比如,外国媒体就总结过"克强指数",认  相似文献   

14.
声音     
《廉政瞭望》2014,(21):10-10
处于官场,我觉得应该坚守同流不合污的工作底线,不合上级的污、不染同级的污、不沾下级的污。” ——任成都市长11年,于近日调任中铝集团董事长的葛红林如此谈自己的“为官之道”  相似文献   

15.
曾几何时,坊间常流传"工作干得好不好全看接待优不优",以及"接待就是生产力"的工作信条。而在有的地方确实也是如此"照章办事",摆出美丽图景等待上级调研,把问题悄悄打包藏起,这样即便不是隐瞒也是糊弄上级。以往的调研,出发前打招呼,让调研对象有时间准备、有范围安排、有机会接待,有行程"放松",应了"吃人嘴软、拿人手短"的俗语,调研结果皆大欢喜。如今的随机调研,随机选点,不打招呼,不讲排场,一竿子插到底,直接进村入户,直面工作难点与不足,让应付、敷衍调研的陋习顽习措手  相似文献   

16.
正"糊弄洋鬼子"是我幼年时就学会的一句话,每当我做妈妈分派的家务活干得不好的时候,妈妈就会冒出来一句:你糊弄"洋鬼子"呢!长大之后,我才知道,这句话颇有历史渊源。最早大规模糊弄"洋鬼子"的事儿,是茶叶贸易。虽说清季之开放口岸之前,只有广州一口通商,但中西之间的贸易规模并不算小。来华贸易的主力军英  相似文献   

17.
上期回顾     
《廉政瞭望》2013,(9):3-3
在这个既骂官、又羡官,更崇官的国度,假“钦差”不乏生存的土壤。假官员的承诺是假的,上级官员对资源、权力的垄断是真的;假官员的“政绩”是假的,百姓对官员实干、官场清正的渴求是真的。  相似文献   

18.
网闻摘录     
《党员干部之友》2017,(5):63-63
"假作为"要不得近日,有媒体总结基层"假作为"花样翻新,一些干部竟成"套路"高手的现象。貌似卖力,实则装样,人到心不到,这类"假作为"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喊口号很积极,行动上难见影"。一些干部习惯认为,"假作为"也是作为,至少要胜过"不作为"。这种思想显然是错误的。相对于"不作为","假作为"的要害在于"假",蒙骗上级、糊弄群众,"假作为"更具迷惑性,不  相似文献   

19.
2014年7月6日,中组部党建研究所课题组在发布的测查报告中,将官场“搞山头”的不良现象公布于众。 记者在梳理多起贪腐案件时发现,“搞山头”已然成为贪官的惯用伎俩。“苍蝇”“老虎”们以老上级、老部下、老同学等关系为纽带,结成各类利益共同体的“山头”。  相似文献   

20.
<正>《人民的名义》通过周梅森的文学笔法大胆准确地揭示了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持续深入发展,在大量社会财富聚集的同时,官场权力利益之争也越发复杂和激烈,官员们的思想意识也在财富爆发的裂变中呈现不同形态。小说以更细腻的笔法,更深层的思考,再现了官场盘根错节的裙带关系,形象地塑造了正反面人物形象,精准客观地剖析了官场潜规则及存在根源,获得了读者的公认和好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