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崇正国际联盟集团是台湾一家颇具实力的跨国企业,不仅在国内拥有28家分公司和14000名员工;并且在海外65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公司.作为崇正集团总裁张扬先生始终奉守“忠诚立信、有情有义”企业宗旨,1988年起,他先后在广东、上海、江苏、新疆、山东、北京、辽宁等地发展投资,为祖国的改革开放与发展市场经济贡献力量.他凭借企业家的智慧和军人的胆识与毅力,使崇正集团的事业蒸蒸日上.1996年,与沈阳东陵区殡葬管理所合作建立沈阳天山福园有限公司.本着  相似文献   

2.
荣毅仁在参加八届全国人大上海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谈到,“教授卖烧饼”、“讲师擦皮鞋”一类事情不是市场经济。他强调,对什么是市场经济,特别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很好地研究,并在实践中提高认识。他说,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理论上的创新,要完善我们的认识。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是适合国情的,符合国家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3.
自从上海市长韩正宣布今年2月出台人才居住证转户籍办法,在沪上一家美资公司工作的陈东升就感到自己好事将近。在上海打拼了10年,他第一次感到上海户口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自从他2005年办了居住证之后,每年都会去申请一次上海户口,但都被一一驳回,每次都卡在“大专学历”和“毕业院校非211”。  相似文献   

4.
中国唯一一家开设独立肺移植专科的医院,不在北京、上海,而在名头并不太响亮的无锡市人民医院。51岁的陈静瑜作为这家医院的副院长,是肺移植团队的带头人。10多年来,他和他的团队累计完成了超过300例肺移植手术。  相似文献   

5.
1938年秋,浙江嘉善黄氏一家为躲避战乱,来到上海。一名男婴呱呱坠地,其时院内黄菊刚开,男婴便以菊为名。 大上海的这位当家人,是个有思想,有主见,有谋略,有气度的人。记者在采访中,有一段同黄菊的对话颇能说明他的待人接物、处世之道。 记者:您认为您个人的长处是什么?  相似文献   

6.
1921年7月,董必武出席了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他报告了武汉早期组织的情况,参加了大会文件的起草工作,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不仅如此,在数十年的革命生涯中,他始终自觉研究和宣传党的一大。  相似文献   

7.
《福建党史月刊》2014,(3):37-37
正"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鲁迅,在世人的印象里,大多是冷峻犀利的,其实他也有着一颗侠骨而温情的心。对前来求助的文学青年,鲁迅会给予慈父般的关怀。郁达夫在《回忆鲁迅》中说,有位青年学生,因仰慕鲁迅来到了上海,到上海后,鲁迅不但收留了他,还收留了他找的女友,给他们提供吃住。这位青年学生不但心安理得,还要求鲁迅一定要为他谋一出路。鲁迅没法子,就找郁达夫,让他为这青年学生去谋一职业,假使真的找不到,那么就请一家书店或报馆在名义上用他做事,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十多年来,我们耳朵里不知听到了多少中国人奋斗留洋、异邦安家的故事。但有外国人到中国来安家落户的么?有,还不少,穆彼得一家便是。请看摘编自《上海文化艺术报》上戴仲燕撰写的《洋人彼得一家的“土居”情话》——  相似文献   

9.
正周立波,中国共产党忠诚的文化战士、杰出作家、学者,新中国成立之初即获得国际奖项的优秀作家之一。上海十年1926年,在湖南长沙省立中学读书的周立波在五四思想的影响下,开始接触和学习新文学。当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湖南工人运动和学生运动此起彼伏,周立波也离开书斋,走向社会,积极投身到革命斗争的洪流中。1928年初,周立波离开湖南来到了上海。在上海,他积极参加社会活动,被地下党组织当作培养对象,并吸收他进入了  相似文献   

10.
1921年7月,董必武出席了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他报告了武汉早期组织的情况,参加了大会文件的起草工作,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不仅如此,在数十年的革命生涯中,他始终自觉研究和宣传党的“一大”。  相似文献   

11.
初见李俊时,一脸憨厚的笑容会带给你踏实的感觉.今年49岁的他,自1990年携一家4口来农十师一八八团九连后,便扎根在了这里.凭着他执着的韧劲,在平凡的岗位上获得了不平凡的业绩.多年来,他曾获得过自治区"劳动模范"、十师"优秀共产党员"、十师弘扬"兵团精神"先进个人、团级"工会积极分子"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2.
<正>旧上海浙江中路137弄1号是一幢五层楼旧房,底层是一家老字号的珍珠泉浴室,楼上有个"富川商行",为四川商人在沪上开设。60多年前,中共设在上海的地下经济机构——华益公司,最先就是在这幢楼里开张的。这家公司的"老板",是四川籍共产党员肖林和他的妻子王敏卿。奉党的命令"下海"肖林,原名肖本仁,四川江津县人。他中学尚未念完,就因共产  相似文献   

13.
作为《朝日新闻》特派记者,尾崎秀实在上海结识许多中国左翼文化人士,并为“左联”活动提供帮助,在此期间他与鲁迅成为至交 1928年11月的一天,尾崎秀实携妻子广濑英子登上了从神户开往上海的轮船。尾崎秀实是作为日本《朝日新闻》特派记者前往上海的。尾崎夫妇来到幢憬已久的中国,最初是隹在上海日租界的昆山路义丰里一家服装店的楼上。在这里,尾崎首要的工作是,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个方面,具体而仔细地考察、了解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4.
《实践》2019,(1)
<正>顾正红,1905年出生在江苏阜宁(今属滨海)一个贫苦农家。1921年家乡遇水灾,顾正红随母亲到上海,找到在一家小油厂做工的父亲,一家人在沪西一个贫民窟里住下。顾正红曾在上海日商内外棉九厂、七厂当过工人。1924年,他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创办的工人夜校和沪西工友俱乐部,并很快成为俱乐部积极分  相似文献   

15.
《理论与当代》2010,(7):56-56
据张斌等在5月24日的《经济观察报》上解释;48岁的刘青山在上海市郊拥有一家生产玻璃制品的企业,个人资产数亿。移民,已经是他多年来的打算。现在,他准备让这个愿望变为现实——移民圣基茨和尼维斯联邦。只要在这个岛国买上一幢海滨别墅(70万美元左右),再走一下例行的手续,他就可以获得当地的公民身份。这个身份可以给他带来的好处是:一、其护照在全球许多发达国家都是免签;二、对于外国迁入居民免征各种税收。  相似文献   

16.
中共情报史上绝无仅有的“五重间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1年10月的一天,在上海静安寺一家白俄咖啡馆,他见到了潘汉年和另一位地下党的负责人王子春(即欧阳新)。两人代表中共上海地下组织正式通知他——袁殊,党已根据他的要求和表现,同意吸收他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特别党员。 正当他沉浸在幸福的喜悦中,潘汉年却向他提出了另一个要求——褪去左的色彩,变为灰色人物;向国民党中上层社会靠拢,利用合法身份,打进敌人心脏,为党搞重大的战略情报。他义无反顾地投入了新的斗争之中,活跃在一条特殊的战线上。他也曾向朋友暗示:“我可能有一天搞得身败名裂,那时你别忘记,我们还是老朋友.”这一天,改变了左翼作家袁殊的命运。  相似文献   

17.
海德姆和斯诺一起奔赴陕北 1933年11月,23岁的乔治·海德姆来到上海,那时他刚刚从瑞士日内瓦医学院毕业并取得博士学位.作为一个美籍黎巴嫩人,海德姆1910年出生于有"水牛城"之称的纽约州布法罗市. 来到上海后,海德姆开始研究当时流行的"东方热带病",先是在上海广慈医院和美国同仁医院工作,后来自己开设了一家诊所.本希望他回美国工作的父母在知道他到中国时,就提出了疑问:"中国那么远,你何时才能回来?"然而,海德姆一踏上中国的土地,看到民不聊生的社会状况后,就决定留下来.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结识了路易·艾黎、史沫特莱等人.  相似文献   

18.
今年5、6月间,江泽民同志在上海、长春召开的企业座谈会上,发表了《坚定信心,明确任务,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讲话。他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不是搞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的是要使国有经济和整个公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始终保持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如果失去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也就不可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所以,搞好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  相似文献   

19.
霞飞 《党史博览》2007,(6):50-52
许多老上海人都还记得陈阿大这个名字--他是王洪文的"小兄弟",在"文革"中靠造反起家,当上了上海市主管工交工作的领导,还当上了中共九大、十大代表.但曾几何时,他随着"四人帮"的覆灭而销声匿迹,在政治舞台上失去了踪影.那么,陈阿大走过了怎样的人生道路呢?  相似文献   

20.
<正>从多重的色彩愿望中打开精致达意的缺口,助力嘉善成为飘着稻香的风景之城、幸福满载的“确幸之城”,让嘉善青年心为之动神为之夺,这是嘉善共青团的使命和担当。“确幸”,是确实幸福,也是蓝图刚刚拟就,你正挽起衣袖。有两则消息特别打动人心。“十一”长假前,在嘉善大云镇工作的小伙伴蒋智超,特地去上海婚博会预订了一家上海高端摄影机构的婚纱摄影套餐,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婚纱照外景拍摄地点却是位于大云镇的碧云花园,离他只有几步之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