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那天午后,站在拉萨八廓街,我发了条短信给我所有知道、不知道我来西藏的朋友:不到西藏,不知道天空有多蓝;不到拉萨,不知道空气有多新鲜;不到大昭寺,不知道信仰有多虔诚,不到八廓街,不知道逛街多有趣。  相似文献   

2.
我是西藏卫生厅的干部。孔繁森同志去阿里工作前曾是拉萨市分管卫生工作的副巾长。我们以前在工作上有过较多接触,一起F过乡共过事。当孔繁森同志因公殉职的恶噩传来,我们都感到非常震惊,同时也深为西藏失去了这样好的领导干部而惋惜。孔繁森回志是千千万万个进藏工作的汉族干部中的典型楷模。他两次进藏都是坚决服从组织分配,从不讲条件。孔繁森同志有八十多岁的老母亲,有体贴入微的妻子和心爱J[女,按照一般常情,他可以向组织要求予以照顾,但他毅然抛家离子,一去西藏就若干年,不但没向家里寄过钱,连家里寄给他的钱,他都用于…  相似文献   

3.
1987年9月拉萨骚乱发生后,对于西藏和平解放以来,特别是民主改革以来的社会进程,曾一度众说纷纭,褒贬不一,在西藏人民中引起思想混乱。为此,国庆40周年前夕,记者就西藏的进步与未来等问题,访问了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多吉才让同志。  相似文献   

4.
江延 《瞭望》1987,(13)
为了加快西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九八四年,党中央决定帮助西藏建设四十三项现代化工程,包括能源,交通、旅游、文教、体育和卫生等方面的设施。这些工程分别由江苏、浙江、天津、福建、山东、广东、四川等省市承担。经过这几个省市派出的两万多名建设大军的辛勤劳动和各方面的大力支援,这些工程已于一九八五年全部竣工,交付使用。四十三项援藏建设工程中的二十二项修建在拉萨,其余的分布在日喀则、泽当、那曲、昌都等城镇以及阿里地区。援藏建设揭开了西藏现代化建设的序幕,体现了中央对西藏人民的深切关  相似文献   

5.
《党政论坛》2014,(16):14-15
最美的西藏并不在拉萨或是林芝,而是在你逐渐深入西藏的旅途上。进入西藏的路有很多条,但其中景致最美的当属318国道,也就是人们俗称的川藏线。川藏线东起成都、西到拉萨,全长2142公里。它就像一串珍珠项链里的绳子,把沿途的雪山、森林、冰川等景观串连了起来。这条路一直吸引着自驾爱好者们前进的脚步。不过,与美景齐名的还有它的危险程度,没有一定驾驶经验的行游者千万不要莽撞上路。这一路,在最接近天空的地方体验一下藏地至美、天路至高的震撼。  相似文献   

6.
格来  许群 《瞭望》1987,(11)
西藏高原上的日光城——拉萨,在新建的市委二楼会议室里,悬挂着一幅美丽的西湖风景图。许多藏族同志都对它发出啧啧称赞:“协扎泽宝都。”(藏语:非常美)在杭州,西子湖畔的市委二楼会议室里,高挂着一幅精制的有布达拉宫图案的挂毯,挂毯立体感很强,形象逼真。 杭州、拉萨,两座名城已经缔结为姐妹城市。她们互相帮助,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大道上并肩前进。 “天堂”倾心 高原“缔亲” 那是1983年春天,有位领导同志提议;为了支援西藏的建设事业,杭州、拉萨结为姐妹城市,团结友爱,对口支援,携手并进好不好?这个建议立即为两市领导所重  相似文献   

7.
石耕 《瞭望》1994,(26)
近日《文汇报》上刊登一则关于上海第一位“洋菜农”的报道。此人名唤朗杰士,六年前偕夫人来到浦东,租赁26亩菜地,志在把美国肥料和蔬菜品种推销到中国菜区。他亲手搭棚子,盘架子;他手把手教导工人种菜施肥,严格实行科学种菜。皇天不负苦心人,他20多个塑料大棚里已种上许多中国人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精细蔬菜品种,而且长势喜人。  相似文献   

8.
波米·强巴洛珠,引岁高龄,西藏察隅格杰寺一世波米活佛,藏传佛教拉然巴格西(相当于佛学博士),先后任西藏佛学院院长,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中国佛教协会西藏分会会长,全国政协委员。1995年11月29日,在拉萨大昭寺释迦牟尼佛像前举行的“金瓶掣签”仪式上,亲手掣出第十世班禅的转世灵童,并为第十一世班禅剃度,取法名,任经师。目前,居住于拉萨大昭寺,并为该寺高级学经班喇嘛讲授佛教经典。晚年致力于培养佛学理论高深的喇嘛后备人才。日前,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波米大师在他的大昭寺僧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是新中国成立50周…  相似文献   

9.
陈小茹 《党政论坛》2008,(16):12-13
“藏独”组织——“西藏青年大会”(以下简称“藏青会”)不仅制造了1987年、1988年、1989年的三次拉萨骚乱,更策划实施了拉萨“3·14”事件以及对中国18个驻外使领馆的暴力冲击。  相似文献   

10.
《瞭望》1994,(39)
1994年7月下旬,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定由中央和全国各省区市和计划单列市投资23.8亿元,为西藏援建62个项目.“世界屋脊”上由此掀起的这新一轮建设浪潮,必将进一步加速西藏现代化的进程.五十年代,由东向西的川藏公路、由北朝南的青藏公路、由拉萨通往南亚的中尼公路相继建成通车,拉萨贡嘎机场建成通航,形成当代西藏的第一次建设浪潮.那次建设潮使西藏交通闭塞的状况有了根本性改观.八十年代中期,由国家投资、全国九个省市援建的43项工程,揭开了西藏现代化建设的序幕.拉萨饭店、西藏宾馆、  相似文献   

11.
我在西藏     
西藏是神秘的,又是美丽的;是静谧的,又是生机蓬勃的。笔者在那里虽只生活、工作了7个月,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今回想起来,那莽莽苍苍的草原,白雪皑皑的山峰和一伸出手仿佛就能触到的瓦蓝瓦蓝的碧空,好像就在眼前……我的许多朋友,对西藏的了解大概都来自电影《农奴》或马健的一部小说。我要说的是:这两部作品所反映的,都不是现在的西藏;现在的西藏要比呈现在这两部作品中的西藏,更诡奇也更美丽。漫步拉萨街头,我分明地感觉到,这是个焕发着异彩的历史跨度极大的社会。请看路边一步一磕头的朝圣者,那恭谨的动作,虔诚的神态,足以使你确信,数…  相似文献   

12.
唐海  江明 《瞭望》1997,(48)
四川彭州:建设西南“大菜篮”●唐海江明彭州蔬菜批发市场,以其庞大的交易规模和上乘的市场建设,被誉为中国西南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这个市场不仅消化了国家商品蔬菜生产基地之一———彭州市20万亩面积的蔬菜,而且吸引了周边十多个市、县的蔬菜来此集散。其外销遍...  相似文献   

13.
在法国,西藏对于我的许多同胞来说,还是一个陌生之地。令人意外的是,某些错误的认识主要是出于一些有文化教养的人。这种往往是真诚的无知会闹出许多笑话来。譬如有一家电视台的记者说,这一地区有三千万居民,还说拉萨没有医院等等。而我和翻译,也就是我的好友王歌在拉萨就亲眼看到了医院。又如一家报纸报道说,“文革”期间所有寺庙都被  相似文献   

14.
七、八月,西藏高原最美好的季节。茂密的森林、如茵的草地,到处都显示出勃勃的生机。 就在这美好的季节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班禅额尔德尼·却吉坚赞受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委托来西藏视察工作。这是他一九六四年离开西藏以来第一次回西藏。 六月二十日,班禅乘坐火车取道西宁,作暂短休息以后,二十九日又从兰州乘专机到达拉萨,开始了他为时两个月的西藏视察。 班禅所到之处,受到了党政军负责人以及广大藏汉干部群众、僧俗各界的热烈欢迎。  相似文献   

15.
伍皓 《瞭望》1995,(19)
追思与遗憾──一位驻藏记者对孔繁森的缅怀伍皓“老孔遭车祸不幸遇难了!”乍一听到这噩耗,我们新华社西藏分社全体同志都惊呆了。因为工作关系.分社内除一、二位刚进藏的同志外,与孔繁森这位前拉萨市副市长都相熟或相识h记得不久前,我听说他来到拉萨市,想请他吃便...  相似文献   

16.
我青年时期,曾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工作,故宫里那金碧辉煌的琉璃瓦房檐下砖块铺成的地面上一排排深浅不一的小水坑曾经使我懂得了持之以恒、滴水穿石的道理。中年时期,我曾经在西藏工作,每当在拉萨至林芝途中的尼洋河上看到河水欢快地拥抱着巨石迂回曲折着流向雅鲁藏布江,  相似文献   

17.
《瞭望》1989,(12)
今年三月以来,西藏少数分裂主义分子不断在拉萨市制造骚乱,极大地危害了拉萨的社会秩序和公民人身、财产的安全,公共财产受到严重侵犯,拉萨的治安状况日趋恶化。为了有效地控制事态的进一步发展,国务院总理李鹏在3月7日发布了从  相似文献   

18.
深圳市委办公厅、组织部、宣传部、党校、机关工委组织学习孔繁森同志事迹的座谈会,邀请我们几位来深圳学习的西藏学员代表参加,我们感到很荣幸。我们将根据自己的切身感受和在孔繁森同志身边工作的经历尽可能讲一些报纸上没有报道的事迹,那怕是那么一小段,一个小的方面,K要是我们亲自经历和感受到的,我想也是很有意义的。孔繁森回志活着的时候,西藏拉萨币和阿甲地匕就广泛地传颂着他的感人事迹,他在人们心里已树起~座平凡而又伟大的丰碑。报上登的事迹,全是实实在人的事实,没方任何添加。但这些报道,还无法全面反映他的先进事…  相似文献   

19.
吃菜方便、丰盛,这是地处偏远内陆山区的贵阳人生活中颇感骄傲、也乐于向外炫耀的一件大事。在贵阳,大大小小的菜市一年四季都像在举办蔬菜展似的,品种多达200个以上,常年栽种的也有130多种。 虽然贵阳市的蔬菜亏损补贴在全国大中城市中最低,人均每天不到一分钱,但是贵阳人的吃菜水平却跃居前列,人均每天实现340克。 走进琳琅满目的贵阳菜市,很难想象它十年前竟然是个闻名全国的蔬菜特困户城市。那时市民们谈菜色变。一到旺季,蔬菜烂臭半边城;而到淡季,黄帮老叶都成了抢手货。政府不得不每年到山东调大白菜、河南运老南瓜、四川调冻猪肉,“三省粮食八省菜”,便是那时贵阳市场的真实写照。那时节,百姓怨声载道,政府焦头烂额。从那段岁月走过来的贵阳人,今天特别能理解为什么市委市政府把吃菜列为贵阳十年改革的一大成功之作。  相似文献   

20.
伍皓 《瞭望》1997,(45)
西藏文化生机盎然———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奎元访谈录●本刊记者伍皓编者按:从六十年代传唱不衰的《北京的金山上》、《洗衣歌》,到九十年代风行华夏的《回到拉萨》、《阿姐鼓》、《青藏高原》,西藏,这个昔日相对封闭而令人充满遐想的雪域高原,正撩开神秘的面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