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青年》2008,(8)
一 大学时,有一年秋天和几个同学结伙到乡下采风.我们在一个风光很美的偏远山村落脚,租住在一户农民闲置的房子里.一位同学偶然发现,房子里没有自来水,但主人在房子里放了一个大水缸,水缸里装着满满一缸水,上面漂着一个葫芦做的水瓢.  相似文献   

2.
城市的颤动     
电脑屏幕在眼前突然一下晃荡起来,整个书房也像一个酒醉的人摇摇摆摆,我双手扶住电脑桌,努力坐定,却稳不住身体.惊恐中一下起身.以为是8楼的邻居,在上面加了一层天楼,让这近10年的房屋不堪重负,坚固的房子也一下成了危房?正欲伸出头去窗外看动静,只听楼道有人喊:"快跑啊!"这是5月12日下午2点28分,我一个人在房间里遇到的惊魂一幕.  相似文献   

3.
"拉美成为中国后院论"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来,随着中国高层频繁访问拉美,中国与拉美经贸关系快速发展,中国在拉美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且越来越多拉美国家愿搭乘"中国快车",美国国内出现"拉美成为中国后院"的论调.这种论调是前几年美国"中国威胁美国后院论"的翻版与升级,反映了美国对中拉关系前景及中国崛起的深层担忧.本文在论述"拉美成为中国后院论"来龙去脉的基础上,从美拉关系、中拉关系及西半球政治格局变化等视角来探讨"拉美成为中国后院论"产生的客观原因与背景,分析中拉关系的本质及其对美在.西半球利益的影响,并对中美拉如何加强合作、实现"三赢"提出几点政策思考.  相似文献   

4.
完美无缺     
我的朋友最近心情非常糟糕.装修房子的工程终于结束了,房子里一切看上去都那么完美无缺,可是如果你走进新装修的浴室,就会发现窗户框上有一个"大"坑,当然,你得走近一点才能看到.可是不管怎么说,坑就是坑,很容易就看出来,你说是不是呢?一定是装修的工人在安装窗户的时候,一不小心,把窗户框凿下了一块.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中国与拉美关系的快速升温,尤其是中国在拉美影响力的扩大,美国国内出现了"中国威胁美国后院"的论调.这种论调是美国新一波"中国威胁论"的延伸与升级,它反映了美国对中国崛起的深层担心.本文在梳理该论调出笼基本脉络的基础上,从美拉关系、中拉关系的嬗变来探讨"中国威胁美国后院论"产生的客观背景,分析中拉关系的本质及其对美拉关系的影响,提出几点发展未来中美拉三边关系的政策思考.  相似文献   

6.
林妮的冬天     
姜米粒 《新青年》2005,(8):44-45
林妮子搬进地下室的时候是冬天,地下室的暖气很好,房间里干燥而温暖。林妮子躺在床上,觉得幸福极了,她细细地感觉着房子里的安静,地下室里的安静与楼上的不同,是那种深埋地下的静,林妮子觉得自己好像回到了母亲的子宫,那么安全。还想,坟墓大约也是这样的,只可惜,现在都火葬了。想着想着就睡着了,黑沉甜的一觉。后来,后来日子里便都是恶梦了。  相似文献   

7.
纵观历史,但凡大国在兴起之时,或将周边国家建成自家后院,与其结为利益共同体;或在周边地区构建战略缓冲区,避免与潜在敌对国家的直接碰撞.这种地缘政治版图的构建,既为正在崛起的大国延长了安全纵深,也为其经济发展拓展了广阔空间. 19世纪20年代,当美国正在崛起之时,推出了"门罗主义",强调"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反对美洲以外国家干涉美洲事务.经过几十年的苦心经营,美洲逐步成了"美国人的美洲",成了美国的后院,为美国日后的迅速崛起和不断扩张奠定了厚实的地缘政治基础,建立了强大的战略后方.美国之所以至今仍保持超级大国地位,其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就是它仍保留对整个美洲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8.
新加坡的裕廊出口加工区,位于新加坡的西南部,创设于1961年10月,到目前为止,该出口加工区的已开发土地面积有5,661公顷,占全国出口加工区已开发土地总面积6,274公顷的90.22%,是新加坡和东南亚规模最大的出口加工区。据统计,至1980年12月为止,全国出口加工区共有19个,已投入生产的工厂数为2,260家,所拥有的工人数达198,119名,其中在裕廊的工厂数有1,099家,占工厂总数的48.62%,裕廊的工人数有99,809名,占工人总数的50.37%。由于裕廊集中了全国出  相似文献   

9.
近来,随着中国高层频繁访问拉美,中国与拉美经贸关系快速发展,中国在拉美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且越来越多拉美国家愿搭乘"中国快车",美国国内出现"拉美成为中国后院"的论调。这种论调是前几年美国"中国威胁美国后院论"的翻版与升级,反映了美国对中拉关系前景及中国崛起的深层担忧。本文在论述"拉美成为中国后院论"来龙去脉的基础上,从美拉关系、中拉关系及西半球政治格局变化等视角来探讨"拉美成为中国后院论"产生的客观原因与背景,分析中拉关系的本质及其对美在西半球利益的影响,并对中美拉如何加强合作、实现"三赢"提出几点政策思考。  相似文献   

10.
魔术师大卫·科波菲尔制造出的最大幻觉不是他舞台上的表演,而是他伪装成女士胸围和紧身衣专卖店的高度秘密的家!对路人来说,该座落美国内华达沙漠上、占地10万平方英尺的建筑看似B.S.科特金基金服装公司的房子。然而,正像大卫·科波菲尔的真名叫大卫·科特金一样,这房子外表并不代表什么。“你走进这幢伪装成‘布奇胸围及紧身衣’的商店,突然像进入一个魔幻世界。”少数获得优待的访客中的一个透露说,“它很能蒙骗人。”房子里隐避着40岁科波菲尔的豪华寓所、一间图书馆、工作室、一间存放他曾用过的所有道具的房间及一间放满价…  相似文献   

11.
北原 《新青年》2004,(11):31
读初中的日子,已经习惯了母亲为我打理一切.一日三餐、整理房间自不必说,就连每天穿哪件衣服、哪双袜子也都是母亲为我找好放在床头.母亲常说,你学习忙,压力大,妈不帮你一把怎么能行?也好,有老妈为我操持,我倒落了个清闲.  相似文献   

12.
车站里熙熙攘攘,他们费了好大的劲才挤上公交车. 今天是大孩上大学报到的日子. 下了火车他们便乘上开往大学的公交车.虽然大孩只背了个小包,但他还是没抢到座儿,明明他是可以得到座位的,他就站在离车门很近的队伍的前几名.前面就是他爹,他爹腿边还有一个大蛇皮袋子.  相似文献   

13.
黛的后院     
《新青年》2005,(7):45
黛来电话说,我家后院着火了.我笑,你的后院又没有三妻六妾,怎么还着火了?她说,早晨听到消防车叫,听说那边的一个干燥炉厂起了一点小火,来了一辆救火车,一呲水,给呲大发了,因为里面有带油的材料,于是又来了好多消防车,从早晨救到晚上.黛说,这会儿火没有了,黑烟还有.我在这边看看窗外,黑黑的,想那黑夜里的黑烟该很科幻.我俩纳闷了一会儿.消防员应该知道油火不能用水救呀.然后我们就检讨自己在犯傻.官员哪有不知道不能贪赃枉法的,但贪官还是不少,还有一些人,憋足了劲往贪官的堆儿里挤呢.何况救火又不是贪赃枉法,也就是把救火改成捧柴罢了.  相似文献   

14.
一棵大树,在我的心中一直高高地耸立着,那是一棵我在异国它乡看到的大树,参天耸立,叶碧花洁。它的照片一直珍藏在我的影集里,常使我浮想联翩,思念无限。那是我到新加坡的裕廊工业区考察工厂时,陪我同去的陈先生说:“这里的裕廊山上,有一个名人公园,公园里有世界上各国领导人和名人来访时栽的树。邓小平先生植下的那棵海苹果树,我们把它称作吉祥树、友谊树,常吸引许多人来此拍照。”一棵名人植下的树被许多外国人作为吉祥树、友谊树,这引起我的极大兴趣,于是,在考察工厂之后,我便怀着急切的心情,随陈先生驱车来到了裕廊山。裕廊山,山不高,但…  相似文献   

15.
命运的脑袋     
《新青年》2002,(10):32
大学毕业那年,曾有一家大银行的经理主动找上门来,对我夸口以"三包"(老婆、房子、家具)的优惠条件,让我做他的秘书时,但被我婉言谢绝.  相似文献   

16.
李锦何 《新青年》2006,(4):10-11
2005年的春天,最小的妹妹出嫁了,父母那套三房一厅的房子便只有他们两个人居住了,没多久,母亲便向我们提起,她想把阳台扩大一点儿,方法是把靠近阳台那面的那间房子的墙打掉,让它与阳台相连.  相似文献   

17.
青蛇 《新青年》2005,(5):20-22
一家第二天,苏苏就在报上刊登招租广告:“欢迎单身白领女士合租……”白领?苏苏写下这两个字,自己都忍不住想笑。白领就是像自己这样,月薪4000大元———若是在自己家乡的小城,这个数字倒是挺吓人的,但这是北京啊,一套两居室的房子月租金就要1500呢,只能委屈自己,与人合租了。第一个来看房的就是王小柔。这个女孩子跟苏苏个子差不多,身材也相仿,只是长了一张娃娃脸,很文静的样子,还略带着一丝稚气。两人一见如故,当即商议合租事宜。搬苏苏住朝南的房间,月负担850元;王小柔住朝北的,分摊650元。厨房、卫生间公用,水、电、暖、煤气、上网费平…  相似文献   

18.
二战中,德日两国均对世界人民犯下了深重大罪。时至今日,德国得到了世界大家庭各成员国的谅解,而日本则越来越为许多国家人民所鄙夷和不信任,特别是它近年来严重歪曲历史,其用心更是让亚洲各国人民严重关注。究其原因,是由于二战后60年来两国受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导致各自对历史罪行认知不同。  相似文献   

19.
孔夫子搬家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很羡慕那些住别墅的人,不是羡慕他们有钱,而是羡慕他们住在那种房间很多的地方:那么多房间,总有一间可以做书房.不过学问很大的江晓原教授也承认:"上有天堂,下有书房,书房是一种奢侈."虽然没有书房,我也度过了绵亘多年的读书生涯,惟一的遗憾是:书散落四方.  相似文献   

20.
思索     
正孩子第一个月开工资,他的大脑细胞兴奋了,本来已经到了睡觉的时间,他却从他的房间到我休息的房间来回走了好几趟。多年养成的习惯,我遇到事情总是喜欢静下来思考。应该说这是个好事,对于一个刚放下书包出大学校园的门又进了另一个校园做"园丁工艺师"的年轻人来说,他有高兴的理由。首先说这是人家靠自己的劳动所得,其次这是人家对自身价值的肯定。距离发薪还有好几天,他便整天念叨为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