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核心价值体系体现社会共同价值理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文化是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承载媒介,要注重构建核心价值理念的社会引领地位。要注重加强全社会尤其是重点群体的核心价值观教育。还要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机制合力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思想理论领域需要进一步优化整合。  相似文献   

2.
核心价值体系体现社会共同价值理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文化是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承载媒介,要注重构建核心价值理念的社会引领地位。要注重加强全社会尤其是重点群体的核心价值观教育。还要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机制合力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思想理论领域需要进一步优化整合。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理想、社会运动和社会制度,充满"价值"意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仅要彰显"社会主义"的价值意蕴,而且要凸显中国社会发展的实践逻辑和"中国特色"。在中国社会发展的实践进程中,作为现代民族国家的中国的历史进程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合乎逻辑发展的产物,也是中国实现政治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如何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保持民族国家的价值本性,发挥民族国家的认同功能,将成为每个国家和人民所面临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既不是五形态论,也不是三形态论,而是"生产方式社会形态"理论。马克思从生产的技术形式、社会的生产形式和生产的社会形式等三重逻辑出发,构建起以生产方式为核心的社会形态理论。把握中国道路的马克思主义话语权,需要从以生产方式为核心的社会形态理论出发阐释中国道路,揭示出中国道路处于由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的转型期、商品市场经济阶段、社会主义社会形态等构成的历史方位;有效说明中国道路的社会主义属性、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的历史合理性、基本取向的现代性;正确把握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与"发达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三对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5.
党理轩 《当代广西》2014,(13):14-14
正党的十八大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对社会层面提出了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核心价值追求。"自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规定和最高理想。自由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共同成果,也是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把自由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既高度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承接人类文明发展的这一共同成果和人类社会的这一共同价值追求,又高度体现了现实目标与理想目标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国家最高层次的、共有的社会认同准则,代表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信念、价值和理想.但几十年来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黑格尔式"的解读,导致了对社会主义的理解总是囿于模式化思维.马克思曾经说过,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需要的程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的发展,迫切需要我们产生新的理论形态.本文试图在回到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基础上,尝试性地提出"社会主义指向"这一新的理论形态,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蕴含了深刻的制度文化发展逻辑,即建立在国情实际基础上的价值理想与制度发展的动态平衡逻辑。以这一制度文化逻辑解读"中国梦",就会很清晰地明白,"中国梦"的精神实质是强化社会主义价值牵引,在新的高度达成理想共识;保证价值理想与制度发展相匹配,是"中国梦"实现的关键。为此,必须在理想与制度的张力中保持合理的平衡:必须坚持用实事求是的阶段性价值目标引领社会发展和制度变革;必须坚持制度成长与理想共识相匹配来消除理想与体制的裂痕;必须立足政治关系和谐基础做好制度顶层设计,搭建理想实现的制度平台。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价值论的形成和发展,大体经历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奠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价值探索、社会主义价值实践与理论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奠基和当代确立等阶段。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劳动及"两个尺度",关于人的需要和利益,关于政治经济学中的价值问题,以及关于政治、道德、艺术、宗教、审美、社会文化理想的论述,都包含着丰富的价值论思想。列宁关于实践标准、社会主义道德、党性和阶级性等理论,在马克思主义价值论中同样具有经典意义。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众多,其价值思想主要表现在对"物化"和"异化"现象的批判反思与倡导"人道主义"两大方面。毛泽东的价值观主要体现为人民主体思想,邓小平则重新阐释了利益、富强与社会主义价值诉求的关系。当今中国思想理论界则以实践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内容,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社会公平观在当今中国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公平既是人类的永恒理想,更是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转型期",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成为主导分配政策的公平观,这种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的思路既促进了经济总量的增长,也导致了收入差距的同步增长。为了解决新的社会问题,我们需要适时地实现公平观的转变,既要强调再分配的公平,也要实现初次分配的公平,在初次分配中提高劳动收入的比重。这种新的公平观包含了全体人民成果共享原则、基本生存权利优先和弱势群体保护优先原则、机会均等和社会开放流动原则等新的内涵,同时也反映了经济与政治等多领域公平理念的统一、应然与实然、理想与政策的统一、历史相对性和人类普遍性的统一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不仅需要发挥"无形的手"(市场)与"有形的手"(政府)的功能,更需要依靠"社会的独立之眼"(公民社会组织)的力量。中国公民社会组织在逻辑基点、思维范式、价值底蕴等方面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存在着不谋而合的思想资源。正是由于中国公民社会组织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内在的公度性,才使得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优势与功效。  相似文献   

11.
作者论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体论.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对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方式和社会政治形态进行了分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内容和价值取向,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根本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2.
西方自由主义与中国传统政治价值取向的实质性差异在于:崇尚个人自由与注重公共权威;崇尚形式正义与注重实质正义;崇尚权力多元化与注重权力一元化;崇尚法治与注重德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需要我们以理性、审慎的态度对西方自由主义政治价值取向进行认真分析,从其机会平等、过程公正、法治观念中借鉴有益的成份;还需要我们以科学、求实的精神对中国传统政治价值取向进行合理选择,从其社会公平、结果正义、德治思想中汲取营养。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为了更透彻地理解和分析资本主义的特征与本质,更多是从社会经济形态去探究社会主义的。现实的社会主义运动更多是在政治形态上和社会价值形态上推进的。历史与实践已经证明,尤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已经证明,坚持人民性这一社会主义的基本点,才可以多样化推动社会主义形态的发展,并发展和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关于家庭建设的思想,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立足战略全局高度,针砭时弊现实问题,创新理论方法路径,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构建的内在属性和理想追求,是和谐社会"家庭梦"建设的思想指南。其核心理念可以概括为:家国情怀与责任、家庭家风家教的三个注重、传统家庭美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接、党员家庭的廉洁建设以及重视和发挥妇女在家庭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其任务清晰、方向明确、内容丰富、意蕴深远,时代价值和社会意义凸显。  相似文献   

15.
当代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基于不同利益基础上的多元价值观易引发价值冲突,导致出现价值认同危机。消解价值认同危机需要实现当代中国价值认同建构,使得每个社会成员的个体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价值认同建构的根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遵循着认知认同、情感认同和行为认同三个阶段的价值内化之路,在实践中循序渐进,从"宏大叙事"的意识形态话语内化为人民群众的意识和语言,从而更易被社会普通民众接受并践行。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把国家划分为"古代国家"和"现代国家"两种形态。它与四种国家类型说的区别在于,后者的划分是基于马克思的五大经济社会形态说而作出的,其经济基础的划分标准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决定的生产方式,着重回答"国家是哪个阶级的代表";前者则是以社会三大形态说为基础的,其经济基础的划分标准则是生产力水平和经济运行机制,重点回答"国家如何代表这个阶级"。在马克思看来。现代国家是建立在"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社会基础之上、以人民主权为价值取向的代议制国家。然而,资本支配劳动的逻辑使现代国家的价值原则和制度安排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而需要通过无产阶级革命继续完成。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东方大国,其现代国家建构,必须遵循人民民主根本原则,必须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联系,必须与增强社会主义公民意识同步伐,必须建立和完善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根本的国家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7.
陈培永 《桂海论丛》2013,29(5):21-24
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必须辨识并处理好三对内在矛盾,即社会主义理想价值与现存社会现实的矛盾,民族国家奋斗目标与人类社会历史普遍进程的矛盾,一国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矛盾。解决这三对矛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使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应致力于推进社会主义理想的现实呈现,更好利用资本主义而不是被其同化,努力开辟出具有世界意义的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8.
《群众》2017,(9)
<正>中国梦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展与传播的理想,也是新时期中国的"文明之梦"。实现中国梦,需要不断提升共同构成中国梦价值实现的重要标志的个体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即将展开的绚烂的新篇章,也是当前"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下人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个体文明是新文明时代下实现中国梦的价值主体。社会文明是新文明时代下实现中国梦的价值愿景。实现中国梦需要个体  相似文献   

19.
注重三个方面的转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键是要注重三个方面的转化,即从思想理论形态向社会心理形态转化;从价值评价模式向价值行为模式转化;从价值规范机制向价值示范机制转化。  相似文献   

20.
实现中国梦的途径,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此必须处理好人类文明发展规律性与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关系,做到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相统一,遵循历史唯物主义揭示的客观规律,走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过去我们不仅误解了普遍规律,而且忽视了价值理想。人的彻底解放就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价值理想。制度的价值的外化、价值的躯壳,是实行价值理想的保障;而价值是制度的灵魂。价值理想是一以贯之的,始终有效的,便于检验的,既难以空谈和忽悠,也不会搞成空想误导实践。实现中国梦,必须始终坚持、更加突出社会主义的价值理想。这既是充分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而且也应该成为中华民族对世界的重大贡献,我们应该有这样的价值自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